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变啦!“过去种苞谷,种三亩冲两亩,一年不够半年吃,河水赤黄赤黄的。自打改种了橙子,不但腰包越来越鼓,河水也一年比一年清亮。”眼下,贵州毕节市清水铺镇赤水河畔橙满园村的橙子熟了,一大清早,村民赵连权就背上背篓去采摘。赵连权生活的转变,折射着贵州多年来为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多措并举探索赤水河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的不懈努力。加强生态保护带动群众增收橙满园村地处赤水河上游。村子依山而建,素有“天雨三日泥石滚,天干三日无收成”的说法。“坡耕地都是沙土,没啥黏性。”坡上水土流失严重,坡下赤水河跟着遭殃。后来,为保护赤水河生态,在技术员指导下,村民种起了橙子。“比苞谷划算多了,还能稳水土。”几年下来,赵连权家10多亩山地全种上了橙子,“现在一年打底8万斤,能卖10多万元。”村里还种了李子、桃子等,全村7800亩土地,7500亩是果园。橙子挂满枝头,河岸绿油油、金灿灿。为加强生态治理,2014年,按照“保护者收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受罚”原则,贵州出台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办法,跨界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下游遵义市向上游毕节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反之则由毕节市向遵义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专款用于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和环保能力建设。2016年,橙满园村获得近200万元补偿资金,用于建设污水处理终端,近千名村民的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清水铺镇副镇长罗询介绍,目前全镇已建成9个污水处理设施,并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治理产业污染探索绿色发展赤水河沿岸分布着数千家酒企。消解酿酒产生的废水,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关乎整个流域绿色发展。今年4月下旬,位于仁怀市茅台镇的石火炉白酒废水处理厂完成改造。“又投入5000多万元,处理能力提高到每天3000吨。”仁怀市水务净水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江小斌介绍。“为方便收集废水,减少槽车转运,沿途铺设近50公里的工业主管网,修了36个废水收集池。沿岸的酒厂可自行将排污管接到主管网上。”江小斌正跟同事们研究延伸主管网,以覆盖更多酒厂,“年底还有两个新厂投入使用,废水处理能力还能再提升。”2016年,仁怀市还建设了白酒工业园区,园区设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废水。截至目前,园区共配备3个处理厂,已有92家酒企入驻,极大解决企业排污难题。随着赤水河生态环境改善和承载能力提升,仁怀市还以酒为媒,探索酒旅融合新模式,工业旅游发展势头初见,为实现绿色发展探索更多可能。划定保护红线执法有力跟进五马河是赤水河的支流,流经仁怀市五马镇三元村,77岁的村民程明显见证了河水由黑变清的过程。“之前差不多家家都有造纸小作坊。”程明显说,“严重的时候,五马河与赤水河交汇处,河面像墨水一样。后来下游修了污水处理厂,但还是不达标。为保护赤水河,造纸厂全拆了,河水终于变清。”为全面加强流域环境保护,贵州出台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划定赤水河流域保护红线,明确规定五马河口以上流域是生态环境保护区,五马河口以下流域和桐梓河流域是生态环境恢复区,习水河流域则是生态环境控制区。“各分区有具体的环境功能和保护要求,例如恢复区内禁止新建易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严格控制煤炭和其他矿产采选类建设项目,要治理污染,削减污染物总量。”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主任科员李澄介绍。毕节市金沙县曾准备新建一个白酒工业园区,因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要求而未获批准。今年前8个月,遵义、毕节两地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共查办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35件,罚款金额超1600万元,有力维护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记者 万秀斌 苏滨)《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8日 第02版)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水平 记者8月28日从辽宁省环保集团了解到,辽河流域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产业战略联盟、辽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产业战略联盟、辽河流域互联网+村镇污水治理技术产业战略联盟,于近日先后成立,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参与联盟。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水专项技术成果推广与产业化课题”牵头单位,省环保集团紧密结合水专项研究任务和市场需求,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并容易形成技术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组建环保技术产业联盟,搭建技术与市场融合的高效平台。 三个联盟方向清晰、任务明确、各有侧重,将重点在污泥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村镇污水治理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我们将着重解决技术研发与市场脱节、技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技术力量分散等制约成果转化的突出矛盾,实现产业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和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流域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带动流域环保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辽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传鹏说。 “把领域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必将产生联动效应。”辽河流域互联网+村镇污水治理技术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省环保集团清源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成国表示,有很多环保企业参与,产业联盟能够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借助技术成果实现市场拓展。 省环保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环保管家”等战略联盟成立,推动环保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建设,在企业孵化、技术攻关、创业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为辽河流域技术成果转化搭建高效、稳定运行的平台。
连日来,本溪市太子河三家子大桥附近的防洪治理工程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在这里开展数公里长的堤防、护岸等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太子河及其支流防洪排涝能力。 这是辽宁省补辽河流域防洪工程短板的建设现场之一。2019年,辽宁省启动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工程,计划全面治理辽河16条支流、浑河干流及6条支流、太子河干流及7条支流,共涉及实施65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实施61项,其中已完工31项,正在建设30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把补防洪工程短板作为重要内容。 据介绍,虽然辽河支流,浑河、太子河干流及支流历史上实施过部分项目建设,但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低、防洪体系不完善、险工险段、淤积严重等防洪薄弱问题仍较为突出。此次补短板行动,旨在对流域内保护对象重要、防洪薄弱环节突出的相关干、支流进行治理,达到辽河干流“防洪全线达标,隐患全面排除”的目标。 与此同时,辽宁省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将其作为河道治理示范引领工程。2020年至2025年,全省拟重点选择具有积极性且统筹整合资金能力强的市县,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试点以县域为单元开展,突出系统治理,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治理等多项水利措施,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规划,水域岸线并治,从而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 目前,辽河流域内的盘山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央支持的2020-2021年实施的55个试点县,建设实施工作正有序开展,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恢复当地河湖水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从山西省水利厅获悉,为了守护好山西的“母亲河”,这个省将在15年内投入870多亿元进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山西省6市29县(市、区),绵延710多公里汇入黄河,流域面积39721平方千米,哺育着山西四分之一的人口,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 为了进一步修复汾河流域生态,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总投资870.5亿元,其中生态补水及供水工程104.1亿元,河道综合整治工程440.4亿元,水文化与景观建设工程116.7亿元,河源及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工程76.6亿元,河道生态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132.7亿元。 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布局是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五带、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日前,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2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 根据《方案》,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为沿黄九省(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试点期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核心,支持引导各地区加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奖励资金将对水质改善突出、良好生态产品贡献大、节水效率高、资金使用绩效好、补偿机制建设全面系统和进展快的省(区)给予激励,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导向。 《方案》要求,各地要积极主动开展合作,尽快就各方权责、补偿措施等达成一致意见,推动邻近省(区)加快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记者寇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