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现6名变异新冠病毒感染者。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9日,印度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国在最近几周发现了6名变异新冠病毒感染者。 据报道,这6名感染者都来自英国,目前均已被隔离。卫生部还表示,这6人的密切接触者也已经被隔离。 据介绍,目前印度已经暂停了所有来自英国的航班,并将持续到12月底。不过,卫生部透露,从11月下旬至禁令颁布前,已有约3.3万名乘客从英国飞往印度。 卫生部表示,这3.3万人中,有114人被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印防疫部门正在对这些样本进行检测,以确认他们是否感染了变异新冠病毒。 英国日前宣布发现新冠变异毒株,新变种病毒的传播能力可能比原始病毒高出70%。 继英国后,已有十余个国家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包括法国、德国、爱尔兰、瑞典等在内的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黎巴嫩等国。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据路透社29日报道,印度发现6名近几周内从英国返回当地的人员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由于英国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包括印度在内多国已决定暂时禁止来自英国的航班入境。 印度卫生部29日在一份声明中提到,6名确诊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均已隔离,并正在追踪他们的旅伴。 印度已经暂停了本月底所有从英国飞往当地的航班,但自11月底截止到禁令颁布前,已有约3.3万名乘客由英国入境。其中有114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目前正在对他们的样本进行检测,看是否与最新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关。 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22万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印度卫生部数据显示,超148150人死于新冠肺炎。不过印度卫生部在另一份声明中称,29日报告新增病例16432例,系6月25日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最低。 卫生部预计下个月初开始为约3亿人接种新冠疫苗,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印度制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预计该疫苗将在几天内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外媒称,意大利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从去年12月5日在一名4岁男童身上采集的样本中发现新冠病毒,这意味着新冠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中旬之前已在意大利传播。 据《南华早报》报道,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团队发论文指出,该大学研究人员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儿童咽部分泌物中发现新冠病毒。 研究说:“这与12月26日从武汉一名海鲜市场工作人员身上采集到的第一批Sars-CoV-2病毒株的基因组片段‘100%匹配’。这一发现将疫情的暴发提前到了2019年秋末。” 这份报告为这种致命病毒可能并非源自中国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此前,已在于疫情暴发前欧洲和南美洲收集的污水样本中,检测出了该病原体呈阳性。而早在去年9月,在意大利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中也发现了能与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据报道称,2019年11月30日,居住在米兰市的一名4岁男童因出现呼吸道不适、呕吐等症状,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急诊室。次日,该男童身上出现了类似麻疹的斑点。2019年12月5日,医务人员对男童进行了咽拭子麻疹病毒检测,并按规定保留了咽拭子样本。 与此同时,上海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冠状病毒的首次人际传播可能发生在去年夏天的印度次大陆。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已于上个月提交给《柳叶刀》杂志,最近已从该期刊的预印本平台中删除,以更新新数据。 他们的分析显示,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现了最古老的病毒株,突变数量最少,而且两国收集的样本的总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表明该地区可能是疫情的暴发源。 “我们的方法和结论仍然是正确而可靠的,不要看我们说了什么,看数据,我们稍后就会发表数据研究”中国科学院沈立冰(音译)(Shen Libing)博士说。
海外网12月24日电 台外事部门今天(24日)表示,台“驻英代表处”一名职员上周末汇报出现发烧及呼吸道症状,23日接获检验结果确认感染新冠肺炎,“代表处”已启动防疫应变计划。据“中央社”报道,台外事部门24日下午表示,台“驻英代表处”一名职员此前出现发烧及呼吸道症状,依防疫规定居家隔离并通报英国国民保健署(NHS)要求接受检验,于昨天(23日)接获检验结果确认感染新冠肺炎。报道称,台“驻英代表处”已立即启动防疫应变计划,包括维持居家及分组分流上班、安排办公室立即及定期全面消毒,并依据接触史请相关同事居家隔离及自主健康管理。台外事部门称,由于欧洲疫情仍然严峻,将继续密切注意英国疫情发展,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英国出现变异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比原先发现的新冠病毒要快。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22日表示,自12月23日零时起,伦敦往返台北的客机航班数减半,自英国入境旅客及过去14天有英国旅游史者,入境后送集中检疫场所14天,检疫期满前进行采检。(海外网 杨佳)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信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专家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他的“2021关键词”是:韧性。 2020年年底,新冠病毒的疫苗比人们的预期更早地“降生”,这意味着,2021年,新冠病毒很可能不再是左右人们生活的主要因素。新冠疫情是百年来的大流行病,造成了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锁闭”。在2020年,对每个个体、国家,以及整个国际体系的最大考验就是韧性,即能不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流行病中挺过来,恢复如初,甚至能够从灾难中“凤凰涅槃”。韧性,体现在抗击灾难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组织化水平、技术和思想创新能力,以及自我修复能力。2021年,我们会从韧性中看到未来国家治理、国际秩序的轮廓,以及未来的方向。 在“常态”之下,人们关注的是效率,是增量的提升,国家之间的竞争更直白地落实到了经济增长以及战略能力的提升。而在“非常态”的情景之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带有“黑天鹅”性质的考验对人类社会秩序是一次“韧性”测试。 如果我们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看,就会发现,真正考验一个国家或者群体的就是这种“黑天鹅”式的突发事件,比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瘟疫等等。例如研究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学家凯尔·哈珀在《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得出的结论,罗马帝国的兴起是在一个非常适宜的气候条件之下,是人类在“全新世”中非常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的“偶发”事件,才让罗马帝国构建起一个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国。但气候变化、城市化等因素也为病毒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大瘟疫考验着罗马帝国的“韧性”。 新冠疫情是一场比罗马帝国时期更加广泛的大流行病,这场大流行病发生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一场瘟疫从地球一角蔓延到全球只需要一张机票。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进行了一次极限条件下的“韧性”测试。2021年的世界取决于每个国家或者群体在疫情期间的韧性以及复苏能力。扛过疫情的冲击,就会有更大的反弹空间和复苏能力,世界的不平衡发展会更加凸显,由此造成的加速度会造成世界的分化和调整。 疫情对人类社会组织或者秩序的考验就是谁能够活下来,活得更好。新冠疫情是在人类医学空前发展的时代中暴发的疫情,一年多以来,人类社会与病毒之间是一种“协同演化”的进程,病毒在变异,而科学家们也在研发新的防控和诊疗方案。从历史长时段来说,新冠疫情造成的生命损失并不是最大的,但是,疫情造成的恐慌和恐惧是一样的。在病毒面前,古老的检疫隔离制度依然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具有高水平组织能力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将“生命第一”作为防控的目标。 在病毒面前,人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区别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形成“以系统对抗系统”的疫情防控策略。社会的组织能力以及自我组织能力,经历过疫情“检测”之后,会成为新的生产力。2020年11月,中国出口增速创20个月新高,中国在疫情考验之下的组织能力、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有目共睹,这是客观事实。 疫情也是对国际体系韧性的考验。不可否认,新冠疫情与国际体系的变局相互叠加,在国际秩序中造成了更多的断层线。大国之间的主题从经贸合作向地缘政治、战略威慑“转移”,但是全球化的韧性犹存,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全球互联互通体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疫情之后,各国都要谋求经济社会生活的“复原”,修复和弥合全球断层线是2021年面临的首要挑战。 新冠疫情让人们面对和反思“非常态”下的生活。韧性,具有了压倒性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年入冬之初,东北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冻雨,很多树木被压折,造成了比较大经济损失,笔者所工作的校园有一条路,路两旁是十几年的柳树,为了避免树枝砸伤师生,这些柳树的树冠被锯掉了,着实可惜。但是,明年春天,这些已经根深的大树会更“疯狂”地生长,这就是一种韧性。
美国14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首批接种人群为医护人员和生活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的群体。 当天上午,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最先接种了疫苗,成为纽约州首名疫苗接种者,也是全美首批疫苗接种者之一。 在视频直播疫苗接种时,琳赛对所有疫情一线工作者以及全球为抗击疫情做出不懈努力的人员表示感谢。她说,自己今天“感受到希望”,松了口气,希望接种疫苗能够“成为结束美国历史上这段非常痛苦时期的开端”。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当天表示,这是隧道尽头的曙光,“但这是一条很长的隧道”。
[摘要]国务院客户端在新冠疫苗8个最新权威问答中透露,近期,走得比较快的研发企业刚刚获得可以用于I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数,目前他们正在向国家药监局滚动提交相关的资料,只有这些资料揭盲,并且达到监管机构要求的标准,监管机构才能给予其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