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达“客流上限”“创历史新高”成为许多博物馆春节的标签。北京市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有近80万人次市民参观了市属博物馆。北京商报记者查询订票系统发现,首都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等已是一票难求。在这场开年的“博物馆热”里,有“夜游”的引流,有网红文物的“非看不可”,与丰富的展演活动相伴,自此带火的还有文博文创的走俏。 进馆过节一票难求 春节假期结束,各地相继公布了文旅成绩单。在这次特殊的“就地过年”中,博物馆成为人们重要的“归处”。北京市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20时,春节期间有近80万人次市民参观了市属博物馆;上海市开放的77家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42场,接待观众30.89万人次;广州市75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72.1万人次。 在预约限流的规则之下,游览博物馆的总人数并不及2019年,但也由于“原年人”进博物馆过年的需求旺盛,使得一票难求。例如,故宫博物院目前每日预约观众数量为3万人,而北京鲁迅博物馆日限流为750人,春节期间门票均需提前2至3日方可约上。北京商报记者查询时看到,鲁迅博物馆本周末的门票在两日前已显示售罄。 “进宫”过年早已被大众追捧,但今年人们并非只爱扎堆故宫。网红文物的展出,就为“小众”的鲁迅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关注与人流量。据了解,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今年亮相春节联欢晚会,备受瞩目。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佛首在鲁迅博物馆中展出一个月。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李战崎表示,自佛首亮相春晚以来,该馆春节期间参观预约已接近饱和,建议观众错峰预约参观。 人数达“客流上限”“创历史新高”成为许多博物馆新春里的标签,并且这一热度还在持续——部分博物馆的延时开放等活动将延续至元宵节。 “往年春节期间,首博每日观众有8000至1万人。今年在预约、限流的背景下,每天限流3000人,但馆内人流攒动,几乎每天接待量都是客流量上限。”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据显示,首都博物馆春节期间观众约有2.7万人。 据介绍,与往年同期相比,来馆人数创历史新高的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除夕至初六参观总人数达4018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馆春节期间也是日近“满员”。 夜游活动有备而开 除了网红文物的引流,今年的延时开放与夜游活动也是诸多博物馆的一大“卖点”。 据统计,北京市文物局局属12家博物馆在春节假日期间提供延时开放服务,其中,以现代建筑为馆舍的首都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初一至初六及元宵节提供延时开放服务至21:00,以古建为馆舍的9家博物馆受安全、照明等方面因素影响提供延时开放至19:30。 “前两年,夜游博物馆活动刚刚开启的时候,明显感到配套活动跟不上,空荡荡的场馆并没有什么客流量。今年春节期间,多家博物馆的延时开放是有备而开的,将博物馆的淡季转换为了旺季。”除夕夜,带家人来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体验敲钟活动的策展人、文博爱好者杨坤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从多家博物馆的预约平台可见,春节期间夜游的博物馆热度,将在元宵节达到另一波峰值。 北京商报记者于2月20日查询首都博物馆的预约情况发现,2月26日元宵节当天,首博夜游活动限额900名,截至记者发稿,仅剩100余个名额。而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的元宵节夜场门票已显示售罄。 在一些观众看来,春节夜场活动的丰富,使得这些博物馆元宵节夜场一票难求。据了解,首博春节期间延时开放了6天,约有3600人次观众体验了夜游。市民吕女士表示,“多个具有京味、年味的展览在首博展出,适合打卡;还有吉祥物巡游、现场直播送祝福等互动活动参与。听说首博的元宵夜有有奖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值得‘二刷’”。 元宵节门票已售空的北京文博交流馆,春节期间每日的延时活动都满员。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可在这一胡同里的明代古建筑中,欣赏传承人现场演奏500年前的智化寺京音乐。 文博文创破圈热销 在这场开年的“博物馆热”中,参观潮也带起了文博文创的热度。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天龙山石窟佛首的展出,让北京鲁迅博物馆及该馆东南角的鲁迅书店和咖啡馆都迎来了更多的客流量。有观众表示:“之前对名人故居纪念馆关注的并不多,为了看佛首来到鲁迅博物馆。发现这里的馆藏非常吸引人,文创产品也是宝藏。” 据店员介绍,与《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相关的明信片、书签及帆布袋都是热销品类,还可加盖佛首及鲁迅“孺子牛”的纪念章。此外,鲁迅形象本身的文创产品也在展览的热度之下提升了销量。 除了登陆央视春晚的佛首文物“破圈”,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舞蹈火遍网络,也让地方博物馆及相关文创走红。 据洛阳博物馆宣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洛阳博物馆每日限流7500人。假期头两天,客流量保持平稳。随着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走红,自初三起,该馆客流量大幅增加,每日都达到客流上限,其中有不少游客是冲着唐三彩去的”。在微博热搜可见,不少网友创作起了唐宫夜宴的卡通IP形象。汉服体验店店主申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期已有不少客户询问是否能做唐宫夜宴的妆造。在淘宝平台,标榜“唐宫款”的古风服饰已经遍布各个网店店铺,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波唐制妆造热潮。 与新晋走火的品类不同,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故宫文创,在今年同样是受宠的文化年货。在故宫淘宝官方旗舰店里,一款文具礼盒月销量7000余份,据客服介绍,相比以往增长约三成。 在业界人士看来,“就地过年”的特殊春节,博物馆游成为“原年人”、亲子家庭选择的重要去处与消费场所;限流措施之下的丰富活动,让博物馆参观体验更佳。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让“失传的宝物”面世……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让网友们化身“考古学家”,亲身体验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失传的宝物”与袖珍版洛阳铲。河南博物院供图“手套一戴,是考古学家的感觉了”开盒一把铲,“宝物”自己挖。看到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帖,网友莉莉一下子就被“考古盲盒”吸引了。时隔十几天收到这份沉甸甸的快递,她立刻开始埋头“考古”,还向网友图文直播了“宝物马首”面世的过程。为“宝物”刷去泥土。受访者莉莉供图“拆盲盒时特别有‘考古人’的代入感。”莉莉分享道,“挖掘10分钟左右就探到东西了,之后就会很小心,想象自己是考古队的一员,用小刷子慢慢刷,生怕破坏到‘宝物’。”除了收获的喜悦,这段“考古”经历更让她切身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难:“挖盲盒已经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探测和实地挖掘,对待真正的文物还要更耐心、细心。”除了莉莉开出的“马首”,杜岭方鼎、武曌金简、青铜虎符等20余件珍贵文物的迷你版也随机分布在盲盒中。盲盒附带的袖珍版洛阳铲等“考古钻探工具”、包裹着“文物”的洛阳北邙山土壤,更为这段“考古”经历增添了几分真实感。考古+盲盒,博物馆文创迸出新火花考古体验类文创搭上盲盒概念的“快车”,古老的文物和时兴的玩法碰撞出了新火花。为了模拟考古工作的未知性,除了“宝物”随机出现的设定,盲盒还设置了挖空的比例。有网友分享,“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体验吧,一铲子下去可能有宝,有可能啥都没有。”“失传的宝物”盲盒。河南博物院供图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品牌运营主管刘维介绍,团队设计“考古盲盒”的初衷便是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中国古代文化,通过营造一个个独立的“考古现场”,让大家切身感受通过考古发现历史的瞬间。此外,“考古盲盒”还引入了“动态文创”的概念,外包装经历了12次修改,版本也数次迭代,在使用者反馈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别出心裁的“考古”体验、切中潮流的盲盒概念、根据反馈不断优化的设计理念等,让“考古盲盒”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创意+热爱,文创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网友通过拆“考古盲盒”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游客购买惟妙惟肖的“文物雪糕”拍照留念,观众嚼着可以听讲解的棒棒糖走进展厅……近年来,一款款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马首”经“考古发掘”面世。受访者莉莉供图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正反映出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与2017年相比,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络成交规模翻了3番。《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中,“文博文创”被列入“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近年来,博物馆文创领域逐渐形成了“线上购买+线下参观”的模式,“把传统文化带回家”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除了实用价值,博物馆文创更传递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有网友被“种草”博物馆和展览,想去亲眼看看文创设计所借鉴的珍贵文物;有网友积极查阅资料,尝试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网友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创产品不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更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年轻人对考古文博领域的兴趣。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博物馆文创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不仅有“守正创新”激发的澎湃活力,更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岿然为基。(应受访者要求,莉莉为化名)
近日,最新一批《国家级博物馆名单》公布,青岛啤酒博物馆正式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入围中国博物馆行业最高级别行列,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共同承担起“推进博物馆高品质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责任。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博物馆定级评估是目前我国博物馆行业内最权威的评定标准。通过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面对极为严苛的评选标准,目前全国仅3.7%的博物馆获评一级博物馆,并将每一年进行评估、每三年进行复审。 青岛啤酒博物馆凭借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突出的运营管理能力、高品质的服务质量、突出的社会贡献和业态创新能力,在全国众多参评博物馆中成功入围,成为一级博物馆内为数不多入选的企业类博物馆。这个不仅肯定了青岛啤酒博物馆过往17年的文化开发及运营工作,奠定了未来高品质的品牌发展之路,更是给青岛、给全国工业旅游和啤酒文化行业树立了一个文化发展标杆。 青岛啤酒博物馆2003年创建,当时青岛啤酒顶住经营压力,坚持保留老厂房老设备建起国际一流、国内首家专业啤酒博物馆。经过17年的高品质精细化运营,通过展陈互动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业态规划创新,打造出一座兼具历史和现代、文化和时尚的博物馆新形态,充分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如今,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博物馆殊荣满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馆内百年电机、糖化锅、发酵桶等21件馆藏已经被评为国家级文物、连续六年入围中国品牌500强,品牌价值超200亿元。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近一千万游客走进这座啤酒文化殿堂。 青岛啤酒博物馆在新消费需求下的文化运营新模式,也更符合当下年轻化的消费需求,它的时尚与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它独家研发出五百多种啤酒创意文化衍生品,年市场价值过亿元;这里有音乐餐吧、1903面包坊、麦香咖啡厅、邂逅酒吧、云闪付智慧便利店等多业态,开创博物馆时代运营新模式。这里,孵化出遍布全国连锁的“1903酒吧”、啤酒主题民宿、啤酒主题MALL……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成为一级博物馆后,相信这对青岛啤酒博物馆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把凝结着文化和智慧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承担起拉动区域博物馆发展责任、尽全力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使命,做好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做好中国梦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CIS)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张强 摄 水车、石磨、纺棉车……这些老物件,如今即便在农村也不多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安徽省肥西县高店乡新河村村民王世准,利用10多年的时间收藏了2000余件(套)具有“农耕记忆”的老物件,把自家农院改造成了一座“民俗博物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张强 金萍萍)
6月11日,广州,航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清代建筑陈氏书院中,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俗称“陈家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6月11日,广州,游客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内游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清代建筑陈氏书院中,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俗称“陈家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6月11日,广州,游客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内参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清代建筑陈氏书院中,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俗称“陈家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6月11日,广州,游客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内参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位于清代建筑陈氏书院中,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俗称“陈家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9月4日,德龙钢铁文化园顺利通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成为全国首家在产钢铁企业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德龙钢铁公司距邢台市中心约1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约120公里,区位优越,道路通达。厂区占地1800亩,现有员工3700人。 德龙钢铁文化园景区按照“三馆两场一学堂,一氛一学一游赏”总布局,以三种类型博物馆为载体,以33个钢铁景点为依托,以5项世界之最为特色,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钢铁文化。德龙钢铁文化园以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为载体,建成展现现代化钢铁生产的“活态钢铁博物馆”;以中国钢铁生产发展历史沿革为脉络,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和重大冶金事件建设完成“钢铁历史博物馆”;以企业发展历程为核心建成“德龙钢铁博物馆”。三馆有机融合,为游客铸就了了解钢铁文化的立体窗口。 除此之外,德龙提出“人人共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德龙匠人的积极性,打造具有钢铁元素的景点,创造了5项世界之最,形成了集设计开发、制造生产、市场销售、酒店等为一体的文创旅游产业园。 2017年7月份,德龙钢铁公司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9月份通过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AAA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2020年9月份,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公司于2019年牵头起草《钢铁工业旅游区服务规范》,获得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成为国内首个钢铁工业旅游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批准发布是德龙钢铁景区建设的重大成果,为钢铁企业环保提升、转型升级探索出道路。(矿冶园)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布展现场。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布展现场。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布展现场。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工作人员正在安放香炉。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运抵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释迦牟尼佛像。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8月12日,来自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余件展品到达金沙遗址博物馆。“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正式进入开展倒计时。一座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人间情趣的艺术殿堂、三教融合的石窟典范——重庆大足石刻,将于16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重建”完成。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大足石刻研究院史上规模最大的外展,释迦牟尼佛像、香炉、观音像等镇馆之宝更是首次来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