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通宵达旦的文本修订,欧盟与英国谈判代表24日终于就包括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合作细节达成一致,为英国按照原计划在2020年结束“脱欧”过渡期扫清障碍。 当天下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英国首相约翰逊分别在位于比利时的欧盟总部和唐宁街的首相府举行记者会,宣布协议达成。约翰逊在社交媒体上发照片,他双手竖起拇指展现胜利姿态。欧盟委员会也上载组图,列举欧盟在谈判中争取到的权益。 约翰逊在记者会上说,英国重新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和法律,相信这份协议对整个欧洲有利,为英欧关系带来了新的稳定性,尤其是为企业带来了确定性。冯德莱恩则表示,谈判之路漫长而曲折,但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份“公平和平衡”的协议。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新闻公告,这份协议涵盖贸易、投资、竞争、渔业、交通、能源、数据保护、社会安保等广泛的合作领域。 根据协议,2021年开始,双方的商品贸易将继续享受零关税、零配额的待遇,这超过欧盟此前与加拿大、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避免了大规模贸易成本增加。对于受疫情冲击的英、欧经济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 渔业问题上,欧盟渔民需在5年半内将赴英国海域捕捞的产值减少四分之一,英国媒体称这低于英方最初提出的减少80%的要求,认为英国做出了大幅让步;公平竞争方面,经济纠纷可诉诸第三方仲裁,而不必完全遵从欧盟司法体系,这被认为是英国的胜利。 接下来,协议草案仍需得到双方议会批准。英国议会将于下周开会投票,而欧洲议会议长萨索利表示,将于明年审议草案。在此之前,欧盟各国需要批准从明年1月1日起到2月底临时执行该协议。 英国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双方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并着手就未来关系展开谈判。原定于10月中旬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一延再延。虽然协议姗姗来迟,但是冯德莱恩表示,“欧洲从此可以把英国‘脱欧’问题抛在身后,开始展望未来”。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据法新社伦敦12月16日报道,英国政府周三宣布,脱欧过渡期结束后,从明年1月1日起,英国猫狗等动物要进入欧盟国家必须携带卫生证。在过渡期结束后,英国也将脱离欧盟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1月1日之后,英国人酷爱的宠物、猫猫狗狗们要进入欧盟就得有“护照”,包括导盲犬在内。它们的主人要在进入欧盟10天前去兽医那里,开具有效期为4个月的健康证明。宠物们只能从指定地点进入欧盟,这是为了便于检查证件。此外,它们还需要佩戴一个电子芯片并确保注射过狂犬疫苗,有些国家还会要求对其进行除虫处理。这些措施对北爱尔兰也适用。不过英国政府表示,欧盟成员国的宠物入境英国或北爱尔兰的政策,明年1月1日不会马上变更。资料图:一只英国短毛猫(新华社)
欧盟批准使用德美合作的新冠疫苗。德国联邦政府21日表示,由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和美国辉瑞(Pfizer)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当天已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有条件上市,并于同日获欧盟委员会批准。德国计划于本月27日在国内启动这款疫苗的接种。 德国联邦政府当天在新闻稿中宣布了这一消息。上述两家企业联合研发的BNT162b2新冠疫苗采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款疫苗具有95%的有效性。此前,美国和英国已开始接种这款疫苗。 欧洲药品管理局局长库克(Emer Cooke)表示,尽管这款疫苗研发速度被提升到了尽可能快的程度,但疫苗安全性始终是最优先保证的事项。她表示,这款疫苗满足了欧盟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欧盟官方建议这款疫苗仅用于16岁以上人群接种。 在欧盟层面获批后,德国疫苗监管机构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将负责审批这款疫苗在德国国内的发放事宜。按照德国卫生部门已制定完成的接种方案,疫苗首先将被运往27个分发中心,接着转送至各个联邦州,由各州再分配至其境内设立的疫苗接种中心。德国政府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势,将按计划在本月27日当天启动疫苗接种。 德国已公布接种疫苗的优先次序,最先获得接种机会的将是养老院住户和工作人员、80岁以上长者、急救和急诊医护人员、重症病房医护人员等人士。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21日还视察了柏林一处展览场馆改建的疫苗接种中心。 负责柏林疫苗接种中心建设工作的阿尔布雷希特·布罗梅日前向中新社记者介绍,疫苗接种中心启用初期将不会开放给社会公众自由前去接种,而将由卫生部门向其认定为最有必要接种的部分人士发出“接种邀请”,仅获邀者方可接种。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EUREPORTER12月26日消息:《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是由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编写的欧盟委员会出版物,对全球250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投资占全球企业研发投资的90%以上)的研究投资水平进行排名。2020年,欧盟将华为列为第三大研发投资方。在欧盟确认华为跻身全球创新三强公司之列后,华为驻欧盟机构首席代表刘亚伯拉罕表态,未来欧洲仍需使用最好的技术和创新,华为随时准备与欧洲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华为的大部分全球研发均立足欧洲,2000年华为在瑞典成立第一家研究中心,如今华为已成为欧洲ICT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欧洲竞争力,并为缓解气候变化和欧洲绿色协议做出贡献。
今年10月,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齐聚布鲁塞尔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特别峰会。欧盟对外关系包括中欧关系成为此次特别峰会讨论的重点。就中欧关系而言,欧盟各国领导人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方面:期待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在今年年底前画上圆满的句号,希望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承担更大责任。 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全面加剧,欧盟对华政策以及中欧关系何去何从格外引人关注。那么,欧盟各国领导人在本次特别峰会上释放出了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信号呢? 从峰会结束后欧盟发表的“结论性文件”可以看出,在讨论中欧关系时,欧盟27国领导人的兴奋点集中在中欧经贸关系上。这无疑与经贸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有直接关系。中欧不仅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更重要的是,经过40多年的密切合作,中欧已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欧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今年以来尽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中欧贸易逆势而行,保持了原有的发展势头。 欧盟领导人之所以高度关注中欧经济关系,还因为近年来围绕中国市场开放以及公平竞争等问题中欧矛盾显著突出。迄今双方均希望通过谈判回应对方的关键性诉求,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双方关系的紧张程度。 从此次特别峰会还可以看出,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欧关系的新定位已达成共识。在美国国内围绕中美关系展开激烈讨论,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确立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欧洲国家之间也在就其与中国关系如何新定位进行了长时间的立场协调。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推出其最新对华政策报告,反映了欧盟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该报告指出,中国崛起使欧洲的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中欧关系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既包含相互合作,也包含双方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在治理模式方面,报告直接将中国视为欧盟的“制度性对手”。值得指出的是,新一届欧委会于去年12月走马上任后,对上一届欧委会的对华立场基本照单全收。而在本次特殊峰会上,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更加明确支持2019年3月欧委会文件中提出的对华政策方针,并要求欧盟进一步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以实施。为保证欧盟对华政策得到落实,欧盟各国领导人进一步要求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共同在2021年3月之前推出欧盟对华政策落实的“进展报告”。 展望未来,随着欧盟对华政策更加重视竞争和强硬的一面,今后数年中欧关系将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美国大选让欧美关系的气氛将会大幅改善,双方在对华政策方面会有更多的一拍即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未来中欧关系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较大挑战,但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保持和加强合作的意愿仍十分强烈。今年以来,尽管新冠疫情对中欧原先安排的工作议程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双方高层互动仍十分频密。目前双方还在为明年欧盟27国与中国史无前例的峰会进行积极准备。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将日益成为推动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作者: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11月15日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五国签署RCEP,也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时,我们就坚定相信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将在年底前签署。实际上,身兼欧盟轮值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原计划在今年9月举行的27个欧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中国领导人参加的中欧峰会上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因为疫情及其他原因,计划未能完成。 随后协定进展顺利,不断取得突破的消息频频传来。即使不留意这些进展本身,从英国和欧盟在25日达成脱欧协定,也可以估计中国和欧盟完成最终谈判只是时间问题。 最新消息中欧投资协定将在北京时间12月30日20时正式签署,这为2020年中国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布局画上圆满的句号,中欧双方将以更加紧密的合作迎接2021年的到来。 从2013年末开始,中国和欧盟已经就投资协定进行了7年的谈判,前几年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考虑,谈判进展缓慢,也并未将投资协定作为重要事项来推进。当时,欧盟的头等大事是与美国进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而中国更加重视美国和亚太市场,也期待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可以顺利进行。 随着TTIP谈判事实上失败,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开始进入到快车道。单纯从经济利益考虑,中国与欧盟有大量的投资关系,达成协定是双赢:一方面中国希望进入欧盟市场以对冲与美国的摩擦,特别是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快速改善自身的技术短板,并且进入到欧洲的能源市场;另一方面,欧盟也希望能以更少限制进入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 中欧投资协定虽然不涉及关税增减的问题,但与RCEP投资部分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以“负面清单”来处理跨境投资问题。中国已经将限制外国公司的实体列表从2019年的131个领域缩小到现在的123个。中欧投资协定消除了欧盟某些行业在中国的投资壁垒,包括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此外,中国还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争端解决四个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实质性承诺。 当然,如此重要的双边协定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中欧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竞争产生的摩擦,以及非经济因素产生的外交争执以外,美国也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展的主要障碍。特朗普领导的美国鹰派政府为遏制中国的发展,试图拉拢欧洲等传统盟友,不断营造壁垒分明的冷战格局希望全方面孤立中国,这一度令中欧关系陷入僵局。 但欧盟能在中美角力和美国施压下最终决定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说明欧洲的政治精英在经贸和投资问题上并不想跟随美国步伐以冷战思维去处理中欧关系,而是基于国家利益来进行谈判。 实际上,在2019年底RCEP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并极大可能将在2020年底签署之后,欧盟就开始把中欧投资协定作为头等大事进行推进。而疫情后中国经济的表现一枝独秀,更加令欧盟感受到与中国加强贸易和投资关系的重要性,毕竟中国的崛起无法阻挡,而且因为应对疫情的差异,中国的实际GDP可能在2028年就会超越美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早在2014年就实现了超越)。 虽然2019年欧盟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盟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596亿欧元,但是双方的直接投资金额却微不足道。 中国2019年对欧盟的直接投资金额为117亿欧元(对全球的直接投资金额为1170亿美元。 ),相比2018年的174亿欧元下降了33%,这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规模。在2016年高峰期直接投资金额为373亿欧元。这也符合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的倒V型变化模式。 中国对欧盟2019年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北欧,占比52.7%,其次是英国的29.8%,第三是南欧的6.6%。而中国对德国和法国的直接投资仅分别占比3.9%和0.9%。 不过,从2000-2019年的累计直接投资金额来看,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英国的503亿欧元,德国的227亿欧元、意大利的159亿欧元和法国的144亿欧元。 而欧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同样不高。2019年仅有73.1亿美元,相对2018年的104.3亿美元还同比下降近30%。与贸易来往的火热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欧投资协定生效之后,双方的直接投资有望迎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在外交层面仍然不时发生争议的背景下,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快速进展,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欧盟对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及其遗产的担忧。 特朗普政府在2018-2019年对中国挑起贸易冲突的同时,也与欧盟就“不公平补贴”与“歧视性关税”展开贸易拉锯战。今年8月,特朗普公开宣布将继续维持此前针对欧盟输美产品的惩罚性关税不变。这就意味着自2019年10月WTO裁决美国可以就欧盟对空中巴士的“补贴”加征报复性关税的裁决以来,欧美围绕这一贸易争端进行双边协商彻底失败。 不仅如此,同样在8月,美国强力施压德国放弃北溪2号项目,转而够买价格至少高出俄罗斯输欧天然气50%的美国液化天然气。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特朗普直接下令对所有参与北溪2号项目建设的欧洲企业实施全面制裁。 除了“美国优先”的主张,特朗普不顾与欧洲的盟友关系一味打压,也是出于选举的考虑。只不过特朗普打造的硬汉形象不仅导致疫情的不断恶化,也无助于挽救选情。美国大选前的民调显示欧洲国家的民众和领导人均大比例支持拜登当选。 在拜登胜选之初,欧盟一度期盼拜登能够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上“拨乱反正”。但是拜登在竞选期间对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全力承诺,并决定暂时延续特朗普的贸易遗产后,欧盟就明白双方的关系很难回到从前。 在欧美之间就针对互联网巨头的“数字税”长期争论不休之后,欧盟在12月15日颁布限制美国互联网巨头不公平市场竞争行为的《数码市场法》与《数码服务法》,显示双方在如何引导数字产业有序发展,以及如何保障网络安全方面,依然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乃至对立。 尽管拜登表明要改善欧美关系,但与美国一道遏制中国并不符合欧盟自身的利益。欧盟与中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外交层面,在经贸投资关系、安全问题、遏制气候变暖等方面,双方反而比较和谐。 此外,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既然美国可以和中国在今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与欧盟争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欧盟当然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协定签署后,欧洲企业将在中国享有比美国企业更优惠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电信、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份协议也得到了在华欧洲企业的大力支持,因为它将取消欧洲企业与中方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和技术转让的相关要求。最关键的是,中欧投资协定尽快签署可以最大程度对冲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遗产给欧盟核心利益带来的风险。 特朗普恐怕完全没想到,在他挑起全面贸易摩擦,和欧美应对疫情失败之后,中国会和亚太,欧盟走得越来越近。美国期待盟友与中国脱钩,然而事与愿违,真正面临脱钩压力的反而是美国自己。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需要摆脱特朗普遗产的束缚,重新思考美国的政治经贸和投资战略。 (作者是诺亚控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从1963年开始,担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多次反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十年之后的1973年1月,英国终于还是加入了欧共体。时过境迁,2016年6月23日英国全民公投中脱欧派意外获胜,拉开了英国与欧盟漫长的脱欧谈判。 在历时四年、三位首相的“山路十八弯”后,英国“脱欧”这场大戏终于要落下帷幕。2020年12月24日,英国与欧盟就三大分歧问题达成一致,在最后时刻避免英国出现“硬脱欧”的局面。这是大功告成还是委曲求全?是一劳永逸还是后会有期? 双方妥协避免“硬脱欧” 2020年1月31日英国已经正式脱欧,随后英国和欧盟进入了《脱欧协议》规定的过渡期,持续至2020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英国仍保留在欧盟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内,若未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过渡期后双方经贸关系将退回到WTO框架下,这也就是所谓的无协议的“硬脱欧”。 12月24日,英国和欧盟正式达成欧盟-英国贸易与合作协议,意味着从2016年“脱欧”公投后笼罩英国多年的“无协议脱欧”阴霾终于散去。在此之前,是什么分歧令英欧谈判陷入停滞呢?共有三个层面。 在贸易层面,双方就建立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仍有分歧,核心重大分歧聚焦在政府补贴。毕竟,英国寻求脱欧的初衷,就是想摆脱原有欧盟内部单一市场规则,和欧盟达成约束较少的自由贸易协议,英国坚定地认为脱欧后应拥有提供贸易补贴的自由,但是欧盟坚持只有在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补贴。 在捕鱼权层面,双方各不相让。英国希望能完全进入欧盟市场销售其鱼类,但并不想遵守脱欧前欧盟共同渔业政策所设定的长期捕鱼配额,这也是英国首相约翰逊在竞选中的重要承诺。欧盟则希望维持现状,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将英国渔船的渔业配额从25%提高到50%的要求,并威胁可能会禁止英国向欧盟市场出售渔业产品。 在“北爱”问题的协议后续解释权层面,英欧之间矛盾激化。9月15日在英国下议院通过的《内部市场法案》,将赋予英国解释和修改《脱欧协议》的权力,特别是北爱尔兰“双边界”设置与北爱尔兰贸易补贴遵守欧盟法规的设置,引起欧盟极大程度的不满,谈判进度开倒车。 进入12月,英国和欧盟就三个分歧相互进行极限施压。英国多次警告“无协议脱欧”,而欧盟也强势反击。事实证明,英国最先让步了,在捕鱼权以及公平竞争方面,做出了重大让步,使得双方在圣诞节前达成了协议。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协议的内容是什么?谁向谁进行了妥协? 在贸易层面,欧盟对英国进行大幅让步,英国可以自行判断国家对企业进行的补贴是否影响到贸易。英欧双方就环境、社会和劳动方面的最低标准达成一致,英欧双方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补贴监督机制,不需要遵守另一方的规定。如果英欧任何一方违反公平竞争方面的规定,另一方可以发起独立的第三方仲裁,并有权采取反制措施。 在捕鱼权层面,双方都进行了妥协,英国则是更大的妥协方。协议规定,在未来5年半的时间内,欧盟渔民在英国海域捕捞的产值需要减少25%。欧盟方面原本想保持现有的捕鱼份额,而英国最初提出在3年内将欧盟渔民在英国海域捕捞的产值减少80%,25%的份额意味着英国在最后阶段做出了大幅让步。在五年半的时间结束后,英欧双方每年都将进行捕鱼份额的协商。同时,这也意味着英国政府在渔业问题上的让步违背了其当初对苏格兰渔业的“重大承诺”,引起了苏格兰的强烈不满。 在“北爱”问题层面,英国同意撤销《内部市场法案》中具争议的条款,做出妥协。双方就《北爱尔兰议定书》达成原则性协议,将有助解决药品和食物供应以及边境检查等问题,意味着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会继续遵守欧盟单一市场规则,北爱和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不会出现“硬边界”,但与英国其他地区的贸易流动会出现一定的障碍,比如需要文件和检查。 软脱欧是短期双赢选择 识时务者为俊杰。英欧在过渡期的最后时刻能够达成协议,也是双方在2020年底对全球格局清晰研判后的最佳选择。 其一,从全球格局视角看,脱欧是英国试图调整对外关系的产物之一,英国和欧盟就双方未来关系达成协议也为其加快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奠定了信心基础。在2021年完成脱欧后,英国的战略目标是在维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兑现“全球化英国”设想。2020年10月,英国与日本正式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英国脱欧后签署的首个重大贸易协定。虽然英日贸易量只占英国对外贸易的2%,但这份协议的象征意义远超实际收益。 2020年11月,英国与加拿大达成延续性贸易协议,以确保在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后两国贸易关系维持稳定,两国还同意2021年起就新的贸易协定展开谈判。目前,英国同时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贸易伙伴谈判脱欧后的贸易协定,但进展堪忧,而英欧在过渡期的最后时刻能够达成协议,为2021年的艰难谈判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其二,从经济压力和疫情视角看,欧洲疫情再次急剧抬头,尤其是英国出现新冠病毒的变异体,且已向外扩散,2021年英国和欧盟经济或将共同面临重大冲击,双方妥协是双赢格局。被称为B.1.1.7的新变种病毒株最早于9月中旬在英格兰东南部的伦敦或肯特郡发现,传播力比原有病毒株高出70%,目前新病毒株已蔓延到英国各地,英国政府已在伦敦等地实施第四等级疫情封锁措施,并扩展到更多地区。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继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冰岛、荷兰等国报告出现与B.1.1.7有关的感染病例后,美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官员也纷纷表示,该病毒株可能已传入这些国家。至今有数十个国家禁止来自英国的旅客入境,英国和欧盟之间的人员、物资流动已经大受影响。原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重创了欧洲国家的各行各业,英国和欧盟其余27个成员国都不希望经济再次受到打击,达成贸易协议或将减轻脱欧冲击。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协议,明年“无协议脱欧”必将让英国和欧盟跌入无序的“至暗时刻”。 其三,从民意视角看,民意压力也推动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协议。从民调来看,英国民间对于是否应该脱欧仍是各持己见,左右摇摆,但既然木已成舟,大部分人则更加不支持无协议脱欧。毕竟英欧民众都很清楚,英国和欧盟贸易一直处于唇齿相依的状态,一旦无协议脱欧,英欧居民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协议避免了双方大规模贸易成本增加,这对于受疫情冲击的英欧民众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当然,鲍里斯·约翰逊暂时无连任压力,在英欧谈判截止日前一直维持强硬态度来寻求更好的条件,民意导向反感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也推动英国政府最终做出妥协,与欧盟达成协议。 英国或面临四大挑战 英欧最后一刻成功达成了未来关系协议,看似是双赢,一别两宽,但这并不是终点,双方必然后会有期。协议达成之后,英国议会可能在年前就会通过协议,而欧盟需要到明年1月才能进行审议,在此期间,英国和欧盟之间由临时适用协议来规范,但许多措施的落实还需要等待和进一步协商。展望未来,英国政府仍将面临四大挑战。 其一,英欧之间的争端可能会继续。英欧双方此次达成的协议还包括社会保障、安全、交通、能源、环境、数据共享、司法等多个领域。双方仍将在许多方面合作,但随着英国退出欧盟,也将离开许多合作框架,譬如将不能直接、实时地接触欧盟的犯罪记录、指纹等敏感数据库,并且将退出欧盟的“伊拉斯谟”大学交换生项目,英欧之间的贸易争端解决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其他领域的磋商和谈判更加艰难。 其二,英国经济增长或将面临大考。欧盟在英国投资资产占其GDP的26%,而英国对欧盟出口占比高达13%,其在欧盟的投资资产更是占到了英国GDP的2倍以上。虽然英国脱欧后获得了其对移民、司法和财政的控制权增加,但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跨国企业对英国投资意愿将明显下降,从而冲击英国的经济增长。据英国政府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英国经济15年内也将比留在欧盟萎缩4%。 其三,都柏林、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已经开始削弱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英国目前是全球最大金融服务净出口国,其中超四成出口面向欧盟,英欧谈判几乎全是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内容,协议中对作为英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的金融服务业涉及甚少,英国下一步必须和欧盟重点谈判与金融服务有关的一切,包括银行、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这或对英国金融业造成重大冲击。这一决定权如今更多掌握在欧盟手中,而欧盟不太可能允许英国在不承担义务的前提下继续享受欧洲单一市场福利。在此背景下,英国脱欧已经推动摩根大通、高盛在内的金融公司把大约7500名员工和1.6万亿美元资产转移出英国,而都柏林、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欧洲城市正在对伦敦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发起冲击。 其四,英国或将面临苏格兰欲“脱英”的风险。苏格兰与欧盟经济关系紧密,多数苏格兰选民在英国2016年脱欧公投中支持留欧。由于复杂的历史、经济等原因,苏格兰长期谋求脱英,而此次英欧协议中在农业、渔业等方面让苏格兰颇为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或加剧激化苏格兰独立情绪,该地区独立倾向或进一步加大。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指责称,英国政府在渔业问题上的让步违背了其当初对苏格兰渔业的“重大承诺”,没有任何协议可以弥补英国脱欧带给苏格兰的损失,是时候规划苏格兰作为一个独立欧洲国家的未来了。 戴高乐将军如有在天之灵,一定会感慨自己当年对于英国的研判,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一波未平、病毒变异一波又起的逆全球化时代,欧盟和英国都将面临“星际迷途”,也许只有时间才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