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谓植物肉元年,而中国无疑是最大竞技场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内有百草味、星期零、双汇、金锣、双塔食品(行情002481,诊股),外有雀巢、嘉吉、Beyond Meat等巨头入场。在2020年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有一家巨头宣布布局中国植物肉市场。 日前,联合利华宣布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汉堡王合作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销售“真香植物基皇堡”。不过,联合利华选择在中国轻资产方式推植物肉产品植卓肉匠,被业内认为缺乏自信。 据悉,与雀巢和嘉吉等企业不同的是,联合利华的植物肉产品将由2019年被赋予“中国植物基第一股”的双塔食品代工生产。 在联合利华宣布推出植物肉的第二天,双塔食品宣布与联合利华达成了合作,将根据联合利华提供或许可的产品规格,为其加工生存植物蛋白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第三方企业代工,联合利华为自己留好了退路。如若植物肉产品在中国市场未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联合利华可以轻松退出,但这也显示出其对市场信心不足。 授权生产,联合利华在中国推出植物肉产品 12月23日,全球最大快消品企业之一的联合利华宣布旗下知名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The Vegetarian Butcher)在中国上市。消费者就可以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325家汉堡王门店尝鲜“真香植物基皇堡”。双方还计划将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在全国推广。 「财经女记者部落」注意到,在北京,汉堡王的自助点餐小程序上已经有门店上线了“真香植物基皇堡”,价格与其他动物肉汉堡的价格接近。 对此,联合利华在公告中称,植卓肉匠在中国上市,扩大了联合利华与汉堡王的合作关系,这是继2019年在欧洲地区推出植物肉产品后,首次将这一植物肉汉堡带到中国市场。 不过,联合利华的植物肉产品可能来自中国企业。就在联合利华宣布植卓肉匠进入中国的第二天,双塔食品宣布与联合利华达成了合作,将根据联合利华提供或许可的产品规格,为其加工生存植物蛋白产品。 双方的合作很简单。双塔食品在公告中披露的协议内容也仅有5条,不够一页A4纸。双塔食品称,首批订单预计采购数量1000吨,实际购买数量将在采购订单中约定。双塔食品负责联合利华关于植物基蛋白为主要原料产品的加工。合作协议暂不涉及具体细节的约定。 这也就意味着,双塔食品要为联合利华进行代工生产植物肉产品。 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联合利华作为跨国企业,采取轻资产运作,降低风险,以市场为导向是比较惯用的操作。 对于联合利华和双塔食品具体的合作关系等相关内容,「财经女记者部落」采访联合利华相关负责人,但对方一直未能给予回复。 双塔借力,汉堡王补空,各取所需 此次推出植物肉汉堡,对于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双塔食品和汉堡王而言可谓是及时雨。 在中国植物肉市场,双塔食品是一个先行者。2月25日,双塔食品称,通过全资子公司招远君邦商贸有限公司与美国植物品牌BeyondMeat签署了85%豌豆蛋白销售合同,首批豌豆蛋白采购量约为285吨。2020年三季报,收入同比下滑10%的情况下,利润同比增长85%。其中,食用蛋白以高达66%的毛利率成为双塔食品80%以上的毛利来源。 不过,双塔食品目前正在风口浪尖,被媒体质疑为关联方输送资金,并对监管部门撒谎。近日证监会也向双塔食品发布了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融资租赁主要客户与双塔食品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为何2019年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8.27 亿元,但资产负债表中与应收款项相关的项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等事项。 在如此境况下,双塔食品宣布与联合利华合作,有利于提振一下股市。并且,双塔食品还表示,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与公司主要融资租赁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利用融资租赁业务直接或间接向关联方提供财务资助的情形。12月25日,双塔食品股价曾一度跌至14.05元,后最终反弹至14.49元。 对于销售端的汉堡王是如此。汉堡王竞争对手之一肯德基在中国6月就推出了植物肉汉堡;德克士也推出了中国植物肉品牌的汉堡;虽然麦当劳还未在中国正式推出这个品类,但消息称2021年麦当劳将在中国市场上市植物肉汉堡。汉堡王的压力也不小。 对于,汉堡王植物肉产品的姗姗来迟,汉堡王中国首席执行官朱富强表示:“在中国推广植物肉产品,绝不能简单照搬美国、欧洲的配方。中国市场的真香植物基皇堡历时一年多研发,试验了上百个版本后才决定面世的。” 据了解,2019年4月,汉堡王在美国59家门店试点植物肉汉堡,试点门店4月客流量增长16.75%,比普通门店高出18.5%。2019年年底,汉堡王在欧洲超过2500家门店推广植物基皇堡。 消费者也愿意进行尝试。一位汉堡王的拥趸者告诉「财经女记者部落」,目前还没吃过这个产品,但如果好吃的话就会尝试。 两头重,联合利华轻资产尝试略显信心不足 其实联合利华对植物肉报以很大的期望。 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未来食物”倡议,承诺旗下食品品牌将致力于食物浪费量减半、提高营养标准,并设定了 10 亿欧元作为其植物肉和乳制品替代品业务的年销售目标。而这一销售目标的实现将主要依赖于植卓肉匠的上市,以及在好乐门、梦龙以及和路雪等品牌的产品中增加素食选项。 不过,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鸣认为:“联合利华试水的意味明显。授权生产、产品包销,联合利华是试试市场和合作方。” 目前,联合利华在合肥和天津建有综合性生产基地。11月16日,联合利华另一个综合型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投资额达1500万美元。 对于植物基工厂的建设问题,联合利华植卓肉匠品牌负责人表示,目前,联合利华的植物肉产品还未在中国设有工厂,随着“真香植物基皇堡”在中国上市,或许未来将在中国设厂。 徐雄俊认为,就联合利华通过代工模式生产、对建设工厂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计划来看,显出了联合利华对植物肉市场未来前景的信心不足。 中国烹饪大师、食品营养师陆少凤认为,植物肉口感与动物基产品依然存在差距,消费者短期内难以接受。另外,作为新品类,国家尚无植物肉的相关强制细分标准,产品原料相对复杂,短时间内难以替代动物肉。 在中国植物肉市场布局的巨头,多已经拥有相关工厂或生产线,准备长期布局。 嘉吉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启”由滁州工厂生产,雀巢在天津建设了亚洲首条植物基生产线,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了嘉植肴品牌。泰森入股的Beyond Meat也准备在嘉兴建设工厂。国内新兴品牌在融资后也计划将资金用于工厂建设。8月,星期零宣布获得千万级美元融资,部分资金用于在深圳自建配方研发工厂。 快消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资比较稳健,但植物肉行业发展快,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联合利华如果没有信心,可能与机遇失之交臂。
植物人造肉距离大众的舌尖再近一步。近日,「财经女记者部落」注意到香港植物基品牌Green Common绿客门(后简称“绿客门”)在上海开设一家门店。对此,绿客门告诉「财经女记者部落」,这是其通过天猫国际触达内地市场后,在内地落地的第一家门店,将同时提供植物基餐饮以及产品零售。此外,后续绿客门还将在上海、北京以及广州陆续开出多家门店。 一直以来,植物基品牌进入内地大多倾向于与商家合作“试水”,或进驻商超、便利店等传统零售渠道和电商、买菜平台等渠道。此举则打开了植物人造肉一体化零售新场景。 随着雀巢、嘉吉等资金雄厚玩家争相布局,绿客门能否守住先发优势,通过自有门店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品牌“破局”,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植物基品牌麓战消费端市场 植物基产品行走内地市场,布局越来越“胆大”。 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是大多数植物基品牌进入市场的首选。譬如,星期零最早就与喜茶、奈雪梦工厂、文和友、棒约翰等一连串品牌联名进行销售,嘉吉与肯德基合作试水“植培黄金鸡块”,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也借助星巴克的力量。 一来,哪怕是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产品,在内地知名度上远远不敌星巴克、肯德基等餐饮品牌;二来,星巴克、肯德基等具备了较好的门店资源以及一定经济能力的稳定消费群。 同样具备知名度与销售渠道资源的零食品牌紧跟其后开始打量起这一赛道,雀巢、百草味均是其中一员。另据天猫国际向「财经女记者部落」透露,过去一年进驻的“植物基”食品品牌数量翻了3倍。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内地植物基市场的爆发是品牌拓展布局的一大原因所在。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达536.9亿人民币,预计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7% 。市场研究机构Innova将“植物基跃进(Plant Forward)”列为2021年十大趋势之一,并且其认为该品类对主流人群吸引力增强,不同地区与不同品类形态的植物基产品会增多。 绿客门创始人杨大伟向「财经女记者部落」表示,2019年绿客门通过天猫国际首发零售版人造肉,最早快速触达全国消费者。过去一年国内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强,天猫国际店铺的月销售额增速超200%。 「财经女记者部落」从门店注意到,绿客门不仅代理了Califia燕麦奶、Beyond Meat别样牛肉、美国素食品牌Gardein等六七家品牌,同时还推出了自主研发品牌omnipork新膳肉,包括炒饭、猪肉丝等多种6大中式SKU,弥补品类欠缺。 “我们注意到东西方餐饮习惯的差异,国外的植物基品牌大多聚焦牛肉、汉堡等,在亚洲市场则及时地补充了备受喜爱的猪肉风味。”一位店员向「财经女记者部落」称。 自主品牌表现成销售“后劲”关键 线下设立门店在丰富绿客门销售场景同时,也对其自主品牌表现作出挑战。 在此之前,少有植物基品牌会开辟完整的门店销售场景,一方面租金以及人力成本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拿一般植物基品牌来说,SKU不足以支撑一个店面,只能通过像绿客门这样由代运营以及自主品牌双举并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向「财经女记者部落」表示,相较于其他渠道,门店销售其他品牌植物基产品在价格上并不占据优势。最终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自有品牌的表现。 绿客门也对自有品牌线上线下进行了最优化销售。在门店渠道,其推出了多款用新膳肉制成的辣子鸡、部队锅等地方化美食,价格上与普通同类菜肴差距不大;在线上方面,绿客门方面向「财经女记者部落」透露,明年计划在天猫国际首发100多款新品。 在品类上,进口植物基品牌将开拓更多新口味、新品类,例如植物奶口味已经从传统的杏仁、燕麦发展到椰子、藜麦、豌豆等新植物基底,还将陆续推出了植物奶咖啡、植物酸奶、植物奶油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绿客门一家植物基品牌在致力于充沛植物基产品品类。日前,雀巢推出的6款产品也聚焦中式餐品,以及家庭晚餐、深夜加班和三代家庭等多重消费场景。农夫山泉则早在2019年在国内推出了首款植物基酸奶。 品类扩充背后势必意味着研发成本的增长。以Beyond Meat为例, 2019全年的研发费用在2065万,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115.4%,好在占比上,则由2018年的10.9%下降到6.9%。而这一切最终能否反馈为业绩上的增长,仍有待市场进一步发酵。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不仅仅在布局植物基的企业数上,目前国内消费端对于植物基产品认知度远远不敌欧美市场。在此之前,如此丰富的品类中有多少会昙花一现,在消费端丧失新鲜感后,真正能获得市场认可的才能再来进一步讨论复购率。
·记者 张璐 全球食品饮料巨头雀巢抢滩中国“人造肉”市场。 12月9日,雀巢正式发布嘉植肴品牌,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嘉植肴植物基系列产品也全面推向中国市场,其中包括面向消费者市场的6款产品与面向专业餐饮行业的4种产品。嘉植肴品牌的发布,标志着雀巢这一全球巨头在华正式进入植物基食品这一潜力市场。 同时,记者注意到,雀巢在亚洲的第一条植物基生产线也在天津正式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优先为餐饮行业提供嘉植肴植物基产品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雀巢都将中国市场视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年来也频频加码中国市场。今年5月,在疫情影响的经济低迷中,雀巢投下今年在华最大一笔投资,增资7.3亿元在津建设其亚洲首条植物基产品生产线等4个项目。 事实上,雀巢投资的背后其实是看到了当前植物基产品替代肉制品的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植物基市场呈现出爆发趋势,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了65%,很多消费者表现出对健康营养与肉质口感、风味的双重需求。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雀巢此时将嘉植肴引入中国,是精准地看到了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中国植物基市场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其整体布局来看,符合雀巢中长期发展战略。 加码中国“人造肉”市场 日前,雀巢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专业餐饮渠道的植物肉产品,雀巢旗下植物基品牌“嘉植肴”也正式入华,首批推出六种中国风味菜肴中替代肉类。 据悉,雀巢“嘉植肴”产品将于本月内开始在天猫旗舰店与盒马线下店销售,单盒的售价在29至39元。除了抢占零售市场,雀巢此次还双线作战,同步推出了四种供应专业餐饮企业使用的植物基产品,可用于制作汉堡等食物。 据了解,在饮食行业,植物基是指以植物为主打造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常见应用为人造肉、植物奶等,以及以此为基础原料研发制作出的丰富口味、形态的食品、饮料。 对于直接以中式餐品领域切入市场,雀巢方面表示,非常重视在中国的本地化运营,调研显示,84%的中国消费者认同植物基产品健康,但肉类摄入必不可少,此次推出产品也是为了满足对“肉类”更多口味的需求,并应用到阿里大数据筛选,能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空间。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以上这些新产品来自雀巢今年在滨海新区增设的其亚洲首条植物基产品生产线,目前该植物基生产线在天津已正式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将优先为餐饮行业提供嘉植肴植物基产品解决方案。 事实上,中国作为雀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一直都很受重视。今年5月,雀巢对外宣布在天津投资7.34亿元,其中包括在天津投建雀巢的亚洲首条植物基产品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原料周转仓、冷冻周转仓,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8000吨,并有望于今年下半年落成投产。 同时,雀巢还将对其糖果业务增加投资,升级“呈真”威化生产线,并进一步发展天津雀巢质量保证中心的能力。今年9月10日,雀巢对外宣布在华增资4亿元,用于谷物能力中心建设、扩建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并加大雀巢在高端化食品加工方面的投入。 业绩方面,在雀巢发布的今年三季报中显示,前9个月雀巢销售收入达619.12亿瑞郎(约合人民币4547.44亿元),实现同比增长3.5%,其中,植物基产品的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虽然中国的有机增长仍为下降,但中国市场增长已在第三季度转正。 国内植物肉相关企业增至2000家 2020年可谓是植物基食品的爆发元年,行业研究机构FAIRR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二的食品巨头都有专门团队开发和销售植物基肉制品和乳制品,47%的零售商现在或计划销售植物基肉制品。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越来越多的新品将植物蛋白作为产品主要亮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食品巨头试水人造肉产品,进而抢滩中国人造肉市场。 今年4月,肯德基推出了植物鸡块“植培黄金鸡块”,同时星巴克将植物肉Beyond Meat首次引入中国内地。随后,美国嘉吉公司于7月在中国市场推出植物肉品牌“植启”,包含植物鸡肉块和植物牛肉饼两款产品。9月,美国人造肉巨头Beyond Meat宣布,将在浙江嘉兴建设两家工厂,预计在几个月内开始试产,并在2021年初开始全面生产。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自2014年至2018年,中国的“非肉类”市场(包括替代肉类产品)增长了33.5%,2018年市场规模接近100亿美元,到2023年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2019年,国内植物肉及相关企业迅速增加至2000家,其中包括西式餐饮品牌、新茶饮品牌、外资品牌等皆以布局。 飞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消费者为什么选择植物基食品?业内认为,伴随着全球市场的弹性素食主义消费群体增多,牛奶、肉类等消费趋于饱和,在健康、环保的大趋势下,植物基已是大势所趋。记者注意到,就连伊利、农夫山泉等企业也都加入了植物基的阵营,可谓是巨头们扎堆布局。 其实,在“植物基”这一概念还未火起来时,中国消费者已经对植物蛋白饮品很熟悉了。生活中最常见就是豆浆,是很多家庭的早餐必备,饮料行业也有豆奶、杏仁露、花生奶、椰奶、核桃奶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国内包括植物肉、植物酸奶以及植物奶酪等在内的植物基食品,仍然属于小众品类,尽管备受资本市场和行业热捧,在中国市场上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面临着从法规到技术突破、供应链以及消费者教育、市场接受度等一系列问题。专家表示,想要让消费者了解并选择植物基,市场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强化“植物基”的概念,帮助消费者转变观念。
近日,JUNPING打造的全网首家植物情绪店铺上线。消费者在JUNPING天猫旗舰店购物时,客服将以每一种情绪自居,称消费者为“情绪的主人”。问候语诸如“你好啊,情绪的主人,我是小快乐。”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店铺购买产品,还可以与情绪电台里的主播互动,倾吐烦恼。 “我们发现,自然界生命与生俱来的天然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人类追求的健康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香气能够影响人类的情绪,从而帮助达到身心平衡状态,激活肌肤自愈能力。希望通过自然而然肌肤自愈的理念,打造全网首家植物情绪网店,让JUNPING成为植物情绪翻译家。”JUNPING品牌创始人方俊平如是说。 JUNPING品牌自成立以来,运营时间已超过7年,品牌坚持选择天然来源的原料。为了深度解读植物情绪密码,JUNPING还曾与德国德之馨、法国SILAB、日本特科诺宝等30余个国际尖端生物科技研究机构或实验室深度合作,发掘植物对人类情绪的影响和作用。 JUNPING品牌的其中一位研究者蒙特利尔大学神经学教授莫里斯·普蒂托表示,“研究发现人的五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闻到自然的清香会让人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将植物情绪装入产品中,做好植物情绪的翻译家,这些成果在JUNPING体现得淋漓尽致。”
成都又有一家企业准备冲刺科创板。日前,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朝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申报稿)已获受理。 同芯片、高端制造等高科技不同的是,新朝阳主营是农药。但它的稀缺性体现在是做农药母药。农药母药是产业链最上游,针对客户是下游农药企业。从成都新朝阳企业的毛利率来看,母药的毛利率接近80%,非常高。而且新朝阳并非通过提价增加毛利率,而是降低成本。多个产业资本也是成都新朝阳股东,比如和邦生物便持有其4.5%股份。 毛利率接近80% 新朝阳是农药生产企业,不过区别于传统农药,它是一家生物农药企业。1999年以来,新朝阳一直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芸苔素的研发和技术创新。2017年,公司独创研发的植物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上市,系目前唯一的天然芸苔素母药产品。 所谓农药母药,是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溶解之后,和溶剂得到的混合物。下游农药企业再将母药加工作为制剂,用于农业生产。 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新朝阳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9840.98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16亿元;净利润从2017年的1990.93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7128.98万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85.61%下降为2019年的21.53%。 从前五大客户来看,新朝阳的下游客户集中在农药企业,包括诺普信、丰山集团多家大型农药企业。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实现收入4847.76万元,占比22.38%。 不过对比客户采购数据,对新朝阳的采购量并没有形成太大规模。比如2019年,新朝阳对诺普信的销售收入为992.24万元。然而在诺普信前五大供应商中,单一采购金额均超过了30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朝阳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较高。2019年,公司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毛利率达到了76.59%。从2017年开始,新朝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毛利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71.66%增长至今年3月的77.99%。 不过,植物生长调节剂上升的毛利率并不是因为新朝阳调高了售价。2017年到今年3月,公司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售价一直维持在8.68万元/吨~9.93万元/吨。新朝阳毛利率增长的秘诀还是在降成本,将单位成本从2017年的2.77万元/吨降至今年3月的1.91万元/吨。 在售价弹性较低的情况下,新朝阳通过降成本完成毛利率的大幅增长。那么未来,新朝阳是否通过提高售价,进一步增加产品毛利率? “我们有自己的销售策略,不会单方面考虑一种情况(提高毛利率)。”新朝阳有关人士表示,公司产品销售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不会只考虑产品毛利率。 较高的毛利率也并非是好事。新朝阳在风险提示里表示,高毛利率将吸引国内潜在进入者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登记、仿制公司产品、加大市场拓展等手段进入公司产品市场。同时,基于对我国生物农药等行业看好的预期,国际行业巨头也将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导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和邦生物参股企业 尽管新朝阳的产品是农药产业更上游的母药,但产能利用率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爬坡。 新朝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能规模在1600吨,但是产能利用率经历了从44.73%到104.22%的爬坡。 新朝阳解释了产能利用率上升的原因:一是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二是随着市场对公司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知度增加,推动了公司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不过新朝阳募投项目并不急于扩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能,而是放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研制及新功能关键技术研究。 新朝阳表示,公司突破了冠菌素制备工艺成本高、产率低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首次使冠菌素具备了产业化生产和大田应用的条件。 除此之外,新朝阳其余的两大业务分别是植物源生物刺激剂综合营养类产品和土壤调理剂,这两项业务占新朝阳营收比例不超过30%。新朝阳希望通过IPO募资新增6.50万吨/年的植物源生物刺激剂综合营养类产品和土壤调理剂的生产能力。 至于股东方面,四川另外一家农药公司和邦生物是新朝阳的参股股东,持有公司4.5%的股份。
依靠科技称雄食用菌行业的雪榕生物,有意将能力圈扩展至更大范围——入股植物肉科技公司未食达、与网红食品推手合资设立植物肉健康休闲食品公司。“我们要从产业品牌变为消费品牌,只有强强联合才能迭代发展。”公司董事长杨勇萍说。 雪榕生物7月1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雪榕生物与爱逸食品签署投资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植白生物(名称以工商核准为准),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雪榕生物出资400万元,持有40%股权。就在不久前,公司投资未食达,入局植物肉餐食产品市场。公司董事长杨勇萍认为,投资未食达和爱逸食品,是雪榕面向食用菌精深加工和科技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是与主业关联性最强、最具成长价值的产业延伸。 接连下手押注万亿级市场 “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老牌食品巨头,植物肉这个品类的发展阶段都处于初期。中国肉类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即使植物肉份额占比10%,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对于植物肉的市场空间,杨勇萍认为不可小觑。 植物肉现阶段制造成本颇高,但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供应链完善,植物肉的价格势必低于动物肉,转换效率已经为科学所验证。 “人对肉的渴望是写在基因里的。关键是消费体验,若植物肉口感上与动物肉一致,价格上也能够一致甚至更低,成为普罗大众喜欢吃、吃得起的健康餐食,消费者一定喜欢。”杨勇萍说。 杨勇萍还提到,健康产业、生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植物肉是最有机会的产品。 科技探索产业化路径 植物肉发展空间巨大,但从实验室走向餐桌,仍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例如,怎样提升口感、降低成本?对此,杨勇萍有“独门秘籍”,那就是技术创新:首先,未食达是具有创新优势和迭代能力的植物肉科技公司,自研技术“纳米筋膜”可适应中餐蒸煮烹饪方法;其次,雪榕生物如今拥有近80项专利,涵盖种菇的各个环节。 杨勇萍认为,关于植物肉,目前有2个研发重点。一是提升口感。如何把植物肉做得更像动物肉,欧美企业已有探索,在欧美市场的测试也得到非常正面的反馈;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素肉”文化,未食达作为本土食品科技企业,若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和国外的先进科技糅合进研发的产品,就能做出消费者更愿意买单的产品。 二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高效途径除了技术突破,就是产业规模化。技术是未食达的优势,产业规模化是雪榕的优势,所以双方合作属于优势互补。 “目前的植物肉产品,就烹饪方法而言,如果用于煮火锅、烧烤等,可能‘筋道’不够,容易散。该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或将引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我们在研发层面推动未食达的一大发力方向。”杨勇萍说。 合作仅是开始 “从2019年开始,雪榕全面启动品牌战略,我们要从产业品牌变为消费品牌,只有强强联合才能迭代发展。优势共享的过程中,必然会助力雪榕的生鲜、干品、即食等产品在消费领域的品牌建设。”杨勇萍说。 具体来看,雪榕和未食达的合作有4个层面:一是研究菇蛋白在植物肉产品上的应用,菇蛋白是优质植物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植物肉的营养价值;二是协助解决植物肉的筋膜问题,研发口感更好、更具嚼劲的植物肉产品;三是导入雪榕在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推动植物肉产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共享销售渠道,特别是当前仍为植物肉主力渠道的餐饮渠道。 雪榕和爱逸食品的合作首先也是菇蛋白的应用。爱逸食品已培育出多个风靡全网的爆款产品,且在植物肉休闲零食研发方面有多年储备。雪榕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可以从原材料上解决休闲食品的安全、健康隐患,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雪榕也会利用自身产业化经营管理优势,参与产品研发、品质把控等环节。 “目标是成为食用菌界的华为。”杨勇萍信心满满。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以及全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消费者在关注饮食口味的同时,也更加重视食材的营养和安全,尤其是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的营养食材,具有广阔的消费需求和发展空间。人造肉作为一种新型健康食品进入大众视野,并且备受资本追捧。 此前,BeyondMeat与星巴克在中国就推出了人造肉午餐。2020年7月初,BeyondMeat又宣布,将通过盒马鲜生在中国销售人造肉汉堡肉饼。人造肉在国内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此时,A股上市公司雪榕生物也瞄准了“人造肉”这块诱人蛋糕。公司于7月8日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400万元投资北京未食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食达”),并与岚海资产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海资本”)、未食达及其原股东签署了《增资协议》。正式布局人造肉领域。 本次增资完成后,未食达的注册资本将由117.65万元增加至132.94万元,雪榕生物持有未食达10%的股权。 雪榕生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本次投资,公司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为未食达建立自主生产工厂提供资金、工厂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等优势资源支持,同时可以为其提供销售渠道支持,快速推动未食达在各个层面的发展步伐。” “人造肉领域还是一片蓝海,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入局,从猪肉企业到生物企业再到资本企业,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外来企业都想布局这一块。但是整体来说,关联度高一些的企业入局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有很多便利性以及优势的。”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表示。 他认为,“人造肉,未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从整个政策端来看,国家也希望把人造肉项目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因为人造肉如果进入工业化可以量产之后,它可以降低兽药的残留以及瘟疫的发生,同时,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比较小。” 据公开资料,本次雪榕生物投资的未食达成立于2019年,是我国较早进行植物肉研发的企业之一,在植物肉产品研发、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20年4月其旗下植物肉品牌“烩粹”与待煮拉面品牌“拉面说”合作推出植物肉意酱面,使中国植物肉品牌逐步走进了大众视线。 谈及双方合作原因,雪榕生物方面表示,未食达是我国本土具有创新优势和迭代能力的植物肉科技公司,与公司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合作后,双方将共同研发以食用菌菇蛋白为植物基的“人造肉”餐食产品。菌菇蛋白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对于植物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体验,具有更深层次的研发和应用空间。 针对企业布局人造肉领域相关问题,昊图食品网HOTOFOOD主编陈一笔向记者分析到,“人造肉食品,因一些类似肯德基这样的头部食品企业参与,以及beyondmeat的上市,媒体的推波助澜,让该品类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它在整个食品工业的占比还非常小,未来有足够发展的市场空间,但是至于将来如何发展,以什么样形式呈现植物基食品,还处在摸索阶段。” 人造肉食品,的确为很多食品从业者带来了机会,因此有很多新的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但是也不缺一些食品领域头部企业参与,包括投资。 陈一笔认为,“对于新成立的企业,进入人造肉食品领域要注意:第一,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调研市场。第二个要有稳健的资金链,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试错成本。第三个方面要在口味方面下功夫,消费者对口味的要求,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接受度。第四个方面,要了解自身的资源,利用自身的资源背景,找到适合自己的植物基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