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在26日短暂停牌,28日复牌后发布公告,腾讯将以每股3.32港币的代价溢价收购乐游。收购完成后,乐游将从港交所退市。公告之后,乐游科技的股价也一直表现稳定,基本上已经进入横盘走势,似乎一切静待方案落地。 (图片来源:富途行情系统) 结合其刚公布不久的中期业绩看,在上半年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乐游科技的经营业绩就显得差强人意,略低于预期。按公告所示,乐游科技在上半年实现的收入为9069.2万美元,同比减少14.2%;毛利为4280.4万美元,同比减少33.0%;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78.8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取得溢利928.8万美元,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乐游大股东郁国祥打算出售所持该公司全部股权,其持股比例约为69%。 回过头看,郁国祥“卖盘”显然是势在必行的,而腾讯“接盘”并私有化乐游的事件基本定居,变数已经不大。此前,乐游科技“易主”的收购案轰动了整个游戏业界,包括创梦天地、网易、索尼、世纪华通、腾讯等著名游戏厂商,纷纷前来参与竞购的角逐。最后,腾讯将摘下了胜利的果实。 近期,该事件又有了新的后续,新的变化或是进一步延伸至其他方向。对于市场来说,这些潜在的可能性,一旦被证实成行,都会是超预期的事情,朦胧阶段能够把握蛛丝马迹的投资者,正是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我们始终认为,腾讯在此事上正在下一盘大棋。不要忘记,腾讯手上另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棋子——创梦天地,也曾参与乐游的竞购角逐。 在之前的文章——《关于创梦天地收购乐游的猜测与思考》中,我们就提出国内有实力收购乐游的公司并不多,再加上腾讯是创梦天地的第二股东,所以收购乐游很有可能是由腾讯出资。如今看来,虽然结果并不相同,但至少这样猜测的大方向得到了印证,腾讯最终还是拿下了乐游,之后如何整合乐游科技,由腾讯自己来主导?亲手操刀还是交由别的战略合作方去操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这个事件的后续延伸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站在腾讯的角度去理解。从去年开始,腾讯就在加强对游戏行业的整合。譬如,去年Q3并表Supercell,今年初收购Funcom,今年Q2控股虎牙。此外,腾讯还在大力促成两大游戏平台虎牙和斗鱼的合并。种种迹象表明,腾讯正在扩张自己游戏业务的边界。 对于创梦天地来说,腾讯作为创梦天地的战略投资者,也是第二大股东,双方也一直在多领域展开了合作。比如,如在游戏领域,创梦天地自研的《魔力宝贝手机版》、《全球行动》等游戏由腾讯独家代理发行;在动漫领域,创梦天地与腾讯动漫一起进行动漫IP开发;在线下娱乐方面,创梦天地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的“好时光”娱乐街区,这是全国首个体验式娱乐零售街区;在云游戏方面,借助腾讯云的云游戏解决方案,创梦天地旗下多款游戏已经开始云化测试。双方还将进一步拓展跨终端、跨场景的游戏内容服务。 客观来看,这样的合作提供给创梦天地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实际上是不足的,因为释放起来是缓慢的。我们因此而预期,腾讯大概率的还是会在创梦天地身上拿出一个加速整合或快速成长扩张、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优势的大方案。 按照原来我们在之前的猜想和构思,原假设的路径是,乐游由创梦天地进行收购,考虑到资金问题,创梦天地必然会通过定增引入腾讯的资金和持股,来完成收购,其结果就是腾讯成为创梦天地和乐游的第一大股东。目前,这一猜想随着腾讯直接拿下乐游而被证伪。 但新的线索在此时却出现了:创梦天地在中期财报发布后,同时公告了公司引入天美和光子工作室群总裁进入董事会。 据悉,天美和光子工作室群是腾讯最大的两个游戏工作室群,在业内早已声名鹊起。天美的代表作有《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天天爱消除》等,光子的代表作有《和平精英》、《全民突击》、《斗战神》等等。 创梦天地引入腾讯旗下最为重要的天美和光子两大工作室的总裁一同进入董事会的同一时间,腾讯就宣布私有化乐游,仅仅只是巧合吗? 我们基于已有事实进行分析,延续腾讯游戏和大文娱领域加速整合的大背景,有没有可能存在新的发展路径,即腾讯在收购乐游之后,再去促成创梦天地和乐游科技两者的合并。或者是,按照此前猜想的第二个新版本——腾讯成功收购乐游后,再把乐游的资产注入到创梦天地这一上市平台里,腾讯跃升为创梦的大股东? 以上两个猜想的路径将导向几乎一样的结果。而创梦天地和乐游科技在互补性和协同性方面有着强大的“诉求”,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创梦天地纵使付出巨大代价进行“蛇吞象”的收购也盼望着将乐游收入囊中的背后逻辑。简单来分析,创梦天地是国内用户规模市场份额最大的独立的手游发行平台,旗下乐逗游戏成功发行了多个爆款游戏,乐游的优势则在端游和研发,尤其是重度端游的开发及所持游戏IP,优势显著。两家公司此前就与腾讯有诸多深度合作,依照腾讯的整合路径,“腾讯+创梦+乐游”应该是逻辑最为顺畅的“铁三角”组合。 恐怕天美和光子总裁进入创梦天地,或许是有备而来,提前进行战略性“规划”的意味相当浓厚。当然,这些只不过是猜想和推演,实际变化还需静待时间验证。
乐游科技控股(以下简称“乐游科技”)“卖身”一事有了新动向。8月24日,有消息称,腾讯私有化乐游科技的协议接近达成,乐游科技大股东郁国祥拟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权,此次交易总估值为13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90亿元。 据悉,该谈判已进入后期。 不过,乐游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录得亏损578.8万美元,更面临着王牌游戏营收下滑、新项目研发不畅等困境,真的能获得腾讯13亿美元的巨额出价? 针对此事记者询问了腾讯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记者试图拨打乐游科技方面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但某深耕游戏行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该动作非常符合腾讯的作风。 乐游科技连续亏损 支柱产品进入周期末端 在从事游戏行业之前,乐游科技曾是一家家禽养殖企业。2015年,公司从“森宝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乐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并剥离了家禽业务。转型后,乐游科技便开始了积极的并购步伐,在2015年至2017年间相继收购或入股了多家海外知名游戏厂商,包括加拿大游戏开发商DigitalExtremes、英国游戏公司SplashDamage、美国游戏开发公司CertainAffinity。 过去几年间,DigitalExtremes旗下的知名网游作品Warframe(译名“星际战甲”)一直是乐游科技营收的主要来源。在该款游戏的热度加持下,2016年至2018年,乐游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12亿美元、1.67亿美元、2.2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5.2%、49%、36.6%。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乐游科技转而分别亏损837.9万美元和57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公司将两度亏损皆归因为“旗舰产品《Warframe》期内营收的下滑”。 这是一款推出7年的游戏产品,产品周期进入下行空间。而游戏开发及发行业务是乐游科技的核心业务,该板块主要收入依然来自《Warframe》。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底,乐游科技做出了“卖身”的决定。最初的意向方是市值比其更低的游戏公司创梦天地,当时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郁国祥及其关联方拟向创梦天地出售合计21.33亿股的乐游科技股份。 这场“蛇吞象”的并购进行的并不顺利,在创梦天地连续多次延长排他期后,还是被A股“游戏一哥”世纪华通“截胡”。今年5月初,世纪华通宣布对乐游科技展开尽职调查,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支付8000万美元诚意金。 然而两个月后,7月10日,世纪华通宣布终止合作意向。直至8月25日,市场传出腾讯接手的消息,乐游科技未来去向逐渐清晰起来。 腾讯“抄底”? 未来并不明朗 那么,乐游科技对腾讯的价值在哪? 采访多位分析人士后了解到,腾讯对乐游科技青睐有加的原因,或与公司旗下的旗舰游戏产品、国际化与主机游戏开发基因及其手上在研的知名IP游戏等因素有关。 “价格不是问题,”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文娱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记者表示,“尽管乐游科技一直亏损,但也是一个主机研发型游戏公司,这恰恰是腾讯的短板。同时,腾讯在主机游戏市场的动作也将展开,而13亿美元得到一个成熟的主机游戏研发商,且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上和腾讯相近,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向记者表示,腾讯收购乐游科技对双方来说皆有好处:“乐游科技超98%的收入来自海外,被腾讯收购或有助其打开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腾讯增强在海外的游戏业务。” 不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表示,乐游科技旗下的《Warframe》虽然营收下滑,但其制作及运营都非常成功,国际影响力也高,这对腾讯来说无疑是极有吸引力的:“腾讯手握巨大流量入口,可以让游戏公司专注于开发,并包揽其销售渠道。” 而在张书乐看来,乐游科技的接连亏损,也正好给腾讯带来了更大的议价权:“这让其名气够大、价格够低,反而让腾讯更有兴趣‘抄底’。此外,游戏运营和研发本身就需要不断的快速迭代,对腾讯来说,拿下公司的同时获得多个有前景的在研游戏,一旦出现爆款就是超值。” 据了解,当前乐游科技已参与多款基于《变形金刚》、《文明online》、《指环王》等知名经典IP的游戏开发项目。但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告称有一款在研产品已暂停开发。此外,公司还在7月6日向负责开发变形金刚项目的《CertainAffinity》(拥有20%股权)追加了3300万美元的提供贷款上限,令其能够开始批量生产该游戏的开放测试版。 盘和林认为:“由于新单品跟进不力,在《Warframe》热度减退之后,乐游有一定的困难。但游戏研发是有周期的,腾讯也会在未来推进游戏研发。”陈刚也对记者表示:“除了变形金刚和文明online等项目,乐游科技亦同时有多款规模相对较小的轻/中度游戏在研,这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腾讯的游戏组合。” 但盘和林认为,腾讯于乐游科技是一个有力帮助,但并非其重焕活力的关键:“在游戏领域,关键是自身制作团队的创意。腾讯习惯左右手互搏和内部竞争,即使是自家游戏公司,若未来产品不卖座,也是会被否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