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洁美科技受大盘影响下跌1.02%,表现得较为抗跌。主要受下游景气度回升,公司产销两旺,业务多点开花,2020业绩预告实现翻倍,天风证券预期股价42.3还有40%空间,整天下来,洁美科技股价受影响较少。 公司简介1)公司经营产品 洁美科技2017年上市,截止2021年公司股价上涨近2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纸质载带、胶带、离型膜、塑料载带,其下游主要是被动元器件,而被动元器件可应用在多个领域,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5G基站、智能家电等领域,所以公司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2)公司2020年净利润实现翻倍业绩 2015-2018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2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2.47%,但到了2019年受下游客户消化库存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处于更新换代的影响,2019Q1开始,公司营收和净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下跌。 2020年年报预告净利润实现2.75亿元-3.05亿元,同比增长133.15%-158.58%,按2020Q3净利率测算,公司2020营收达12.97亿元-14.38亿元。其中公司2020Q4归母净利润约0.63亿元-0.9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5.75%-320.86%。 3)海外厂商受疫情影响,供给不足,正积极寻找国内可替代厂商 作为纸质载带龙头(市占54%),公司纸质载带占营收比例73.22%,胶带14.88%,离型膜5.55%,塑料载带5.12%,其中内销占52.21%,外销47.79%;受疫情影响,被动元器件行业龙头主要分布在日韩,其国内纸质载带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使其积极寻找外部高质量厂商,带动洁美科技外销从2019H1 2.25亿元增长到2020H1 2.98亿元(+32.44%)。 4)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净利率提升 2016-2018年,受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以及产品成本优化影响,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19年受行业库存以及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期影响,使公司毛利率下降,2020年行业景气度回升,毛利率提升,2020Q1 38.34%、H1 41.3%、Q1-Q3 40.82%(+19.78%)。净利率方面与毛利率所受影响一致,2020前三季度21.21%(+8.77%)。 公司2019年由于受行业库存以及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期影响,导致其2019年营收、净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2020年下游景气度回升,公司业绩实现翻倍。下面我们聊一下,2020年公司业绩翻倍的逻辑在哪。 公司业务1)纸质载带产销两旺,下游补货意愿较强,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2020H1公司纸质载带实现营收4.56亿元(+59.44%)。2019年下游去库存较严重,导致2020年行业下游客户补充库存意愿较重,使公司产销两旺,市场预期公司纸质载带业务有涨价预期。 高附加值纸质载带业务占比提高,提升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 公司早期进行毛利率较低的分切步骤,随后几年公司抓紧研发,开始进入毛利率较高的打孔以及压孔的生产阶段,业务上提升了纸质载带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行业上打破国际龙头在国内垄断格局,打开了国产替代空间。 打孔纸带销售占比从2014年 41.09%增长到2020H1 73%;压孔纸带从10.04%增长到17%,而分切纸带则从48.87%下降到10%。 公司作为纸质载带龙头,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的生产领域,带动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增长。 纸质载带市场规模可期,公司纸质载带业务可随行业规模增长继续跟随 随着5G基站建设,汽车开始电子化、新能源化,以及5G带动消费电子增长,中泰证券预测全球纸质载带市场规模将达35亿元。同时我国电子元器件占全球产量39%,国内厂商受疫情与贸易摩擦影响,为了上游供应商稳定性,将越来越选择国内厂商进行供货。而且公司高端领域纸质载带也受行业认可。 2)公司业务多点开花(塑料载带)带动公司营收、净利增长 塑料载带是公司布局已久的领域,目前随着塑料载带自产以及公司开始着力发展高端塑料载带,2020年H1实现收入0.50亿元(+52.26%),毛利率稳步增长。 3)离型膜国产替代空间已经打开 中泰证券预测随着5G基站建设,汽车开始电子化、新能源化,以及5G带动消费电子增长,2023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空间可达450亿元。 国内MLCC离型膜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公司是国内唯数不多的能生产离型膜的厂商,且2020年上半年公司进口了两条韩国生产线,主要针对中高端MLCC离型膜生产。MLCC离型膜客户群与纸质载带存在重合,随着公司离型膜性能提升,国产替代空间非常巨大。 公司离型膜2020年H1实现收入0.35亿元(+121%) 盈利预测 中泰证券预测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3.71/17.13/21.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97亿元、3.8亿元、4.8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9.93倍、31.42倍、24.87倍。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健帆生物(300529.SZ)股价连续两日震荡。昨日,健帆生物振幅10.50%,今日振幅5.68%。截至今日收盘,健帆生物股价报69.12元,跌幅1.9%,总市值为552.34亿。 日前,市值风云发布了《<自然>杂志用一篇“打脸专用文”,暴击了健帆生物用“误导性陈述”编造的600亿市值谎言》为标题的文章,质疑健帆生物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产品及血液灌流技术在新冠肺炎重危患者救治中的有效性等。 12月29日,健帆生物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称,为避免对投资者构成误导,公司对上述媒体报道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核实,公司明确声明:文章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健帆生物指出,公司不存在文章中所提及的误导性陈述行为。 健帆生物是具有创新技术的血液净化产品提供商,主要从事血液灌流相关产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健帆生物在半年报中称,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较高,产品价格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产品的销售收入为7.8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0.75%,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健帆生物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毛利率为88.46%,比上年同期增长0.57%。 健帆生物的毛利率直逼贵州茅台。健帆生物2019年年报显示,分产品来看,2019年,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毛利率为88.44%;分行业来看,2019年,公司医疗器械制造业毛利率86.19%。 贵州茅台2019年年报显示,酒类毛利率为91.37%。 今年上半年,健帆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44.11%。 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66%。健帆生物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1.71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工资及福利费用7386.55万元,市场宣传推广费5758.06万元,差旅费2300.86万元,办公费1609.62万元,其他45.59万元。
大A股总能给投资者带来“惊喜”,昨天外围大跌,结果低开高走,今天本以为指数稳了,结果午后突然变脸大跳水。 今天要写的这家上市公司也让投资者很意外,作为一家IDC龙头,它的IDC业务毛利率达到50%以上,可谓是“吊打”同行,然而最近3个月股价跌了将近40%。 这家企业叫做光环新网,国内第三方IDC龙头。 给龙头的称号有点抬举它了,看看它的竞争对手,宝信软件今年整体上涨95%,数据港上涨83%,奥飞数据上涨103%,其中数据港、奥飞数据最高涨幅达到200%。 反观光环新网,从新基建纳入IDC以来,最巅峰的时候也就涨了30%,现在全部都跌回去了。 上半年一些研报说光环新网被低估了,50亿定增搞得大张旗鼓,北向资金又一路买买买,结果连外资都看走眼了,30多亿的资金被套,目前还持有1.57亿股,持股比例超过10%。 总结光环新网股价下跌的原因: 1)50亿定增“吃相”难看,而且半年多迟迟没有落地,导致投资者失去耐心。 2)大客户亚马逊因为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导致未来经营风险增加。 3)零售型IDC业务国内确定性不如批发型,公司作为零售型厂商,毛利率远超同行,显得虚高。 4)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业绩增速大幅放缓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要了解光环新网今年股价为何涨不上去,未来有没有补涨的可能。 一、国内IDC行业的竞争格局 数据中心(IDC)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专业、大型的计算机房,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整机出租、机柜租用以及相关增值服务。 从某种程度来说,IDC类似于商业地产,出租是其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但也存在地价高、租金贵、电价高等问题。 国内IDC市场,三大运营商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不到40%被第三方IDC厂商瓜分,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市占率最高,均接近5%,其次是光环新网、宝信软件、鹏博士、数据港等企业,市占率均不足2%。 第三方IDC市场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内玩家众多,从经营类型上可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 批发型IDC只提供场地,代表公司宝信软件、数据港;而零售型不仅提供场地,还要提供机柜、机组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代表公司世纪互联、光环新网以及奥飞数据(开始布局批发型)。 零售型IDC虽然提供更多服务,但毛利率反而不如批发型。国内零售型IDC企业,世纪互联2019年毛利率23.6%,奥飞数据毛利率25%;批发型IDC宝信软件毛利率46%,数据港38%。 IDC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电费、设备折旧费、租金成本、人工费等,零售型IDC提供的服务更多,核心的电费和维修费用更高,批发型IDC的成本则相对较低。 国内零售型IDC厂商多于批发型,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更多客户只好压低价格,牺牲利润率。批发型IDC只需要和下游的云计算厂商以及运营商打好关系,只要把成本控制住,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通过上文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国内IDC竞争格局: 1)核心竞争力聚焦于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存在地价高、租金贵、电价高等问题。 2)第三方IDC市场空间被运营商压缩,竞争格局分散,竞争激烈。 3)目前批发型IDC确定性更高,零售型IDC竞争更加激烈。 二、光环新网的经营情况 光环新网是国内零售型IDC龙头,主营业务包括云计算和IDC两大业务,其中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比73%,毛利率12%;IDC业务营收占比为22%,毛利率为54%。 其中云计算业务为亚马逊AWS大陆地区代运营,来自亚马逊的收入比例达到70%),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给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其他客户包括中国电信、百度及部分金融机构。 1、在机柜数和上架率方面,公司具备竞争优势 公司正在运营的机房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土地资源上不弱于宝信软件等企业。 再来看看IDC的主要运营指标:机柜数和上架率。光环新网2019年底机柜总数约为35000个,预计2021年将增加到5-5.5万个,在国内IDC企业中,排在第三位,仅在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之后。 2、在下游大客户领域,公司处于弱势 下游客户方面,宝信软件、数据港等批发型企业与大型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绑定,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云计算企业。 公司机柜虽然也租借给互联网企业使用,但与巨头们的联系并不紧密,而且云计算企业自己也有机柜,也在布局IDC业务,对零售型IDC的冲击更大,除非光环未来能做到行业绝对领先。 3、毛利率和定增的问题 1)上文我们提到零售型IDC的毛利率比批发型低,但是光环新网IDC业务毛利率高达54%,同时世纪互联和奥飞数据只有25%左右,所以这么高的毛利率让大家很疑惑,目前缺乏相关资料,也不知道公司如何控制成本。 2)光环新网50亿的定增方案,市场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其中补充流通资金将近13亿元,已经过去半年多,仍然没有下文,有人说公司在“圈钱”,也有人说大股东故意压低股价,好低价增发。 光环新网最近股价暴跌,也跟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有关,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净利润同比增长5%。短期在定增落地之前,股价估计难有作为,长期看IDC业务的成长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主要是罗列出上市公司的核心逻辑供投资者参考,而不是让大家直接买入。 可来研选
退潮之后,方知谁在真正裸泳。2018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行业政策因素等叠加影响,汽车行业普遍低迷,其上游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也颓势尽显。 8月7日,江苏中捷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精工”)IPO申请进入问询阶段,拟于创业板上市。资料显示,中捷精工主营业务为汽车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汽车减震(NVH)领域。 时代商学院查阅其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中捷精工对下游整车及一级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随着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中捷精工的主营产品售价出现明显下滑,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3―4个百分点。此外,在国内同行加大研发投入之际,中捷精工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增反减,核心产品――冲压零部件的销售遭遇下滑危机,毛利率水平相对减少8.81个百分点,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 一、父子兵携手创业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捷精工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闪动着一对父子兵的身影。 魏忠出生于1969年,虽是初中学历,但工作阅历丰富,曾担任无锡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处职员,港下工业供销公司职员,锡山市捷达减震器厂销售员、销售科长、生产销售副厂长。 魏忠的父亲魏鹤良同是初中学历,曾任济南军区士兵,无锡钢铁厂职员,南窑钢丝绳厂质检员,港下水利站销售员,锡山市捷达减震器厂副厂长、厂长。 1998年6月,魏氏父子两人,与港下小学、范彬约定共同出资100万元设立中捷有限(中捷精工的前身)。其中,魏鹤良以货币资金出资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0%;港下小学以货币资金出资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魏忠以货币资金出资8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范彬以货币资金出资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 随后几经股权变更,直至2017年1月,魏鹤良的股权比例为51%,魏忠的股权比例为49%,中捷有限完全由魏氏父子两人控制。2017年11月,魏鹤良、魏忠作为发起人,将中捷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一个月后,2017年12月,中捷精工开始进行增资扩股,陆续吸纳了普贤投资、东明天昱、宝宁投资、无锡玄同、金投信安等机构与自然人参股。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魏忠、魏鹤良合计直接持有中捷精工63.46%股份,并通过普贤投资、东明天昱、宝宁投资合计间接控制中捷精工27.54%的股份,两人控制中捷精工91%的股份,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在增资扩股的同时,中捷精工也在进行资产重组,分别于2017年收购无锡佳捷100%股权、2017年收购无锡美捷30%股权、2018年收购烟台通吉92%股权。而无锡佳捷原系魏鹤良持股75%股权的企业,烟台通吉原系魏忠持股51%股权的企业。 中捷精工表示,上述收购的目的在于消除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优化公司治理,实现业务整合。 但从烟台通吉的交易对价看,魏忠将其持有的烟台通吉51%股权以637.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捷精工,崔浩博将其持有的烟台通吉41%股权以512.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捷精工。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烟台通吉尚处于亏损当中,其净资产为737.7万元,而净利润为-57.05万元。 二、议价能力弱产品售价下滑,综合毛利率逐年走低 中捷精工主要从事汽车减震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冲压零部件、压铸零部件、注塑零部件和金工零部件等,其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汽车整车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因此,该公司的生产经营与下游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2018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及汽车购置刺激政策退坡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量短期内有所波动,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3.3和5.4个百分点。随着汽车行业整体增速减缓,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产生下降。 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在部分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尚难达到外资与合资整车制造商的直接配套标准。再者,我国具有规模优势的零部件企业相对较少,在国际竞争中,企业与下游整车及一级供应商的博弈不占优势,议价能力较弱。 报告期内,除压铸零部件外,中捷精工主营产品的售价纷纷下滑,综合毛利率水平逐年降低。如图表2所示,2019年,中捷精工冲压零部件、注塑零部件和金工零部件的售价分别较上年下滑7.32%、3.8%和18.49%。 从毛利率水平看,2017―2019年,中捷精工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71%、26.31%和25.87%,毛利率逐年降低;同期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2.48%、30.78%和29.42%,高于中捷精工3―4个百分点。 尽管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盈利水平还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市场景气度等因素影响,但与同行对比,中捷精工的整体盈利水平仍相对偏低,该公司尚需提高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并加强成本管控措施以提升盈利质量。 三、研发投入不及同行,核心产品竞争力不足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相对于汽车产业先进国家,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在高端制造方面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等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零部件产品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而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仍以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导。 为追赶国际先进制造水平,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加大对核心技术壁垒的攻坚克难,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而近年来,中捷精工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增反减,核心产品直面销售下滑的危机。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中捷精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9%、4.5%和4.48%,而同期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4.42%、4.51%和5.38%,可见,中捷精工的研发费用率逐年降低且变化趋势与同行背离。 此外,昔日占据中捷精工营业收入半壁江山的冲压零部件,如今却处于销售收入和毛利率水平逐年下滑的窘境。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中捷精工冲压零部件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455.33万元、30312.75万元和27585.49万元,2018年和2019年分别较上期变化-6.6%和-9%;毛利率水平也由2017年的32.37%降至2019年的23.56%,相对减少8.81个百分点。
中润资源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再加之资金紧张,Dolphin新通风/提升混合井、七号尾矿库等技术改造仍在进展中,公司希望在黄金景气的时候,尽快补齐短板,提高产量。2020年半年度黄金生产的毛利率约21%。
截至目前,排名前30的房企都已经公布了上半年的各项财务和运营数据。 为了呈现并对比主流房企上半年的经营成果与问题,我们将各企业销售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负债率等指标进行汇总,希望呈现疫情下的地产行业整体态势。本篇为第二期。 根据搜狐财经统计,TOP30房企中,近八成房企上半年毛利率下滑,其中新城控股毛利率降幅最大,达11.41个百分点。 另外,今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举行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设置“三道红线”管控房企负债。统计显示,有16家房企负债率攀升。其中负债率最高的是建业地产,达92.03%。如果参照目前“三道红线”的规定,建业地产踩了其中两道。 23家房企毛利率下滑,万科称毛利率下滑是行业长期趋势 统计显示,TOP30房企中,毛利率下降已成行业趋势。 今年上半年,排名前30房企中,23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仅7家房企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且仅为小幅上升。 具体来看,雅居乐上半年毛利率34.4%,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建业集团毛利率23.7%,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远洋集团毛利率2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其余四家毛利率上升的房企分别为世茂集团、龙光、佳兆业、荣盛,增幅均小于1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的房企中,降幅最大的是新城控股,达11.41个百分点;此外招商蛇口毛利率下降10.7个百分点;中国恒大毛利率下降9.03个百分点。 对于毛利率下降,新城控股表示,主要受结算项目结构的影响。上半年结算项目多为毛利低的项目。 此外,万科财务负责人韩慧华在业绩会上表示,整个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下降是一个长期趋势。今年上半年,万科毛利率31.81%,同比下降4.43个百分点。 “2020年结算的项目,多为2018年销售的货源。这批货源拿地时间在2016至2017年,正是地价的高点时段,因此营业成本被直接推高。”一位券商地产行业分析师认为,随着土地成本走高和销售限价等措施的推进,未来地产行业高毛利或将一去不复返。 统计显示,在TOP30房企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华夏幸福,达46.9%。根据财报披露的分行业数据,华夏幸福产业发展服务的高毛利,拉高了整体毛利率。 财报显示,华夏幸福产业发展服务毛利率达85.35%,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毛利率为34.68%。产业发展服务收入和房地产开发收入分别占总营收比重为35.34%、42.7%。 除华夏幸福外,金地集团毛利率为40.5%,排名第二;保利发展毛利率35.69%,排名第三。 16家房企负债率上升,招商蛇口上升9.99个百分点 今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举行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设置“三道红线”, 从房企融资端进行管理调控。这或预示着,房企的高杠杆时代将从此逐渐走进历史。 所谓“三道红线”,第一条红线,是指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第二条红线,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第三条红线则是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均提出降负债的目标,把降负债看作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虽然高喊降负债口号,不少房企负债率仍居高不下。TOP30房企中,有16个房企资产负债率仍在上升。 负债率相较上年同期增幅最大的是招商蛇口,达9.99个百分点;其次是华夏幸福,为4.9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逆势加杠杆的还有恒大、金茂、世茂、绿城,较上年同期负债率分别增长2.69、2.67、2.62、2.06个百分点。 此外,资产负债率超90%的均为民企,分别为建业地产、中梁控股,资产负债率分别达92.03%和90.11%。 紧随其后的是中南置地、绿地、碧桂园。其中,中南置地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9.48%;绿地负债率达88.51%,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 新城控股负债率亦高达87.66,同比上升0.96个百分点;融创负债率86.5%;恒大负债率86.24%;中国奥园负债率85.9%。 其中,建业地产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2016至2020年中期,建业地产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71%、85.48%、87.05%、91.04%、92.03%,五年时间上涨了近10个百分点。 负债扩张之下,建业地产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建业地产仅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就高达13.38亿元,同期建业地产净利润仅7.27亿。 如果参照目前“三道红线”的规定,建业地产截至上半年末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86%,远超70%的红线。净负债率为76.9%,现金短债比为0.19倍,亦远低于1倍的要求。 此外中梁控股上半年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80.76%,净负债率为69.9%,现金短债比为0.17,亦踩两道红线。 统计显示,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三家房企均为国企,分别是中海、招商蛇口、华润置地,负债率分别是59.77%、66.73%、72.35%。 民营企业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三家是世茂集团、龙湖、雅居乐,分别为75.87%、75.91%、76.26%。 今年上半年,降负债最努力的房企是金科,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9.94个百分点。另外,中梁控股和融创中国的降负债力度亦较大,资产负债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14和4.3个百分点。 另一个现象是,越是规模大的房企,降负债的力度越大。在TOP5房企中,4家房企资产负债率均下降。其中碧桂园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万科下降1.38个百分点、融创下降4.3个百分点、保利下降1.61个百分点。 “融创一直走在政策前面,2017年已经开始保持有息负债稳定,加快降低杠杆率。我们从去年开始,并在未来三年中都把这作为重点规划。”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融创中国资产负债率为86.5%,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此外,碧桂园总裁兼执行董事莫斌表示:“我们从2018年开始,也在降负债,跟国家的政策比较一致。我们在稳健和发展之间会做比较好的平衡。” 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资产负债率88.03%,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编者按: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当下,商业模式从未如此错综复杂,也从未如此孕育生机。 新业务、新经济、新模式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价值充盈的。她不仅要有一定的规模当量和盈利能力,还必须有着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改善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能够扎根过去和现在,指向我们共同憧憬的未来。 记录、探寻、发现,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和批评,都为抵达那个最具价值的核心。 为此,搜狐财经以专业的财务分析,对国内大型企业做一次全面的审视,亦将以独特的媒体视角,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 搜狐财经将以每周两篇的频率,独家发布企业报告,并以此系列报告建立企业数据库,汇聚成搜狐财经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筛选出有独特价值的企业。 本文为“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报道第四十五篇。 【价值评析】 搭上苹果大船,开启十年高速成长。2011年歌尔股份进入苹果产业链,成为苹果声学组件和有线耳机的供应商。2008-2017年上市十年间,歌尔营收由10.12亿增加至255.37亿,复合增速达43.15%;净利润则由1.23亿增长至21.39亿,复合增速为37.34%。 转型“泛智能”,遭遇VR寒潮,跌入谷底。由于传统声学业务增长见顶,歌尔2015年向“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智能娱乐、智能家居”方向转型,重点押注VR/AR领域。2015-2016年,歌尔电子配件业务营收占比由27.88%提升至40.37%。 2016年VR元年后寒潮迅速来袭,恰逢有力竞争对手杀入,歌尔结束十年高增长,2018年净利润下滑近60%,同年股价跌幅超60%。 TWS转危为机,智能声学整机成为核心发展引擎。歌尔于2018年导入AirPods供应链。得益于以AirPods为主的TWS耳机出货量的快速增加,歌尔智能声学整机2019年营收同比暴增117.58%,占总营收比例升至42.17%,取代精密零组件成为歌尔的营收主力和核心驱动力。 近五年毛利率连续下滑,加码泛智能领域研发。随着智能手机、PC等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歌尔布局新业务转型,2015-2019年,歌尔毛利率由24.9%直线下滑至15.43%。 2015-2019年,歌尔的研发投入由9.73亿增长至20.23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约在7%左右,主要面向微型扬声器、VR/AR、智能音频、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等。近五年研发投入总额达79.23亿。 TWS和VR共舞,成长可期。受益于TWS市场爆发,产品良率改善,歌尔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近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76.8%。今年歌尔VR出货量已超过2017年水平,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高速成长。 上市以来连续分红,多次实施员工激励计划。上市以来,歌尔除2011年外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迄今为止累计分红20.8亿元。2015年以来,歌尔4次实施”家园”系列员工持股计划,覆盖员工约6750人。 综合各项指标,歌尔股份整体价值评分为3颗星。 近日,歌尔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55.73亿,同比增长14.71%;实现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49.05%。歌尔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将实现净利润16.7亿-18.7亿,同比增速预计达70%-90%。 业绩公布后,歌尔盘中股价一再创历史新高,股价突破45元,总市值逼近1500亿。截至发稿前,歌尔股份报41.85元。 作为苹果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歌尔股份的发展堪称“成也苹果,败也苹果”。2018年曾因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立讯精密“抢食”、VR遇寒潮陷入困境,2019年又凭借“真香机” AirPods扭转困局,歌尔在一年内打了场翻身仗。 如今TWS风口来袭,VR市场复苏,歌尔成为最大赢家。歌尔股份能否走出独立成长趋势? 苹果成第一大客户,上市十年营收复合增速43% 尽管歌尔股份的名字不为大众熟知,其身影却藏在大大小小的手机、耳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背后。 歌尔股份原名歌尔声学,以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等电声元器件起家。2001年成立以来的短短几年内,歌尔跻身国内声学领域第一梯队,供货于三星、缤特力、LG等国际厂商。 2008年5月,歌尔声学顺利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当年,歌尔实现营收10.12亿,较上年增加57%;归母净利润1.23亿,同比增长59%。此时,歌尔在微型麦克风领域国内市占率已居第一位。 随着iPhone 3G的推出,拉开智能手机时代大幕,消费电子市场迎来爆发期。2011年,歌尔营收规模达到40.77亿,超过彼时已有18年历史的国内声学龙头“瑞声科技”,实现后来居上。 与此同时,歌尔搭上了苹果这艘大船,成为苹果声学组件和有线耳机的供应商,自此发展开启加速度。 2008-2017年上市十年间,歌尔营收由10.12亿增加至255.37亿,复合增速达43.15%;净利润则由1.23亿增长至21.39亿,复合增速为37.34%。 苹果逐渐取代三星成为歌尔第一大客户,收入比重不断加大。2013-2017年,苹果订单占歌尔年度销售总额比例分别为19.59%、26.31%、20.18%、26.76%和30.75%。 这期间歌尔的业务也由电声器件扩展至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品领域。 事实上,由于全球智能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歌尔的传统声学业务增长见顶,致使公司2015年营收增速放缓至7.54%,净利润下滑24.51%。歌尔开始谋求战略转型,瞄准了“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智能娱乐、智能家居”方向。公司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歌尔股份。 歌尔很快尝到了甜头。2015至2016年仅一年时间,歌尔电子配件业务在总营收中的比重即由27.88%提升至40.37%,收入增速高达104.54%。 其中,歌尔重点押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领域,供货于Oculus、索尼等高端VR头部厂商,垄断了高端VR市场70%的出货量,并欲向更大市场挺进。 等待VR起飞的歌尔未曾料到寒冬来得如此之快。2016年VR元年过后,市场很快进入冷却期。 雪上加霜的是,立讯精密在2016年通过收购苏州美特进入声学领域,与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展开竞争。第二年,立讯精密即拿下AirPods的代工,并凭借接近100%的良品率获得苹果青睐,成为AirPods主要供应商。而歌尔直至2018年才导入AirPods供应链,良率仍处于爬坡阶段。 错失AirPods先机后,歌尔在传统声学组件领域又遭立讯抢单。多重打击下,2018年,歌尔股份上市以来连续十年的高增长戛然而止,公司当年录得收入237.51亿,同比下降7%;净利润仅为8.68亿,较上一年度大幅下滑近60%。 歌尔股价因此一路走低直至跌入谷底。2018年年初,歌尔股价仍在17元附近,截至2018年12月28日,歌尔当日收盘价仅为6.76元(前复权),年降幅超60%。 TWS“救火”,智能声学整机贡献超4成收入 拯救歌尔于水火的依然是苹果。诞生初曾遭群嘲的AirPods俨然成了“真香机”的代表,尤其新一代AirPods Pro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歌尔的AirPods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并在第一时间进入AirPods Pro供应链,使其在一年内迅速翻身。 歌尔在2018年年报中将主营业务由原先的电声器件和电子配件两大项,重新划分为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三大业务板块。 精密零组件业务即是歌尔的传统声学组件业务,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MEMS 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主要指耳机和音响产品,包括智能无线耳机(TWS)、头戴耳机、智能音响产品等。智能硬件业务则覆盖了VR/AR产品、智能手表/手环、工业自动化产品等。 2018年以前,歌尔营收主要来自于精密零组件。2018年精密零组件收入下降4.2%至99.31亿,在总营收中仍占比41.82%。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收入相当,占比均在28%左右。 至2019年,歌尔的营收结构完全改变。智能声学整机在当年实现收入148.23亿,同比暴增117.58%,占总营收比例升至42.17%,取代精密零组件成为歌尔的营收主力和核心驱动力。 精密零组件业务收入仅增7%至106.2亿,比重下滑至30.22%。智能硬件业务明显回暖,2019年实现收入85.14亿,同比增长28.47%。 受益于此,2019年,歌尔实现营业收入351.48 亿,同比增长47.99%;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上升47.58%。 歌尔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扩张则得益于TWS出货量的快速增加。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是指真无线立体声耳机,苹果借助初代AirPods开启TWS市场,并在2019年彻底引爆TWS市场,华为、小米等安卓系厂商也跟进布局。 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全球TWS耳机的出货量分别为2000万件、4600万件、1.29亿件,对应增长率分别达118%、130%、179%。其中,苹果AirPods的出货量在三年内由1400万件增长至6000万件,复合增长率达62%,2019年市场份额仍达到50%左右。 歌尔系AirPods第二大代工商,承接约20%-25%的订单份额。新时代证券研报透露,歌尔目前在国内外共有14条Airpods普通款生产线和4条降噪款生产线,年均总产能约5000万只。 此外,歌尔也是华为高端TWS耳机FreeBuds的主供应商,但华为TWS耳机市场份额不到5%,居于市场第五位,远不及AirPods对歌尔的影响力。 因而,歌尔对苹果的依赖也在加大。2018年,其对苹果的销售额占比为33.9%,高出第二名17.82个百分点;到了2019年,苹果的销售额占比升至40.65%,第二大客户的占比仅为11.51%。 毛利率5年连降,近五年研发投入80亿 除了客户单一集中的风险,毛利率偏低让作为高科技企业的歌尔长期饱受质疑,这一问题在近年更甚之。 对比歌尔和瑞声科技近十年发展轨迹,2008年起歌尔营收规模不断逼近瑞声,并在2011年反超,此后更是将瑞声远远甩在了后头。2019年瑞声科技实现营收178.8亿,仅相当于歌尔的一半。 然而,歌尔的净利润水平与之大相径庭,长期低于瑞声科技且差距不断拉大。尽管2017至2019年瑞声科技净利润直线下滑,却依旧是歌尔将近两倍的水平。 究其原因,在声学器件领域,瑞声科技走得一直是中高端路线,歌尔早期布局以中低端产品线为主,因此造成二者在毛利率上的巨大差异。2015年以前,瑞声毛利率均超过40%,歌尔毛利率则在25%左右徘徊,一度落后瑞声20个百分点。 随着智能手机、PC等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歌尔布局新业务转型,其毛利率在近五年内几乎呈直线下滑。2015年歌尔毛利率仍达到24.9%,2018年已降至18.82%。2019年,歌尔股份以15.43%的毛利率再创新低。 同时期,瑞声科技毛利率为28.56%,“后来者”立讯精密的消费性电子板块毛利率也达到19.99%。 具体来看,2019年歌尔的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贡献了超42%的营收,其毛利占比却仅为35.64%,毛利率为12.66%。 毛利贡献大头仍是精密零组件业务,2019年实现毛利润24.35亿,占比达46.22%。但精密零组件毛利率已连续两年下降,由2017年时29.23%下降至2019年的22.93%。 智能硬件业务毛利率同样连年下滑,近两年降幅超过7个百分点。2019年智能硬件业务毛利率仅为11.23%,毛利占比为18.14%。 新旧业务毛利率全线走低拉垮歌尔整体毛利率。为了保证公司的持续竞争力,歌尔各方面投入还在加大。 2015-2019年,歌尔股份的研发投入由9.73亿增长至20.23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总体约在7%左右,主要面向微型扬声器、VR/AR、智能音频、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传感器等。近五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79.23亿。 值得注意的是,歌尔资本化研发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2015年歌尔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仍为20.79%,2018年已连年上升至29.49%,2019年微降1.16个百分点至28.33%。相比之下,立讯精密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歌尔累计申请专利18765项(其中国外专利累计申请量2274项),发明专利申请量8656项;公司累计授权量10577项,发明专利授权量2214项。 近年来,歌尔通过降低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来推动净利率提升。2017-2019年,歌尔销售期间费用率由12.21%逐年降至4.94%。公司净利率则由2015年的9.08%下滑至2018年的3.56%后,2019年小幅回升0.08个百分点至3.64%。 营运能力方面,2015-2019年,歌尔存货周转率稳定在6次左右,其中2017年最高达到7.34次,此后有所回落,2019年为6.72次。立讯精密、瑞声科技2019年存货周转率则分别为8.05次、3.66次。 此外,现金流方面,2015-2018年歌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数,且总体稳定在20余亿。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陡然暴增至54.51亿元,同比增长139.48%。 社会责任方面,上市以来,歌尔股份除2011年外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迄今为止累计分红20.8亿元。截至2019年末,歌尔员工总数为5.96万人,公司人均年薪为7.63万元。 2015年以来,歌尔曾多次实施”家园”系列员工持股计划,覆盖约2750名员工。2020年4月,歌尔公布实施“家园4号”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参与员工近4000人,截至目前,该专户持有公司股份合计4927.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 上半年研发投入10个亿,TWS、VR全线开花 日前,歌尔股份交出了一份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2020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增速近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76.8%。 半年报显示,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智能硬件三大板块分别实现营收49.69亿、65.08亿、36.07亿,在总营收中比重分别为31.91%、41.79%、23.16%。 其中,精密零组件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32%,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增速放缓至25.09%,智能硬件营收反而较去年下降8.4%。 但从毛利率来看,三大主要业务板块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智能声学整机毛利率明显改善,比上年提升2.64个百分点。歌尔的综合毛利率也由去年年中的15.57%上升至18.04%。 毫无疑问,TWS耳机将持续成为歌尔业绩的主要驱动力。 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TWS耳机出货量达到4380万台, 同比增长86%。其中苹果Airpods出货量为1810万台,同比增长60%;华为出货量为200万台同比增长261%。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测,2020年AirPods出货量将达到9380万部,今年下半年将迎来强劲增长。受益于2020年下半年新款iPhone或将取消赠送有线耳机及2021年上半年新款AirPods 3发布,2021年AirPods总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约28%。 随着产线良率提升,歌尔将进一步受益于苹果AirPods系列出货量高涨。 除此外,以华为为代表的安卓系TWS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今年二季度华为TWS耳机同比增长50%。有消息称,华为新一代FreeBuds 4或将于今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华为FreeBuds出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催生市场对于VR/AR产品的新需求,5G应用加速也让理应属于这个时代的VR/AR迎来曙光。但受全球疫情下供应链中断、实体零售店关门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VR/AR产品出货量有所下降。 IDC调查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全球AR/VR支出规模增速将放缓至35%左右,但长期前景依然乐观。IDC估计,全球AR/VR支出在2019-2024年期间的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6.9%,到2024年将达到1369亿美元。 歌尔在近期的调研活动信息中透露,公司占据了全球中高端VR的主要份额。疫情期间VR因为在运动、社交、游戏等方面具有卓越的体验,销售情况良好。今年的出货量已超过2017年水平,未来几年预计也将保持高速成长,预计将到2000w台。 今年以来,歌尔仍在继续加大对TWS耳机和VR/AR领域的投入。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10.57亿,同比增长39.33%,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79%。 6月12日,歌尔公开发行4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此次募得的资金中,将有22亿元用于投资双耳真无线智能耳机项目,另有10亿元投入AR/VR及相关光学模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