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宇宙」,你会想到什么? “小宇宙是一个听上去很遥远的地方,但它又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种感觉和播客是非常接近的——似乎距离很远,但你可以看得到他。而一旦你成为这档播客的用户,你也就成为了这个宇宙里的一员。” 小宇宙是即刻团队孵化的一款播客平台,其最初的动力源来自于,在即刻“一起听播客”的圈子里,很多用户都在呼唤他们想要一个好用的播客APP,“这类发言的频率高到即刻的产品团队难以忽视”。后来,即刻孵化播客平台小宇宙在今年 3 月正式上线。 在小宇宙负责人Kyth看来,播客是一种商业价值被低估的媒介形式。其原因在于:1)陪伴感:播客不需要占领眼球,而是可以作为一个背景音,尤其是独自听播客的时候,感觉像有另一个人在和你聊天;2)真实感:不面对镜头的时候,播客里的受访者的整体状态会更轻松,更容易实现走心聊天。 陪伴感叠加真实感,传递给用户的是信任。Kyth认为,“在媒体里,信任感本身是和商业价值挂钩的。”这也是他认为播客的商业价值应该更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泛播客用户的“找不到好播客”、“不方便交流”、“内容时间长且不显性导致收听门槛高”等痛点,小宇宙在产品上做了如下设计: 小宇宙首页每天会更新推送 3 条单集播客内容(而非推送节目),内容下面会附上一条优质评论。“一张图、几个字很难让人了解这个节目好在哪儿,而单集的标题能告诉用户这期的话题,优质的评论也很容易打动用户。” 在单集播客里设计分时点赞功能,及“评论时间戳”。分时点赞是指,一条播客会被拆分为数十个时间区,点赞会具象为一条“高光时间轴”,用户可以立即找到这期播客亮点的部分。 高光时间轴 评论时间戳是指,如果用户在收听播客过程中发布评论,该评论前会显示评论时播客播放的时间,以给其他用户提供这期播客的信息增量。此外,评论区也可以按照时间戳来排序,一旦用户想对某段内容找共鸣,按照时间戳排序可以快速找到。 音频弹幕 量化到数据上,可以参考的信息是:小宇宙自3月26日上线起,所有用户的播放时长加在一起是24万小时(27年的时间);而在参与度上,用户的平均评论字数是 283;活跃用户中,一周收听时间超过一小时的用户占到50%以上。 在第三届PodFest China年会上,36氪以「小宇宙」为话题采访了Kyth。 36氪:你们怎么定义播客?你觉得播客和其他音频的差别是什么,比如有声书广播剧或者相声? Kyth: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句完整或者非常准确的定义,因为我并不希望把播客局限住,不论是偏文化、偏知识、或者是偏小资,这些范围都是比较狭窄的,我觉得播客内容的品类会越来越多样化。 播客和有声书相声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它的媒体属性、社群属性都更强一些。媒体属性是指你在消费它的时候,是在消费一个内容,这个关系会体现在媒体和听众的关系上,受众可能会有一点点仰视的关系,就是说听众是带着尊重的心态去听。 36氪:目前播客还是大众话题比较多是吗?我看到的很多都是关于成长、两性、职场和热点类话题。 Kyth:我们从后台看,播客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比如最近我听的是有几个哥们同是一个体育俱乐部的粉丝,做一期播客就聊聊看球的感受。播客本身还是挺多样化的,形式也不会局限在两个人谈话,自己一个人讲也可以,甚至你就单放一段纯音乐, 甚至它的长度也不应该被局限住,现在很多播客是五六十分钟,未来可能也有 10 分钟的播客,它应该有很多变化。 36氪:国内独立的播客平台非常少,你们基于什么背景做了小宇宙? Kyth:即刻里有一个兴趣社区,里面有一个圈子叫“一起听播客”,这个圈子里面都是很多喜欢播客的人,他们持续讨论的就是呼唤一个播客APP出现,因为这类发言的频率太高了,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用户行为所以我们就注意到了,这激发起了我们对播客的兴趣。 借助这个圈子,我们去了解了喜欢播客的人的想法和需求,后来发现相比于大盘,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但当小众人群找到有同样爱好的群体的时候,是更开心更幸福的,我们捕捉到了这种情绪。调研到后面,我们会觉得因为陪伴和真实这两种属性,播客的商业价值被低估了。 36氪:好奇做独立APP的基础是什么?以我个人为例,每天听播客的上限也就一个小时,而且通常是在不能看手机的场景下,这个听的需求其实在很多公众号或者一些小程序里也能解决。 Kyth:看时长的话,一天听两三个小时就已经很久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我们一句标语来回答:“听播客,上小宇宙”。这句话本身是讲出了一个此前播客市场里做得不够好的一个点——很多人之前听播客并不是去播客平台听的,如果是在综合音频平台里听,可能会有的一个感觉是,打开的路径还是比较长。而当他在一个独立的播客APP听,他可能会觉得路径更短、更简单好用,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36氪:内容平台有很多展现形式,比如喜马拉雅这种分门别类非常清楚;或者抖音这种短视频信息流,能快速了解用户的偏好;而每个播客时长基本都在 40 分钟以上,内容也不是可视化的,用户筛选内容的门槛其实很高,也没那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播客,在分时点赞和评论时间戳之外,还有什么怎么降低用户准入门槛的方法吗? Kyth:我们接下来的重心就是怎么让打开小宇宙的用户喜欢上它。我觉得它的机制不一定都是用算法分发的,15 秒的视频滑一下就知道用户喜不喜欢,但视频和音频不一样,对于长音频或者播客来说,更好的推荐机制是什么?我觉得更多的是社交推荐的机制。 社交推荐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形式,与其相信系统推的准,其实我觉得一个很了解你的人来推荐会更好,这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提升效率还有很多模式可以做,比如我们现在在研究如果做分类的话,分类的标准到底该怎么做,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去找分类来看,这是我们目前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36氪:喜马拉雅或者抖音这些分类方式不适用播客吗? Kyth:很难说,而且还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今天给播客分成六类,会不会把播客内容就框在这六类里,限制其他的播客题材,所以我们这件事会做得很谨慎,我们希望播客是一个可能性更多的东西。 36氪:你们做小宇宙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Kyth:我们遇到的问题基本都是播客本身的问题,比如你刚刚说的用户每天的时长上限,理论上一个用户一天听音频的时长不可能超过 6 个小时对吧?而且往往是在他不用眼睛看手机的场景下,我觉得这些事情不太会改变。 所以如果说上限是:想要从无限地增加一个人的收听时长来讲的话,这个天花板肯定是有限的。我们觉得想播客更多价值不一定要从这个方向去做。因为从争夺时间上来看,播客应该很难和抖音这类平台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