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在IGBT领域的布局进入加速模式。 9月28日,港股上市公司赛晶电力电子向社会发布首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IGBT——1200V的芯片及模块产品。此外,该公司将陆续推出600V至1700V的中低压领域产品,目标市场为电动汽车、光伏风电、工业变频等市场。 赛晶电力电子董事会主席项颉介绍,1200V是应用场景比较宽广的电压等级,可以用于大部分光伏发电、部分风力发电、部分专用新能源车,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变频领域,此次首发产品主要应用场景为新能源发电领域。 “公司此次发布的1200V产品所使用的i20技术,介于英飞凌第四代和第五代技术。英飞凌第四代技术IGBT是全世界出货量最大的。”董事长助理胡俊向记者介绍。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非常适合应用于直流电压为600V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IGBT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性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六代技术演变,现具有高频率、高电压、大电流,易于开关等优良性能,被业界誉为功率变流装置的“CPU”。 不过,目前我国IGBT国产化程度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2019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49.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62亿人民币,但是几乎被外资垄断:中国中高端MOSFET及IGBT主流器件市场上,90%主要依赖进口,基本被国外欧美、日本企业垄断。中国车规级IGBT市场中,英飞凌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达到58%。 2020年,国内厂商加速IGBT项目的布局和落地,进一步推进IGBT的国产化。 4年前,赛晶电力电子开始布局IGBT,今年6月生产基地落地浙江嘉兴。该项目规划建设2条IGBT芯片背面工艺生产线、5条IGBT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达200万件IGBT模块产品。 项颉向记者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厂房建设完成,2021年一季度第一条生产线试生产、第二条生产线投资启动,预计未来3至5年完成全部生产线建设。“一旦公司产品批量供货,项目产能释放,就会迅速帮助市场与企业解决缺货问题,缓解供需失衡的现状。” 记者注意到,赛晶电力电子的芯片技术研发规划还包括1700V芯片产品,使用的技术相当于英飞凌第五代IGBT的i20+技术,主要面向风电领域。“这个是国内供应最为紧缺的。”胡俊向记者介绍。 未来,赛晶电力电子还将发布第三款750V芯片产品,将使用相当于英飞凌第七代IGBT的i21技术,主要面向乘用车等领域。 “国内厂商发展具有自身优势,从需求端讲,中国功率半导体需求量世界第一;从供给端讲,自主可控是发展趋势。同时国内的半导体功率企业相较于国外厂商往往具备成本与定制化的相对优势,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具备较高的实现进口替代的可能性。”东兴证券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IGBT并非一个暴利行业,它属于投资风险大、回报率相对较小的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并不是资本青睐的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对IGBT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资本加速涌入这一领域。 在项颉看来,由于公司拥有近20年的功率半导体行业积淀,拥有成熟的市场渠道和深厚的客户积累,为赛晶迅速取得打开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研发团队大多来自ABB半导体或顶尖企业的人才,对IGBT有很深理解与丰富经验。并且,我们行业用户集中且稳定。” 项颉透露,公司目前在港股上市,但有计划单独拆分IGBT业务,并争取在2023年回到A股上市。
港股上市公司赛晶电力电子8月21日晚间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为9165万元,同比下降19.3%;扣非利润为7723万元,同比增长52.5%。 与此同时,赛晶电力电子发布建议更改公司名称的公告:为更好反映公司的业务策略及进一步发展,并为公司提供崭新企业形象,公司拟更名为赛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除了强调“科技”的分量,背后是公司加码对技术高壁垒产品的持续投入研发和产出。 据了解,赛晶电力电子的主营业务包括输配电业务、电气化交通业务、工业及其他。在介绍研发项目时,赛晶电力电子主要介绍了IGBT项目及固态交流开关产品。目前,公司首款1200V/200A的IGBT芯片已经进入流片阶段,应用上述芯片的首款1200V/600AED-TypeIGBT模组也已经进入样品封装测试的阶段。固态交流开关产品再次中标英国智能电网科技示范项目,公司固态直流开关获得欧洲客户的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在赛晶电力电子看来,这两项项目未来都有着较为巨大的潜力市场。 其中就国内市场而言,备受市场关注的是2019年,赛晶电力电子启动了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研发及生产项目。IGBT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被称为电力电子的“CPU”。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IGBT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IGBT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为需求摆在那儿。我们即将推出的产品会填补供应的不足。按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销售没有压力,乐观地说会供不应求。”赛晶电力电子董事会主席项颉向记者表示,不同于国内诸多企业以募集资金的方式发力IGBT产业,公司是以自有资金推动IGBT产品研发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未来IGBT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赛晶电力电子对回归A股也有计划表。“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释放政策利好,带给我们的影响、吸引力是巨大的。赛晶目前在港股上市,我们规划2023年把IGBT业务拆分出来,回到A股上市。”项颉向记者表示。 IGBT国产替代诉求持续增长 IGBT产业一直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改革全面提速让IGBT的需求爆发式增长。 申港证券介绍,对于大功率充电桩而言,超级快充是未来的趋势。实现大功率快充,离不开IGBT等功率元器件。IGBT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与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应用极广。目前全球IGBT市场主要被国外公司所占领,2017年全球IGBT市场中,Infineon以27.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三菱以16.4%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富士电机市占率为10.7%。全球前5公司市占率达67.5%,行业集中度较高。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目前我国IGBT国产化程度较低,对外依存度超过90%,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加码IGBT产业。 项颉向记者介绍:“为什么我国IGBT一直不温不火?在我看来,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技术门槛。做IGBT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人员的经验,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有的,需要常年研究。全世界的IGBT技术精英就集中那几个大企业。换一句话说,IGBT不是有钱就能砸出来的!第二是我国IGBT产业起步晚。国际上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做这个了,国内市场现在增速很快,但要后来居上,需要一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IGBT产业站上风口时,包括赛晶电力电子在内的估值都发生了变化。 “电力电子行业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市场环境向好,但对于企业来说,估值高低不过是一时的,技术高低才是真功夫。”项颉向记者表示。 IGBT产品加速上市 赛晶电力电子在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中介绍,公司自2019年启动IGBT研发和生产项目以来,已经完成了研发团队组建、首款产品的论证和设计、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启动自主IGBT生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我们做IGBT在我看来有三大优势,首先是研发团队。我们的团队技术一流,都是来自ABB或者顶尖企业的人才,对于功率半导体有着很深理解与丰富经验。其次是我们的行业用户集中且稳定。我们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做电力行业了,我们有丰富的资源与渠道,客户大多是领军企业,例如国家电网、比亚迪等。另外,我们还生产IGBT的配套产品,拥有配套产业链,客户对我们一直都很满意。”项颉介绍:“我们IGBT不仅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更要走向世界,去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项颉坦承:“我们的IGBT产品有80多道工艺,非常复杂,但它不是一个高毛利率的产品。它投资高,风险高,回报慢,要做到一定规模才有明显的收益。” 在国内企业纷纷加码IGBT产业的背景下,项颉认为,未来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关键是产品实力。 “公司的IGBT产品预计年底给客户送样,明年供货。”项颉介绍:“IGBT产品本身价格不贵,但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其维修成本可能极其昂贵。比如,在西北山区的风电项目,如果产品出现故障,维修一次可能需要数万元。所以,只有保障了产品质量,才能再谈其他。”项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出现,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引发关注,而在IGBT这一高技术壁垒领域,如何发展也引发关注。 对此,项颉表示,产业发展需要开放的心态,国内外协作才能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实体经济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会很危险。办企业,有外部竞争,内部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