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番起伏,截至9月初,过去三个月时间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4%。随着近期人民币的持续走强,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强的背后成因、人民币变化趋势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等相关一系列问题均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对此,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近日举办了主题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与机制完善“的研讨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在会上做了题为“人民币的价值建基于资产吸引力”的发言,他认为,人民币真正需要追求的发展程度,是有真正的储备货币和安全的货币,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提高企业在海外的布局,或者是提高企业在股市方面的吸引力。 以下为发言全文 当前环境下,人民币是否有条件在汇率机制方面有大动作? 目前不是大规模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最佳时机。要知道汇率、利率和资金流的关系,三元悖论仍然是最基本的分析框架。以前,汇率是一个由央行主导的宏观政策工具。由于资本账户开放,汇改的真正意义,就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替代以汇率的宏观管理功能。所以,要研究汇率改革,不能不讨论利率的形成机制。 过去几年,国内的利率政策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例如,推进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工作的地方是金融市场部,据我了解,交易员必须使用一个利率工具来管理汇率。当前,在岸层面的IRS(利率互换)均发展良好,因此关键在于离岸层面的发展情况。例如,在提到CNH(离岸人民币)时,可知目前交易较多的是CCS(交叉货币互换),而非IRS(利率互换),这反映出管理远期利率的工具产品尚未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我们放弃CNH只看CNY(在岸人民币),等同一个货币、两个价格。然而结合现状,我国资本账户还未完全放开,仍然需要CNH和CNY在离岸层面相互配合,需要有工具配合,维持在岸、离岸市场同步走。从实际层面看待市场的发展,要稳定人民币汇率,仍然需要在产品发展工具上做出努力,从而使企业规避风险。 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的离岸化 过去两年中,人民币CNH的交易量已经有所提高。然而,我们要问,在如今新的国际大环境里,CNH或者中国资产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短期内可以看出,中国宏观周期性趋于领先,因此能够支持人民币CNH的交易。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需要考虑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中国资产在新的环境中的接受程度。 能够避险的货币比如日元和美元的特点,是它们不需要储备支持其价值。对于人民币,目前来说,储备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点。近期,在我出版的一本书中提到了储备管理和储备分散,一分钱不需要储备的美元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所以,目前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是,依靠储备是否能真正支持汇率以及它的价值。 中国现持有美债大约有1.07万亿美元,而根据我研究团队的测算,中国的海外资产总额大约是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FDI(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实际股权权益类的投资等,虽然这部分的投资数额较多,但将来我国是否需要继续像过去5~10年那样增加海外的投资,在此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外,一个安全、公认的支付系统需要被建立。尽管中国之前建立了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但现在的国际支付系统仍是以SWIFT为主。因此,如果提到汇率和货币的安全性,仍然需要建立一个被国际社会公认的支付系统,同样也要考虑到这个系统是否能够避免政治化。对于安全性已经受到影响的国际机构,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摆脱美元作为霸权货币的地位,还是从支付系统着力值得思考。 购买力问题 过去我们经常讲到的PPP(购买力平价)是用购买力来评价一个汇率,但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过时的理论和概念,在全球化的经济,真正的购买力是由实体的商品,还是持有的资产体现?当前人民币资产拥有自己的吸引力,汇率改革也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进一步开放。 观察北亚区的货币,比如韩元汇率,因为有三星,一直稳定在1200。台币也是一样,因为有台积电公司突出的表现,台币在过去一年持续升值约30%。同样,日本在海外有许多企业布局,日元也因此不断升值。人民币真正需要追求的发展程度,是有真正的储备货币和安全的货币,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提高企业在海外的布局,或者是提高企业在股市方面的吸引力。 在提高股市吸引力上面,港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一段时间里,AH股联动支持港股,资金流入香港便是港股吸引力增加促成的。截至2020年港股上涨的程度,其中港股成分里约33%以上是科技成分的上涨。像香港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可以支持大量的资金流入。如果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不需要担心人民币的吸引力的。 个人认为,用股市作为一个货币的价值指标更加合理。前几年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总部货币”,即企业总部在自己国家上市,提高股市的吸引力,吸引其他投资者购买股票。抛弃旧概念,新的概念强调要关注资产价值。目前,由于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比率还不是很高,现在谈人民币真正由国际吸引力来支持其汇率稳定,还言之尚早。
7月21日,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行业前三甲依然是互联网、IT、在线教育,贸易/进出口行业出现“假性升高”的现象。本季度城市人才吸引力位次也出现了洗牌,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武汉人才吸引力回归前十。 报告指出,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020年二季度的人才跨城流动意愿较一季度明显提升,武汉已再次恢复了对一线城市的人才净流入状态。 从行业来看,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前十的行业与一季度基本一致,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行业前三甲依然是互联网、IT、在线教育。 同时,“新基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增长,也体现在人才吸引力指数上。互联网/IT行业所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4.5%;上半年,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6.4%,5G等领域同样快速发展,助推电子/通信行业人才吸引力指数回归前十。 从企业规模来看,各规模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绝对值普遍回升,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变化较大,呈现“两头升高”的形势。其中,0-20人规模的微型企业人才吸引力指数达到0.88,是过去一年以来的最高值,BOSS直聘认为,其原因与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有关。 与此同时,大企业发展相对稳定,在疫情期间成为稳固就业的主要力量。二季度,千人以上规模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万人以上规模企业吸引力指数提升至1.34,环比增长11.7%。
建信基金陶灿:四大因素推升高股息股票吸引力 在投资中,高股息标的深受青睐。“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指出,分红回报是公司成长中最为可靠的部分,高股息策略也已在海外成熟市场广泛运用,并被视为制胜法宝。当前A股处于低位弱势,投资该如何布局?高股息策略是否是一个好选择?针对这些问题,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建信高股息主题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陶灿认为,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会计准则变更、A股吸引力提升四大因素叠加,正共同推升高股息股票吸引力,2020年低估值、高分红、景气平稳或趋上的板块有望呈现防守特性以及适度的进攻特性。 陶灿介绍,高股息股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股息率。根据最优融资次序理论,财务质量好的公司,更倾向于支付股息。反之,财务质量欠佳的公司,自有资本不足,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因而不愿意支付股息。而获得高股息的前提要素是低估值,在相同的股利支付率下,估值越低股息率越高,因此通过股息率选股所得到的组合,是估值相对较低的投资组合。高股息股票还可作为熊市“减震器”。市场位于下行通道时,投资者通过股利再投资积累更多股份,能对投资组合的价值下跌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市场恢复后,这些增量股份将提高组合收益率。 基于四方面的因素来看,当前正是投资高股息股票的好时机。一是实体经济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在产业方面投入相关资金趋于减少,可用作发放股息。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随着刚兑打破,股市吸引力增加,更多资金有望直接或间接流向市场。三是相关会计准则的变更,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和基金比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更加偏好高分红的股票。四是A股吸引力提升,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投资吸引力提升,加之海外资金寻求更高利率资产动力强,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契合外资投资需求。 本次将由陶灿管理的新产品正是一只高股息策略基金。谈及建信高股息主题未来的运作,他表示,将以高股息作为“过滤器”,聚焦未来派发高股息的持续性、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或者向上的可能性,关注汽车、家电等不同行业中的高股息标的,挖掘真实具备造血能力的公司。具体的组合构建上,低估值、高股息、较好成长性为基调,尽量避免成长性属性的负面影响,以及景气下行周期里的估值陷阱,力争为投资者争取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