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柯柯牙大地,空气中仍弥漫着淡淡的果香,红枣树、核桃树、苹果树等整齐比肩而立。“过去一起沙尘,白天都得点蜡烛。”望着茂密的果园,新疆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十分感慨,“现在,这些果树既是生态卫士,也是‘摇钱树’。” 柯柯牙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青色的崖壁”。其位于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一片区域,曾经沙砾密布、寸草难生,是当地主要的风沙策源地。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柯柯牙绿化工程。30多年来,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累计种树造林125万亩,孕育了以“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柯柯牙精神。 如今,柯柯牙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的一张生态名片,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只种防护林,面临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种经济林,防风固沙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我们在经济林中配种防护林。”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李新斌告诉记者,柯柯牙绿化工程中,85%是经济林,15%是防护林。 按照“以林养林”模式,围绕“优果固沙”目标,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基地建设了7800亩现代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温宿县浩源天樽葡萄酒庄,则种植了3000亩酿酒葡萄。“经过努力,我们让戈壁荒滩成为大果园,进而变身为产业园。”酒庄总经理张宾说。 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些企业就如何更好地与果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果农积极性,进行了积极探索。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果农以技术、管理入股。“果园未见效前,公司为果农每人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费;在初见成效期,果品亩产量在1500公斤以内的,收益为管理户所有;丰产后,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公司与果农按照4∶6比例进行分红。”李红说。 目前,冰雪蜜脆园果业公司已实现稳定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1.1万元以上;日常季节性用工4.6万余人次,低收入群体比例达九成。“我们能预见到下一步的收益,心里非常有底,而且越往后收益会越高。”果农单正富说。 据介绍,今年,阿克苏地区完成营造林逾40万亩,持续推进阿克苏河流域生态建设等“百万亩工程”,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3.35%提高到8.9%;农牧民从林果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超5000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水果,在生鲜行业中的地位有些超然,相对而言,高毛利的产品里它最高频,高频的产品里它毛利最高。 赛道非常诱人,但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互联网、传统商超无不想来插上一脚,却难以长期依靠水果盈利。 这是个内功活儿,内行看门道。 8月中旬,百果园与湖南果业龙头果之友达成战略合作,果之友100多家门店进行品牌升级,将陆续升级为百果园品牌店。 对于已经拥有4000多家门店的百果园来说,算不得大事,但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与之深度融合的同行,果之友并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1合纵连横的战略 早在2016年,百果园与宁波百果园果蔬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宁波百果园公司的10多家门店转加盟为百果园。 提起这个让业界啧啧称奇的举动,余惠勇解释道,“严格来说,宁波的品牌是属于侵权行为,但早期百果园本身发展也非常艰难,也没有精力兼顾,所以等我们准备进入宁波市场的时候,宁波已经有十几家百果园了。这时候是勒令他摘牌、打官司要求赔偿还是怎么办?何必相互消耗呢,最后我们决定化敌为友,让宁波十几家百果园全面转加盟。” 2017年,百果园与北京最大的水果连锁超市果多美达成战略合作,将果多美品牌纳入百果园体系,在北京地区保留了百果园和果多美两个水果零售品牌,实行双品牌运营,分别占据大众消费果品和高端精品果品两个市场。 两次战略合作代表了百果园与同业品牌的两种合作形式,双品牌运营、全品牌加盟。这次和果之友的合作,即为后者。 双品牌运营的合作方通常拥有比较成熟的品牌,且与百果园有明显差异。 因为过往的品牌融合大都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同业品牌向百果园靠拢,果之友则是第一个省级品牌,这对百果园而言,意义重大。 全品牌加盟的合作方并不意味着品牌处于相对早期,反而需要掌舵者足够的胸襟和眼光。“果之友创始人王伏华是非常睿智的企业家,他对果业长期的判断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未来果业将会面临的不是同业竞争,而是来自强大对手的跨界竞争。” 余惠勇盛赞这位新的合作企业掌舵人,并向我们转述他的判断,“如果百果园都赢不了,那可能整个业态都站不住脚。” 且不说水果行业,各行各业的企业重组整合案例,十之八九是以失败或矛盾告终,就算是原创始团队也不乏四分五裂的情况。 个中缘由五花八门,利益分配不均,感情失和,甚至是一方另外扶植了自营品牌,导致与合作方产生同业竞争。 相对而言,直接收购乃至重启一个新品牌,看起来都是更好走的路,但余惠勇却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这两种方式。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有一利必有一弊。并购的确能让管理变得更简单,但是资源整合效率远远不是最优。” “生鲜连锁,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百果园每到一个区域都要从头开始,自身发展会比较慢。每一个友商都是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他们能够生存到现在,一定也都有可取之处,如果正面竞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说,还会毁了别人辛苦几十年建立的基业,丧失很多获得本地资源的机会。与其这样,不如共同发展,吸引大量的人加入。” “这件事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让管理变简单,而是要有一套管理体系,这样难也就难在前期磨合。这个代价和从0开始相比,还是很值得的,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产业生态是最有利。” 余惠勇将百果园的融合策略比做合纵连横,“商战也是一种战争,背后的道理都是一致的,上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这个角度看,合纵连横是大智慧。” 2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提及业内外的合并失败案例,余惠勇有独特的判断,也深信百果园不会走上同样的路。“我们最早进入市场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传统的零售渠道商,我们是一个借助现代技术做全产业链运营的公司。” “从消费端,一直到供应链,我们一直深耕到种植源头。这么做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很少。” “这种生态化的战略,实际上直接导向一个结果,就是我们面对竞争对手乃至小一些的品牌的时候,通常是一种竞合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所以这么多的品牌融合也才能成功。” 百果园与同业合作至今,的确尚未出现一例失败的情况。这背后,除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助力,也有很多理念层面的因素。 “融合会成功还是会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最该问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分享的心,是不是真正想帮助别人?如果百果园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件事大概率是不成的。” “这种认知完全取决于企业创始人的胸怀和格局,如果创始人不仅考虑到自己还考虑到整个生态,存着自己和对方的综合利益都达到最大化的本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只考虑自己一家的发展,抱着这种心态,融合就会相当困难,所以一切都源自你的起心动念。” “道德经里说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中华文化基本的出发点是利他以达利己,这是百果园文化的核心根基。” “恒义利、能善解,是我们的理念和方法论。合作中99%的矛盾都是误解带来的,我们提倡从善的一面看待人和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融合时化解大部分矛盾。” 抱着利他的心态寻找合作伙伴时,余惠勇也会在沟通过程中深度剖析合作方的理念,直至达成深度认同。“这也是一个筛选过程,只有理念相通、彼此认同文化的才能真正走到一起,反过来说,重视私利的人找到的合作伙伴一定也是重视私利的。” 3预判果业终局 尽管公司管理事务繁忙,余惠勇每天仍然要找一个时间,安静思考一个小时。 这一个小时,他会静下心,修心、修身或思考未来最重要的事。 一直以来,余惠勇对百果园的最终发展形态有着深刻的判断,“我们对全国市场做了分析,认为整个国内市场至少能容纳30000家百果园门店,开店节奏上应该是达到15000家门店之前速度快一点,之后速度放缓。” 百果园发展近二十年以来,第一个七年开设了100家店,第二个七年后发展到1000家店,如今百果园体系内已经有4000多家门店。 余惠勇却认为,开店速度不符合预期,“我没想到会这么慢,以我过去的思考,2020年应该至少开到8000家门店。不过这两年,竞争格局也有所变化,我们需要进化来适应变化。” 在余惠勇看来,水果行业在经过品牌大融合阶段之后,会在每一个地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个全国性品牌(百果园),一个区域性品牌再加上社区夫妻店,这三种业态都将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余惠勇深耕果业后洞察到的未来,但从过往判断的准确性上,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余惠勇的洞察力。 早在2003年,余惠勇做过两个判断,一是预判未来竞争一定会在供应链,二是预判水果行业之所以没有连锁品牌,是因为没有标准,如果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就能做好连锁品牌。 这两个趋势都得到了验证。在之后的十多年里,百果园深耕供应链上下游,以土地培育、果树培育等技术体系,获得种植方的信任和托付,将水果按照可量化的标准分为招牌、A、B、C四个等级,对不同标准的同类水果区别定价,确保全国门店果品的优质和稳定。 “但也有少数趋势是我预想不到的,这就要考验应变能力和拥抱变化的能力。” 余惠勇对于这种变化,似乎有些期待,“百果园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者说,我们已经参与其中了。”
百果园向证监会提交了海外上市材料,虽被资本市场热捧,但其商业模式与门店规模目标矛盾,且后浪来势汹汹 《投资者网》蔡俊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爱穿中式衬衫,扎小辫,戴珠串,外界人称“水果疯子”。其妻徐艳林,百果园总裁,25岁算过命,当时还是老师的她,被预言会改做职业经理人。 现在,这家全国拥有超4500家水果连锁店的公司,公开了海外上市计划,但尚未公布任何财报。 夫妻俩在资本推动下,与鲜丰水果竞争“水果零售第一股”,但公司想在今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门店数量1万家,似乎有点力不从心。 取舍直营与加盟 根据证监会网站消息,百果园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已被接收。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业是水果的种植、采购、物流仓储等于一体。 2016年,余惠勇在公司内部制定了“五年规划”。最大的目标,要在2020年开出1万家门店。 截至2019年,百果园进驻全国80多个城市,发展会员5600万人,但门店数量刚超过4500家。离1万家目标,还差一大截。 对此,《投资者网》就门店扩张与目标问题向公司求证,截至6月11日,对方尚未置评。 任何消费行业的连锁店,都存在两种经营模式:直营与加盟。前者在牺牲规模的前提下,保证了质量;后者截然相反,规模的狂飙突进带来风光,但也埋下质量隐患。 为了这个抉择,余惠勇反复琢磨了17年。 创业初期,余惠勇选择加盟模式。2001至2008年,尽管连续亏损7年,但百果园开出100家门店,在广东一带小有名气。 然而,一起丑闻差点葬送余惠勇的创业梦。 2008年左右,一些加盟商私自从批发市场进货,随后贴牌进口商标,以高价卖出。事件经曝光后,百果园几乎信誉扫地。 痛定思痛后,百果园用回购方式摘牌所有加盟店,改成直营继续经营。2015年百果园门店突破1000家,从那时起,余惠勇有了“水果疯子”称号。 笃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惠勇,深谙“不疯魔不成活”之道。但要成留名商界的大腕儿,他需要资本的助推。 2018年,公司已经历两次融资,总计拿到19亿元。密密麻麻的投资机构里,有中金智德、中植资本、中金汇融、基石资本、源码资本、越秀产业基金、深创投等。 百果园的门店数量此时已超过2800家。B轮融资发布会上,一家机构表示,公司市场占有率仅为1%,至少还有5-10倍增长空间,资本运作也会有所动作,预计3-5年内上市。 为了利益最大化,公司现场宣布,将开放连锁加盟并召开招商说明会。兜兜转转一圈,余惠勇又回到加盟的原点。 徐艳林的两种策略 加盟模式的痛点,除了质量不稳定,供应链因无法形成闭环,成本容易激增。公司创业曾连续7年亏损,可谓深受其害。 二次上路后,余惠勇把落地执行的任务交给妻子徐艳林。徐艳林采取两种策略,类直营和开前置仓。 类直营,俗称店长合伙制,店长要投资公司的门店,每年利润按3:7分配,百果园拿3成。 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前三年承担亏损,且不收加盟费。三年之后,若门店仍回不了本,公司将考虑是否关门。 这种模式,类似师傅手把手带徒弟。百果园出面金融端、物流端,亲自渗透到每家店的管理,甚至考核门店,要求投资人里输出一名新店长,话语权极大。 然而,类直营的弊端也很明显。它只是名义上的“加盟”,公司出面指导经营,无法在数量上大步向前。虽然保住质量口碑,但资本不会满意这种小步前进。 左右权衡下,公司开始大量收购门店。在北京,百果园以注资、换股方式收购果多美。后者是北方市场的一哥,前者作为独霸广东的南方代表,完成了水果产业的南北整合。 然而,公司的扩张速度在一线城市遇阻。因为人力和租金成本高企,百果园只能选择开前置仓的供应链。 开前置仓,是指每个门店设仓储配送中心,达到盘活面积效果。优势是中央大仓直接对接门店,货品下单后不用从郊区仓库发货;劣势是由于订单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水果损耗,以及补货困难。 踌躇在直营与加盟、规模与质量、成本与效益间,要维持平衡殊为不易,也经常需要根据环境和市场变化不断重新做出选择。除此之外,余惠勇夫妇的资本困局,还有来自后浪的强势侵袭。 科班竞争草根 水果行业的后浪,比任何时候来得都猛。 今年4月,同行业的鲜丰水果公告,已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辅导工作。同行是冤家,两家前后脚发布上市计划,“水果零售第一股”的竞争拉开帷幕。 鲜丰水果成立于2006年,至今全国门店数量将近1900家。体量虽小,但野心颇大。董事长韩树人就公开喊话:要将企业打造成中国水果零售第一股。 余惠勇是农大科班出身,毕业后不安于农科院的工作,闯荡深圳做水果连锁。韩树人为草根代表,初中学历来杭州做保安,之后摆摊卖水果,发现生意经后逐渐发达。 不同的出身,决定了两家企业从里到外,全然不同的风格。 百果园的基地有自己开发、深度合作两种。公司内部按照新鲜度和营养指标,把水果细分为四级三等,每次上市评判,如同科研实验。 相反,鲜丰水果的果园基地都由买手供应。买手即为采购商,不生产水果,但终日在果园奔波,找寻优质产品。韩树人就直言这种接地气:我们的买手大量是中学学历。 这些迥异的管理经营思维,推导至消费者终端,造就了两家企业产品价格的差别。百果园平均客单价40元,明显高于鲜丰水果25元。 价差给了鲜丰水果扩张下沉市场的机会,企业公开数据,今年4月全国新开门店56家,大量集中在三线城市。 这场科班与草根的竞争,暗流涌动,风云诡谲。徐艳林就吐槽过:大家都认为水果低门槛好做,来了一波又一波,不断打仗再死掉再打仗,从物质损失到精神压力,各种痛苦都经历过。 如今,百果园能否跑赢这场“水果第一股”之争,不妨拭目以待。(思维财经出品)■
在不同的赛道上,百果园和鲜丰水果打响了国内水果零售第一股的争夺战。 鲜丰水果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辅导的同时,百果园也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并把目的地选在境外。不过,就在百果园启动IPO之际,关于百果园开店数量等问题也成为焦点。 百果园此前宣称2020年实现万店规划,截至目前,其门店实际数量与目标差距较大,若按原计划实现目标,大量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开店规划应该尊重市场消费需求,单纯制定数字指标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很可能成为败笔。 万店目标年内或难完成 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6月1日已接收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百果园于2001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等于一体的连锁企业,截至2019年9月,已进驻全国80多个城市,发展会员5600万人,连锁门店超过4000家,主要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类型。 数据显示,2015年百果园门店数量为1000家,2019年达到4000多家。不难看出,加盟制对百果园门店数量贡献巨大。加盟制度的背后,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定下的万店目标:“2016年,公司内部第二个‘五年规划’出炉,定下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 如今,2020年已快过半,百果园的万店计划是否会如期实现?《证券日报》记者此次并未得到百果园方面的相关回复。但余惠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万店计划没有变化,目前很难预料疫情对实体的影响会持续多久。”余惠勇还强调称,今年百果园有两点不会变,一是绝对会发展;二是绝对会盈利。 对此,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会对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产生影响。从目前来看,2020年百果园要想实现1万家店的发展目标会有很大压力。 如果要想实现1万家门店的目标,未来半年百果园要开出5000多家门店,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要开1000家门店。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暂且不论开店数量能否达到,光从质量这一块我就非常担忧。因为这对百果园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以及管理运营上,都有很大难度。”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消费预期不足,盲目开店可能会适得其反。 水果零售赛道玩家众多 由于目前百果园尚未披露招股书,因此,公司目前加盟店和直营店的数量也未公开。由于百果园目前处于信息披露敏感期,因此未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 资料显示,百果园的加盟始于两年前。2018年初,百果园举办首场加盟招商说明会,时任百果园常务副总裁的袁峰在会上宣布,2018年集团定的目标是,全国新开门店1200家,新拓展5个区域,且将全部以加盟店形式呈现。 “百果园开放加盟其实与周黑鸭开放加盟是一样的,希望通过快速的规模化达到较高体量,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朱丹蓬看来,百果园开放加盟后,整个运营规范化会有很大压力,因此并不看好水果零售品牌做加盟。 “百果园并不是科创类型,所以无法利用注册制的通道,因此对百果园的业绩要求会很高,资方会对投资标的给予业绩压力,但过度施压对各方都没有好处。”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起,百果园就先后获得大量资本的青睐。2015年9月份获得天图资本、广发信德、前海互兴合计4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12月,获得A+轮融资。2017年,获得中金前海发展基金、招商局资本的战略融资。2018年1月,获得15亿元B轮融资;同年7月,获得中金祺智投资的股权融资,以及自贸区基金、阿特列斯资本和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的战略融资;同年11月,百果园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金雅福投资。 对于百果园的上市计划,在2015年完成对百果园的A轮领投后,天图资本首席投资官冯卫东就曾预计,百果园将在3-5年内上市。 如今,百果园IPO已进入倒计时极端,作为对手的鲜丰水果也已完成A股上市的第一期辅导工作。在水果连锁超市品牌密集上市的背后,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从业态来看,鲜丰水果是百果园的直接竞争对手。但除了鲜丰水果之外,百果园还面临很多竞争对手。”鲍跃忠表示,每日优鲜、拼多多、盒马鲜生这类到家模式的生鲜电商平台也对百果园造成一定冲击。以拼多多为例,其目前大力发展包括水果在内的农产品;盒马鲜生也与淘宝天猫合作,实现生鲜到家。总体来看,百果园面临很多挑战,面临资金压力,因此会考虑上市。但今年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周期,百果园需要去做更全面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