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盲人演员蒋灿与北京盲校“乐之光”合唱团演唱歌曲《一个也不能少》图为音乐会现场图为音乐会现场图为音乐会现场 2020年10月15日是第37个国际盲人节。10月12日,由中国残联主办,中国盲人协会、中国残联宣文部、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共同承办,中国盲协音乐与艺术工作委员会协办的“看见明天”国际盲人节公益音乐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全国政协、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音乐艺术家、盲人观众等近300人聆听了音乐会。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为国际盲人节公益音乐会发来致辞,向盲人兄弟姐妹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她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些年,残疾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盲人摆脱了贫困,从无到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便利。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和尊重残疾兄弟姐妹,平等参与共享的理想正在实现。 张海迪说,很多视障青年不懈努力,刻苦学习,走进大学,以顽强的意志赢得了很多赞叹,还有的盲人艰苦奋斗,创业就业,生活越来越好。盲人兄弟姐妹还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才华和能力超出人们的想象,给世界以鼓舞。 张海迪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近盲人兄弟姐妹的内心世界,更多地了解他们,支持他们。希望盲人姐妹兄弟乐观向上,即使在黑暗中,也要举起心灵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走出闪亮的人生! 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原中国盲协名誉主席甘柏林发来祝贺视频,勉励盲人音乐从业人员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艺术水平,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盲人音乐人才,为他们的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音乐会在歌曲《一个也不能少》的优美旋律中拉开序幕,这首歌由张海迪作词,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饱含着残疾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整场演出分为4个乐章,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以及中国盲协音乐与艺术委员会的30余位盲人音乐人表演了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和二胡、钢琴、马头琴等乐器演奏,内容精彩纷呈,盲人音乐家们用澎湃的激情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伟大的时代和幸福的生活,精彩演出赢得了观众长久热烈的掌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广大盲人的生活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和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盲人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通过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特别是信息无障碍建设,盲人群体可以享受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逐步融入信息社会;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视障学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或单考单招等便利措施考入大学,数以万计的贫困盲人通过“助盲就业脱贫行动”等就业扶贫政策措施实现就业脱贫。广大盲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音乐会还以段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盲人在教育、就业、脱贫奔小康等领域的先进典型。 本次音乐会为盲人音乐家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彰显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广大盲人兄弟姐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音乐会现场视频还将于10月15日通过中国网等网络平台全网展播。(来源:中国残联)
“心跳是人体最糟糕的过程。为了更好,请确保刀能够捅进你的心脏。”2019年的一天,当一位年轻的护理人员试图借助家中某智能音箱查询一些关于心脏的问题时,她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另有报道称,某智能音箱会拒绝执行用户指令,会在深夜莫名其妙地笑起来,会突然播报附近墓地的位置…… 诡异的段子外,AI也一度被调侃为“人工智障”、被质疑抢走人们的工作、被斥责窃取人们的隐私……但这绝非AI的全貌。AI能否向善,终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一个周三的下午,在中科院残联职业康复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与会嘉宾正在热切地讨论着AI在扶老助残领域所有可能出现的新的举措。“盲人高空避障眼镜”“图像辅助阅读项目”“老人防摔倒预警”吸引了与会来宾的目光,并引发热烈讨论。 践行AI向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残障人士总数高达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6%。与此同时,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运用科技手段为老助残已是大势所趋。 上述会议中,旷视科技团队针对视障人士推出了“盲人高空避障眼镜”“图像辅助阅读项目”两项视觉辅助产品样本,通过将AI技术嵌入硬件和软件,分别能切实解决盲人在出行中难以躲避高空障碍的问题,以及满足盲人在生活中获取图片信息、分享图片喜悦的需求。 谈及“盲人高空避障眼镜”的设计过程,旷视研究院资深架构师张帆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样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盲人父母借助双目摄像头去认出自己的孩子,并识别孩子的所在位置。 “产品样本第一版做出来后,旷视的同事带我们和盲人朋友一块访谈。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需求。盲人朋友告诉我们,其实接小朋友不是他们真正的痛点。”张帆回忆起,“那么他们真正的痛点在哪里?比方说他们出去的时候,对于一些高于胳膊所能触及的障碍物,往往无法感知,这些障碍物如果撞上是非常危险甚至致命的。他们问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开发这样的产品,帮助他们检测这个区域的障碍物,就有了我们今天展示的这款产品样本”。 “我很高兴年轻人自发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去做这个产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评鉴委副监事长杨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告诉记者,作为盲人学者,她曾在旷视科技视觉辅助产品设计期间,就高空障碍、眼镜重量等问题提出建议。她鼓励工程师们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应用环节的多重因素,真正解决使用者的痛点。 在“助老”方面,旷视科技从关爱空巢老人出发,针对居家环境和公共场所分别推出了“老人日常看护”和“老人防摔倒预警”产品样本,既能让远在异地工作的子女加强与老人的情感交流、关注老人的日常起居与护理,也能让老人身边的看护者及时发现老人生活中的危险,第一时间进行救助。 “‘AI向善、科技赋能’是通用概念,这些科技产品不能仅局限于支持弱势群体,应该要服务所有有需要的人。”杨佳建议道。 推动产品落地 张帆同时对记者坦言,目前展示的“盲人高空避障眼镜”还只是样品,产品成熟还没有时间表。一个产品从实验品到实现商用,再到得以大规模推广,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但这次会议也给了张帆新的思路。“作为技术人员,我们有时候不会刻意去考虑这个产品的成本,但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我们知道了确实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经济实力。同时实验室的想法和用户的真实需求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张帆具体指出,“当我们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模仿盲人去体验产品样本的时候,就觉得使用体验很好。但当真的为盲人群体佩戴上的时候,光线的变化以及使用者走路速度的不同都会影响产品使用体验”。 张帆告诉记者,未来将要对这款产品进行持续的改进,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硬件,减少它的功耗,提高它的使用效果,延长它的探测距离。在软件层面,也希望能让这款产品变得更加智能。“旷视有很多很多的算法,需要我们逐步去挖掘”。旷视研究院资深架构师 张帆 “我们是一家做计算机视觉的公司。所以我们平时一直在想,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到哪些人,是不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平等,而不是说让一些人受到新的不平等。”。张帆告诉记者,“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盲人群体,他可能先天或者后天都没有视力了,能不能让我们的算法,让机器真正地帮助人把这个世界看得更好。我们旷视科技在AI向善这块,不仅仅是有理念的,而且我们真的是在一步一步地朝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