经参时评·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二)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树立系统性思维。 系统处理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并行不悖。我国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要注意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有机对接,扩大内需是做好对外开放工作的基础。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越是扩大的市场,越是有助于经济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是在小范围内兜圈子,对外开放让市场更加广阔,市场越大,分工程度越深,经济效率越高。扩大内需让市场主体的能力在国内市场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国内市场风浪中学会游泳,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本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实际经济工作的需要,适应全球市场统一的大趋势。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正确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让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系统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并行不悖。供给没有对应的需求,就是无效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优化供给,让供给与需求更好对接。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正处于升级换代新阶段,没有对应的供给,消费需求就不会充分释放,经济运行就会遇到堵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锻长板补短板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锻长板补短板是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约束的要求,是产业安全保障的要求,需要科技创新。这项工作必须在市场导向中进行,生产才能支持最终的消费。 系统处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贯通问题。注意生产、消费的同时要解决分配、流通环节的突出问题,更有效地解决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问题。供给和需求对应,并不等于生产就会直接转换为消费。没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消费购买力的形成就可能成为问题。没有高效的流通,生产和消费的对接就可能遇到堵点。高效的流通呼唤高水平的规范的市场秩序。滥用资本势力形成不合理的垄断并借此形成暴利,当是反垄断的重点。这种垄断穿的是竞争外衣,破坏的是可持续运行的规范的市场秩序,并最终损害竞争在市场运行中的动力,让生产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消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系统的改革力量支持,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财税金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可以为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关系以及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处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贯通提供有力的支持。(杨志勇)
如何正确理解“双循环”? 目前,“双循环”在市场上存在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也是引起我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在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后,市场开始热炒“内循环”或者“双循环”概念股;第二个是有的市场解读简单把“双循环”理解为内卷化,或者经济金融脱钩战略。我们应该完全准确地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 目前“双循环”战略是扩大内需战略的一个延续,而非简单的重复。刚才毕院长提出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扩大内需”在中央文件中被首次提出。1998年2月份转发文件中提到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召开的十五届二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199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从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这确确实实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作为应对外需消退的权宜之计。 亚洲金融危机消退加之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新恢复。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谈到扩大内需战略,以应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主要矛盾转移的状况。当时,国家判断主要矛盾已经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因此提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最根本的是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次凸显了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性。 2007年底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010年底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要位置并且首次单独成篇。 2012年十八大提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7年十九大虽然没有提扩大内需概念,但是强调了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包括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系改革。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延续此提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所以是一个慢变量。正是因为过去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多元,从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截至去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比2012年回落到十多个百分点。2013~2019年,消费、投资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了此消彼涨的变化,特别是在前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过高,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因此消费和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都有一定的提升。 今年5月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具有长期的实践基础,并非凭空而来。过去20年间,我国消费投资有了很大变化,国内市场拥有超大规模的优势,这也是我国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7月30号中央政治局会议里头提到,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并非当前疫情造成。进而从持久战的角度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个人认为,经过过去20多年的调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内需外需形成互补局面,即内需不行外需补,外需不行内需补。如去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作用均有所回落,但是外需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作用增强,实现了6.1%的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济负增长1.6%,主要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较大。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把“大循环”和“双循环”当作概念炒的话,过去二十多年,消费和科技概念股一直是热门的核心资产。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做出重要判断,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措施准备。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仍然是主题,但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相对于内部的可控性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不可预测。 许多国际组织通过情景分析对今年经济增长做出展望。6月初,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中的基准情形是今年全球经济收缩5.2%,若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收缩将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联合国也得出类似的预测,疫情对世界贸易和投资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还会持续到明年。 国内大循环的优势所在 当前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要更好地发挥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复苏的优势。发挥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的优势,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汇冲击带来的挑战。外需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国外疫情仍在呈现波浪式蔓延,外需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加大。 二是当前我国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争取对外交往的主动。刚才很多老师提到,当前国际环境中仍存在很多不友好因素,在此情形下,中国唯有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将来以时间换空间,才可以在对外交往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是巩固发展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成果,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而非简单重复。总书记在两次讲话中对“双循环”战略做了解释。目前提扩大内需,有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一个国内有效投资和有效消费相互促进的循环。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别“卡脖子”的现象。这是扩大内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的新的内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7月21日,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打开国门搞建设。下一步高水平的开放是要体现为,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要继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优化营商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稳出口”和“扩进口”相结合,要打造中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合作新定位。我国过去主要是世界工厂的角色,下一步通过减少国内贸易的关税壁垒逐渐发挥世界市场的作用,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不同于过去旧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即“美国买中国商品,中国买美国国债”。现在由于美国的逆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疫情+选情”的背景下,对中国的打压遏制战略更加凸显。我们很多方面受制于人,例如出口受制于外部需求,美债安全得不到保证等。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以内循环促进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特别是在外部需求不确定的形势下,对于出口型行业来讲,坚持外销、内销“两条腿”走路,也是现实的举措。 另外,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和安全相统一。也就是说,通过“双循环”进一步密切内外部的经济金融联系,降低被脱钩的风险,但同时也要避免形成对外部经济金融的过度依赖,被“卡脖子”,更加强调“安全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