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地产商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城市崛起的脊梁,他们是美好生活的营造者。联动全国百城,推出《见地》人物系列之“对话经理人”,一起聆听区域总、城市总讲述建设美好生活。本期【见地】对话嘉宾是当代置业副总裁、华北当代区域公司区域总裁 杨光。 撰文丨黄凌燕 摄影丨牛通达 出品丨 在即将进入秋分的时节,湛蓝的天空和浮动的云层刷爆了石家庄人的朋友圈。 石家庄的雾霾天气在全国闻名,随着空气逐渐转凉,是否又将卷土重来。城市环境与空气质量的问题,成为庄里人人关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情。 荣幸邀请到当代置业副总裁、华北当代区域公司区域总裁杨光先生,听他讲述当代绿色科技人居与城市健康生活的故事。 当代置业,2000年成立于北京,百强房企,2013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1107.HK),深耕绿色科技人居,在国外内成功开发数百个优质的绿色科技地产项目。 2019年,当代置业首入石门,以高端置业产品线,著作石家庄当代府ΜΟΜΛ项目。 与杨光总初相见,便被其温文尔雅的气质所触动,举步间展示出从容风范,言辞严谨又不失亲和力,使人如沐春风。 杨光总与当代置业同行十余年,将当代置业“科技建筑、绿色家园、城市向美”的企业使命铭刻进职场血液中。他跟介绍说,绿色地产近年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当代置业从企业建立之初,并一直在绿色地产行业深耕,如今已成为国内绿色地产行业内的领跑者,并建立了自身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当代置业运用及拥有200 余项行业专利、200 余项国内外绿色权威奖项、40 余项绿建标识、20 余项精瑞科学技术奖、26 个中国人居环境绿色住区共建项目。佛山当代万国府ΜΟΜΛ项目荣获中国首批健康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后,北京当代ΜΟΜΛ荣获全国首个住宅类项目最高级认证“健康建筑三星级运行评价标识”,以及精瑞科学技术奖,可再生示范奖,绿色住区示范项目,中国建筑工程詹天佑奖,世界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协会奖。 对于当代置业首次进入河北省会石家庄,深耕华北区域市场,杨光总介绍说,在集团2023年的战略规划中华北区域市场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杨光总也相信,当代置业提供的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绿色科技社区完全能够满足新时代之下的居住需求,未来也一定能受到客户更多的青睐。 以下为与杨光总的对话精选: :首先,请杨光总为我们介绍一下当代的品牌理念? 杨光:当代置业是一家绿色科技+舒适节能+数字互联的产业家园运营商。我们所有人的工牌上其实也都有写着科技建筑、绿色家园和城市向美几个方面。当代置业从创始之初,就完全的投入在绿色科技的技术上。所以当代置业从最开始的项目上,就一直在研发天棚采暖、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外维护的系统等。因此当代置业所能够给大家所带来的就是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北方人,在南方工作的时候,它没有采暖,是湿冷的环境。作为北方人来说,确实不太适应。当我住进我们自己的项目之后,我真真正正的体验到了那种舒适。如果从数字上来展示当代置业的绿色科技的话,我们有一个总工程师曾经讲过,冰箱上最高线的节能指标,我们比它还要高5点多倍。节碳方面 ,这些年,从当代置业600多万方的绿色建筑上来看,我们大概节碳有5万多吨,节电有6000多万度,这些是当代置业在绿色科技节能这方面所带来的最直观的数据。 那么我们的最后一个叫城市向美,这是这两年在张鹏总裁的带领之下,我们也在考虑,当我们到达一个城市,到达一个地区,我们要给这个城市要带来什么?那我们还是希望能用当代置业的这项核心技术给这个城市尽可能做到在建筑领域里边的零排放、零污染,给社会、给这个城市带来绿色。 :当代置业华北区域的战略布局及愿景为何? 杨光:我是8号刚刚入职到华北区域,在当代也已经工作有10年的时间了。 目前我们分为华北、华中、华东,还有陕西、安徽、西北这些区域,在这些个板块里面,作为华北区域,自然承接了集团2023年的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所以我们也制定了一个“2+6+m”的发展战略。 华北区域它主要的战场包括了河南和河北,作为省会级的城市,自然是石家庄和郑州。所以“2”指的就是这两个区域,我们也会积极在这两个地区落地生根,让当代的品牌能够在河南和河北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当代府MOMΛ是当代在石家庄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用了当代置业最核心的技术,打造的是全被动房的小区,是全省第一个三星级的绿色全被动式小区,我们所有的楼栋都是按照一样的标准去建造,所以我们会以这个项目为契机,来打开我们整个石家庄市场,让当代置业的品牌在整个的河北市场进行发声。 “6”是我们按目前甄选周边区域情况来看,在河北,我们比较倾向于在唐山、廊坊这些区域,包括邯郸,当然城市甄选的工作还要继续,我们会快速的去找到我们在河南和河北市场上城市量级 、GDP人口消费能力重点发展的一些区域,这个网我们一定要撒出去。 :您如何看待石家庄的房地产市场? 杨光:其实我们对石家庄市场还是很期待的,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我觉得未来可期。有一点我要重点说,就是当代置业的绿色科技,如果大家对于石家庄市场有了解,就会发现石家庄政府领导对于绿色节能这一板块是非常重视的。他对于被动房的项目是给予了政策性的奖励,包括面积、售价,还有开盘的形象进度。我觉得在政府这样大力的支持之下,当代置业的科技品牌在石家庄也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这是当代置业的核心技术,与石家庄市场和政府领导之间所想所要的一种契合,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也非常看好。 其实从现在的市场上来说,都是很同质化的发展。那么作为当代置业来说,户型我们会尽可能的满足这个区域的客户需求。而在舒适节能上,和所有的竞品楼盘来比,当代置业的产品一定会给业主带来不一样的舒适的体验,我相信只要你住进来你就搬不出去。 :现在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变化,尤其是疫情之后,客户购买力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当代是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 杨光:确实这些年国家对于宏观的这种调控,对于房地产的这种治理,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开发企业来说,它可能不会再像原来那样说拿一块地你肯定能赚钱,市场是一去不复返的。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觉得对于一家发展了20年的房地产企业,尤其它还是拥有着核心技术的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不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在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的竞争上来看,都是非常有信心的。现在这个时代,恰恰正好是我们去比拼专业能力,比拼专业实力的环境。 当然它给我们也同样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我觉得从竞争的这个角度来说,对当代置业是非常有利的,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刚才也提到了疫情,疫情触发了每个人的一些变化,也包括你我。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家的这种需求,尤其是空间上的需求可能就更加的旺盛一些。所以由此疫情,我们也会对我们的产品进系列的调整。 在3月份的时候,当代置业做了一个线上的发布,当时我们其中的一个篇章,叫“Heng美好”,这样的一种产品理念。包含有比如社区健康防线、邻里健康防线和建筑健康防线等。我们也会在每个项目上去选择使用更加适合于这个项目的设计。这个是我们在疫情期间,基于我们自身所感受到的,所引发出的对于产品上的思考。 :绿色节能的被动房有着怎样的优势?与之前相比有怎样的区别? 杨光:我们其实从企业创始之初就在研究绿色节能的建筑,那会儿也是欧洲去学习这样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包括最初我们的“四恒”的产品,它其实是混凝土楼板里边,会盘特殊的“水管”,另外,我们会往地下打大概100米深的井,把管伸进到地下100米。因为地下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通过中间的设备和土地的这种进行热的交换,夏天的时候把这种恒定的温度的冷弄上来,在房间里和室内空气进行一个温度的置换,包括冬天也是这样子的。 这是我们核心技术里的其中的一个内容,所以你看我们的项目里边会有其他项目所不会有的一项工程,就是打井。我们可能要打大几百口井。包括机房,当代置业的地下室里边一定会有一个能源机房,现在的能源机房,我们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控制室里边,能够看到每一个项目的能源的数据,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2度到26度之间。 被动房,气密性和保温控制的技术节点是非常困难的。当代置业对于工人都会进行训练,因为不是每一个工人都能做这样的一种施工。还有对材料的选择上,我的门的厚度、窗子的厚度、隔墙的厚度这些,都要能使建筑在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之中,起到很好的保温性能。 :您在房地产行业多年,也看到了这些年行业的变迁,您是如何判断房地产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的?在这其中,您认为当代置业在石家庄又是什么样的一个设定? 杨光:先说在石家庄的设定,石家庄作为当代置业在2023年这样的战略目标之下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板块,深耕石家庄市场是集团的一个战略,所以我们一定也会基于这个项目,在石家庄多去拓展一些新的核心位置,把我们最好的产品奉献给这个城市。 刚才你说到的房地产市场,我那里有一本书叫《中国地产40年》,我虽然没有经历那40年,但我想再看一看这段历史。 在我看来房地产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江湖。比如疫情期间,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型的产业,在这个时候仍然坚持房住不炒,我觉得这个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坚定的信心。我觉得房住不炒并不是说对于房地产的打压,而是在给房地产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下,你不能够给业主提供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那么你可能在竞争之中就要被淘汰。 虽然说现在的房地产可能不再是当初那种拿地就能赚钱的时代,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地产人来说,也更加有资历去发展我们的核心的技术,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这家公司连续给我发了一年多工资?我怎么不知道?” 近日,2019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在各地陆续启动,不少网友反映自己个税APP上有非供职公司的工资记录:单笔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分别多在5000元和800元以下;申诉后再次“被收入”;涉事公司连自己的电话号都有…… 谁在盗用我们的个人信息? “不要联系税务局找事” “这家公司我之前都没听过,更不用说领工资了。” 4月中旬,杨光收到单位关于2019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登录个税APP后,杨光发现,除供职单位外,自己账户上还有一家陌生公司的工资记录。 APP上显示,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杨光所得项目中有十余笔工资薪金的义务扣缴人为天津某公司,每笔3000元到4500元不等。 杨光立即在APP办理了申诉,并联系到纳税明细上显示的主管税务机关,咨询详细情况。接线人员称,已记录,将进行调查。 3天后,杨光接到自称上述公司负责人的电话。对方称,经查询,会计在录入信息时出错,误输入了杨光的身份证号码。 “怎么错得那么巧?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都对上了?”这一说法无法令杨光信服。 对方又解释称:公司底下有很多包工队和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不小心录错了;现已将相关就职信息删除,希望杨光“小事化了,不要再联系税务局找事”。 主管税务机关当天下午告知杨光,有关部门已与公司方取得联系,希望杨光协助处理。杨光表示,该公司联系过自己。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称,与公司沟通时只提供了杨光的姓名,并未提供联系方式。 “如果只是输错了身份证号码,怎么连我的电话都有?企业为新员工申报个税,都有哪些流程?”杨光愈发不解。 工作人员回复,企业在客户端增员,税务局后台审核;税务局会定期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核实签到表等信息。 约两周后,杨光发现,APP上显示申诉成功,相关工资记录已被删除。但她仍无法安心:“我的身份证号、姓名和手机号对方都有,被用来干其他非法的事怎么办?细思恐极!” 为此担忧的不止杨光。近日,2019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在各地陆续启动,不少网友反映遇到类似“被收入”的情况。据媒体报道,河南、陕西、重庆等地高校均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个税APP上有非供职公司的工资记录。 中介收钱提供个人信息名单? “申诉成功后真的不会有影响吗?” 4月中旬,经同学提醒,在西安上学的刘林发现自己也“被收入”了。提出申诉后,刘林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询问相关记录是否对自己有影响。 接线人员回复:“已反馈处理完成的,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清楚信息泄漏原因,建议报警查清源头,避免个人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 她进一步询问,涉事公司是否会被查处,对方称,如果存在盗用信息,偷税漏税,虚增成本,减少收入等情况,有关部门会依法依规处理。 刘林发现,除自己外,身边不少同学账户上都有“陕西胜于蓝科技有限公司”的劳务报酬记录。 申诉详情。受访者供图 5月13日,记者就调查进展等问题致电该公司主管税务机关西安曲江新区税务局,接线人员提供了处理该申诉的专员座机。随后记者拨通该座机,接线人员称,给陕西胜于蓝科技有限公司打了很多电话,目前得到的答复是该公司把钱给了一个中介机构,中介提供的名单。 被问到中介的详细情况时,接线人员表示还不知道,会再联系该公司了解情况。 对于个税APP上发现被未任职公司冒用信息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1月曾回应称,可在APP上进行申诉,把情况反馈给该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核查后结果会通过APP反馈。 不少网友表示已提出申诉。有网友发现,申诉后信息再次被同一家公司使用。 5月4日,在北京读书的张起在个税APP上进行了申诉。5月13日,处理结果显示为:税务机关无法与该单位取得联系,为保护您的权益,我们将暂时删除该记录。她发现,就在申诉后的5月7号,该公司又给自己申报了一笔“工资”。 第一次申诉详情。受访者供图 申诉后被同一家公司报税。受访者供图 申诉了也不管用?以后还是会出现类似情况?5月18日,记者根据张起提供的申诉信息,致电处理申诉的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布吉税务所。 “新的工资收入,重新提交申诉。”接线人员称,电话和上门均未联系到该公司,现有手段是对申诉内容进行处理,该公司之后日常的申报会被阻断,所有税都申报不了,五月应该是最后一笔。 姓名、身份证号甚至电话是怎么被泄漏出去的?如果真有中介公司,这些信息是否被售卖给了其他不法分子?不少网友担心“被收入”背后还藏有其他风险。 逃税、工程款套现隐忧 “个税APP上发现被未任职公司冒用信息,很可能意味着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上海旭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菅峰指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般是系统自动对应识别的,误录的可能性较小。” 菅峰介绍,个人信息被有计划冒用的,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企业需要使用大量临时工,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劳务信息统计不完全或分包公司想套取工程款项时,通过虚报人头,冒领工资;二是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纳税义务,通过冒领工资,虚增生产经营成本达到逃税目的。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通过虚报人头,多列了100万元的工资和劳务费,那么成本就增加了1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也随之减少100万元。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该企业就能少缴25万元税款。把虚报的工资和劳务分别控制在5000元和800元的起征点以下,企业也无需给这些‘隐形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 菅峰进一步指出,企业采取上述方式进行逃税的,不但涉嫌违法,还可能涉嫌犯罪。“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在民事上构成侵权;触犯了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涉事企业和售卖个人信息的中介机构还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税收征管信息化使一些不法企业露出了马脚,个税APP上线后,公民的工资和纳税记录一目了然。”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昌松指出,“学生和家庭主妇等没有受雇单位的群体一般不会主动查询纳税记录,信息相对更易被冒用。” 刘昌松介绍,信息被冒用,收入被增加后,直接影响到公民年度应税所得额的计算和专项费用的扣除。此外,如果个人信息被买卖,还面临其他风险,如被冒用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出行、孩子上学、银行借款、应征入伍等。 “被虚报的公民除在APP上申诉外,还可到税务等相关部门去举报、投诉;如出现多人被同一公司冒用或申诉后仍被冒用的情况,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查清信息泄漏源头;如已明确是谁侵权,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刘昌松建议。 菅峰进一步指出,收到相关申诉、举报线索后,税务部门处理流程一般有:电话通知企业让其说明情况;上门稽查纳税资料;查证属实后下发补税、交滞纳金和罚款通知;涉嫌犯罪的将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等。 “个税APP之外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应受到重视。”菅峰提醒,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公民应提高这方面的保护意识:如不要随便在不熟悉的网页、手机APP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等。”(应采访对象要求,杨光、刘林、张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