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计量磅房、无人值守铁路道口、无人自动焊挂牌……近日记者获悉,方大特钢又新增无人化智能行车。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智能化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释放生产力、淘汰落后工艺的有力方式之一。方大特钢巧借“两化融合”机遇,将目光瞄准多项人工操作设备,通过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使老旧工艺得以淘汰、人力资源更加优化。 围绕需求制定技改方向 在方大特钢3号高炉水渣池作业现场,一台行车从氤氲的水蒸气中呈现出它修长的身姿,精准地停在水渣坑的一角,将池中的水渣用抓斗转运至旁边的水渣料场,行云流水般的精准操作让前来观摩的众多行车“老司机”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台行车驾驶室里空无一人。 “这是我们最新改造的无人化智能行车,采用电脑程序自动控制,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定位,实现行车无人化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淘汰落后岗位、优化人力成本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该公司电气技术工程师肖缘剑在现场介绍道。 作为钢铁企业诸多工序之一的高炉水渣转运现场,由于受生产高温影响,水渣池现场水蒸汽范围较大,行车在进行水渣抓取作业时,行车工往往无法凭肉眼对水渣池内渣坑进行精准定位,提升与开闭抓斗仅能通过记忆与习惯进行盲抓,存在漏抓以及设备碰撞的现象,且因不同的行车工操作习惯不同,作业精准度与设备使用寿命无法得到保证。 “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突破水蒸气造成的视野受限,又能统一每次的抓取速度与精度?”经过众多电气技术人员的讨论,最终,将行车人工操作改为程序自动操作的技改方案提上了议程。 在经过电气工程师们的一番努力下,采用变频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称重系统以及远程控制系统改造的无人行车很快便投入了试运行,人员仅需坐在房间里对电脑程序进行例行监控,程序便能自动控制行车完成诸多原本需要人员操作的复杂动作,极大改善了行车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原先这个岗位的行车工必须在水蒸气环境下驾驶行车,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现在仅需坐在办公室,便可远程完成水渣的装车工作,还能兼顾现场车辆的管理,工作环境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公司运行事业部一名工作人员夸赞道。 科技创新优化人力资源 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曾指出,信息化、自动化的提高绝不是减人,更不是减工资,而是堵塞“跑冒滴漏”,提高质量和效率。围绕这一工作要求,方大特钢近年来陆续上马多项无人操作设备,没有一名员工因为岗位变动而被精简。 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远程计量、无人值守铁路道口、轧钢高线AI自动识别钩号等现场无人操作设备,轧钢系统螺纹钢无人自动焊挂牌项目也将于2021年1月上线。 据了解,该公司螺纹钢炉号挂牌工作一直由人工操作完成,当自动焊挂牌项目上线后,每个生产班组可优化1人到其它缺员岗位,仅棒材、优特钢两条生产线便可优化8人。 “目前,我们正积极做好焊挂牌岗位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一旦自动焊挂牌设备正常运作,原岗位的人员便可有序转移到精整操作、发货等缺员岗位上工作。”该公司轧钢厂综合管理部部长汪霞群说。 此外,该公司铁路道口也早已由人工值守转为远程集中控制。在人工值守时,厂区内13个道口需要36名人员轮班负责看守。通过无人化技术改进,所有道口每班仅需2人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完成。优化出来的其余人员则填补其他缺员岗位工作。该公司通过设备无人化操作升级,在解决各工序部分岗位缺员,以及节约人力成本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打算对铁前系统原料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堆取料机的无人化操作,那时候,我们既能进一步提升平铺料的混匀质量,也能根据生产需求按需配置好岗位人员。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不断加大对先进科技的学习与研发力度,还要更加广泛地开展员工‘一专多能’技能培训,为日后进一步提高无人化智能制造水平、优化人力资源打好基础。”谈及未来,该公司一名技改项目管理人员说道。
40多年前,杨国强还是广东顺德的一个穷小伙,已经种地、放牛了很长时间。恐怕他当时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建筑业,而他一手创办的碧桂园甚至会在未来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跃居全球房企首位。 “留在农村的农民很多仍是手工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程度不高。碧桂园发展到今天,有条件也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事情。”杨国强的这些思考,成为了碧桂园布局现代农业的契机。 不到三年时间,碧桂园农业携手国家杂交水稻中心,赴武汉建设“中国种谷”,收购华大农业,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来。这只因埋藏在杨国强心底的一个梦想——“农业成为真正的高科技产业,全世界农民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全人类不再为粮食问题发愁!”。 10月11日,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项目在黑龙江建三江七星农场举办农机无人驾驶作业现场演示会。该项目由碧桂园农业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合作建设,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也意味着杨国强的“现代农业梦”照进了现实。 (10月11日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农机无人驾驶作业演示会现场) 无人化农机具“上天入地”显神通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由北大荒和碧桂园两大实力龙头企业牵头,并联合数十家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共同参与,从现代化农场应用场景实际需求出发,重点突破农机无人驾驶、作业协同、多机联动、自动避障、集群调度、远程控制、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共同建设规模化的无人化农场。 按照规划,这一项目将大体分三年实施,建成后总规模将超过1万亩,未来两年计划普遍实现多种无人农机遇障绕行、作业协同和多机协同的大规模机群作业,实现现场无人监控的无人驾驶,实现智慧平台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最终构建一套农作物耕种管收运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和无人化农场建设运营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10月11日的现场演示会上,40多台/件农机具再现了无人化水田筑埂、搅浆、插秧、旱直播、飞防、秋翻地、旋地以及无人化旱田灭茬、翻、耙、起垄、播种、喷药等20项农机作业演示。 (无人直升机演示田间喷洒农药,该机型在载药量和续航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上都实现了突破) 位于七星农场一侧的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中心(下称“中心”),以及无人化农场项目农机管理云平台,可谓是无人化农场项目的“大脑中枢”。 登上中心二楼,人们可以看到由30个显示器组成巨幅电子大屏。通过各种设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上传的田间土壤、农业气象、田间空气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等信息,能够实时显示在电子大屏上。 此外,大屏也可以完整呈现演示实况,包括每一台农机设备的作业状态、作业数据、卫星定位、作业轨迹等信息。工作人员坐在中心办公室,即可远程监控无人化农机设备在不同的田块内进行自主生产作业。 亲临现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美国、日本也都有不带驾驶室概念的“无人拖拉机”问世,但离大面积生产实践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今天北大荒和碧桂园联合组织的无人化农场项目农机无人驾驶作业现场演示会,规模大,参与企业和农机设备数量多,作业项目内容全、技术高。”赵春江说。 院士高度评价的五宗“最”项目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粮食不足仍是困扰世界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无人驾驶技术开始成熟,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的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在近日写下的《梦想中的碧桂园农业》里,杨国强点明了碧桂园农业的发展方向。 而为了这个发展方向,杨国强最初着实下了一番“笨功夫”。 几年前,在对国内外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后,杨国强发现,无人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让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耕作变成集约化经营。因此,应该顺应时代变化,让更多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链中拥有体面工作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群体。 以此为基础,碧桂园先是与中国农机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更是在2018年6月宣布进军现代农业之时,把布局先进农机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 2019年9月,杨国强再次开启农业调研之路。他率队来到建三江垦区,参观了高产大豆地、水稻收割现场、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等项目,并与当地领导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态势、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合作新途径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一个月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与碧桂园农业正式宣布,将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黑龙江建三江共同打造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实施近一年来,已初步取得了系列成果。 其中,先后有17家国内外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共计39台件农机设备参加了田间作业试验示范,完成了玉米大豆水稻三大农作物单机无人驾驶田间作业耕种(插)管收运五大环节20多个作业项目的试验示范任务,预计到秋季作业结束全年累计可完成田间作业面积1.6万亩。 (无人驾驶收割机和无人驾驶运粮机展示协同作业技能,正在进行运粮)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称,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外针对主粮作物的规模最大、参加试验示范的农机设备最多、作业环节项目最全、无人化技术最先进、农机田间作业无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无人化农场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 罗锡文强调:“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将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布局现代农业,碧桂园在下“一盘大棋” 我国传统农业眼下仍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小,大多数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劳动强度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情况还没得到明显改变。 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适龄劳动力短缺也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引进无人化技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智慧决策等新型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破解我国农业“谁来种地”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想得更为长远。他表示,全世界能开垦还未开垦的荒地比中国的耕地还多,而每天都还有人遭受饥饿。 因此,杨国强期待无人农场能够在全世界大规模推广应用,最先进的自动化农机具可以在一望无际的田地中不停运作,打造机械播收、加工一体化的无人运作体系,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贡献。 实际上,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碧桂园已经努力多年。 2018年5月,碧桂园成立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现代农业。杨国强的初心,不仅是致力于以现代科技农业作为切入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希望能生产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农产品,把安全、丰富、好吃、实惠的农产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 自成立以来,碧桂园农业致力于打造平台型农业,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已拓展海外大农业、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社区生鲜门店等板块。当前,除了建三江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外,碧桂园农业在其他方面也稳步发展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2020年1月,中国(武汉)种谷项目举行开工活动。该项目由武汉开发区携手碧桂园农业、华大农业等共同兴建,总用地规模近3000亩。项目已搭建种业公共研发中心,帮助企业更快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0年3月,碧桂园农业斥资3亿元收购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股权,成为华大农业控股股东。碧桂园将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华大农业的科技优势和在农业领域10余年的研发积累,打造覆盖研发端、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 此外,碧桂园农业还投资建设运营广东德庆贡柑产业园、云南保山农业科技园、湖北天门农业科技园等优质项目,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的农业资源,提升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希望,组织更多优秀的人才致力于农业科研,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我们希望,所有员工都敢于挑战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和想象力。”对于碧桂园农业,杨国强寄予厚望。
随着指令发出,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轰隆隆驶向远处的稻田。 这里是北大荒。六十多年前的开垦,使得昔日“北大荒”变为“北大仓”。而如今,肥沃黑土地上再次迎来巨变。 10月11日,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项目在黑龙江建三江七星农场举办农机无人驾驶作业现场演示会。 (10月11日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农机无人驾驶作业演示会现场) 去年10月,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与碧桂园农业宣布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黑龙江建三江共同打造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表示:“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外针对主粮作物的规模最大、参试企业和农机设备数量最多、作业项目和内容最全、试验示范作业面积最大、无人化技术水平最先进、无人化程度最高、无人驾驶农机与农艺生产实际最紧密结合的试验示范项目。” 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并将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借助卫星导航定位,收割机匀速直线推进,遇到尽头的田埂自主转向掉头,不一会儿机身仓贮就显示已经装满。 此时,后方无人驾驶的接粮机“闻讯”赶来,两车默契协同作业,收割机准确地将稻谷转移到运粮机上,大约90秒后运粮机显示已经满仓,很快自主转弯掉头回仓,整个过程全部无人驾驶,一气呵成。 (无人驾驶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与无人驾驶接粮机进行协同作业,实现自主卸粮、运粮) 当天,40多台/件农机具还现场再现了无人化水田筑埂、搅浆、插秧、旱直播、飞防、秋翻地、旋地以及无人化旱田灭茬、翻、耙、起垄、播种、喷药等20项农机作业演示。 位于农场一侧的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中心和无人化农场项目农机管理云平台可谓是无人化农场项目的“大脑中枢”。中心二楼30个显示器组成巨幅电子大屏一方面可以显示通过各种设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上传的田间土壤、农业气象、田间空气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等信息,同时也可以完整呈现演示实况。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由北大荒和碧桂园两大实力龙头企业牵头,从现代化农场应用场景实际需求出发,重点突破农机无人驾驶、作业协同、多机联动、自动避障、集群调度、远程控制、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共同建设规模化的无人化农场。 据介绍,这一项目将大体分三年实施,建成后总规模将超过1万亩,最终构建一套农作物耕种管收运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无人化农场建设运营的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表示:“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园农业联合组织实施的这个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将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耕种无人化”的三年计划 碧桂园为何致力于无人化农场项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为3.13亿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6.8%。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城镇79.5%的水平。 而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远高于全国平均12.6%的水平。未来谁来种地,这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破解的问题。 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农村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这是当前的现实。 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国此前也有不带驾驶室概念的无人拖拉机问世,但离大面积生产实践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国内无人驾驶农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地无人农场的试验探索。然而,目前的探索缺乏全系统整合,还没能产生规模化应用的实际效果。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也曾数次在全国两会上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表示,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对此,建三江无人化农场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少人化和无人化,用高效的科技手段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助力推进农机智能化、农业智慧化、农场无人化技术进程,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建三江无人化农场项目探索构建的农作物种植生产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的全新生产模式,通过引入先进智能农机、发展精准高效农业,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努力破解“怎么种好地”的难题,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我国粮食安全,真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服务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 (无人直升机表演“飞防”,大载重和长续航让其更适应大地块作业,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科技是碧桂园农业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碧桂园集团骨子里的农业基因早已有之。 碧桂园于2018年5月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宣布进军现代农业,这源于集团创始人杨国强“重新回去种田”的梦想。用杨国强自己的话说:“42年前我是种田的,今天我又回去种田。”发展现代农业,也正是杨国强的初心所在。 如今,碧桂园与北大荒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已经展现最新成果、迈出重要一步,在融合了历史召唤、科技进步、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宏大目标下,碧桂园作为一家世界500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显示了不断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用心服务和回馈社会的初心,杨国强离他“回去种田”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目前,碧桂园农业正在打造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包括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 碧桂园对现代农业极其舍得投入,其通过引进研发领域领军人物、生产板块专业技术人士形成领头雁效应。截至2020年6月末,碧桂园农业共有研发人员174人,其中博士学历占比达到12%。 除此之外,碧桂园农业亦与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在分子育种、基因编辑、智慧农业等方面构筑核心竞争力,以此将新型农业打造好。 2020年3月,碧桂园农业对价3亿元收购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股权,成为华大农业控股股东。双方将基于华大农业在基因组学、跨组学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展开紧密合作。 除了黑龙江建三江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外,碧桂园还在武汉建设了“中国种谷”,推进中国种业发展;此外,碧桂园农业还投资建设运营了广东德庆贡柑产业园、英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河北张北华大农业康养基地、云南保山农业科技园、湖北天门农业科技园等项目。 “碧桂园农业不是简单地做耕耙播收,不是对农民和农业企业做简单的替代,而是想做高科技农业。”碧桂园集团副总裁、碧桂园农业总裁梅永红表示,科技是碧桂园农业做好、做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