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称“腾讯音乐”或TME)于1月15日宣布,已与深圳市懒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懒人听书”)的全部股东达成最终协议。依照该协议,TME将会从阅文集团、懒人听书管理团队以及其他财务投资者等股东处收购懒人听书100%股权。该交易目前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并需要满足惯常交割条件。 加入TME后,作为TME整体长音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懒人听书将保持其独立运营。 懒人听书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为用户全方位提供有声书、相声评书、播客以及其他电台节目的音频平台,旗下拥有包括《红色家书》《大江大河》《白鹿原》《庆余年》《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在内的海量现象级经典与原创IP有声作品。其盈利模式多元,包括单点付费、会员付费以及广告等。经过多年发展,懒人听书已拥有海量用户群体,且形成了高用户活跃度与参与度的互动社区,为全国音频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与服务,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平台之一。 交易完成后,懒人听书庞大的有声读物内容库将迅速扩充TME的音频内容池,其内容制作能力也将极大地促进TME有声读物优质内容产出。TME将持续整合与拓展长音频内容和服务供给,通过多元内容品类与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激活长音频生态,基于海量场景与终端持续扩展用户体验触点,为用户提供更多差异化优质内容与独特服务,全方位满足用户“听”的需求。同时,TME还将不断探索与挖掘声音对用户心灵的陪伴与治愈力量,释放优质内容更广泛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引领推动长音频产业进入生态化发展与价值创造新时代。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表示:“我们很高兴欢迎卓越的懒人听书团队加入TME大家庭,此次战略收购也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日新月异的中国长音频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相信,懒人听书的有机融入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精细化的内容与服务需求,增强我们在该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也将使得长音频和音乐娱乐服务之间产生强大联动效果,让我们朝着打造中国领先的音频娱乐平台的目标加速迈进,并最终为音乐与音频行业融合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2020年,TME全面布局长音频领域,通过多元内容与产品生态优势,以及文娱产业链纵深外延的能力,不断加速音频内容战略的持续推进与有效落地,不仅正式发布了长音频战略,并推出首款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还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行网络文学优质内容IP的有声化价值探索,从精品内容、场景推荐、智能交互、定制服务等各个方向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截至2020年9月30日,TME的长音频用户数持续提升,MAU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4.7%提高至11.7%,长音频将成为音频内容消费的下一个强力增长点。基于此前TME与阅文集团等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懒人听书的加入也将进一步推动TME生态中大量优质文学IP内容的商业化与更多内在价值释放。 懒人听书创始人兼CEO宋斌表示:“对于目前渗透率仍相对较低但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长音频行业,我们与TME拥有高度共识与一致的愿景。此次加入TME将增强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并帮助我们与TME生态建立更牢固的联系,推动懒人听书进入发展的全新阶段。”
对于绝大部分国内互联网用户来说,播客一词显得遥远,无论是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懒人听书等老牌平台,还是小宇宙、猫耳FM等新锐垂类平台,都算不上是什么大众熟知的产品。 然而,在音频赛道,播客似乎成为了今年的宠儿。 2020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推出播客App酷我畅听、阅文集团推出阅文听书、字节跳动推出番茄畅听、快手则孵化出皮艇,巨头入局让一向平静的播客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 随着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在近期试水播客功能,两大音乐平台的入局更是为今年热闹的播客市场增添了新的看点。 11月25日,网易云音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版,其最新上线的8.0版本最核心的亮点在于新增了播客功能,“播客”首次作为底部一级菜单出现,原有的歌单模式也被应用到播客当中,推出“播单”功能。 网易云音乐8.0版本新增“播单”一级入口 8.0版本发布后,网易云音乐还在其播客栏目新增了播客录制工具,用户录制声音后添加封面、名称、分类、说明等信息,就能发布自己的播客。 网易云音乐播客录制功能 紧随网易云音乐之后,QQ音乐也在12月中旬测试播客功能。据用户和媒体爆料,QQ音乐正在研发测试一个新版本,并将在新版本中突出播客内容,在一级菜单新增“播客”入口。除此之外,QQ音乐还将与播客App小宇宙合作共同运营播客板块。两大音乐平台近期的改版几乎如出一辙。 图:网络 小宇宙是2020年3月底上线的一款播客产品,上线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就获得了网友们较高的评价,被认为是“目前最轻量化、最纯粹、最便捷的国内首款垂直中文播客客户端”。 音乐平台纷纷入局播客,是出于需要找到音乐之外能增加用户使用时长的声音内容形式,单集时长更长、更具陪伴感的播客顺理成章地成了重要发力点。 音乐平台的增长焦虑 “长音频”成为头部音乐平台热衷讨论的对象。 音乐流媒体这一两年来都热衷于讨论“长音频”,原因是以音乐为代表的短音频,在用户增长方面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天花板,音乐平台的用户规模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随着用户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行业增长红利的消退,对于平台来说,想要持续性实现用户增长只会越来越吃力。 即便是国内唯一上市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腾讯音乐,也难以通过让用户为音乐本身买单获取可观收入。 以腾讯音乐为例,虽然其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但单纯依靠音乐下载、付费会员等业务的收入却有限,比例不到总收入的30%。 腾讯音乐的绝大部分收入由其社交娱乐业务构成,主要来源于旗下全民 K 歌、酷狗直播等音乐社交娱乐平台的直播打赏。直播打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着腾讯音乐主要的盈利任务。 音乐平台迫切需要找到下一个具有想象力的音频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长音频成为了被各家盯上的新风口。 因为绝大多数播客背后都是由一两个人主导,一个播客品牌与主播个人风格强绑定的原因,播客具有类似音乐的高辨识度。 更重要的是,播客的成本低于音乐。每当有人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听了一首歌,平台就必须向唱片公司支付听歌的费用,但播客通常由创作者个人或工作室制作,并无第三方公司从中分成,音乐流媒体平台也不需要向第三方连续不断支付版权费用。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行业市场规模同比上年增长55.1%至175.8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元。 《2019-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音频市场用户规模以16.8%的涨幅达到了4.86亿人,预计 2020年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42亿。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用户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潜力都值得市场期待。 今年以来,新的播客节目井喷、播客产品小宇宙大火、播客主进行商业化尝试。这一波繁荣的信号让原本挂着“小众”标签的播客有了出圈的势头,也让播客成为了亟需寻找增长点的巨头们争相布局的新赛道。 大平台能破解播客的变现难题吗? 音乐流媒体进军播客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点:都属于伴随式听觉体验和音频消费形态,也都是“耳朵经济”中备受市场关注的增长点。 音乐流媒体巨头或许能够通过天然的渠道、技术资源和用户优势,帮助原本局限的小众市场的播客进一步“破圈”。如今押注播客的各个音乐乃至社交平台让制作者有多个渠道的选择,优质内容的曝光机率大大增加。 根据PodFest China在《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中给出的中文播客核心听众用户画像,中文播客听众最常使用的5个收听渠道是Apple Podcasts (49.7%)、喜马拉雅(37.9%)、网易云音乐 (35.0%)、微信公众号内嵌音频 (21.9%) 和Pocket Casts (19.5%)。 可以看出,尽管以小宇宙为代表的一些小众播客做到了“小而美”,大众熟知的音乐和社交等平台仍是用户收听播客的主要渠道。 那么播客的商业价值到底如何呢?目前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流媒体平台布局播客内容并探索播客商业化这件事上,美国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已有探索。 Spotify在2019年就宣布了从音乐到音频优先的战略转向,但通过一年的实践,Spotify发现播客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播客只是增加了用户参与度,却没能将用户转化为收入,并且运营播客本身也在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增加了成本。 对于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头部音乐平台来说,在播客这条并不宽阔的赛道,目前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从20世纪初播客出现开始,各方参与者始终在迷雾中穿行,一直未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拥有更大流量、更多用户的音乐巨头是否能突破播客的商业变现困境,真正帮助播客释放其商业价值,依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12月29日,中国在线UGC音频社区与互动音频娱乐平台荔枝宣布正与智能网联行业引领者比亚迪(002594)Dilink合作,将荔枝的车载音频产品接入比亚迪汽车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荔枝的车载音频产品已于本周全面上线比亚迪多款主力车型,包括汉、唐、宋、秦、元等王朝系列的新能源型号。 荔枝的创始人兼CEO赖奕龙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荔枝与中国领先的智能网联系统比亚迪Dilink合作。荔枝将利用AI赋能的智能推荐及分发系统为比亚迪Dilink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音频体验,并以此满足用户在车载场景中的音频需求,同时也触达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我们相信随着车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音频与智能网联汽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实现在线音频在多场景下的应用。截至今年的9月30日,我们的平台上已经累计了2.34亿的播客节目,涵盖各类型播客内容并能满足众多用户需求。未来,荔枝将继续通过领先的音频技术和海量优质内容,在多样化的使用场景中向更多用户提供丰富的音频体验。” 车载音频是荔枝多样化商业生态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荔枝正密集与新能源等汽车厂商达成车载音频的合作。在12月3日,荔枝宣布与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达成车载音频方向合作。12月14日,荔枝相关车载音频产品通过快应用的形式在华为HMS for Car上线,通过提供优质播客内容,共同为用户打造全场景智慧出行,同时为潜在的车企提供更丰富的车机互联内容体验。12月23日,荔枝与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和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原广汽新能源汽车)达成合作,共同探索车载音频领域的商业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荔枝于2013年创立,在2019年正式布局IoT场景。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荔枝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达到5620万,月活跃内容创作者的数量达到615万,用户累计上传播客内容数达到2.34亿,季度新增播客数量超过1900万,月均总互动数达32亿次。此外,荔枝也首次实现了上市后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的季度盈利。 比亚迪最早将智能网联系统应用到汽车上,并且一直在引领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自2018年推向市场后,比亚迪率先对智能网联系统Dilink进行了开放生态合作。相信在荔枝与比亚迪Dilink的合作下,双方将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车内音频体验,以及更丰富的智能化娱乐场景联动。
时代周报记者 陈婷 5G和AI等技术的日渐发展,正为有着“耳朵经济”之称的长音频赛道带来新机遇。 作为最早入局者,蜻蜓FM(下称“蜻蜓”)正试图借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目前音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在40%左右,这与视频、图文行业近乎10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差距。”近日,蜻蜓内容副总裁陈强在某论坛广播专场上表示。 据陈强透露,为提升市场渗透率,蜻蜓正全力打造全场景音频生态。 “在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蜻蜓平台通过接入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智能手表等多种智能家居设备,推动音频进入更多元和细分的全场景时代。”陈强说道。 不过,高打着新战略的蜻蜓也在面对越发艰难的竞争局面。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纷纷加码长音频赛道。 9月8日,网易云音乐宣布正式上线全新内容版块“声之剧场”,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在此之前,腾讯音乐(TME .NYSE)和字节跳动也分别推出 “酷我畅听”和“番茄畅听”入局长音频市场。 不仅如此,在与老对手的竞争中,蜻蜓也并未占上风。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6月,喜马拉雅、荔枝(LIZI .NASDAQ)的月活跃用户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分别为7319.2万人,3226.8万人,蜻蜓位列第三,月活跃用户数为2158.8万人。 “目前竞争还是处于白热化状态,尚且看不清彼岸在哪。”9月11日,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赛道内的玩家都在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中试错。 在此局势下,近年来在三强竞争中落后的蜻蜓,是否还能抓到机会重新领跑? 9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蜻蜓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暂不方便回复。 放慢脚步 资料显示,蜻蜓上线于2011年9月,是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应用。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蜻蜓已经完成8轮融资,但从2017年以后,便没有披露过融资金额。 9月10日,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长音频赛道的发展初期,蜻蜓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7月,蜻蜓对外宣布,已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数为1000万。当时蜻蜓的自我介绍,还是“以电台聚合起步,通过生产PGC内容,聚合全球3000家中文电台” “全国1000家高校电台” “1000名合作明星” “10000名电台主播”等。 然而,这样的发展势头未能延续,不知不觉中,蜻蜓的步伐慢了。其中关键,或许与对知识付费风口的把握有关。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当年12月3日,喜马拉雅举办首届“123知识狂欢节”。公开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当天的销售额达5088万元。其中,马东的《好好说话》以555万元成为单品销量总冠军,相当于淘宝“双十一”第一年销售额。 在起初的犹豫之后,蜻蜓也开始布局知识付费市场,先后推出《蒋勋细说红楼梦》《矮大紧指北》《局座讲风云人物》等热门IP。 然而,从具体数据看,在知识付费领域,蜻蜓仍落后喜马拉雅。 据易观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11月21日,2017年畅销付费内容平台分布情况表中,喜马拉雅独占57%,而蜻蜓仅为9%。 结果的差距或许与二者的生态搭建有关,喜马拉雅与蜻蜓都宣称主打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PUGC模式,但两者的差别在于,喜马拉雅在UGC上积累更深,蜻蜓则在初期以PGC为主要模式。 模式的区别也反映在主播数量的多寡上。今年1月16日,喜马拉雅宣布,平台主播数已突破1000万。而9月9日陈强的表述是,蜻蜓的认证主播数超过35万名。 9月10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UGC和PGC目前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也并不是喜马拉雅在知识付费上拉开和蜻蜓差距主要原因。 “我有团队、可以生产相对专业化的内容,但我完全按照个人的思路来做事,那我算UGC还PGC呢?”丁道师说道。 “一个平台要想发展,应该让一大批的参与者来获利,单靠几个人是支撑不起一个平台的生态发展。高晓松这类能带来流量的大V是其关注重点,其带来的收益同时成本自然也更高。”丁道师表示,蜻蜓缺乏对草根主播的扶持。 上述业内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除大V高昂的成本之外,蜻蜓偏向人文类内容,这或许也是其在知识付费战果上稍逊一筹的原因。 “这类选择有利有弊,PGC的模式会带来更精品的内容,在UGC模式下,内容鱼龙混杂,也成为侵权的重灾区。”该人士表示。 巨头入局 对蜻蜓来说,如何实现盈利,是其当前面对的一道难题。 9月10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于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长音频赛道盈利模式主要是用户付费及广告收费两个方面。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整体来看,一直以来都处于对于盈利模式探索的试错阶段,玩家们都尚未实现全面盈利。 数据显示,荔枝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21亿元。其中,净利润为-7026.30万元,同比减少26.55%,可见亏损还在加大。 此外,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巨头们在此时入场,说明长音频领域的竞争已到了一个新阶段。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先让它们去折腾,打出一条路,要么收购,要么合作,要么就自己也做一个。巨头对新领域一贯都是如此。”9月11日,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张书乐看来,长音频属于未来场景,目前是合适的入局时机。 但于斌则认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成功率并不高。 “因为目前长音频行业已有相对完善的内容壁垒和生态壁垒,巨头入局缺乏垂直细分领域的资源支持,对行业影响不大。”于斌解释道。 面对行业变化,蜻蜓也在积极调整。从蜻蜓今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全场景生态的打造及随之而来的B端业务似乎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9年1月,蜻蜓发布全场景生态1.0,宣布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今日头条、百度网盘等超级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合作伙伴;以及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及OTT、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车联网厂商达成生态合作,完成对用户“倾听24小时”的覆盖。 据媒体报道,与小米的重新合作,被蜻蜓视为其战略蓝图中的关键。2016年,小米曾两度投资喜马拉雅。今年3月,蜻蜓获得小米的战略融资。 此外,4月2日,高德地图与蜻蜓FM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蜻蜓FM成为高德地图首个音频平台合作方。 “当你买的手机上面有音频相关的内容,消费者是愿意为好内容付费的,它是为手机等设备本身价值的一种赋能。”张毅认为,与硬件商的合作能为蜻蜓带来一定盈利空间。 也就是说,今后蜻蜓有机会通过场景定制内容向B端收费,还有可能从智能硬件的C端销售中抽取会员分成。 不过,想要从众多终端上达成用户的付费,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关键。 “如果内容生态建得好,版权成本会压下来,以后的竞争重点是放在谁能以最低的价格去生成更好的内容。”张毅表示。 就长音频市场来看,未来依然有不小发展空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其中,近六成网民有明确音频内容付费意愿,超七成网民有过音频付费行为。
9月9日有报道称,荔枝(LIZI)旗下的APP因存在助眠内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诱售低俗色情音视频等问题,遭到了相关部门的约谈,并被责令关停直播板块“助眠”频道,下架录播板块中助眠类违规节目,全面排查清理违规音视频,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记者9月9日查询发现,在荔枝APP内已搜不到“助眠”类的直播内容。在手机应用市场,荔枝APP下载评论区被用户打上了大量“一星”评价,有网友称“立足之本都没了”、“没助眠可以卸载了”。 内部监管不力还是视而不见? 前几年,在监管之下,视频直播平台涉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几年又开始逐渐向音频直播平台蔓延。 荔枝APP的涉黄问题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2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荔枝等音频平台出现“打色情擦边球”的低俗内容。 事实上,荔枝APP上存在的“助眠”“采耳”“哄睡”音频脱胎于换了马甲的“ASMR”内容。 ASMR发源于国外,意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俗称“颅内高潮”,初衷是为了通过各类模拟音效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但不少音频内容利用ASMR传播具有强烈性暗示的音频。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曾约谈多家网站,要求大力清理涉色情低俗问题ASMR内容。 两年前,荔枝平台就曾被曝光ASMR频道存在色情内容,当时平台回应表示已对ASMR类节目作出了关闭频道的处理,并对违规内容进行了集中整治,但低俗、擦边球类ASMR内容,还是借助“助眠”的外衣通过平台在传播、复制。 北京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铭对记者表示:“《网络安全法》第12条第二款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法律和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有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等行为’。荔枝作为平台运营者应健全主播实名制和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涉黄信息的,应尽到审查和监管义务,发现有发布或传输涉黄信息的,应立即停止传输这类信息,并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如果有证据指向荔枝APP及其相关负责人没有尽到审查和监管义务,甚至为了点击率而放纵这种行为,既可能构成行政违法,更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为何时隔两年,荔枝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是监管不力还是技术不行,抑或是“视而不见”? 9月9日,荔枝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复称:“我们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管理漏洞,同时继续加大对防范黑产入侵、攻克行业技术难点上的各项投入,加强人员审核能力与风险意识,保障人员投入到位,鼓励用户举报违规内容。” 上述人士还表示:“‘助眠’频道是荔枝APP内数十个内容频道中的一个,公司当初开展相关业务,是想给睡眠困难的人群带来实质帮助。违规主播及其内容,虽只占‘助眠’频道的很小部分,但其潜在风险让我们警惕。”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荔枝出事应该还是平台监管不严导致的。要想杜绝这一问题,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需要平台运营人工监测,还有一个是建立用户举报机制。” “声”意难做 荔枝虽然顶着“在线音频第一股”的光环,但其业绩表现平平。 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荔枝第二季度净营收为3.51亿元,同比增长56%,但环比有所下降;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200万元,调整后净亏损为820万元,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9%,下滑为24%。 从主营构成来看,荔枝的营收来源于音频娱乐、播客、广告及其他业务等。作为荔枝最主要的收入构成,音频娱乐板块在第二财季的收入达到3.44亿元,同比增长55%,但是环比却减少了6.08%。 音频娱乐业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直播打赏,即用户购买虚拟礼品,这部分的营收占荔枝总营收的比重达98%。2017年,这一数据为96.2%,也即是说直播打赏所占总营收的比重在上升。 对于荔枝来说,用户是其核心,几乎所有的音频内容都是由用户生成,因此营收的增加也源于用户的增长。虽然荔枝的活跃用户在持续增加,但是付费用户却并不高。 用户付费率一直是评判变现能力的一个核心标准,付费率高,一般证明平台变现能力不差,同样重要的还有付费率的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第二财季荔枝的每月付费用户占月活跃用户的比例在0.83%,而第一财季的月付费比例同样约为0.83%。也就是说,在付费用户上,荔枝并没有实现显著增长。 此次,随着助眠类违规节目的清理,已经引发了一些用户的吐槽,荔枝又该用什么样的内容留住用户?对此,荔枝方面没有给予回应。
6月22日下午,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的报告指出:受益于2020年下半年iPhone 12取消赠送有线耳机与2021年新款AirPods 3发布,预估2021年AirPods总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28%至1.2亿部。 报告预计,预期苹果将在2021年上半年推出AirPods 3,并结束AirPods 2的生产。因AirPods 3外观与AirPods Pro相似,郭明錤认为此新外观设计将能带动换机需求。此前他指出,AirPods新型号只有内部有改动,外部设计上没有变化。 图片来源:天风国际 报告进一步指出,AirPods Pro与AirPods 3相关供货商为投资首选,包括组装 (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SiP (Amkor、长电科技与环旭电子)、钮扣电池 (Varta)、与充电盒电池 (欣旺达),而STMicroelectronics可能在20201年打破AMS独家供应光距离传感器的地位并成为新供货商。虽2021年AirPods YoY增长低于2020年,但因AirPods Pro需求优于预期且AirPods 3零部件规格升级,故相关供货商仍能在2021年显著受益。 苹果的AirPods已成为该公司越来越重要的产品,尤其是在去年,随着其可穿戴设备业务的增长帮助抵消了iPhone销量下降的影响。数据显示,苹果公司的可穿戴设备,家用设备和配件部门(包括AirPods在内)现在对该公司的业务规模为100亿美元。 在市场份额方面,苹果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Counterpoint指出,小米和三星在2019年占据了tws耳机市场约6%的份额。相比之下,苹果在2019年占据了47%的市场份额。 而来自分析机构Canalyst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音频设备(耳机/音响)的总出货量为9620万件,个人音频设备占比79%,家庭音频设备占比21%,前者同比增加19.4%。个人音频设备出货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苹果公司的AirPods无线耳机,它的出货超过了四大友商(三星、Redmi、QCY和华为)之和。 而在6月22日凌晨,苹果WWDC2020发布了全新的iOS、iPadOS等等,介绍AirPods部分时,带来了2项让人激动的新功能: 一个是支持iPhone/Mac/iPad等不同设备无缝自动切换;AirPods Pro支持空间音频 可模拟真实电影院的虚拟环绕立体声。 空间音频应该是仅针对AirPods Pro的,可以让声音从空间的任何位置发出来,AirPods Pro的空间音频功能适用于5.1或7.1声道编码的内容,甚至杜比全景声。 主要是通过内置的陀螺仪感应头部的移动,来实时跟踪和同步各个方向的声场,能在玩游戏、看电影的时候获得更好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当你乘坐的交通工具转弯,或者飞机降落的话,环绕音效也会保持同步转换。同时,空间音频功能支持5.1/7. 1 音源和杜比音效,拥有比传统立体声更为沉浸声音体验算法,环绕效果更为出色。 另一块可以无缝在各设备之间切换,可以通过位置自动识别,无需手动操作。 不过苹果暂时没有透露AirPods的新功能将于何时推出。而在京东AirPods Pro当前价格在1999元,主要是因为AirPods在国外售价159美元,成本也高达120美元,内部容纳了天线、电池芯片等十多个电子元器件,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其实不小。这两点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也是增加AirPods市场竞争力以及未来提价的空间。 不过在今日A股市场,AirPods Pro概念股并没有受此消息爆发,个股涨跌不一,截至发稿时间,歌尔股份涨2.49%,立讯精密涨2.41%,环旭电子跌幅1.21%,欣旺达跌幅3.75%。 行情来源:富途 值得一提的是,权重股立讯精密自从2017年进入AirPods产品线后,根据数据显示其在2019年-2020H1在普通版AirPods的份额达到60-65%,降噪版的AirPods份额达到100%。 因此推动,立讯精密股价也是持续创新高,以前复权价格,今日股价48.51元,再度创造新高,总市值也是中小板第一。 行情来源:万得 业绩也是打开空间,2019年全年实现625.16亿元,同比增长74.38%,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44.36亿元,同比增长73.69%,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8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59.40%,业绩存在一定季 节性波动,一季度业绩占全年15%左右。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搅局“,刚获得小米新一轮战略投资的蜻蜓FM能否借势追赶喜马拉雅、荔枝?面对日益激烈的音频市场竞争,蜻蜓FM又将要如何突围? 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进军长音频市场。日前,腾讯音乐宣布将“长音频”作为未来的发力方向,并倾斜大量资源推动其发展。随后,字节跳动也推出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App,正式入局长音频市场。 业内认为,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势必会加剧在线音频行业的竞争,从而给在线音频“三巨头“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带来一定压力,甚至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不过,喜马拉雅近年来稳坐在线音频行业的头把交椅,荔枝则在资本层面更进一步,率先上市成为“国内在线音频第一股”。相较而言,蜻蜓FM似乎正处于下风。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搅局“,刚获得小米新一轮战略投资的蜻蜓FM能否借势追赶喜马拉雅、荔枝?面对日益激烈的音频市场竞争,蜻蜓FM又将要如何突围? PGC模式下的蜻蜓FM:无大V引流、造血能力不足 公开资料显示,蜻蜓FM于2011年9月以“在线收音机”的形式上线,成立之初就迅速聚合起海内外近3000家传统电台。在内容生产上,蜻蜓FM倚靠PGC内容起家。 蜻蜓FM上线当月用户超50万,上线第二年用户数量已突破百万,位居行业榜首。然而,随着喜马拉雅的入场,这一局面出现了转变。 从2013年开始,喜马拉雅就已通过UGC模式布局线上线下的场景。后因版权市场逐渐合规化,喜马拉雅相继与阅文集团、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达成合作,截止目前,喜马拉雅占领市场上70%的畅销书有声版权。 反观蜻蜓FM,2014年开始增加有声读物,试图拓展内容布局,进入多元内容时代。同年,其并购央广之声,获得音频内容版权;2015年正式提出PUGC战略,邀请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人入驻平台发展其播客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蜻蜓FM对UGC内容的支持力度不足,早期也没有孵化出顶流草根主播,再加之KOL多是全平台布局,蜻蜓FM想要借此抢食流量的难度不小。 在知识付费方面,与2016年率先发力知识付费的喜马拉雅不同,一年后入场的蜻蜓FM,则更加侧重于人文类的内容。相比而言,蜻蜓FM缺少付费场景,即让用户获得形式更丰富的内容资讯,从而培养其付费意识。 不同于蜻蜓FM与喜马拉雅,最晚成立的荔枝一直采用UGC模式,自2016年起,荔枝着重发展音频直播和声音社交模式,并凭借“音频直播”成功赴美上市,成为“国内在线音频第一股”。据艾瑞咨询数据,过去三年,荔枝月活用户已超越蜻蜓FM,始终位居行业第二。 随着“耳朵经济”市场愈发成熟,高质量、精品化的音频内容逐渐成为行业的一股潮流,更多的用户愿意为品质服务买单。 业内人士认为,PGC模式下的蜻蜓FM对大V的依赖与日俱增,没有大V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变现的能力;同时其缺乏自身造血的能力与机制,这种商业模式将成为平台发展的桎梏。 互联网巨头入局下行业竞争加剧,蜻蜓FM突围不易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音频用户群体,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预计到2022年,国内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玩家正在进军音频市场。 在长音频领域,日前腾讯音乐宣布将“长音频”作为未来的发力方向,并倾斜大量资源推动其发展。无独有偶,字节跳动也于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App,将旗下番茄小说中的内容以音频形式播放出来。 与此同时,阅文、B站等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布局音频市场。阅文除战略投资喜马拉雅外,还成立自有听书品牌;B站则选择收购音频平台猫耳FM,划分音频分区加码在线音频。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长音频变现目前太过局限,大多是有声书、知识付费以及广告,加上内容上缺少独家性,仅仅靠一些儿童教育、大咖授权来维持内容护城河,难以激发用户的付费热情。在线音乐和音频巨头们需要寻找版权之外的差异化求生路。 除此之外,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也为音频市场的竞争增加了变数。目前音乐以及音频行业最重要的音乐内容生产、消耗平台以及推广渠道,都变成了短视频平台抖音及快手。以快手为例,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平台上音乐主播数量超100万,每天音乐直播场次超20万场。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在音频行业中无明显竞争优势的蜻蜓FM想要突围实属不易。目前音频平台主要变现手段来自增值服务和广告,但其规模效应不甚明显,且音频内容的广告展示位、转化率弱于视频内容,尤其当前受疫情冲击,广告主普遍不愿将资源投入到产出较低的场景。 在内容付费层面,蜻蜓FM在2018年就曾官宣其内容付费收入占比已超50%。然而在高成本投入之下,付费收入难以支撑起平台盈利。蜻蜓FM员工曾透露,每年购买高晓松相关内容的投入达数千万元,推广费用也达数千万元,但销售收益不到成本的1/4。 此外,蜻蜓FM还不得不面临行业共性问题,即行业受众面较窄、民众付费意识较薄弱。蜻蜓FM副总裁郭嘉坦言,内容创业者变现最容易的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其次是视频。和这两个比,音频在变现能力上是有差距的,音频体量要小得多,节目和粉丝之间的紧密度也没有视频直播那么直接。 今年早些时候,蜻蜓FM获得小米的新一轮战略融资,双方将共同探索打造AIoT时代的智能音频生态。分析人士指出,蜻蜓FM实现突围的难度并未减少,当外部竞争愈加激烈时,蜻蜓FM还需在内容端快马加鞭,从精品化走向细分化,满足用户长尾需求;在战略层面探索新的变现方式,突破商业化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