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粮食是根本,种业是根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提高种业质量、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变得尤为重要。 藏粮于草,还绿依草,草种业发展也将是农牧业“芯片”的生力军。蒙草生态是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科技型企业,二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推广有地域特色的种质资源,并通过建立智慧化的大数据平台,推动草种业产业发展。 探索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当下,国家对于草种业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国内从事草种业研究的研发团队力量雄厚,再加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类群多样,在这些优势条件支持下,草种业的产业化发展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育繁推产业体系。” 小小的一颗种子,为何有如此大的作用?高俊刚告诉记者:“草种业质量提升后,首先能够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宜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退化草原、矿山、地质性灾害等造成的植被破坏,能够快速、高质量的达到修复目标,具备生产、生活的功能。” 高俊刚表示,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振兴奶业、壮大草业等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促进草原文化的继承传承和发展以及民族医药、中蒙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农业产业链也需要以此作为主要的轴线。从生产力的角度讲,种质资源是农业产业最重要的产业环节。” 截至目前,蒙草生态已经拥有国内数据和规模都领先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蒙草生态种质资源库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条,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2万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10万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40万份。审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22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项,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 大数据平台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难题 孙文华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我国的种子研发需要有自主权。他说道:“种业被称作农业的‘芯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大科研力量和研发投入,更要重视人才培养。同时,种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当地,更要立足全国,服务于全国,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高俊刚看来,提高草种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品种的问题,除此之外土地、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也是制约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家科技型生态企业,蒙草生态又将如何攻克这些难题?高俊刚说道:“建设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一个集数据汇通、种业服务、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可视化大数据平台。” 据悉,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技术集成生态数据云平台,整理收集指定区域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用“特色种业+生态数据”模式解决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共融问题。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对此,孙文华说道:“在种质资源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种子的基因序列,建立种子的数据库、基因库,将种质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采访时,高俊刚说道:“借助大数据平台可以为政府、企业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等用户提供野生植物草种采集、品种鉴定、信息入库、种子繁育、繁育种田管理、草种收获、草种检测和种子应用等综合服务,形成各环节可追溯的种业产业体系。” 蒙草生态表示,在国家政策、土地和资金支持下,蒙草生态将充分发挥公司在草种业研发、生产、推广示范和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势,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开展优良乡土草种的驯化选育,同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品种培育的步伐,培育出适应不同区域并具有相应经济性状的当家品种,让生态及农牧产业,有种可用且有种适用。
近日,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举行。该项目由巴彦淖尔市政府与蒙草生态合作,组织巴彦绿业等7家企业出资共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自主管理、独立运营,总投资4.5亿元,在巴彦淖尔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规划5.2万平方米,建设种业科技博览馆、种质资源应用馆、种质资源保存库、土壤保存库、种质资源博物馆、种子检测中心等。 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巴彦淖尔市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自2018年开启“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巴彦淖尔市不仅越来越重视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发与推广,而且开始逐步培育和发展标准化、高科技的现代种业。蒙草生态作为一家把“种质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并运用“大数据”成功修复草原、沙地、矿山、盐碱地等多种环境的科技型生态企业,在拥有国内数据和规模较领先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同时,成功构建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 2008年,蒙草生态开始收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种子,2011年着手建设草种资源库,目前已在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等北方干旱半干旱省份开展大范围、专业性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现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项,审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19个,并且成功将200余种乡土植物应用在生态修复、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蒙草科研人员已将长青石竹这一野生植物成功驯化,并成功应用到北方寒冷地区的生态修复项目中。 如今,蒙草生态已经建成国内数据和规模较领先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蒙草种业中心(又称“小草诺亚方舟”),项目包含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清选室、种子检化验室等,为草原植物和北方干旱半干旱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下一步,蒙草还将着手建设国家草原草种种质资源库与种植资源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涵盖不同区域分库、活体保存圃、鉴定、评价、选育功能齐全的一体化草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种业强国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和技术储备。 此外,蒙草生态还将做好黄河流域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区域主要农作物、特色农作物及其他功能性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持,为农企及农牧民培训交流以及国内、国际的种业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目前,蒙草生态已经依托种质资源体系构建起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同时,在中央号召各地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的政策红利之下,发展种业被赋予了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蒙草生态或将借此次政企合作良机,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发展路径,迎来新增长点。(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