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的暴跌令人心有余悸。以至于昨天为止,整个A股市场都回不过神来。7月16日,上证综指创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日跌幅(仅次于年后开市第一天的跳空低开8个点),并且创年内最大单日振幅。说白了,昨天那根大阴线,是今年以来最长的。牛市多暴跌,这话果然不假。不假到让人怀疑这个牛市是假的。从7月1日情绪忽然转为高亢以来,到这一轮暴跌,连1个月都没坚持住。如何理解这一轮暴跌?在我看来,有两个逻辑是必须要仔细思考清楚的。(1)行情降温(2)什么是慢牛行情降温 上个周末,从央行到银保监,再到本周一早晨金融委;从“关注热点”到“严查配资,打击乱加杠杆”,再到“资本市场违法乱纪‘零容忍’”;可以说,靠口头表达能做到的降温措施,我们的监管当局都做到了;再升级就得“窗口指导”了。然而刚刚过去这个周一的行情呢?从早晨稍微下探一下之后,马上就深V拉起来,再到下午几乎是恐慌性抢筹;创业板指涨4个点,上证也是大涨接近2%。可见,完全没有人理“降温”这个茬儿。至于为什么,很简单,说白了,预期大盘能涨到5000点,难道不在3000点买进去,非要等到4500点再买吗?一句话,不论是慢牛快牛还是疯牛,只要有牛市预期,投资者一定抢筹。特别是像这一波,基本面不那么支撑的牛市,不知道哪天嘎嘣一下牛就完了,能不早点抢嘛。所以,你光说降温,说慢牛,说行稳致远,没有用。只要你许给人家一个牛市,那人家一定是越早进场越好。告诉人家牛市,又让人家降温,就是耍流氓。因此,要降温,就不能告诉人家有牛市,就必须得真金白银的卖卖卖。于是,这个周二、周三、到周四,连砸三天,这才是正经的不耍流氓的行情降温。连跌三天,周四几乎是一轮小股灾的节奏,降温的目的自然是达到了。当然,这不是大户和机构主动砸盘造成的;周四疯狂卖卖卖的,与一周前疯狂买买买的,恐怕正是同一拨人。至于这一轮暴跌的原因,在我看来,是五大因素齐集,共同作用的结果:(1)前期涨得太多。大盘(上证)一个月内涨16%,创业板一个月涨30%,市场处于严重超买状态,集聚了大量获利盘;(2)国际环境黑天鹅又起。英国抵制华为,美国与香港的关系再起波澜;(3)中芯国际首发,IPO抽水效应达到顶峰。中芯国际港股借“回A”事件热炒,PE炒到接近300倍,不扑街没有天理;(4)深圳楼市调控。7月15日早上9点半,深圳市住建局发布深圳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八条”,这个号称“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旨在为此前过于火爆的楼市降温,其作用也顺带打击了股市;(5)香港疫情二度爆发。新冠肺炎在香港再度爆发,且原因不明,香港经济前景再度转差,最近几日香港居民大量赴深圳“避难”,各大口岸再度人满……这些因素,每个都够让大盘跌1到2个点;那么这五个加在一起,就跌5个点。这一波暴跌,让不少人噤若寒蝉,不再相信牛市;一周前火热的各种炒股群,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券商营业部门前也恢复了冷清。其实这是健康的现象。牛市多暴跌,而且暴跌之后不暴涨,才是股民之福。什么是慢牛?对于“慢牛”的理解,其实很多人都是错的。在我看来,只要有一点点像牛市的样子,就不是慢牛。慢牛,就是过程中每个时刻看着都不像牛市。只有大多数人不觉得是牛市,才有可能走出慢牛。让我们回顾创业板指这一轮结构性“慢牛”。我经常提到,从2018年11月见底,1184点开始,到这一轮暴跌之前的顶点,2896点,创业板指涨幅在145%,持续时间20个月,可以算是一波中等级别的“慢牛”行情。然而这一轮慢牛行情,很多人是没有感觉的。其中,有过三轮短期快速的上涨,以及对应的扑街。第一轮是2019年1月底2月初,所谓春季躁动行情。这一轮暴涨随着当年5月川普搞事情而破灭。第二轮是今年春节后开市,低开8个点。这一轮快速上涨,从2月初维持到2月底欧美疫情爆发,结束于3月中旬美国股灾。第三轮是最近,大概以5月底为一个模糊的起点,创业板指从2100点左右涨到逼近2900点,持续时间1个月多一点,结束于本周二开始连续3天的大跌。尽管出现过三轮快速上涨和快速下跌,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自2019年9月均线形态打开之后,再未跌破120日均线,且大多数时候在60日,甚至20日均线上方。然而这期间,从商誉减值导致创业板公司财务洗澡,到去年5月川普搞事情贸易摩擦风险再起,到去年下半年香港社会事件,再到今年元旦苏莱曼尼遇刺,以及后来的新冠疫情……可以说一路上几乎没什么好事。然而这个指数就这么默默地翻了1.5倍。什么是慢牛?这就是慢牛。所以再重复一遍:慢牛,就是过程中每个时刻看都不像牛市,就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是牛市。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抓住慢牛行情呢?也许是对股市有信仰的人,也许是看透行情周期的人,也许是有钱有闲买了就放一边从来不看的人……但一定不是那些股票涨了、周围人都赚钱了、听那些个亲戚朋友七姑八姨推荐股票才进场的人。有的时候,从局部来看,慢牛的行情甚至有点像熊市,特别是没行情的那种漫漫熊途。何时抄底?那么,这一轮下跌什么时候可以抄底?用半夏李蓓老师的话讲,价格快速上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自我毁灭性。你相信牛市,别人也相信,就会买买买,生怕落了后,于是就形成赶顶,昨天的小伙伴,明天就成了对手盘;说好的手拉手上涨,转眼就玩成了跑得快。因此,只有当你不相信牛市,以及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牛市,没有人相信牛市,那么才是抄底的时机。然而,既然不相信牛市,那又怎么敢在那个时候持有股票呢?古人云,投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诚然斯言。一念天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至于今天的行情,一边是监管实实在在地怕再玩出一波疯牛行情,另一边是机构和分析师在那谆谆教诲,牛市还没到头,慢牛在后头,局部回调不可怕……然而股民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味道……毕竟许多人是上周才进场的,原以为能涨三个月,结果只涨了3天,实在不甘心。不想走,怕被套;想走,但钱已经还不回来了……更大的层面上,整个市场都在纠结,牛市还会不会继续?从大多数人认为牛市还在,一小部分人认为牛市结束了;到一小部分人认为牛市还在,大多数人觉得牛市完了。不停滴切换,辗转反侧,前思后想,下单,买进,卖出,手抖……在这份痛苦和折磨,都反映在今天像变色龙一样的大盘颜色上了。
36氪获悉,数据中心运维安全管理公司“齐治科技”已于日前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电子科技领域国家队中电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元起资本,融资金额暂未披露。相关数据显示,公司此前曾获得达晨创投千万级别投资。
1 利率与股市的背离 近期股市A股市场明显转暖。从技术形态上看,目前A股主要指数(沪深300、上证50等)呈现多头突破的态势,而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一直维持在多头排列的强势形态。 然而货币市场的某些特征,却似乎并不支持股市的大幅度走强。 例如,从数据来看,表征最短期资金成本的指标——DR07和DR14——都发生了明显的抬升,回到今年2月疫情初期的水平。 而国债收益率来看,不论是短期(1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是长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深度下探,现在发生明显的抬升,也表明资金成本在提高。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直觉是,利率和股票价格是反向运动的;一般加息会造成股市大跌,而降息(以及降准、QE等宽松操作)会导致股市大涨。 然而这一轮,特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股市却涨势猛烈;特别是上周五的普涨,A股主要指数几乎全部进入“多头排列”的技术形态。于是问题来了,一边是货币收紧,一边是股市大涨,究竟谁错了? 2 利率抬升的两种逻辑 答案是:两个都没错。 表面看上去背离的两个指标,也许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现象。 事实上,这一轮货币政策收紧,从两会已经开始;而6月初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强化了货币宽松政策工具退出的正当性。从期债指数(10年期国债期货)来看,4月底已经开始price in这一轮货币收紧;5月22日两会召开那天的一根大阳线之后,就头也不回地跌下去了。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近期各大券商首席分析师的关注点,大都已经转移到对资金成本抬升现象的讨论。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先生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有明显“偏鹰”的态势。例如: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在真实的世界中,决定资金成本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第二是经济基本面的内生驱动力。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货币政策对利率(资金成本)的调节,而忽视了经济基本面对资金成本的内生驱动诉求。 短期,货币政策的松紧的确会造成股市起伏,但这有一个大前提,即经济基本面不发生明显变化,处于停滞,甚至是衰退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放松,流动性泛滥,会导致股市和债市的同步走强;而资金收紧,流动性匮乏,会导致股市和债市的同步走弱。但这只是一种情形。 而长期来看,经济活动增强,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资金供不应求,在供求关系决定之下,自然就会使得资金的成本(价格)——利率——抬升。这一轮的利率抬升,与其说是央行在主动收紧货币政策,倒不如说是对经济活动明显走强的一种追认。 目前而言,驱动股市大涨的逻辑有两个方面。 首先,一旦经济走强带动利率上行的逻辑确认,那么债市的熊市确立,资金从债券市场出逃,涌入权益类市场,推高股票价格。 其次,而股市是一种基于预期交易的金融产品,一旦债券(固收)市场的表现确认了利率抬升是对经济活动增强的追认,即债市开始转入熊市,那么基于未来经济走强的预期,股市上涨就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特别是近期A股的行情开始从中小创向白马蓝筹切换,此前一直温温吞吞的上证50与沪深300也开始酝酿着突破,佐证了对经济走强的预期。 那么,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股债两市未来如何发展? 3 历史的轮回 目前,从国债收益率曲线来看,短端收益率的抬升比长短要快,进而收益率曲线呈现出一种走平的态势。结合收益率抬升,债券价格下跌,这个现象用术语来表述就是两个字——熊平。 在这里牛平牛陡熊平熊陡这些枯燥的概念我就不多解释了,您只需要记住两个特征,即可: (1)收益率(利率)抬升 (2)长短端利差收窄 这样的形态,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二三季度。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长短端利差(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1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收窄,伴随着收益率上行,即所谓的“熊平”趋势。与当前的趋势极为相似。 随后,长短利差不断收窄,知道2017年中长短端收益率利差收窄为零、并轻微倒挂。 之后,债市开启了一轮明显的收益率利差走阔的周期,而这一轮周期随着疫情期间货币放水、短端收益率被极度压低而走到顶端。 即便不考虑疫情的因素,在2019年下半年中间,长短端利差(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1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逐步上扬到接近1个点的位置。 所以,从2016年二季度,到2019年四季度大概的位置,正好构成一轮完整的债市周期。 现在的位置(牛陡转熊平)与2016年二季度向三季度的过渡期极为相似。 如果我们再把股市走势纳入进来,那么规律就更加明显了。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在2016年那一波明显的“熊平”走势之后,股市便开启了上涨。 如果我们拉长到更长的周期来看,在2008年之后的三轮明显的债市周期中,以及对应的三轮“熊平”,除了2011年一二季度那一轮“熊平”之外,其它两轮债券周期的“熊平”发生之后,股市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行情。 熊平之后股市走牛,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增强导致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而经济活动增强,则为股市走牛提供基础。 下面分别演绎一下最近十年中由债券“熊平”过渡到股票牛市的逻辑过程: 第一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股市在2009年3月见底,之后便开启了一轮反弹,而这一轮反弹,由于QE和全球大放水,债券市场还处在牛平的漫漫长路之中,这一轮股市反弹不具备基本面的支持。 第二轮。2013年二季度,短端收益率快速上行造成“熊平”格局,是经济活动强劲而央行释放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变现为“钱荒”,因而股市估值遭到压抑。之后随着2014年大降准,配合上压抑需求的造富需求和金融工具创新,最终导致2015年那一波快牛疯牛行情。 第三轮。到了2016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到繁荣的逻辑已经确认,美国加息周期开始,这一波中国国债收益率再度上行,且短端上行的速度明显比长端快,于是出现“熊平”格局。而这一波股市上涨,事实上从2016年二季度已经开始。由于宏观货币环境收紧,因而股市上涨缓慢,而且向白马蓝筹股“抱团”的现象非常明显。到2018年开始下跌,降息周期再度开启,债券牛市确立。 因此,从上面三个“熊平”的例子来看。债券收益率期限结构的“熊平”格局,所反映出来的意义是相同的,即:经济活动走强,对资金需求增加,导致资金成本提高,利率抬升,且短端利率抬升速度比长端快。 经济走强是牛市的部分条件,但而这是否会导致大牛市,还要看许多其他因素的配合;比如情绪面,政策面,流动性基础,等等。就目前而言,情绪面和政策面都是非常支持的,而基础流动性也并不紧张,所以股市走强的概率偏大。 4 结语 股市与债市,就像是两面哈哈镜,从不同侧面,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这两者有时同涨同跌,这是流动性松紧造成的;有的时候会发生“股债跷跷板”,这是资金在不同风险偏好之间选择的结果;还有的时候,会出现背离,就像现在的情况。 而按照我们的分析,这一轮股债背离,其背后的信号其实是经济走强,基本面趋好。 事实上,如果排除疫情,2020年本应该是全球从复苏向繁荣过渡的时期。中国虽然在最早期(12月份)未能发现病毒,但随后及时采取了极端严格的隔离措施,因此疫情迅速被压制下去;导致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反弹复苏情况优于世界其他国家,有望成为新一轮全球复苏的火车头。 回望2017年到现在,三年期间的兔起鹘落,中国从美国加息的被迫追随者,演变为这一轮全球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率先退出的领头羊,期间并没有发生资产价格的硬着陆。现在美国深陷疫情与债务泥潭,美联储放水完全停不下来,而中国的货币政策率先开启紧缩周期。 站在经济周期的角度,从复苏到繁荣的换挡期,经济活动开始增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导致利率抬升,债券市场进入“熊平”阶段。而这段时期往往是牛市的早期阶段。根据美林时钟,这段期间的资产配置原则叫做“股票为王,商品次之”。 尽管未来黑天鹅事件仍然可能高发,市场不稳定因素仍然在,但出在牛市欲来未来之际,大可不必悲观。
6月18日,在2020年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全球化不断往前推进的内在逻辑仍在,全球化的经济动力和技术动力也没变,所以疫情过后可能将迎来新一轮的全球化。 方星海解释称,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是,在全球配置资源可以使得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全球化的经济动力,体现在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升、质量的提升;技术方面的动力,体现在交通运输成本大幅下降、效率大幅提升,通讯技术大幅提升。 那么在下一轮的全球化中,中国应该做哪些事?方星海认为,中国应该为新一轮全球化提供新的举措、新的动力,以及提出新的建议,推进新一轮全球化。这样做对中国的发展有利,对全世界发展也有利。 他举例称,有一件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此大幅推进金融开放,把上海打造成一个金融开放的新高地,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使得上海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产可以非常方便地为全球投资者所拥有、所交易。 “这样的话,我觉得新一轮全球化就会获得新的动力,资本的流动会更广泛,资本的配置效率会更高,而且全球金融体系也会更安全。”方星海称。 另外,对于美国对中概股监管收紧一事,方星海表示,中国证监会对这件事情一向是主张合作,“我们愿意解决问题,而且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存在的”。 他同时称,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是一件互利的事情,有利于中国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投资者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有利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真正发挥作用。
中美 又开谈了 环球时报:世界关注中美新一轮贸易磋商 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将率团访问华盛顿,于10月10日至11日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中方代表团主要成员包括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