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均已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债券的青睐,这是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肯定,也是中国金融业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体现。目前,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心态已经从观望和试水阶段转向制定系统性的长期投资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程度提高是可持续的。11月5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供应机构彭博公司宣布,11月初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已经完全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目前,中国债券在该指数权重约为6%,人民币在该指数中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热情持续增强。 11月4日,债券通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累计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三大指数陆续纳入中国债券目前,全球有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3家主要债券指数供应机构。其中,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和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分别简称BBGA、GBI-EM和WGBI)是各自旗下最主要的指数。2019年1月31日,彭博公司宣布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从2019年4月份起纳入BBGA。摩根大通紧随其后,于2019年9月份宣布从2020年2月28日起,将9只中国国债纳入GBI-EM,纳入后中国国债占比将达10%,已经达到国别占比上限。这一过程将分10个月完成。市场估算,完全纳入GBI-EM可带来200亿美元资金流入。2020年9月25日,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10月份起将中国债券纳入WGBI,并将于2021年3月份进一步确认。至此,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均已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债券的青睐。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是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肯定,也是金融业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体现。对于这些全球债券指数来说,纳入中国债券有利于增强其代表性和吸引力,也有利于全球投资者更合理地配置债券资产。今年10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为5454.28亿元,日均交易量为320.84亿元。其中,买入债券3328.12亿元,卖出债券2126.16亿元,净买入量为1201.95亿元。外资持有中国债券创新高11月4日,债券通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累计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万亿元。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李冰表示,自2019年宣布中国债券开始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到现在,国际投资者参与程度在不断提高。目前,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心态已经从观望和试水阶段转向了制定系统性的长期投资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程度提高是可持续的。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增持我国债券。11月3日,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6826.76亿元,环比增加866.21亿元,增幅为3.34%。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已连续23个月增加。自“债券通”推出以来,境外机构持债规模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持债规模连创新高也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国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丰富,交易工具序列齐全,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深度与广度。我国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24.1%跃升至36.2%。债券交易更加活跃,年换手率由5年前的2.03上升至2.6。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表示,利差也是中国债券吸引力较大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债券收益率仍然保持基本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3%以上,企业债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今年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持续走阔,已从150个基点升至240个基点左右。从债券违约率看,二季度末,按金额计算的公司信用类债券滚动违约率为0.73%,明显低于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1.94%的不良贷款率,也远低于2019年国际市场1.48%的滚动违约率。在此情形下,我国债券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配置需求快速增加,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组织、人民币境外清算行和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等境外机构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胡剑认为,今年以来汇率走升也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当前市场各方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外资投资热情有望提高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之后,外资是否会进一步拓展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深度和广度,比如加大对中国信用债券的投资,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热点。11月5日,彭博宣布推出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iquid China Credit, LCC)指数,追踪中国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中以人民币计价具有较高流动性、可交易的债券。李冰认为,作为投资者,在进入任何一个市场时,参与初期都是从信用评级最高、流动性最好的品种开始,再逐渐下沉。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继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全面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LCC指数的创建将帮助全球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胡剑表示,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后,对于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引导作用。从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被动投资开始,在被动跟随指数投资后,国际投资者也可能转而尝试主动投资。从这一角度看,LCC指数对于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信用债来说,具有“破冰”意义。当前,国际投资者不能接受信用债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国际机构评级,因而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面临一定困难。胡剑认为,在将部分高流动性信用债纳入LCC指数后,会有更多指数公司关注中国信用债券。不过,境外投资者加大投资中国信用债券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评级公司覆盖中国主要信用债品种尚需一定时间。近年来,中国评级市场加快改革步伐,国际评级公司也可以进入中国设立独资机构。从2019年开始,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包括标普全球公司和美国惠誉评级公司已经陆续进入中国。(记者 陈果静)
前11月净买入近万亿元 外资加码增持中国债券 单月净买入规模重新逼近1千亿元,前11个月累计净买入规模逼近1万亿元,前11个月入场的机构数量超过此前全部年份总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交易中心”)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继续并加大力度增持中国债券。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债券对外十分具有吸引力。一些机构预测,2020年境外机构的中国债券持仓增长可能达万亿元量级。 11月净买入988亿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入债券3329亿元,卖出债券2341亿元,净买入988亿元,在前一月短暂回落之后,回到千亿元附近。 历史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约5000亿元;7月至11月,分别净买入1404亿元、699亿元、1108亿元、503亿元、988亿元。据此测算,前11个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净买入超过9700亿元中国债券,全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 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境外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交易5670亿元,交易量环比上升5%,同比增长127%,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3%。前11个月,累计成交约4.8万亿元。 外资机构跑步入场 交易中心公布,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2517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此前公布,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在2018年增加380家,达1186家。即今年前11个月,新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1331家,超过以前所有年份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债券通上线运行以来,已逐渐超越结算代理模式,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交易中国债券的第一大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1106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较去年末增加332家;1531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较去年末增加1028家。成交方面,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达成1914亿元,通过债券通模式达成3756亿元。 中国债券性价比较高 3月以来,外资掀起新一轮增持中国债券的热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市场开放、利差诱人、汇率趋稳,三大因素共同支撑外资增持中国债券。 首先,政策更加友好。我国债券市场持续深化开放,不断便利外资入市渠道,有利于外资扩大对中国债券的投资。 其次,估值更有优势。2019年是全球债券收益率创出新低的一年,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相对不明显,中外利差扩大至历史较高水平,提升了中国债券对于外资的吸引力。据统计,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超过140基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最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自从2014年人民币结束长期单边升值之后,汇率风险就成了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触底回升,汇率预期趋稳,缓解了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一大顾虑。 由此来看,当前中国债券相比海外债券,性价比较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海外利率持续下降以及海外央行持续放松流动性的背景下,中国债券成为全球估值洼地,若时机合适,境外机构会持续增持,预计今年净增持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该机构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债券投资人士认为,明年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的力度会明显上升,持仓量可能净增加7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