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率先稳住疫情、文旅产业逐渐复苏的背景下,即将来袭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备受市场关注。双节齐至,今年的假期较往年还要再多一天,加之消费需求已经被压抑许久,分析师指出,今年的黄金周消费和出行需求将爆发。 汇丰前海证券(HSBCQianhaiSecurities)股票策略主管刘波(BobLiu)近日发布了一篇题为《GoldenWeektobeespeciallygolden》(这个黄金周将尤其金贵)的报告,指出本次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和出行需求将双双飙升。 BobLiu认为,疫情受控将令黄金周国内出行需求飙升;而本次假期(10月1-8日)较过去两年还多出一天,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去“买买买”。“对于出行与消费板块来说,这个黄金周来得太及时了,”这位分析师写道。 这位分析师援引国内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的数据指出,国内出行市场已经开始回暖并且加速复苏。今年8月,机票预定量同比增8%,酒店预定量增25%。仅9月8日,机票预定量就较一周前激增160%,酒店预定量飙升190%。 BobLiu还指出,部分重要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有利于刺激消费。他表示,故宫、上海迪士尼、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以及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门票价格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将推升游客需求。 BobLiu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航空、机场以及家电等行业。 以过去1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航空、机场以及家电等行业在10月通常会表现超凡。国庆黄金周历来是家电促销旺季,线上电商和线下连锁卖场进行大规模的促销宣传往往可以刺激家电消费。 压抑需求集中爆发 浙商证券指出,展望国庆黄金周,根据携程预计,压抑了9个月的出游需求或许将在8天时间内集中爆发,今年十一成为全年首个旅游高峰和消费黄金周。根据飞猪数据,国庆全国机票酒店预订量均已超过去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 海通国际指出,随着环球疫情有改善,可重新关注个别旧经济板块,包括内需、餐饮、以及地产等。随着十一黄金周假期来临,可憧憬这类近期表现已经相对强势的板块将会有更多资金流入。 不过,也有券商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中金近日指出,近期,国内主要景点的百度搜索指数已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居民出行意愿明显回升。本次国庆黄金周叠加中秋节,法定休假日共8天,较往年同期多1天。但受到景区客流最大承载量50%的限制、部分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建议学生小长假期间不出省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国庆小长假实际出行将低于市场预期。
美国政府无视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蛮横地人为切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多国顶级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制造”难以取代,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推行激进的贸易政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此举将导致很多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指出,美国企业可能会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制造商那里采购零部件,这就相当于给美国消费者加税了。 在罗奇看来,美国妄图将中国从供应链中排挤出去,实际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经济疲软。目前美国国内储蓄严重短缺,从广义上说,它无法与其他国家脱钩。 亚洲CEO论坛IMA Asia董事总经理理查德·马丁指出,试图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剥离的做法注定会失败,而且还会导致成本上升。美国正将一些产品的产地转移到越南、台湾地区、印度和印尼,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都要从中国大陆进口零部件以及材料。 他说:“最终,这并没有真正让美国和中国脱钩,只是迫使贸易转移,而这又增加了美国的成本。” 有证据表明,自美国2018年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全球供应链都深受影响。 今年,美国的重点放在科技领域。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8月17日发布公告,拟针对华为公司修改出口管制规则,并将38家华为相关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让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大为震惊。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主席约翰·诺伊弗指出,对商业芯片销售实施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破坏。 加拿大战略咨询公司创新未来中心地缘政治学家阿比舒尔·普拉卡什表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很多科技企业非常困惑,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剥离出来是非常困难的。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一些公司可以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但是那里的工厂无法生产最关键的零部件,目前看来美国公司仍将依赖中国。 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Edward Tse)指出,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中国仍然保持高度的韧性。 “东亚国家在应对疫情方面要比其他大多数国家更有力,特别是相较于美国。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的制造业供应链已经开始恢复。”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可以做到其他国家根本做不到的事。当外部客户想要创新的产品时,他们希望能够快速设计、批量生产。中国人对此非常擅长,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 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新兴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Aidan Yao)表示,尽管美国在供应链问题上火上浇油,但是新冠疫情给各大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它们不愿意做出任何大的改变。 他说,很多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强大的供应网络,很难迁移出去。“中国不是一夕之间成为世界工厂的,而是花费了30年或者40年。跨国公司将供应链建在中国是有原因的……它们去那里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和经济考量。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 事实上,美国企业尤其了解在中国建立供应链的优势。今年4月,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发布一项联合调查报告称,受访的在华美国企业中有超过70%表示不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而计划将生产和供应链迁至海外。 姚远指出,中国仍将是大多数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亚洲供应网络尤其是电子产品的中心。中国拥有受过良好教育、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有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运送货物的物流。” 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伊恩·戈尔丁认为,美国政府对全球供应链的一些想法已经过时。 他进一步指出,美国政府的初衷是通过让制造业回流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但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和机器人来完成,即便制造业回流也不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显然,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立足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是更多地与其供应链的先进和规模息息相关。中国经济不再依赖于生产和出口廉价商品,而是朝着到2035年成为全球技术领先者的目标前进。 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建立供应链,进而进入其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市场。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6亿左右。 咨询企业贝恩的合伙人托马斯·吕迪说,中国市场不再由出口驱动,而是依赖于国内消费。“这个国内市场对从电子到化学的全球行业至关重要。它是最大的市场之一,公司需要在那里为之服务。” (英文文章原载于《中国日报》8月27日1版和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