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民生的基本考量。春节临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极寒天气影响下,如何保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如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本报选取粮食、能源、食用油、果蔬、肉类等重要民生商品加以分析,推出“保供稳价为民生”系列报道。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米面油是年货中的必需品,米面油市场稳定供应关系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不容出现任何闪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地过年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如何多措并举做好“米袋子”供应保障工作,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起粮食,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让百姓买得到粮食 最近,家住北京丰台区的武庆龄女士计划购买一些粮食,但她并不打算囤太多。这是由于现在粮食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吃完了可以随时购买,根本不用担心买不到粮食,而且可以保证粮食新鲜。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加上春节来临粮油消费需求旺盛,抓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运行平稳,确保老百姓有饭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 我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历史高位,中央和地方储备充实,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易波动地区均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实际保障能力都在15天以上。粮油加工能力较强,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两万多家加工企业每天可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可充分满足14亿人每天的米面需求。 作为全国最大的产销区,广东省2020年底首次开展央地联合粮食供应保障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广东省粮食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央地协同能力。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个、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个、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我国粮食应急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网络健全,完全有能力满足粮油应急市场供应需要。”秦玉云说。 近期,境外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重点地区粮食市场供应。中央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做好春节期间米面油市场保供,加强就地过年群众生活保障。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让困难群众买得起粮食 去年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稻谷和小麦小幅上涨。2020年12月底,早籼稻收购价格同比上涨10%,南方地区粳稻价格上涨20%,北方地区粳稻价格基本稳定,小麦价格上涨约3%。“玉米市场供需偏紧,叠加资金炒作,拉动口粮价格有所上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两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要求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确保困难老年人、孤儿、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有饭吃、有暖衣、有避寒场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春节期间粮油保供稳市,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保证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口粮供应。 针对稻谷和小麦价格持续上涨,国家有关部门持续投放政策性稻谷和小麦,为粮食市场降温。2021年1月,国家每周投放政策性小麦400万吨、早籼稻60万吨、中晚籼稻100万吨。为稳定政策性小麦价格,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预付货款、缩短交款期限、限制最低出库率等措施,抑制投机行为,调控作用明显。1月27日投放河北、江苏等地小麦152万吨,实际成交128万吨,成交率为84%,成交均价每吨2397元,比上周成交均价降低了每吨48元。 秦玉云表示,春节期间要强化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监测,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增强调控能力。加大对粮油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现象,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让农民卖粮有好收益 江西崇仁县河上镇山背村种粮大户戴军明2020年种300多亩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早籼稻、晚籼稻价格高于往年。除了留足全家口粮,他把稻谷全部卖掉了。 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黑龙江海林市长汀镇平安村村民卞树军2020年种了21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1300多斤,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每亩种植收益比往年多了一倍。 2020年秋粮上市以来,价格高、行情好,农民售粮踊跃,收购进展总体顺利。春节临近,近期粮食收购进度有所放缓。截至1月25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2742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其中,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收购2513万吨、3140万吨。 秦玉云表示,今年秋粮收购进展属于正常水平,南方地区中晚稻旺季收购已经基本进入扫尾阶段,即将圆满收官;东北地区粳稻旺季收购将在2月底结束,春节前收购量也在减少,预计春节后还会有一些。 最低收购价收购是国家为了确保种粮农民利益而实施的惠农利农政策。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目前中晚籼稻、粳稻平均收购价格每斤都在1.42元,多数省份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黑龙江省是唯一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主产区,累计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稻谷306万吨,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建三江等东部地区,当地产量大、商品量大、运距远,价格一般相对较低。 年末、节前通常是售粮高峰期,但去年以来,秋粮收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这是因为近几年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储粮条件不断改善,农民市场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并不急于卖粮,而是根据市场形势择机出售,常年售粮正逐渐成为常态。”秦玉云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要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却要进口7万吨“洋种子”。 中国农业会被外国“卡脖子”吗? 14亿人的饭碗,能端稳吗? 一 每年进口7万吨“洋种子”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近7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出口额2.11亿美元。 2014-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情况 从数据上看,中国是不折不扣的种子净进口国。 近年来,有7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批洋种子渗透到国内的田间地头。 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为例,黄淮海地区种植的玉米主要是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55”品种,东北北部地区种植的玉米种子主要是从德国进口。 西部地区的小麦产区的麦种,也有一部分依靠进口。 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就更加严重了。 已有百年种植历史、素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克山县,种植的马铃薯大多都是来自美国的“大西洋(行情600558,诊股)”,种植面积3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一半。 而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洋种子”所占的份额也有三成之多。 我们平时吃的白萝卜,种子大多是韩国进口的,必不可少的辣椒,则来自以色列。 之所以要从外国进口,是因为洋种子确实有优势。 例如韩国的白萝卜种子,品相好,味道好,还耐储藏。 以色列的辣椒种子,除了品相好,还能多采一茬,意味着更高的产量。 二 饭碗能端稳吗?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 中国进口这么多洋种子,不禁让人担心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14亿人饭碗,能端稳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因为,虽然中国每年大量进口洋种子,但是,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的自给率,还是非常高的。 中国的水稻自然不用说,自主研发。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更是在全球推广。 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出口量前十大作物排名 大豆基本也是国产品种。 玉米和小麦部分依赖进口,但从整体来说,比例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018年,我国玉米种子需求量为122.6万吨,同期进口的玉米种子数量是391.07吨,玉米进口种子占我国种子需求量的0.03%。 中国进口最多的,还是蔬菜种子。 2019年,中国蔬菜种子进口2.24亿美元,占进口额的一半以上。 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额前十大作物排名 中国购买的洋种子,价格可不便宜,多为国内种子的几十倍。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韩国白萝卜种子,价格是国内的20倍。 上个月,俄罗斯就宣布,从今年1月起,要提高葵花籽和油菜籽出口关税税率,从此前的6.5%提高至30%。 新闻报道 涨价的理由是,未来几年,中国会进一步加大葵花籽、油菜籽的进口,俄罗斯的葵花籽、油菜籽将占到中国市场的50%。 潜在的意思是,我涨价,不怕你不买。 部分农作物对“洋种子”过度依赖,不仅会影响我国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还有“断种”带来的风险。 我国从日本进口的西兰花种子,2015年,10万粒包装一袋,每袋3500元,到2016年上涨到6500元,到了今年已经涨到了2万多元。 同期,国产西兰花种子价格基本没什么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忍痛进口,因为西兰花国产种子占比只有5%,剩下的95%都靠进口。 如果日本停止出口,中国的西兰花种植将面临灭顶之灾。 三 认清差距 数据显示,全球种子市场初步预测价值超过600亿美元,而中国就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2011-2019年中国种子产业数据分析 庞大的市场,话语权长期被外资企业控制。 目前,全球种子市场是拜耳、科迪华(杜邦陶氏的农业部门)的双寡头格局,两家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和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 2018年全球种业市场份额 排名第三的先正达,现在是中国公司,却也是中国化工集团耗资430亿美元从瑞士收购而来的。 国内4000多家种业公司中,真正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超过100家,上市企业仅有50多家,行业前10名的市场份额仅占7%。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前50强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只有15亿元人民币,连原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公司的七分之一都不到。 比如水稻育种,国际种业早已进入分子育种、工厂化育种阶段,我国部分地区仍以常规育种手段为主。 靠眼看,凭手摸,花药培养与遗传转化、基因编辑与分子育种等技术应用少。 例如胡萝卜、菠菜、长日照洋葱等种子上,国产种子研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这也是中国蔬菜种子依赖进口的原因。 种子是农业的灵魂,更是农业的大脑。 只有种子实现独立自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4亿人的饭碗,才能端得稳。 这是一个比芯片,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前段时间广汽的“石墨烯电池“消息一公开,一度将广汽股价推上高位,但深挖之后可知,”8分钟快充“的理念其实跟电池高能量密度相违背,两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广汽股价之后的接连跳水也是意料之中。 撇开快充,固态电池的量产可能只是五年甚至更远的远期梦想,固态下正极体系不会有革命性的变化,当下分庭抗礼的仍然是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2020年国内第四季度动力电池13Gwh的装机量里,磷酸铁锂占比第一次超过三元,达到53%。在磷酸铁锂的强势猛攻下,是不是三元的路会越走越窄呢? 不尽然,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元高镍龙头公司——容百科技(688005.SH)。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容百科技成立于2014年,于2019年登陆科创板,主营三元正极及前驱体,是国内首家实现高镍 NCM811 大规模量产的正极材料企业,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将高镍 NCM811 产品应用于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大幅领先同行。 由于前驱体技术壁垒高,NCM811工艺难度大,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260wh/kg,成组可以达到 180wh/kg,相较 NCM523 产品能量密度可以提升25%,高镍三元成为主流车企的选择,各大主机厂的加入进一步推动高镍趋势。 2020 年上半年容百受国内外疫情影响较大,20H1 实现营业收入 12.3 亿元,同比下降 36.80%。但是三季度经营明显好转,20Q3 营业收入 11.14 亿,环比增长 92.4%;归母净利润 0.59 亿,同比增长 33.59%,环比增长 103.4%,四季度大概率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 需求量和出货量如何? 从需求端来看,鉴于全球长期电动化趋势不变,高镍正极需求会持续上涨。预计2021年全球正极需求为68万吨,其中三元正极材料需求为43万吨,复合增速达到 35+%。撇开海外27万吨三元正极需求,国内需求为15万吨。 从自身供给端,2017年-2019年容百出货量一直稳定增长,分别为0.98/1.36/2.19 万吨,增速 80%/38%/61%。受疫情拖累,预计 20 全年出货预计 2.5 万吨左右,同比增速 10-15%。21年产能与订单同步落地,预计产能10万吨,出货分别可达 5万吨,同比增长 101%。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 从市占率来看,容百与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处于正极材料第一梯队,19 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占率第一,占比13%,核心产品NCM811市占率超过 50%。随着需求量增加和产能释放加速,三元行业会变得更加集中,CR5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加强。 图表来源:开源证券 大客户有哪些? 容百19 年前五客户占比达到 80.9%,客户集中度提升28%。目前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宁德时代,另外力神、中航锂电、孚能、亿纬锂能、SK 等均为重要客户。 合作关系中,容百深度绑定宁德,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速。公司 2016 年通过宁德时代认证,实现小批量供货。由于技术实力强,宁德时代 NCM811 正极唯一供应商是容百科技。预计出货占比超过 60%,20 年供货预计在 1.5 万吨以上。 21 年宁德预计NCM811出货20Gwh,对应三元正极需求3.2 万吨。 公司全面覆盖国内一二线客户,并开始渗透海外主流电池企业,客户的快速扩产将使容百充分受益。 小结 磷酸铁锂的趋势回潮促使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改进加速,无论是现有的技术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行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高镍电池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密度,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它仍然是长期趋势。2021年NCM811电池渗透率会进入加速提升阶段,公司作为三元高镍龙头,目标已经十分明确。 预计2020-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1.8/5.5/9.1亿,同比增长107%/205%/64%,对应 PE 为 132x/43x/26x。容百科技现在市值300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公司 21 年新增产能爬坡完成,且新增海外订单增量较大。公司定位中高端,技术领先,长期竞争力强劲。尽管近期A股调整,短期的市场波动并不会影响龙头公司的发展,容百科技值得持续关注。
● 1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表示,据中钢协监测,62%进口矿价格1月18日最高达171.6美元/吨,创近9年来新高。 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攀升,钢厂利润被严重压缩。工信部表示,2021年要确保钢铁产量实现同比下降。 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26日,62%澳洲粉矿报价167.3美元/吨,较2020年9月30日的119.96美元/吨上涨超过40%。 对于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生铁产量高位及钢厂补库存。另外,1月份进入传统的海外铁矿石发货低峰期。”上海有色网大数据研究部董缓缓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天风期货研报显示,铁矿石海外发货量季节性下滑,1月24日,澳洲矿7日移动平均发货量为191万吨/天,较前周下降10.43%;我国铁矿石7日移动平均到港量为349万吨/天,较前周下滑7.3%。目前,钢联铁水和钢材产量均高于往年同期,季节性减产幅度较小。同时,部分钢厂开始采购港口现货补库。1月21日,我的钢铁网统计的6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矿总库存为1900万吨,可用天数增至30天。 永安期货预计,2021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为23.95亿吨,同比增加10975万吨,增幅为4.8%;预计全球生铁产量13.57亿吨,同比增加7200万吨,换算为铁矿石需求约为11684万吨,增幅为5.5%。预计2021年铁矿石维持紧平衡格局。 压缩粗钢产量 面对铁矿石的持续涨价,钢企只能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就成本占比看,铁矿石通常占钢材成本的40%-50%,焦炭占成本的20%-30%。 1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此前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中信证券钢铁首席分析师唐川林表示,去产量可以提升钢铁产业议价能力。 根据《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海外权益铁矿山,海外权益铁矿占进口矿比重超过20%。 唐川林表示,钢铁行业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必须合理控制产量,提高集中度,进行结构性升级。同时,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暴涨对下游企业的冲击。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电力生产加快,原油生产略有放缓。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略有增加,原油生产增速加快,天然气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生产稳定增长。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有所加快。12月份,生产原煤3.5亿吨,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日产1135万吨,环比减少23万吨。2020年,生产原煤38.4亿吨,比上年增长0.9%。 煤炭进口增加。12月份,进口煤炭3908万吨,环比增加2732万吨。2020年,进口煤炭3.04亿吨,比上年增长1.5%。 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上涨。12月25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642元、583元和519元,比11月27日分别上涨56元、50元和45元。 原油生产增速略有放缓。12月份,生产原油1627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日产52.5万吨,环比减少0.7万吨。加工原油6000万吨,同比增长2.1%,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2020年,生产原油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加工原油6.7亿吨,增长3.0%。 原油进口降幅扩大,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进口原油3847万吨,环比减少689万吨,同比下降15.4%,降幅比上月扩大14.6个百分点;2020年,进口原油5.4亿吨,比上年增长7.3%。12月31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51.22美元/桶,比11月30日的46.84美元/桶上涨9.4%。 天然气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2月份,生产天然气1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日产6.0亿立方米,环比增加0.4亿立方米。2020年,生产天然气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 天然气进口由降转增。12月份,进口天然气1123万吨,同比增长18.0%,上月为下降2.4%。2020年,进口天然气1.02亿吨,比上年增长5.3%。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继续加快。12月份,发电量7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4.7亿千瓦时,环比增加20.7亿千瓦时。2020年,发电量741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 分品种看,12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核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增速与上月持平。其中,火电同比增长9.2%,比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1%,加快1.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8.9%,加快3.6个百分点;核电增长6.2%,上月为下降0.8%;水电增长11.3%。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12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原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0%。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11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增速与上月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加快0.7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5%;私营企业增长7.6%。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7%,汽车制造业增长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6.9%,西部地区增长4.5%,东北地区增长8.3%。 分产品看,12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2034万吨,同比增长12.8%;水泥21333万吨,增长6.3%;十种有色金属575万吨,增长8.6%;乙烯208万吨,增长11.3%;汽车280.4万辆,增长6.5%,其中,新能源汽车23.8万辆,增长55.6%;发电量7277亿千瓦时,增长9.1%;原油加工量6000万吨,增长2.1%。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75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2月 1—12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7.3 … 2.8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4.9 … 0.5 制造业 … 7.7 … 3.4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13.1 … 7.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1 … 2.0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6.4 … 2.2 其中:股份制企业 … 7.0 … 3.0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8.5 … 2.4 其中:私营企业 … 7.6 … 3.7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 … -1.5 食品制造业 … 2.4 … 1.5 纺织业 … 5.2 … 0.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5 … 3.4 医药制造业 … 16.9 … 5.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9 … 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5 … 2.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0.7 … 6.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8 … 2.5 金属制品业 … 13.0 … 5.2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1 … 5.1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7 … 6.3 汽车制造业 … 9.7 … 6.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8.7 … -0.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6 … 8.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4 … 7.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4 … 1.9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8 -4.3 371 -15.7 硫酸(折100%)(万吨) 801 6.3 8332 -1.2 烧碱(折100%)(万吨) 338 8.3 3643 5.7 乙烯(万吨) 208 11.3 2160 4.9 化学纤维(万吨) 604 12.2 6168 3.4 水泥(万吨) 21333 6.3 237691 1.6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378 2.4 94572 1.3 生铁(万吨) 7422 5.4 88752 4.3 粗钢(万吨) 9125 7.7 105300 5.2 钢材(万吨) 12034 12.8 132489 7.7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75 8.6 6168 5.5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27 7.6 3708 4.9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5 32.4 45 5.9 工业机器人(套) 29706 32.4 237068 19.1 汽车(万辆) 280.4 6.5 2462.5 -1.4 其中:轿车(万辆) 106.2 11.0 928.6 -8.3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100.8 4.9 853.2 1.5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23.8 55.6 145.6 17.3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690 31.9 14168 30.3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4465 42.3 37800 12.7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6496 -2.6 147193 -9.5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2355 6.2 110301 -5.0 集成电路(亿块) 276 20.8 2613 16.2 原煤(万吨) 35189 3.2 384374 0.9 焦炭(万吨) 3972 1.2 47116 0.0 原油(万吨) 1627 0.9 19492 1.6 原油加工量(万吨) 6000 2.1 67441 3.0 天然气(亿立方米) 187 13.7 1888 9.8 发电量(亿千瓦时) 7277 9.1 74170 2.7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5647 9.2 52799 1.2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764 11.3 12140 5.3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53 6.2 3663 5.1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09 7.1 4146 10.5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04 8.9 1421 8.5 产品销售率(%) 98.4 0.0(百分点) 97.9 -0.1(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2753 9.5 122796 -0.3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12月 0.60 2020年 1月 -2.32 2月 -24.01 3月 30.11 4月 1.89 5月 1.39 6月 1.37 7月 0.90 8月 1.08 9月 1.09 10月 0.79 11月 1.03 12月 1.10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今日,合盛硅业(603260.SH)跌停,截至收盘报36.45元,跌幅为10.00%。 12月22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吴頔和李璇发布研报《合盛硅业(603260):光伏景气度高企 看好上游工业硅龙头》,报告称,向前看,基于行业供需状况,工业硅有望进入三年的向上周期、预计2020-2022年工业硅年均价分别为1.23/1.33/1.41万元/吨。短期来看本轮涨价周期至少看至2021年5月(丰水期到来),乐观认为本轮价格有望触碰过去十年的历史高点,即15000元/吨。 有机硅方面,处于供需均高速增长时期,阶段性的紧缺及过刺交替出现,长期来看有机硅的价格波动加剧。短期来看,4Q20至1Q21期间有机硅处于投产真空期供应无增加,而需求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因而有机硅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震荡,区间在2.5-3.0万元/吨。“我们预计合盛2020年工业硅/有机硅销量分别为40/28万吨(工业硅自用约14万吨)。展望2021年,公司工业硅有望显著提高负荷,我们预计全年产销量分别为65/50万吨。有机硅方面,由于公司石河子20万吨聚硅氧烷产能有望于明年3月投产,我们预计2021年销量有望提升至40万吨,远期公司拟投资60亿元打造的云南基地一期有望于2021年逐步投放,我们判断40万吨工业硅有望于2021年释放,有机硅则在2022年投放。” 报告上调目标价至53.2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对应20倍2021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37%的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