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8日讯今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业的首发申请: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炬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传智播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对于绝大部分国内互联网用户来说,播客一词显得遥远,无论是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懒人听书等老牌平台,还是小宇宙、猫耳FM等新锐垂类平台,都算不上是什么大众熟知的产品。 然而,在音频赛道,播客似乎成为了今年的宠儿。 2020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推出播客App酷我畅听、阅文集团推出阅文听书、字节跳动推出番茄畅听、快手则孵化出皮艇,巨头入局让一向平静的播客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 随着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在近期试水播客功能,两大音乐平台的入局更是为今年热闹的播客市场增添了新的看点。 11月25日,网易云音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版,其最新上线的8.0版本最核心的亮点在于新增了播客功能,“播客”首次作为底部一级菜单出现,原有的歌单模式也被应用到播客当中,推出“播单”功能。 网易云音乐8.0版本新增“播单”一级入口 8.0版本发布后,网易云音乐还在其播客栏目新增了播客录制工具,用户录制声音后添加封面、名称、分类、说明等信息,就能发布自己的播客。 网易云音乐播客录制功能 紧随网易云音乐之后,QQ音乐也在12月中旬测试播客功能。据用户和媒体爆料,QQ音乐正在研发测试一个新版本,并将在新版本中突出播客内容,在一级菜单新增“播客”入口。除此之外,QQ音乐还将与播客App小宇宙合作共同运营播客板块。两大音乐平台近期的改版几乎如出一辙。 图:网络 小宇宙是2020年3月底上线的一款播客产品,上线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就获得了网友们较高的评价,被认为是“目前最轻量化、最纯粹、最便捷的国内首款垂直中文播客客户端”。 音乐平台纷纷入局播客,是出于需要找到音乐之外能增加用户使用时长的声音内容形式,单集时长更长、更具陪伴感的播客顺理成章地成了重要发力点。 音乐平台的增长焦虑 “长音频”成为头部音乐平台热衷讨论的对象。 音乐流媒体这一两年来都热衷于讨论“长音频”,原因是以音乐为代表的短音频,在用户增长方面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天花板,音乐平台的用户规模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随着用户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行业增长红利的消退,对于平台来说,想要持续性实现用户增长只会越来越吃力。 即便是国内唯一上市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腾讯音乐,也难以通过让用户为音乐本身买单获取可观收入。 以腾讯音乐为例,虽然其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但单纯依靠音乐下载、付费会员等业务的收入却有限,比例不到总收入的30%。 腾讯音乐的绝大部分收入由其社交娱乐业务构成,主要来源于旗下全民 K 歌、酷狗直播等音乐社交娱乐平台的直播打赏。直播打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着腾讯音乐主要的盈利任务。 音乐平台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具有想象力的音频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长音频成为了被各家盯上的新风口。 因为绝大多数播客背后都是由一两个人主导,一个播客品牌与主播个人风格强绑定的原因,播客具有类似音乐的高辨识度。 更重要的是,播客的成本低于音乐。每当有人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听了一首歌,平台就必须向唱片公司支付听歌的费用,但播客通常由创作者个人或工作室制作,并无第三方公司从中分成,音乐流媒体平台也不需要向第三方连续不断支付版权费用。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行业市场规模同比上年增长55.1%至175.8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元。 《2019-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音频市场用户规模以16.8%的涨幅达到了4.86亿人,预计 2020年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42亿。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用户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潜力都值得市场期待。 今年以来,新的播客节目井喷、播客产品小宇宙大火、播客主进行商业化尝试。这一波繁荣的信号让原本挂着“小众”标签的播客有了出圈的势头,也让播客成为了亟需寻找增长点的巨头们争相布局的新赛道。 大平台能破解播客的变现难题吗? 音乐流媒体进军播客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点:都属于伴随式听觉体验和音频消费形态,也都是“耳朵经济”中备受市场关注的增长点。 音乐流媒体巨头或许能够通过天然的渠道、技术资源和用户优势,帮助原本局限的小众市场的播客进一步“破圈”。如今押注播客的各个音乐乃至社交平台让制作者有多个渠道的选择,优质内容的曝光机率大大增加。 根据PodFest China在《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中给出的中文播客核心听众用户画像,中文播客听众最常使用的5个收听渠道是Apple Podcasts (49.7%)、喜马拉雅(37.9%)、网易云音乐 (35.0%)、微信公众号内嵌音频 (21.9%) 和Pocket Casts (19.5%)。 可以看出,尽管以小宇宙为代表的一些小众播客做到了“小而美”,大众熟知的音乐和社交等平台仍是用户收听播客的主要渠道。 那么播客的商业价值到底如何呢?目前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流媒体平台布局播客内容并探索播客商业化这件事上,美国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已有探索。 Spotify在2019年就宣布了从音乐到音频优先的战略转向,但通过一年的实践,Spotify发现播客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播客只是增加了用户参与度,却没能将用户转化为收入,并且运营播客本身也在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增加了成本。 对于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头部音乐平台来说,在播客这条并不宽阔的赛道,目前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从20世纪初播客出现开始,各方参与者始终在迷雾中穿行,一直未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拥有更大流量、更多用户的音乐巨头是否能突破播客的商业变现困境,真正帮助播客释放其商业价值,依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提到「小宇宙」,你会想到什么? “小宇宙是一个听上去很遥远的地方,但它又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种感觉和播客是非常接近的——似乎距离很远,但你可以看得到他。而一旦你成为这档播客的用户,你也就成为了这个宇宙里的一员。” 小宇宙是即刻团队孵化的一款播客平台,其最初的动力源来自于,在即刻“一起听播客”的圈子里,很多用户都在呼唤他们想要一个好用的播客APP,“这类发言的频率高到即刻的产品团队难以忽视”。后来,即刻孵化播客平台小宇宙在今年 3 月正式上线。 在小宇宙负责人Kyth看来,播客是一种商业价值被低估的媒介形式。其原因在于:1)陪伴感:播客不需要占领眼球,而是可以作为一个背景音,尤其是独自听播客的时候,感觉像有另一个人在和你聊天;2)真实感:不面对镜头的时候,播客里的受访者的整体状态会更轻松,更容易实现走心聊天。 陪伴感叠加真实感,传递给用户的是信任。Kyth认为,“在媒体里,信任感本身是和商业价值挂钩的。”这也是他认为播客的商业价值应该更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泛播客用户的“找不到好播客”、“不方便交流”、“内容时间长且不显性导致收听门槛高”等痛点,小宇宙在产品上做了如下设计: 小宇宙首页每天会更新推送 3 条单集播客内容(而非推送节目),内容下面会附上一条优质评论。“一张图、几个字很难让人了解这个节目好在哪儿,而单集的标题能告诉用户这期的话题,优质的评论也很容易打动用户。” 在单集播客里设计分时点赞功能,及“评论时间戳”。分时点赞是指,一条播客会被拆分为数十个时间区,点赞会具象为一条“高光时间轴”,用户可以立即找到这期播客亮点的部分。 高光时间轴 评论时间戳是指,如果用户在收听播客过程中发布评论,该评论前会显示评论时播客播放的时间,以给其他用户提供这期播客的信息增量。此外,评论区也可以按照时间戳来排序,一旦用户想对某段内容找共鸣,按照时间戳排序可以快速找到。 音频弹幕 量化到数据上,可以参考的信息是:小宇宙自3月26日上线起,所有用户的播放时长加在一起是24万小时(27年的时间);而在参与度上,用户的平均评论字数是 283;活跃用户中,一周收听时间超过一小时的用户占到50%以上。 在第三届PodFest China年会上,36氪以「小宇宙」为话题采访了Kyth。 36氪:你们怎么定义播客?你觉得播客和其他音频的差别是什么,比如有声书广播剧或者相声? Kyth: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句完整或者非常准确的定义,因为我并不希望把播客局限住,不论是偏文化、偏知识、或者是偏小资,这些范围都是比较狭窄的,我觉得播客内容的品类会越来越多样化。 播客和有声书相声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它的媒体属性、社群属性都更强一些。媒体属性是指你在消费它的时候,是在消费一个内容,这个关系会体现在媒体和听众的关系上,受众可能会有一点点仰视的关系,就是说听众是带着尊重的心态去听。 36氪:目前播客还是大众话题比较多是吗?我看到的很多都是关于成长、两性、职场和热点类话题。 Kyth:我们从后台看,播客的类型是非常多的,比如最近我听的是有几个哥们同是一个体育俱乐部的粉丝,做一期播客就聊聊看球的感受。播客本身还是挺多样化的,形式也不会局限在两个人谈话,自己一个人讲也可以,甚至你就单放一段纯音乐, 甚至它的长度也不应该被局限住,现在很多播客是五六十分钟,未来可能也有 10 分钟的播客,它应该有很多变化。 36氪:国内独立的播客平台非常少,你们基于什么背景做了小宇宙? Kyth:即刻里有一个兴趣社区,里面有一个圈子叫“一起听播客”,这个圈子里面都是很多喜欢播客的人,他们持续讨论的就是呼唤一个播客APP出现,因为这类发言的频率太高了,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用户行为所以我们就注意到了,这激发起了我们对播客的兴趣。 借助这个圈子,我们去了解了喜欢播客的人的想法和需求,后来发现相比于大盘,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但当小众人群找到有同样爱好的群体的时候,是更开心更幸福的,我们捕捉到了这种情绪。调研到后面,我们会觉得因为陪伴和真实这两种属性,播客的商业价值被低估了。 36氪:好奇做独立APP的基础是什么?以我个人为例,每天听播客的上限也就一个小时,而且通常是在不能看手机的场景下,这个听的需求其实在很多公众号或者一些小程序里也能解决。 Kyth:看时长的话,一天听两三个小时就已经很久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我们一句标语来回答:“听播客,上小宇宙”。这句话本身是讲出了一个此前播客市场里做得不够好的一个点——很多人之前听播客并不是去播客平台听的,如果是在综合音频平台里听,可能会有的一个感觉是,打开的路径还是比较长。而当他在一个独立的播客APP听,他可能会觉得路径更短、更简单好用,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36氪:内容平台有很多展现形式,比如喜马拉雅这种分门别类非常清楚;或者抖音这种短视频信息流,能快速了解用户的偏好;而每个播客时长基本都在 40 分钟以上,内容也不是可视化的,用户筛选内容的门槛其实很高,也没那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播客,在分时点赞和评论时间戳之外,还有什么怎么降低用户准入门槛的方法吗? Kyth:我们接下来的重心就是怎么让打开小宇宙的用户喜欢上它。我觉得它的机制不一定都是用算法分发的,15 秒的视频滑一下就知道用户喜不喜欢,但视频和音频不一样,对于长音频或者播客来说,更好的推荐机制是什么?我觉得更多的是社交推荐的机制。 社交推荐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形式,与其相信系统推的准,其实我觉得一个很了解你的人来推荐会更好,这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提升效率还有很多模式可以做,比如我们现在在研究如果做分类的话,分类的标准到底该怎么做,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去找分类来看,这是我们目前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36氪:喜马拉雅或者抖音这些分类方式不适用播客吗? Kyth:很难说,而且还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今天给播客分成六类,会不会把播客内容就框在这六类里,限制其他的播客题材,所以我们这件事会做得很谨慎,我们希望播客是一个可能性更多的东西。 36氪:你们做小宇宙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Kyth:我们遇到的问题基本都是播客本身的问题,比如你刚刚说的用户每天的时长上限,理论上一个用户一天听音频的时长不可能超过 6 个小时对吧?而且往往是在他不用眼睛看手机的场景下,我觉得这些事情不太会改变。 所以如果说上限是:想要从无限地增加一个人的收听时长来讲的话,这个天花板肯定是有限的。我们觉得想播客更多价值不一定要从这个方向去做。因为从争夺时间上来看,播客应该很难和抖音这类平台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