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这是免费网文APP 2020年12月的月活用户增幅,付费网文反降13.7%,但是论绝对值,免费网文和付费网文的差距仍然存在。而近日阅文旗下的免费网文App飞读小说悄然升级,但未来的运营将何去何从,阅文却保持了沉默。相比之下,第三方数据透露的信息更明确。QuestMobile显示,2020年除了疯读极速版App,其他免费网文App的月活基本都在下滑。在免费模式冲击网络文学的第4个年头,曾经的风口没了流量红利加持,有人开始犹豫,有人继续挺进。 停运后又上新 2019年4月,阅文推出了一款免费网文App飞读小说,截至2020年8月,飞读小说升级17次,平均一个月一次。但是从2020年8月2日后,飞读小说一直保持在2.1.1版本。没想到2021年1月29日,也就是将近半年后,飞读小说升级到了3.0.0版本。 对于恢复更新,阅文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飞读小说在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最新的产品运营策略调整。随着调整完毕,飞读小说希望通过产品升级、内容策略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市场流行趋势、优质的免费阅读内容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至于会否持续升级,该人士并未回应。 版本记录显示,此次升级包括优化用户隐私弹窗、调整听书功能、优化登录等,几乎都是现有业务的升级,不见功能“上新”,也没有针对春节档推出相应的活动。 但在飞读小说半年不更新期间,以及恢复更新后,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的消息是:“飞读停运了,就是产品已经停止了”。 从App排名和预估下载量维度看,这次升级带给飞读小说的利好也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利好。七麦数据显示,1月10日-28日,飞读小说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图书榜单排名90上下,1月29日后排名在200左右浮动。按照七麦数据估算的下载量,1月10日-27日在每日1000上下,1月28日之后该数据开始大幅下滑,到2月8日之后维持在每日370左右。 和米读小说、连尚读书等免费网文App相比,飞读小说上线时间较晚,坊间普遍认为这是阅文的一款防御性产品,阅文的核心产品是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 事实上,上线全新品牌、推出独立App,只是网络文学尝试免费模式的路径之一,被归到付费网文范畴的QQ阅读、微信读书上也都有免费内容。 “我认为阅文不会放弃免费文学模式。在试水阶段,阅文可能采取渠道分发的方式,将自己的IP卖给免费渠道平台,例如目前微信读书可以阅读部分起点中文网的书。在免费模式成熟之后,再做资源倾斜,发展自己的免费文学入口。”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这样认为。 在和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说,“自建免费阅读App实际上是为了扩大用户基数,用免费策略拿到用户,再用增值手段完成商业收费。但在阅读领域是否成立并不一定,免费的文字资源全网太多了,文字资源的传播又非常方便,习惯免费资源的人未必看得上阅文提供的内容。阅文本身是正规平台,即便推出免费的App,它们也不敢使用太多侵权内容,对比海量的免费优质内容,在竞争方面肯定力不从心”。 流量易 留存难 还有一家前景不太明朗的免费网文平台是连尚读书。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连尚文学CEO王小书已经离开。有接近连尚文学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王小书离开,是因为身体原因,他现在还是顾问。现在连尚文学的核心团队都在,分工也很明确”。截至记者发稿,连尚文学对此未予回应。 要想更好地理解飞读小说和连尚读书的际遇,对比同行以及付费网文的日活、月活用户变化,是个好办法。 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港股00941)互联网年度大报告·下》显示,2020年12月,免费网文App行业用户规模1.44亿,较上年同期的1.18亿,增长了22%。付费网文App的状况正好相反,行业月活跃用户从2019年12月的2.54亿,下滑到2.19亿,降幅13.7%。 在整个网文行业月活排行榜中,免费网文App的表现也更好。2020年12月,月活千万级以上的网文App中,前两名都主打免费,分别是月活6162万的番茄免费小说、5434万的七猫免费小说,付费网文App华为阅读排在第三,月活5360万。2019年12月,榜单前两名掌阅、华为阅读,都是付费网文App,七猫免费小说位居第三。 观察2020年12个月的变化,明显的趋势是大部分免费网文App的月活都在下滑。 根据QuestMobile数据,这12个月里月活出现大幅增长的只有疯读极速版App,从49万涨至684万后降到377万。月活最高的是番茄免费小说,从8272万经震荡跌到6162万;七猫免费小说App的月活基本维持在5300万上下;连尚读书App经历两个小高潮,先从494万涨到721万回落至510万,又从611万跌到432万;疯读小说App月活较平稳,总体呈下滑趋势,从3200万下降到2371万;连尚免费读书App从457万一路降到107万。 另有第三方数据的月度独立设备数也显示,有人增长有人下滑。在刘杰豪看来,“平台的独立设备数增长率,很大程度上是和IP资源挂钩的。当平台IP资源丰富,并且掌握了一些优质火热IP之后,就有可能吸引一大批用户进入”。 谈到老平台各项数据表现不理想,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秘密”,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有些免费网文平台没有花大钱买量(新用户、装机等)。其实花钱买新用户,还是要看后续留存,如果留存做不好,买量的钱就白花了”。 说到底,还是流量价值几何的问题。当下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终结,整个行业陷入增长焦虑和价值恐慌。流量是否等同于价值不是个简单的是非题,但肯定的答案一定不够准确。 免费or付费 既然这样,从哪里找增量?怎么让流量更有价值?或者说如何给已经成熟的网络文学市场注入价值?后入局者或许更有发言权。 “我们的用户渠道是比较多样化的,疯读小说产品本身也会有自分发的能力,用户体验好的话,还会推荐朋友来阅读,更多以内容去带动用户的增长。”疯读小说母公司触宝董事长张瞰对北京商报记者说。 提到价值,张瞰觉得“内容的关键点在于怎样把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两端有效地匹配,这当中数据和算法是可以起到非常大作用的”。 从这一点看,米读小说和疯读小说有相似之处,米读小说母公司趣头条处于内容资讯领域,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推荐是技术亮点,触宝在2018年成立,最初的核心产品是触宝输入法,输入法的背后是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2019年初,触宝开始孵化疯读小说,也是在这一年触宝产品被谷歌下架,在三季度遭遇巨大危机。2020年疯读小说成为触宝3个内容产品之一,并被张瞰排在首位介绍。 相比之下,阅文就本分得多。不论是2002年诞生的起点中文网、2008年成立的阅文集团(港股00772)前身盛大文学,都是围绕着网络文学做文章。 虽然被公认是网络文学老大,但阅文的用户规模、市值、营收在互联网行业不算出挑。在免费网文产品猛攻的背景下,腾讯在2020年4月大规模调整阅文管理层,互联网圈对阅文的关注度提升,网文行业有关付费还是免费的讨论也更加激烈。 其实,新管理团队上任后不久,阅文总裁侯晓楠就曾针对是否全面免费表态,“目前关于免费阅读的机制还在讨论中,未来考虑免费模式时,也会有明确的作家权益,无论哪种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选择”。 阅文CEO程武也没有直接选边站,但他在阅文发布2020年半年报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2020年上半年对阅文而言充满了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公司多年来首次录得亏损。令人失望的业绩表现也让我们意识到公司底层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的缺失和沉积数年的结构性问题。” 2021年2月,有关付费还是免费的讨论仍在继续。张瞰觉得,“在网络文学行业,免费和付费可能是两个平行的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个人认为,免费网文是一个新的增量市场,可能比付费网文市场更加庞大”。
继下调年轻用户额度、全面取消提现手续费后,蚂蚁花呗、借呗又有新动作。 近日,蚂蚁花呗、借呗悄然上线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除可以自主调整额度外,还可以设置消费提醒,一旦超额后用户将收到相关提示通知。此外,用户还可调整付款顺序以及订阅消费周报等。蚂蚁集团称,此举便于用户更自主地管理额度和消费,花呗、借呗会持续倡导理性消费。 蚂蚁花呗、借呗一系列调整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其他主流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微粒贷等会否跟进?对此,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贷产品额度下调等一系列举措是监管对于互联网消费贷产品规范和引导的结果,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消费贷产品事实上已经造成了部分客群过度借贷,由此形成了不良的借贷文化,最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一规范是针对全部互联网消费贷产品的,后续应该会有更多跟进。在促进个人消费者形成理性的消费和信贷观前提下,互联网消费贷市场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记者登录支付宝APP进行测试发现,花呗额度调整以10元为单位,根据当前用户使用额度,最低可调整至10元,且调整不限次数。此外,花呗超额闹钟功能则可以设置 1元以上的任意金额,可设置每天提醒和每周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花呗、借呗额度调整均不能超过当前的授信总额度。其中,借呗进行额度调整,需进行人脸识别,即人脸识别成功才能完成借呗额度修改。 针对额度管理新功能的上线,有网友表示,“这个功能确实不错,能管住自己的手了”。更有网友称,有了额度管理功能可以让年轻人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控制自己的收支。 此前的2020年12月,为了倡导理性消费,花呗下调了部分用户的额度。不少网友反馈自己的额度被降到3000元以下。当时花呗方面表示,年轻用户刚步入社会,需要金融工具来周转日常开销,但花呗也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消费及还款能力,谨慎考虑授信额度。 近年来,国内消费信贷行业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于超前消费的担忧也一直存在,及时进行理性消费引导很有必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年轻人使用新型金融工具整体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从平台的角度,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性消费习惯,依旧有必要。花呗、借呗的举措如果能带动其他同类产品跟进,营造整个社会合理消费的氛围,防范年轻人过度消费,对整个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将产生示范效应。 此外,不久前,借呗还宣布了全面取消提现服务费。根据借呗更新服务通知,放款渠道可选择支付宝余额,资金从余额再提现或转账时免收服务费。免服务费的额度与借款额度一致,即贷多少就能免费提现多少。据悉,此前借呗如果先将贷款提现到支付宝余额,再从支付宝中提现,则需要收取提现手续费。手续费标准一般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最少收0.1元。 服务费被取消后,更多用户会将借呗放款渠道设置为支付宝余额。同时,直接把贷款资金转入支付宝余额,可以实时到账,而提现到银行卡需要两个小时内到账。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通过降息减费以维持资产体量,或许是借呗面对“内忧外患”的举动:一方面,借呗在行业利率下行趋势下,不得不面对同类产品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借呗也在适应监管政策变化。
记者获悉,「小帮规划」今日正式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DST Global合伙人及领沨资本领投,主要老股东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蓝驰创投全部跟投,万世资本与高鹄资本共同担任本次交易的财务顾问。小帮规划创始人兼CEO徐彬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的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 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帮规划已获得四轮融资,本轮前累计融资额超过3亿元。本轮融资领投方之一,DST Global的合伙人曾投资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滴滴、小米、快手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另一领投方领沨资本长期深耕金融科技领域,曾投资京东数科、第四范式、大搜车等知名公司。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则专门提出了“丰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规定,这都是金融普惠大趋势的映证。但是,服务成本高、服务效率低、服务品控难,是行业中三道难以解决的“门槛”,把众多普通家庭挡在了门外。 “小帮规划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帮普通家庭把钱规划好,让金融普惠大众。”徐彬表示。“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肯定是不容易的。小帮团队经过5年多的探索,通过普及理财知识、科技应用等方式降低门槛,帮助用户提升对金融的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为大众用户提供家庭资产规划服务。”目前,小帮规划累计用户已超过600万。 徐彬介绍,小帮规划倡导“攻守兼备”的家庭资产规划理念,目前公司旗下的两条核心业务线“保险经纪服务”与“财商普及教育”正是围绕着“攻守兼备”的理念建立,这两个服务是一架马车上的两匹马,而不是两架马车。 自上一轮融资后,小帮规划的业务也有诸多更新: 小帮规划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小帮保险经纪”,持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为用户提供“买方顾问”式的保险咨询服务。通过小帮自研的服务系统,小帮保险经纪已累计帮助用户获得超过2300亿元保障额度,服务则从互联网化、数字化走到了智能化阶段。在服务过程中,小帮保险规划师们在系统工具的辅助下,服务效率相较传统模式提升了10倍以上,并实现服务记录全程可追溯,配合高频主动质检机制,解决规模展业场景下确保合规和确保服务质量的问题。 另一块业务是小帮规划旗下财商教育业务子品牌“小帮商学院”,当前报名学员累计超过300万人。随着大众对理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行业内出现了大量做财商教育的公司。经过试用后发现,大部分公司都是以售卖课程为导向,对用户的服务周期相对较短,并且同质化严重,因此,差异化成为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小帮商学院跟其他财商教育公司最大区别在于,小帮会围绕用户的需求,跟用户持续互动。”徐彬表示。“比如,小帮规划APP去年上线了社区功能,用户在学习和理财中遇到问题,都会到社区里讨论互动。老用户的月留存达到80%。” 对于行业核心竞争力,徐彬表示,“我认为,谁能持续服务好用户,谁就能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谁就能胜出。而想要持续服务好用户,这考验的是一家公司在内容生产、服务数字化、投资研究、技术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本轮融资后,小帮规划也希望通过对技术的持续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为更多家庭提供长期、专业的家庭资产规划服务。 投资方观点 领沨资本合伙人舒明表示,“当中国逐步接近高收入社会,为广大中产家庭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蕴含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小帮规划结合保险和财商教育,探索出了有别于海外标杆企业,但符合中国客群中长期需求的商业模式。通过NLP和数据科技赋能,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数据中台,日益高效地为家庭和社群提供精准且个性化的服务。领沨资本看重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长期主义、商业洞见和技术能力,期待和核心团队及其它投资方精诚合作,让公司成为社会信赖的企业,和百万级家庭的财富安全守护者。”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郑庆生表示:“一个公司是否能取得成功,创始人和团队非常重要。徐彬是个有使命感的创业者。他从对冲基金辞职创业,在同一个赛道里坚持探索了很多年,这种决心和坚持是一个优秀创业者的必备条件。同时,小帮用科技的手段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我们高度认可这个产业方向。希望小帮不忘初心,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产业提升效率。” 相关阅读 36氪独家 | 做新中产家庭的理财保险规划顾问,「小帮规划」获腾讯领投 2 亿元 B 轮融资 36氪首发 | 从财商知识付费切入保险咨询服务,「小帮规划」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美国再保险集团数百万美元 A 轮融资
有记者问:美国商务部12月22日公布首份“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列入58家中国机构,请问商务部有何回应? 答:中方已多次就美方无端打压中国企业问题表明严正立场。美方再次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严重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干扰正常的国际经贸合作,加剧了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营商环境的担忧。中方对美方此举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的做法,给予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公平待遇,维护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
信用卡市场再次迎来变局。2020年末,央行发文《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信用卡定价限制。2016年,信用卡透支利率从统一定价改为区间管理,在12.6%-18%之间波动。四年之后,央行彻底放开利率限制。仅就放松利率而言,影响看似有限,但此次放松发生在一个颇为微妙的时间点,一个小幅变动,足以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被捆住手脚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个月内,你频频接到同一家银行的客服电话,恭喜你获得了分期资格。你恰好有借钱需求,但觉得信用卡分期利率偏高,你想,既然这家银行愿意给你贷款,不如去申请利率更低的消费贷款,结果却被秒拒,说你不符合贷款申请条件。消费贷秒拒后,你还是能不断接到信用卡分期营销电话。此时的你非常纳闷,同属一家银行,同属贷款产品,为何一个热情洋溢、求着你贷款,一个却高冷回绝,不想做你的业务呢?原因无他,银行消费贷定价一直存在空白地带,你可能恰好处于这个地带。以大行为例,消费信贷部门惯常做白名单客群,一贯谨慎,只愿意做5%以内利率能覆盖风险的客群;信用卡门槛低,普惠性强,利率定价却存在下限管理,最低12.6%,如果你恰好卡在5%-12%之间,那不好意思,这家银行无法为你服务。大行不做,小行来做。在之前的行业格局中,这个空间主要留给了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某种程度上确保了行业良性竞争。但良性竞争,也意味着竞争不充分,用户体验不到位。事实上,中小银行的消费贷产品虽然在定价上能够覆盖6%-12%的客群,但也仅仅是定价上覆盖。理论上看,几十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总有一家适合你,但实践中,用户不可能一一尝试碰运气,结果就是大量的用户无法在这个利率区间享受到银行贷款服务,实在需要钱时,不得不接受利率较高的信用卡分期。退一步讲,即便用户能够在这个区间享受贷款服务,但消费贷产品难以融入场景,在支付便捷性上与信用卡差距很大,有时候,用户基于场景的大额消费,依旧不得不选择利率较高的信用卡分期产品。站在用户的角度,迫切需求一款自由定价、具有强场景支付属性的信贷产品。信用卡兼具支付和信贷属性,却因定价限制被捆住了手脚。生态恶化有市场空白的地方,就有产品创新。借助第三方支付工具,蚂蚁花呗、苏宁任性付、美团月付等信贷产品渐次崛起,自由定价、融入场景、具有强支付属性,充分地契合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一大批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将消费贷产品与银行二类户绑定,化身具有借贷属性的二类借记卡,引导用户与第三方支付工具绑定,成功实现了消费贷款的支付工具化,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信用卡的功能。面对第三方的持续侵蚀,信用卡因定价区间限制,在竞争上变得很别扭。高定价与优质持卡人具有相斥性,发卡行无法从优质持卡人身上赚取利息收入,导致客群贡献结构失衡:劣质客户贡献不良,负贡献;优质用户主要贡献佣金收入,盈亏平衡;能接受高息分期的次级客群成为利润贡献的主体。优质用户并非利润贡献用户,导致优质用户难以享受优质服务,也难言受到重视,持卡人明确拒绝后仍会屡屡接到营销电话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为了把优质持卡人变成分期用户,发卡行不惜轰炸式电话营销,持卡人要么投降,要么加速逃离。优质持卡人加速逃离后,反过来拉低发卡行优质用户占比,长此以往,持卡人生态会越来越差。2017年,借助与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合作,当年新增发卡1.23亿张,创历史新高,后续快速缩水。其中一方面是发卡行主动放慢速度,以应对不良的快速攀升;另一方面,信用卡生态的恶化、优质持卡人的注销退出也不容忽视。再次站上C位不过,一旦信用卡定价区间被放开,整个逻辑也会发生逆转:信用卡定价灵活、嵌入场景、用户基础庞大,有望成为银行体系中最具战斗力的消费贷产品。逻辑上看,信用卡会首先在银行内部成为消费贷款的劲敌。基于当前的用户结构,银行持卡人客群远大于消费贷客群,当信用卡透支利率可以自由下探时,理论上已足以把消费贷覆盖的优质客群囊括在内。当然,银行可以通过用户分层的方式来协调信用卡中心与个人金融部的竞争,但这种协调只在内部生效,无法阻挡他行信用卡对本行消费贷的侵袭。与其便宜其他银行,还不如放手本行信用卡部门自由定价,从结果上看,信用卡产品具有一统银行内部消费贷业务线的潜力和可能性。更激烈的竞争,将发生在银行之间。当前的信用卡市场格局,大行发力、小行无视,基本是全国性银行的天下。2019年末,全行业信用卡贷款余额7.59万亿元,其中建行、工行、招行等15家全国性银行(见下图)合计为6.98万亿元,占比92%,区域性银行的信用卡布局,几乎可忽略不计。信用卡出现了显著的“头部集聚”现象。相比其他银行产品,信用卡品牌属性强,且在运营层面与消费场景连接紧密,全国性银行具有相对优势,区域性银行普遍较弱。过去几年,区域银行主要靠助贷、联合贷款发力零售转型,随着监管趋紧,联合贷款模式受限,房贷集中度控制升级,又难以搭上信用卡的快车道,必然导致区域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就银行业零售转型而言,信用卡即将站上C位。鉴于不同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均衡性,信用卡重要性的凸显会加剧银行的分化,整体上看,信用卡业务较为强势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有望取得更大的进步。多数银行,抓不住机会改变不会自然发生。对于信用卡业务,银行业仍普遍存在戒心,如担心持卡人的不良问题、共债问题等,发掘存量用户价值依旧是当前的行业共识。但面对新机遇,总会有敢于打破共识的机构,扛起信用卡变革的大旗。这一轮信用卡变革的驱动力,在内不在外。如果还是依靠流量平台快速获客,那就走偏了。第一步要从战略层面重新梳理信用卡与消费贷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也是重新梳理信用卡中心与个人金融部的职责定位,确立信用卡的主导地位,降低内部掣肘。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信用卡本就强势的银行,相对还有可能成功;但就大多数银行而言,信用卡中心根本不足以与个人金融部抗衡,很难想象这些银行能够在短期内确立信用卡的主导地位。问题是,机遇窗口一旦开启,根本不会留给发卡行太多时间。机会只留给敢于抓住机会的人,多数银行,抓不住这个机会。【公告】苏宁金融研究院系苏宁金融旗下大型研究智库,聚焦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领域,长期专注行业研判、业务发展、金融科技转型等领域研究,对外提供业务转型咨询&培训、用户体验提升咨询、研究报告定制、投资理财&商业保险方案定制、商业推广、业务合作咨询等服务,相关需求请发送邮件至sncfzx@suning.com,感谢您的支持!
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于近日发布,2月22日起正式施行。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 全面修订的《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依法监管,促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共23条,包括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级分类管理、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 在平台责任方面,《规定》进一步明确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并新增了生态治理、数据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管理等平台主体责任。另外,《规定》针对账号分类注册、内容分类生产、真实身份注册、主体资质核验、账号数量限制、账号交易买卖、打击网络谣言、账号运营规范、数据流量造假等突出问题新增了多个条款。 在落实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上,《规定》提出,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和账号安全审核机制,不得从事恶意注册账号、编造虚假信息、煽动极端情绪、剽窃原创作品、实施网络暴力、进行敲诈勒索、买卖交易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未经用户同意 不得强制关注账号 据了解,当前,一些平台利用自已掌握的数据、技术、资本等不对等优势,单方面制定所谓“霸王条款”“免责协议”,损害用户合法权益,推脱平台主体责任,网民反映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制定了相关措施。 《规定》从规则管理、功能管理、行为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要求平台制定公众账号相关管理规则、平台公约、服务协议等,应向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二是要求平台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三是要求平台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干扰生产运营者合法合规运营、侵犯用户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用户依法文明上网,不得假冒仿冒他人公众账号,不得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名誉。四是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开展公众评议,推动建立多方参与的权威调解机制,依法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规定》明确10项违法违规行为 《规定》不仅明确了公众账号平台和生产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同时还明确了针对生产运营者的10项违法违规行为。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一)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注册与自身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 (二)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三)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等服务; (四)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五)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六)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七)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八)违规批量注册、囤积或者非法交易买卖公众账号; (九)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或者未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原标题:微信用一次更新宣告了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文/孟永辉 宣告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用言语来宣告,有人用战斗在宣告,有人则用行动来宣告。不管是哪一种宣告,宣告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与老的、陈旧的东西诀别,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同样如此。我们知道,早在几年前,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且开始与电商决裂;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则是以退出的方式,宣告了以经典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决裂。 微信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那么,这种微信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微信8.0的一次更新。对于微信8.0的这次更新,很多人仅仅只是把它看成是诸多版本更新过程当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实质上,如果你了解本次微信8.0版本更新的背景,或许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首先,微信8.0版本的更新是站在微信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早在几天前,有关微信十周年的消息就已经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有人感慨于微信1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继续看好微信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人则继续唱衰微信,认为微信已经走入了发展瓶颈,在他们眼中,微信所有的创新都仅仅只是按照对手的步伐,比葫芦画瓢。 当然,你可以对微信十年以来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继续对微信的未来保持乐观,抑或是悲观的态度,但是,有一点你却无法逃避,那就是微信已经站在了下一个10年的新起点上。作为一个国民级的应用,微信下一个10年究竟要向何处去,可以说与我们每一个使用微信的人都息息相关。 微信8.0版本作为下一个10年的第一个版本,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将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与微信的关系如何,关系到我们未来通过微信获得多少生活上的便利,多少商业上的成功。所以,作为下一个十年的第一个版本,微信8.0的升级直接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下一个十年的大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此次微信8.0版本的升级是与以往的版本升级有很大的不同的。 其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是在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伴随着微信十周年而来的是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虽然每年都会有微信公开课,但是,今年的微信公开课还是和往年有很大的不同的。从大环境上来看,今年新冠肺炎的影响已经深度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一个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应用,同样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面临了以往都未曾遇到过的突发情况。所以说,从大环境上,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与往年的微信公开课从大环境上来看都是不一样的。 从微信本身来看,同样正在发生新的改变。其中,视频号的出现,就是微信今年最大的“变数”。作为首批开通微信视频号的内测用户,可以说,笔者亲眼见证了微信视频号一年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完美到逐渐完善的整个过程。同样地,笔者同样也见证了人们从对于视频号的不理解,不看好,不支持,到现在的理解,甚至躬身入局。可以说,微信视频号正在不断变化,用户对于它的的认识同样正在发生着转变。 对于微信来讲,经历了一年的摸索和尝试之后,可以说,对于视频号的认识和看法,同样正在开始明朗和清晰起来。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张小龙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视频号,微信团队的小伙伴同样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向大家讲解视频号,可以说,视频号是今年微信公开课的主题。 对于微信8.0版本的更新来讲,则是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之后。这一版本的更新,可以说与今年微信公开课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与以往的版本更新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微信8.0版本更新后的用户反应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微信8.0版本更新之后,笔者就开始看到了用户对于新的表情和功能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对于一个拥有了如此多的应用来讲,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用户,如此整齐的参与,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所以,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同样是与以往的版本更新有很大的不同的。 以往,当微信有新版本更新的时候,用户最多的反应就是吐槽,要么是说微信此次更新又在对标外部的竞争对手,要么是说维系此次更新是在照搬照抄别的应用,这些吐槽的背后其实是微信对于用户的需求开始众口难调的表现。当用户开始吐槽微信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沉寂与退出。用户越来越沉寂,越来越不活跃,是外界对于微信质疑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激活用户,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才是微信真正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视频号的出现,填补了微信在内容生态上的短板的话,那么,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则是在基础功能上开始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开始激活用户,从而让用户更愿意在微信上玩,更愿意在微信上乐。从微信8.0版本更新之后,用户的反应上来看,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此次版本更新与以往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第四,微信8.0版本更新带给我们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早在微信十周年之前,早在微信公开课之间,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全真互联网”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的风头被蚂蚁金服被约谈的消息盖下去了,但是,全真互联网却是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趋势正在越来越多地开始呈现出来,全真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同样开始越来越清晰。 微信,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是全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一些全真互联网的影子。从表情的动态化,主页的动态化等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8.0版本的微信比以往更加鲜活,更加灵动了。从以往的传统和原始到现在的灵动和鲜活,微信正在从传统时代的“机械”开始迈向新时代的“鲜活”,也就是“全真”。 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把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看成是对马化腾的“全真互联网“的一次完美的展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将会在微信端看到更多有关全真互联网的展示,并且微信有望成为让用户最直观感受全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微信8.0版本的更新同样是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如果我们将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与马化腾的全真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话,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明白此次更新背后的重要意义。 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那个与微信初次相遇的下午仿佛还在昨天,现在来看,那是的微信是多么地弱小,多么地稚嫩,但却有那么地生机勃勃。如今,它已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了你我的面前。站在十周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我们与微信之间的故事是那么地多姿多彩,而展望未来,我们与微信之间的故事有多么地让人憧憬。 无论怎样,一个新的时代总算是开启了,纵然是在新冠疫情依然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对未来抱有信心。透过微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比以往还要生动鲜活的世界。 这是必然,同样是必需。 宣告的方式与很多种,这是微信与别人不同,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微信8.0版本更新——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而我们与它之间的更多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