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柯柯牙大地,空气中仍弥漫着淡淡的果香,红枣树、核桃树、苹果树等整齐比肩而立。“过去一起沙尘,白天都得点蜡烛。”望着茂密的果园,新疆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十分感慨,“现在,这些果树既是生态卫士,也是‘摇钱树’。” 柯柯牙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青色的崖壁”。其位于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一片区域,曾经沙砾密布、寸草难生,是当地主要的风沙策源地。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柯柯牙绿化工程。30多年来,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累计种树造林125万亩,孕育了以“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柯柯牙精神。 如今,柯柯牙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的一张生态名片,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只种防护林,面临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种经济林,防风固沙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我们在经济林中配种防护林。”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李新斌告诉记者,柯柯牙绿化工程中,85%是经济林,15%是防护林。 按照“以林养林”模式,围绕“优果固沙”目标,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基地建设了7800亩现代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温宿县浩源天樽葡萄酒庄,则种植了3000亩酿酒葡萄。“经过努力,我们让戈壁荒滩成为大果园,进而变身为产业园。”酒庄总经理张宾说。 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些企业就如何更好地与果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果农积极性,进行了积极探索。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果农以技术、管理入股。“果园未见效前,公司为果农每人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费;在初见成效期,果品亩产量在1500公斤以内的,收益为管理户所有;丰产后,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公司与果农按照4∶6比例进行分红。”李红说。 目前,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已实现稳定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1.1万元以上;日常季节性用工4.6万余人次,低收入群体比例达九成。“我们能预见到下一步的收益,心里非常有底,而且越往后收益会越高。”果农单正富说。 据介绍,今年,阿克苏地区完成营造林逾40万亩,持续推进阿克苏河流域生态建设等“百万亩工程”,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3.35%提高到8.9%;农牧民从林果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超5000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再到环渤海湾,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光和热滋养出了鲜甜美味的苹果,丰富了中国人的“果盘子”。对于广大果农和企业来说,真正尝到苹果的那口鲜甜,是在苹果和期货衍生品市场擦出火花之后。 2017年12月22日,在证监会指导下,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上市。历时两年多,经过市场各方精心培育,“金苹果”终于熠熠生辉,不但是果农脱贫致富的“扶贫果”,还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护航。 果农有了价格风向标 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22个苹果重点县(市)中,曾有33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1751万人。一个个小苹果,承载了果农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陕西省延长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0多万亩,年产量将近30万吨。每年10月至11月,当地苹果集中上市时,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苹果,拉送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果农也终于可以把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换成现金来交学费、还欠款、购农资。 苹果能否卖上好价钱,这一直是延长县安沟乡王良沟村果农史功福牵挂的大事。他说,因为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他和同伴们在与贸易商的博弈中,吃亏是常有的事。 “从2018年开始,经常会见一些戴眼镜、穿衬衣的文化人来村里打听苹果长得怎么样,听说霜冻把果子冻了,还要问冻了多少,说什么减产了,苹果期货又要涨了。”史功福说,后来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金融业人士,做苹果期货的,是专门来调研的。 从这些人口中,史功福知道当年苹果的产量并不好,原因是主产区的大面积受灾,苹果少了,自然要涨价。新苹果下来后,他开始主动和果商议价,最终确定订货价格3.7元/斤,比2017年多卖了1.1元/斤,卖果收入增加了1.6万元。 曹林虎是延长县县长,他比大多数果农更早了解苹果期货。“我们发现苹果期货的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县里的交割服务机构每天都在滚动播放期货价格,帮助果业管理部门和果农对现货价格进行预判。” 2018年到2019年产季冻害导致的减产发生后,当地不少果农一改过去“听果商报价,自己估摸差不多就卖了”的做法,转而主动和果商议价,虽然当年延长县苹果总体减产8%,但整体销售价格同比提高30%,果农总收入增加了20%。 曹林虎告诉记者,延长县打算在县里更多的公共场所播报苹果期货价格,让更多的果农卖果价格有参考。 “保险+期货”项目精准扶贫 随着苹果期货市场日益完善,不少果农还受到了社会各方的精准扶贫支持。记者从郑商所获悉,苹果期货上市初期,郑商所就将苹果纳入“保险+期货”试点,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稳定产业发展。 近3年来,郑商所投入资金翻倍增长,分别为892.1万元、1891万元、4000万元(预计),占“保险+期货”总投入资金的比例为19%、44%和4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自发开展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已超过20个,惠及农户过万人,承保现货约17万吨。通过为果农提供价格保险,“丰产年份价格跌,果农辛苦不丰收”的局面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郑商所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郑商所拟投入4000万元资金,在陕西延长县、富县和甘肃静宁县开展3个县域规模试点项目,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5个分散试点项目,并支持5个“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创新试点项目,优化探索“保险+期货”模式。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众多的水果产业之中,苹果产业一直是支柱之一。2019年我国苹果总产量4242万吨,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15.5%,在水果产量中位居第三,产值超过2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我国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果不同价的现象较为明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果品质量不稳定所致。运行两年多时间以来,苹果期货的标准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我国苹果最重要的产区之一。作为延安市首批苹果期货“吃螃蟹”的企业之一,延安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苹果期货上市初始,就开始关注苹果期货。该公司总经理季双龙表示,苹果期货的上市,强化了企业的标准化分级理念。“想参与苹果期货,产品必须先标准,苹果期货可以看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倒逼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的催化剂。” 在产业标准化程度相对更高的山东,一些企业则更进一步,在采购果农货物时,就开始尝试按照期货交割标准的要求,分级分价采购,力求从收购环节就开始标准化流程操作。 2019年10月,山东烟台某家苹果龙头企业在新果收购时,开始尝试不区分产地,对果农按照期货标准整理的货物统一价格收购,并且较传统的一二级货物有0.2元至0.3元/斤的溢价。该公司负责人说,苹果期货不再区分山东苹果、陕西苹果,而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符合标准的苹果,都是一样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