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的拉动下,湖北省内周边游本地游呈火爆态势。以武汉为中心,周边咸宁、黄冈等地旅游持续火爆。宜昌、襄阳、十堰等地的主要景区景点也保持较高人气。 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21年春节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30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9.8万人次,综合收入1.3亿元。 关键词“周边游”搜索热度上升 “酒店度假”成新宠 据携程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受“就地过年”新因素的影响,旅游产业各个业态都体现出鲜明的本地游特征。 在“就地过年”倡议下,不少“原年人”取消了跨地域旅游过节,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今年春节主要玩法,“酒店度假”趋势明显。来自携程最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本地酒店订单量,对比2019年同期出现小幅增长。其中,以温泉、乐园、亲子、浪漫为主题的度假型酒店是用户“心头好”。 取消春节回老家的成都市民王小姐,计划了“酒店泡温泉”,但预定酒店时却发现,春节期间已经一房难求。据携程近期搜索、预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本地旅游产品的搜索量有了不同程度上涨。 在春节假期中,鄂旅投旗下悦兮半岛温泉度假村共计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其中温泉以其独特的益身健体良效吸引1万余人次入场游玩,带动酒店客房、餐厅、恐龙园均爆满。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去年到今年春节,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需求呈现大幅下滑趋势,但是局部特别是今年“就地过年”拉动围绕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游的需求旺盛。同时,出境游停滞,导致“消费回流”。我国有万亿级的旅游市场,只是游客需求受疫情影响发生变化,围绕大城市车程2.5小时车程的旅游项目中,亲子类项目、休闲度假等产品对近距离出游的人群吸引力较强。 多景区“出大招” 吸引游客本地“深度游” 春节期间,湖北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旅游景区等单位和市场主体,在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轮番呈上各类“年味大餐”。鄂旅投集团“游湖北”APP推出“在鄂过大年享百万特惠”新春惠游活动,游客通过APP预订景区产品享受半价、特价游等优惠,吸引了众多省内游客体验游玩。 全省各大景区在落实防控要求、保持合理流量的前提下,坚持正常开放运营,积极推出当季旅游产品;各地结合实际,精心安排乡村游、周边游等旅游产品和假日休闲活动;武汉市举办“留在武汉过大年”免费游系列惠民活动,定向为“新武汉人”优惠门票,不断满足大家假期就地旅游的多样化休闲需求。 记者从鄂旅投旗下古隆中景区获悉,2月11日至17日,古隆中景区接待人数14680人次,旅游收入88万元。为积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古隆中景区以“家‘襄’”过新年暖心游隆中”为主题,特别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春惠民活动,助力游客就地过年,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喜迎新春。 “真开心,不仅门票免费,景区还送了我一个中国结呢!”留在襄阳过年的外地游客耿先生拿出手机向记者炫耀起来。“早就想来古隆中游玩了,趁着这次留在襄阳过年,我做足了功课,提前在游湖北APP上抢到了景区提供的免费门票,又参加了景区转发微信公众号集赞的活动,一早上就来领到了这个中国结。”张先生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三国迷,这次春节一个人在襄阳,可以好好地的游玩一番,感受一下襄阳的三国文化,除了古隆中,接下来还准备去水镜庄、黄家湾等景点。 三特索道董事长张泉向记者介绍,春节黄金周期间,三特索道旗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5万人次,其中地处武汉的东湖海洋乐园项目接待人次、项目收入分别较2019年增长74%、53%,再创历史新高。 东湖海洋乐园新项目“魔兽城堡”于正月初一正式开园营业,成为武汉新晋打卡胜地。 去年以来,城市旅游特别是亲子游成为旅游市场中较为热门的项目,东湖海洋乐园提前谋划,引入近100余种世界级萌宠宝贝,拓展萌宠乐园这一热门细分市场。据介绍,新项目“魔兽城堡”将小型动物乐园和无动力亲子乐园相结合,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在娱乐、科普、休闲、互动方面的内在需求。现场营造了符合各种萌宠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包括热带雨林、湿地、草原、荒漠、海洋等,并且在体感、声音等方面精心设置,力求营造与动物原生生活状态接近的环境,为萌宠们提供更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同时,游线上设置多个体验互动、休闲游乐的环节,实现与动物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在‘魔兽城堡’未来运营过程中,我们还将根据市场变化持续开展产品研发与内容迭代,未来或有可能将萌宠乐园这一细分业态产品异地复制入旗下其它项目,实现景区产品的模块化组合及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张泉表示。 周鸣岐表示:“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停滞,旅游业已成为一个进入‘内循环'的行业。国内旅游市场整体下行明显,但高端和体验型旅游度假需求火爆。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文旅产品需要快速迭代提升,更加优化内容、丰富内涵,增强体验性,以让游客有新鲜感为目的提供新的场景、新的产品,才能满足强消费能力客群的回流需求,进而激活消费市场。”
每到逢年过节,中国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一瓶酒来增加欢乐的气氛。 “年前太忙了,我们一直到年三十才休息。”南京一位洋河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原本就是白酒的旺季,十一月下旬订单就明显增多了。加上今年各地都倡导‘就地过年’,春节前来买酒的人还挺多的。” 从电商平台以及酒企的数据来看,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泸州老窖、洋河等次高端酒消费超预期。 “目前来看,由于疫情控制得较好,春节期间的消费好于预期,呈现明显的品牌化特征。”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向记者表示,名优酒的明星产品收到市场追捧,而大量依赖价格促销的区域品牌粗线滞销的情况,可以说两极分化严重。 来自苏宁易购的消费大数据显示,除夕到大年初六(2月11日-17日),白酒类目同比增长95%。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和泸州老窖,成为拉动苏宁白酒快速增长的TOP5品牌。 其中,五粮液增速最高,同比超200%。其他品牌如习酒、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等,增速均超100%。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青青表示,白酒春节整体供销两旺,高端酒茅台仍然供不应求,绝大部分商超飞天茅台缺货,仅有非标茅台且价格较高。五粮液跟泸州老窖部分地区出货量略超预期,次高端整体表现平稳,分化有所加大,清香型汾酒及酱香酒春节动销较好。 还有市场人士提到,由于茅台供不应求叠加价格处于高位,五粮液在本轮春节抢占了更多高端酒市场份额。今年春节期间,五粮液市场销售超出预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作为主打产品的第八代五粮液自然是消费者的“宠儿”,市场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就地过年”拉动了一线、二线城市的当地消费,产品消费结构加速向上升级。 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向记者表示,“就地过年”对于中档酒、次高端酒有一定的加持,因为“就地过年”之后,很多白酒的重度消费人群,都留在大城市,大城市也不一定有当地酒,可能就消费了一些次高端酒,高端酒基本上还是以送礼以及政务商务为主。 由于春节白酒销售旺盛,节后补货潮有望持续白酒行业的热度。陈青青表示,当前白酒处于低库存+旺盛需求状态,节后白酒价格有望继续上行,同时低库存情况下渠道及终端有望迎来补库存需求。
2021年春节假期画上句号,不少消费者忙着在社交平台晒出“消费清单”,部分小微企业则亮出数据喜人的春节“收入清单”。 小微企业春节收入情况究竟如何?与其期望值对比有何变化?为一探究竟,记者2月19日采访了分布于多个区域、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 上海凯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玲告诉记者,“凯洋餐饮主营奶茶等食品零售,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好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2020年公司全年享受生活服务免征增值税,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也从5年延长到8年,大大减轻了公司负担。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门店客流量大增。春节期间我们营业收入超过3.5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0%。” 民以食为天,客以宿为安。这个春节虽然不能追寻诗和远方,但本地用户的民宿消费潜力仍不可小觑。据木鸟民宿春节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订单相较2020年春节增长高达22倍,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90%。从订单分布城市数据来看,热衷于本地游的城市中,上海排名首位。 “春节期间,大家都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我们也为此及时改变了营销策略,最终营业额超出预期。”谈及秘诀,上海若初民宿房东李女士向记者透露,此前她们不接整租的订单,但考虑到上海本地顾客的需求,她们在春节前一个月就将整租业务搬到线上。 休闲娱乐行业也人气十足。NINES推理馆是杭州首家明星大侦探类全实景侦探剧情推理馆,公司市场运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的经营情况确实比预期好很多,可能大家不像往年一样集中拜年、饭店聚餐了,5人起就能‘支摊’的剧本杀颇受欢迎,从正月初二开始,门店满场率基本在70%左右。” 新型消费还给创业者带来惊喜。在广州市开办服装工作室的蕾蕾(化名)告诉记者,“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我生平第一次未返乡过年而是留在工作地,还提前把春装新品整理出来线上直播售卖,没曾想效果很不错。”蕾蕾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直播3天,累计成交近500单,“在距离我创业即将满一周年的时间里,这张‘春节成绩单’可以说是最好的周年礼物,牛年超级牛。” 春节不打烊,企业生产忙。宁波某小型轴承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工厂并未停工,在给就地过年的外来工作人员送红包的同时也迎来了业绩小阳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小微企业营收转好,主要得益于各地出台就地过年的促消费政策,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春节假日消费行情向好。此外,配合春节就地过年倡议,各地纷纷采取发放消费券、折扣促销、预约服务等方式促进假日消费,同时稳定生活必需品物价、畅通物流配送等举措,增强消费者体验,让就地过年更有年味。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传统的春节假期一直对消费是有强刺激效应的,今年随着主要城市就地过年的倡导,虽然铁路输运数据明显下滑,但一些重点城市的餐饮、电影消费明显提升。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线上消费呈现爆发性增长,而且线上消费的商家很多都是小微企业。” 谈及接下来政策面及小微企业等各方该如何形成合力,让年度成绩单更亮眼?刘向东表示,第一,有关部门和小微企业要适应新型消费和消费多样化的趋势,在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数字化手段引导新型消费;第二,结合消费升级的需要提供相适应的供给,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第三,还要加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同时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共同面向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无接触交易服务,提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能力,制定面向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激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原地,看看当地的风景。为更好引导和满足群众就地过年的旅游消费需求,2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的“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正式启动。携程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同步上线全国各区域本地优质产品,并提供百万元产品补贴,让留在当地过年的消费者,也能体验“诗和远方”的精彩。 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就地过年热度呈持续上涨趋势,用户更加青睐本地游。春节“酒店度假”趋势明显,城市度假酒店、近郊度假酒店深受消费者欢迎。据了解,从2月3日起至2月26日,携程在站内上线“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活动专区,整合全国各区域本地优质产品,产品种类包括本地酒店民宿、本地景区门票、本地玩乐产品等,同时还提供百万元产品补贴优惠,带给消费者难忘的本地游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10日即大年二十九晚八点,一场以“就地过大年”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将在携程直播间与观众见面。届时,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将亮相直播间,和携程主播一起为用户推荐全国多地本地过年的优质产品,包括酒店住宿、景区玩乐、当地年货特产等。 据了解,携程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调整各个业务产线,引导、鼓励消费者留在所奋斗的省市;携程不仅上线了返乡防疫信息查询平台、启动安心过年公益计划,还推出各类活动和补贴政策。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携程提醒广大用户,就地过年,应做好防护措施,选择错峰出行。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国人的一贯习俗。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随着零散本土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复发,“回”还是“留”成了相当一部分职场人的艰难抉择。 近日,前程无忧(NASDAQ:JOBS)对职场人2021年春节假期去留情况进行调查与访谈,发布了《2021年新春假期去留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66.7%的受访者选择“就地过年”,其中,异地就业的达到半数以上。37.2%的人愿意春节假期返岗,多以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业和和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从业者为主。 本次调查截止至2021年1月25日。受访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到半数以上,专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18.3%和13.5%。受访者工作所处的行业前五依次为文化/传媒/娱乐/体育、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服务业和和生产/加工/制造。33.3%的受访者为普通职员(办公室/写字楼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如医生/律师/文体/记者/教师等)和企业管理者(包括基层及中高层管理者)分别占23.0%和14.3%。 2021年春运即将于1月28日正式开始,共计40天。据国铁集团初步预估,全国铁路春运客流将下调至2.96亿人次,较往年同期下降了六成。《报告》显示,66.7%的受访者选择“就地过年”,其中,异地就业的达到半数以上(即工作所在地的省市非户籍所在省市),另各有16.8%的表示仍想回去或仍在考虑中。当被问及“是否会选择春节假期返岗上班?”,62.8%的受访者还是选择享受春节假期,另外37.2%选择返岗的人中,多以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业和和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从业者为主。 前程无忧春节后招聘市场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后的大城市“用工荒”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春节假期过后,各行业、各区域的销售和销售管理岗位往往会出现较大的用人缺口,以2019年为例,当年前20行业节后新增发布的去重职位(去重,即一个岗位可招聘多人)中销售人员的招聘总量就达到18.6万个,平均每5个招聘岗位中就有一个为销售或者销售管理类工作。除了销售和销售管理岗位外,普工、培训/课程顾问、物流专员/助理、店员/营业员等一线服务岗位也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市场热度。2021年“就地过年”的倡导,等于建立了“短工”储备池,在一定程度上变向地填补了诸如城市服务业、生产/加工/制造业的节后用人缺口。 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贵州、湖北、重庆、浙江、广东等20余省份倡议“就地过年”。《报告》显示,面对难得的“就地过年”的员工,25.6%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给予春节假期的返岗补贴,各有14%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发放春节假期礼包、消费券或组织年夜饭、错峰观影等集体文娱活动,各有7%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给予员工房屋租赁费用补贴或节后带薪探亲假期。但仅有4.7%的受访者所在企业明确表示会给予“就地过年”的异地工作的员工一次性春节假期补贴。有的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示,“决定就地过年,主要还是疫情调控,担心春节假期后的返工核酸检测和可能的14天隔离耽误工作时间。但是不能回家过年,也不能让家人来陪伴过年,心里有点难过。” 在调查与受访者访谈中发现,愿意实打实真金白银鼓励“就地过年”的企业以生产/加工/制造业、城市服务业居多,且对象以一线员工为主,这和春节假期前后行业本就会有的用工缺口的普遍性不无关系。而大多数行业的中小企业则普遍担心春节假期间的管理费用增加、工资成本上升和疫情防控压力。
摘要: 对于“就地过年”政策的影响,我们的基本判断如下:“就地过年”的影响并非单向的,一方面春节往返时间成本减少,这对生产和消费其实都有利;另一方面如果疫情背后对应的是疫情扩散和防控升级,那么经济活动也会整体受限(极端情况是2020年Q1经济全面下滑)。分行业来看,“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整体有利,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金融业、信息技术、非市场化行业受影响较小。 在疫情防控不全面升级的前提假设下,预计2021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约22%,具体影响还取决于“就地过年”政策执行力度以及疫情发展,同时进一步跟踪相关高频数据。 当前局部地区疫情反复,政策提倡“就地过年”,疫情防控对返乡人员重点关注。如果“就地过年”成为主流,那么可能对生产、消费均会形成一些扰动。 “春节回家”期间生产消费均会回落 从往年数据来看,春节前一周到春节后两周,工业生产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完全复工复产要等到正月十五之后。因而,一季度GDP、工业生产、消费等经济数据均会出现季节性回落。 一季度工作日数量确实少一些,但并未显著低于四季度(1-3天,5%以内),主要的拖累还是来自春节往返的时间成本。 因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春节期间不回家对经济的影响大概率还是偏正面,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就地过年”伴随的疫情防控全面升级。 “就地过年”影响分析——生产法视角 1、第一产业:影响不大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林牧渔行业,一季度也是农业生产的淡季,农业生产受“就地过年”政策预计影响较小,2020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也仅下滑3.2%。如果疫情防控不全面升级,第一产业增加值环比增速预计维持在季节性水平,有可能略低但影响并不大。 2、工业和建筑业:整体有利 春节前七天到节后十天左右,覆盖约10个工作日,这段时间工业生产往往偏弱,例如发电耗煤远低于正常水平(节前50%-60%,节后2/3)。因而,如果春节前后的工作日满负荷运转,理论上可提升工业产出=10*50%/60=8.33%,这与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环比季节性下降10%的规律基本吻合。考虑到当前制造业订单较好,工作生产可能会有较多的提升。 1、2月天气寒冷施工难度大,同时建筑业吸收了大量外出农民工,因而建筑业在一季度降幅非常明显,环比降幅通常在50%附近。“就地过年”减少往返时间成本,有利于加快复工节奏。 与此同时也不宜高估“就地过年”的正面影响。从目前中央的政策来看,“就地过年”最主要针对的是外出务工人员(典型代表是农民工)。我们可以以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行观察,本地、省内、跨省农民工占比分别为40.07%、34.11%、25.82%。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工业、建筑业员工可能还是以本地/本省为主,外省占比并不是很高。此外,建筑业受天气影响可能更大,“就地过年”本身的提升可能比工作日显示得少。 综合来看,我们保守估计,“就地过年”可能导致工业生产增加约5%、建筑业增加5%-10%(相较于季节性推算值),具体还要看“就地过年”适用范围以及地方、企业的执行力度。 3、第三产业:影响并非单向,取决于疫情防控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三大行业占比最高均在10%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2018年占比分别为8.24%、6.02%、5.87%、3.37%;上述七大行业基本都是市场性活动。剩下的约30%的行业中,主要由政府主导,市场化活动占比不高(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占比约5%)。 春节期间经济活动下降对物流需求下降、门店歇业、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在一季度往往会季节性走低,回家过年对这些行业其实算是利空。 当然“就地过年”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其实也不是单向的:(1)如果政策只是停留在“就地过年”,居民生活出行还是维持原有的状态,那么“就地过年”对这些行业大概率还是有利的;(2)如果“就地过年”背后对应的是疫情防控升级,居民出行、消费全面受限,那么可能重复2020年一季度,这些行业都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目前局部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在高频数据上亦有体现,例如出现疫情的部分城市拥堵指数、地铁客流量出现回落。此前交通运输部预计2021年春运全国总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预计铁路春运客流2.96亿人次,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1]。不过,目前多数城市的出行数据并未出现明显恶化。 综合来看,如果疫情不大范围扩散、防控不全面升级,批发零售甚至有可能略高于季节性水平(预计环比-8%、同比38%);虽然春运客运量大幅下降,但是如果工业生产强劲,货物运输预计继续支撑交通运输业(预计环比-9%、同比39%);居民长距离出行大概率受限,住宿餐饮景气度回落,考虑到2020年下半年住宿餐饮环比显著高于往年水平而且未完全恢复,一季度环比降幅有可能不会特别大(预计环比-15%、同比58%)。 金融业增加值主导因素是银行存贷款增速和证券交易量,“就地过年”政策本身对其影响不大(背后的疫情影响更大)。从政策不急转弯的导向来看,一季度存贷款同比增速预计小幅下降。2019年、2020年一季度证券交易量都比较大,2021年一季度增速预计会较四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54.52%)。 信息技术行业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期间信息技术行业其实也受到了冲击,相较于前期增速其实亦有不小的回落,只是由于整体增速较高因而在2020年显得非常亮眼。预计信息技术行业环比基本回到正常水平,一季度增速可以设为往年均值水平。 往年春节期间经济活动趋冷对房地产业也会显著影响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在一季度也会季节性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样在一、二月偏低,因而春节返乡置业虽有提振但并非主流。考虑到“就地过年”政策的双向影响,暂且假定环比增速略高于季节性。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有一季度回落的季节性特征,“就地过年”可能主要冲击的是旅游相关行业,企业管理、法律服务、广告等受影响较小,预计环比降幅在2020和2019年之间,对应同比约14%。 其他行业主要是政府投入相关行业,市场化的文化娱乐、居民服务占比很低,如果疫情不出现显著恶化,财政收支趋于正常,这部分预计还是能回到往年水平(预计环比1%、同比13%)。 [1]http://yn.people.com.cn/n2/2021/0121/c378440-34539292.html 总结 对于“就地过年”政策的影响,我们的基本判断如下:“就地过年”的影响并非单向的,一方面春节往返时间成本减少,这对生产和消费其实都有利;另一方面如果疫情背后对应的是疫情扩散和防控升级,那么经济活动也会整体受限(极端情况是2020年Q1经济全面下滑)。分行业来看,“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整体有利,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金融业、信息技术、非市场化行业受影响较小。 预计2021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约22%,具体影响还取决于“就地过年”政策执行力度以及疫情发展,同时进一步跟踪相关高频数据。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扩散,政策不确定性,外围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