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将过去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也促进形成了新的消费亮点。一些贯通城市乡村、涵盖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仅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假期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长途旅游、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文化休闲、“云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的兴起,让别样的“年经济”热度不减、年味十足。 春节向来是传统消费旺季,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意愿,有序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成为今年春节各地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对此,有关部门采取政企联动、区域联动、商旅文联动等方式,围绕特色年货、年俗、年夜饭等春节消费热点,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很多地方还有针对性地发放新春大礼包、电子消费券等,在鼓励民众“就地过年”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的作用。 年夜饭一直是春节消费的热点。在“就地过年”少聚集的要求下,今年的冷冻年菜和年菜半成品带动了年夜饭销售业务的直线飙升,即便是简单便捷的“一人食”年夜饭,也受到不少“就地过年”消费者的热捧。数据显示,在“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十大热销年货中,半成品年夜饭位列榜首。 同样炙手可热的还有电影票房。今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不仅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还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个世界纪录。此外,“就地过年”还带火了各地游乐园、农家乐等“微度假”场所,进一步提升了新春消费市场的热度。 从供需两端看,“就地过年”虽然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供给端保障充足、需求端消费旺盛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民众消费信心在进一步增强,市场持续回暖态势有望延续。换言之,“就地过年”将过去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也促进形成了新的消费亮点,诸如家乡年货“反向狂奔”与“淘宝式拜年”的互为补充、“云旅游”与“宅经济”的相映成趣等,让传统的周期性假日消费变成了更为新潮的常态化消费。 消费大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春节消费的新动向与社会发展的新变迁。比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干衣机成为孝敬长辈“新三大件”,智能按摩仪、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春节期间的销售增速同比增长了1倍至3倍。此外,春节消费市场上还出现了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定制化、智能化商品,一些贯通城市乡村、涵盖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也广受欢迎,这些新型消费不仅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假期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春节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它更是创造强劲消费的重要时间节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春节消费中,品质消费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从过去“买得起”“买得到”,到如今“买得好”“买得方便”,尤其是经历了春节高频集中消费的压力测试后,我们做好消费扩容提质工作的信心更足了,也更有底气了。 强大的国内需求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新的一年,我们要在消费结构变化中找准需求,把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在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顾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称,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倡导就地过年”“返乡需核酸证明”,国家层面释出的一系列清晰信号,正在深刻影响着公众的春节出行安排。特殊时期,“回家过年”的传统信仰,让位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无可奈何却也情有可原。自从相关通知公布以来,民间几度追问、官方数次回应,应该说政策的模糊性极大压缩,规定的精准化解释则基本到位。但即便在此语境下,还是有些地方自行其是、自我加戏,将“土办法”“山头规矩”,凌驾于中央关于“就地过年”的大政方针之上。 必须承认的是,在现有管辖权限、制度框架下,各地关于“防疫”确有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就明确,“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确定农村地区范围,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很显然,这种有限度的“授权”,本意是为了便于地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采取更为灵活的、适用的防疫举措。只是很遗憾,不少省市县村,直接将之演变成了“层层加码”“一刀切”。 国家倡导“低风险地区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到了村一级则直接就是一个字“滚”。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以一种夸张化的表达,深刻揭示了“就地过年”一步步偏激化、绝对化的演变路径。公众对“层层加码”的现象,并不陌生,甚至可说是洞见颇深。在我们的行政治理框架下,顶格执行乃至超额执行“上级要求”,既是一种看齐、表忠的姿态,也是一种规避责任、投机偷懒的技巧。其核心,就是对上负责而非对下负责的责任伦理。 正是预见到了可能的风险,嗅到了一些典型的苗头,国家发改委及时敲打,重申“就地过年政策各地区不能擅自加码”。现阶段,常态化防疫,需要的是“绣花功夫”,需要的是精细、到位地实施系统防疫安排,需要的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动辄搞一刀切,搞“杀伐决断”的休克疗法,沉迷于比严斗狠的所谓“硬核”竞赛,最终暴露的不过是某些地方管理理念僵化、治理能力落后的深层缺陷。 倡导就地过年,不能阻断人员合理出行、返乡,这是统一的而非对立的。防疫擅自“层层加码”,这不是认真负责,而是滥权乱作为。
对于就地过年,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研报称,短期来看,就地过年政策对农村的影响较大,对工业以及建筑业而言影响有限。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有望延续景气,但其余城市的服务业或将收到一定波及,居民出行以及旅行消费也可能会有明显回落。从中期的视角来看,考虑到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 春节期间居民走亲访友较为频繁,购物消费需求旺盛,往往会推升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因此,“就地过年”政策之下春节经济能否延续火热成为市场的关注重点。 对于消费的影响,中信证券认为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的消费支出上。据中信证券测算,简单假设下就地过年政策或将导致居民消费减少1500亿元,约占2019年1-2月社零累计消费金额的2.35%。 尽管就地过年政策对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的带动效果较弱,但考虑到其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中性预期下,中信证券预计其或将导致2月工业生产上升约6%。分地区看,就地过年政策对于一线城市的复工而言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 以下为研报全文: 核心观点 短期来看,就地过年政策对农村的影响较大,对工业以及建筑业而言影响有限。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有望延续景气,但其余城市的服务业或将收到一定波及,居民出行以及旅行消费也可能会有明显回落。从中期的视角来看,考虑到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 不一样的春运。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为加强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央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政策,考虑到春节期间居民走亲访友较为频繁,购物消费需求旺盛,往往会推升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因此,“就地过年”政策之下春节经济能否延续火热成为市场的关注重点。 短期视角:“春节经济”成色如何?考虑到当前政策对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动管控力度更强,农民工或将面临一定的“返乡难”问题,这可能会对农村地区的消费以及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对于工业与建筑业而言,就地过年料将加大工业与建筑业的劳动力供应量,但考虑到当下的气候、疫情、员工假期安排等因素,对春节期间生产活动的提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景气度有望延续,但非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或将受到波及并对冲上述影响。 如何测算对消费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的消费支出上。据我们测算,简单假设下就地过年政策或将导致居民消费减少1500亿元。 中期视角:就地过年对节后复工有何影响?尽管就地过年政策对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的带动效果较弱,但考虑到其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其或将导致2月工业生产上升约6%。分地区看,就地过年政策对于一线城市的复工而言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 结论: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为加强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央及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政策。短期来看,考虑到政策对返乡人员的限制较为严格,就地过年政策对农村的影响较大,农村地区的消费以及农业活动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对于工业以及建筑业而言,尽管就地过年将加大劳动供给量,但综合考虑气候、疫情、员工休假安排等因素,对春节期间生产活动的提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有望延续景气,但其余城市的服务业或将受到一定波及;同时,由于就地过年政策降低了人员流动,居民出行以及旅游消费或将有明显回落。从中期的视角来看,考虑到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此外,就地过年也可能推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线上影院、无人购物等新业态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正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鼓励群众就地过年。此后,部分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倡导群众留在务工地过年。接下来,本文将对就地过年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就地过年,影响几何? 不一样的春运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为加强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部分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政策,旨在减少人员跨境流动,降低新冠疫情传播概率。 短期视角:“春节经济”成色如何? 经验上,春节期间居民走亲访友较为频繁,购物消费需求旺盛,往往会推升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因此,“就地过年”政策之下春节经济能否延续火热成为市场的关注重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不宜高估就地过年对春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言人表示,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不允许“一刀切”,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这说明当前宏观政策更多是鼓励而非强制,而当前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中,除北京市以及上海市的部分地区之外,其余地区多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而上述城市的人员流动较广东、江苏、四川等人口流动大省相比要少一些;另一方面,从近期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政策来看,针对返乡人员(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员工)的限制要更多,如个别地区要求实行居家隔离等,而针对低风险地区的返城人员则并未有过多限制,因此不宜高估就地过年对春节经济的影响。 考虑到当前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动管控力度更强,农民工或将面临一定的“返乡难”问题,这可能会对农村地区的消费以及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经验上,春节是农民工返乡的集中窗口期,限制农民工返乡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表现,限制农村地区的人员聚集也可能导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型行业受到一定影响。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春节时点晚于立春,而立春通常意味着春耕的开始,如果农民工返乡后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务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其所在乡村的农业产值,基于此,农民工“返乡难”问题也可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拖累。 对于工业与建筑业而言,就地过年料将加大工业与建筑业的劳动力供应量,但考虑到当下的气候、疫情、员工假期安排等因素,对春节期间生产活动的提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是农民工的两大就业行业,“就地过年”以及“限制返乡”政策料将导致上述行业的部分员工滞留在工作地,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春节期间的劳动力供应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受气候因素影响,春节是年内的生产淡季,即便劳动力供应水平有所提高,但受设备产能、施工条件、员工假期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上升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因此对春节期间的生产提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同时考虑到当前国内部分城市疫情整体呈点状蔓延态势,以及国内能源供应仍然偏紧,疫情和能源也可能成为制约春节期间生产走强的关键因素。 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景气度有望延续,但非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或将受到波及并对冲上述影响。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也是居民就业的重点行业,一般情况下,由于春节期间员工集中返乡,中心城市往往会面临“家政”、“年夜饭”等服务类需求激增的同时而“月嫂”、饭店供应明显收紧的局面。“就地过年”政策的推出将导致上述情形有所转变,由于有更多的人员滞留在工作地,中心城市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有望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但非中心城市(如三四线城市以及乡村地区)的服务业料将受到明显冲击。上述两条线索对服务业的影响一正一负,若假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则二者对服务业以及消费的影响有望实现对冲。 如何测算对消费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的消费支出上,据我们测算,就地过年政策或将导致居民消费减少1500亿元。具体而言,根据国铁集团的财富公报,2019年国铁集团实现运输收入8168亿元,假设其中50%由客运贡献,则客票收入约为4000亿左右,全年发送旅客人次35.8亿人次,平均客票收入为110元/人次。再考虑到1月28日国家铁路集团表示,预计2021年春运铁路客流人数约为2.96亿人次,较2019年的4.1亿人次下降约1.1亿人次,料将减少居民出行消费12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春节旅游收入共计5139亿元,考虑到当前人员流动防控整体趋严,假定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出行支出等比例减少,则中性预期之下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将下降1430亿元左右。结合来看,就地过年政策料将导致居民春节出行和旅游消费下降1550亿元,约占2019年1-2月社零累计消费金额的2.35%。 中期视角:就地过年对节后复工有何影响? 尽管就地过年政策对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的带动效果较弱,但考虑到其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其或将导致2月工业生产上升约6%。具体而言,按以往的经验,尽管春节官方假期只有7天,但部分员工会选择提前休假、延后返工等方式以拉长休假周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恢复偏慢。从电厂耗煤的角度观察,我们可以发现2019年春节假期由2月4日开始,并于2月10日结束,但电厂耗煤量却要等到2月23日才恢复至常态化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后复工时间差对工业生产的扰动。考虑到“就地过年”可以有效的提升节后复工的效率,我们认为2月的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加速可能,根据我们估算,若假定节后首日即可完全复工,或将带动2月工业生产提升6%左右。 分地区看,就地过年政策对于一线城市的复工而言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回顾2020年的工业生产走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遭受到了明显冲击,但不同地区的表现并非一致,事实上,由于通常而言一线城市在春节前体现为人口净流出,节后体现为人口净流入,但受疫情影响,人口回流工作明显受阻,这制约了一线城市经济复苏的速度;与之对比,三四线城市在春节前夕人口流入,但受疫情影响,此类城市人口流出受阻,部分外地工作居民也采取了就地工作的方式,这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复苏斜率更高,比如,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2020年3月份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份的工业增加值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今年的情况与去年正好相反,今年一线城市的复工进展料将较去年更为顺畅,今年1季度一线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有望高于三四线城市。 结论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为加强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共及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政策。短期来看,考虑到政策对返乡人员的限制较为严格,就地过年政策对农村的影响较大,农村地区的消费以及农业活动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对于工业以及建筑业而言,尽管就地过年将加大劳动供给量,但综合考虑气候、疫情、员工休假安排等因素,对春节期间生产活动的提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对于服务业而言,中心城市的服务业有望延续景气,但其余城市的服务业或将受到一定波及;同时,由于就地过年政策降低了人员流动,居民出行以及旅行消费或将有明显回落。从中期的视角来看,考虑到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返工成本,推进复工效率,或将对节后复工产生正向作用。此外,就地过年也可能推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线上影院、无人购物等新业态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市场回顾 利率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1年1月28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4.47bps、-1.35bps、36.39bp、17.39bps和19.22bps至3.05%、3.08%、3.64%、3.29%和3.40%。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10.77bps、5.00bps、3.88bp、3.25bp至2.70%、2.89%、3.03%、3.20%。上证综指下跌1.91%至3505.18,深证成指下跌3.25%至14913.21,创业板指下跌3.63%至3161.86。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50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11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3289.74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7788.46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19412.53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1月28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67.58点,日下跌1.62%,等权可转债指数收于1,404.88点,日下跌1.34%,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168.95点,日下跌1.92%;平均平价为102.84元,日下跌2.27%,平均转债价格为128.25元,日下跌2.20%。340支上市交易可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洪城转债停盘,森特转债和开润转债横盘外,66支上涨,271支下跌。其中蓝晓转债(24.89%)、今飞转债(8.53%)和天铁转债(4.58%)领涨,明阳转债(-12.15%)、英科转债(-12.02%)和歌尔转2(-11.08%)领跌。334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行情002496,诊股)除外),除洪城水业(行情600461,诊股)停盘,大秦铁路(行情601006,诊股)、万顺新材(行情300057,诊股)、汉得信息(行情300170,诊股)、飞鹿股份(行情300665,诊股)、百达精工(行情603331,诊股)和湖北广电(行情000665,诊股)横盘外,73支上涨,254支下跌。其中嘉泽新能(行情601619,诊股)(10.07%)、今飞凯达(行情002863,诊股)(10.06%)和小康股份(行情601127,诊股)(10.00%)领涨,英科医疗(行情300677,诊股)(-10.83%)、明阳智能(行情601615,诊股)(-10.01%)和歌尔股份(行情002241,诊股)(-10.00%)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近期市场持续地处于高波动的状态,但是波动中却持续地创出新高。波动背后也出现了一定的行业轮动,市场在主线之间显出了一丝的犹豫。映射到转债市场同样明显,导致持仓体验不佳。 虽然市场在方向上有所纠结,我们需要再次明确的是在当前的市场传统主线仍在趋势之中,在结构中做出一定的平衡即可。转债市场此类标的的价格普遍高企,结合分化和提前赎回做出一定的配置迁移即可。 当前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短期有所变化,当前上市企业盈利预期的修复已经较为统一,且有可能在疫情反复下受到一定冲击。市场逻辑暂时向资金驱动转移。考虑到市场估值差异较大,高弹性低估值的成长板块具有估值修复的可能。 传统的主线仍旧聚焦在顺周期方向,顺周期的行情已经步入下半场,单纯的价格上行逻辑并不足够,向量价齐升逻辑的个券聚焦,重申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是有色、能化、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其余部分行业的标的暂时并不做出推荐。 绝对收益策略的角度仍旧是布局期,当下还未到这一策略的铺开阶段,但是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是当前策略均衡的方向。虽然有诸多逻辑来“抄底”,但正股视角和债性配置视角为当前值得关注的选择。单纯的低价并非参与的原因。我们重点关注TMT、高端制造业方向下的成长标的。 基于上述策略的方向,我们持续的调整周报关注标的结构,同时调出公告提前赎回的标的。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赣锋转2、韦尔(弘信)转债、恒逸转债、利尔转债、火炬转债、隆20转债、太阳转债、聚飞转债、长海转债、恩捷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紫银转债、紫金转债、精测转债、中矿(盛屯)转债、金能转债、洪城转债、财通转债、新凤转债、星宇(双环)转债、欧派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春运可以说是世界上每年最大的人类迁徙活动,但疫情在年前的反复爆发,让今年春节防疫变得更加关键,春节也因此更加特殊。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世界里都不难发现,大量在外务工者、外地学生因疫情而取消春运回家计划,“云过年”模式将在2021年正式开启。 近日,一个留学生与家人视频通话视频在各大平台走红。18岁留学日本的瑶瑶,因疫情决定在日本独自过年,视频电话另一端的姐姐正在热火朝天地吃着小龙虾,吃着泡面的瑶瑶觉得手中的面也跟着香了起来。正是这一简单的云端连线事件,击中了大众团圆渴望的共鸣,引爆了疫情春节下人们的思念之情。 01 疫情之下的“云过年” 对中国人而言,过年回家是再正常不过的文化传统,但在外国人眼中,春运被认为是人类史上的一场大迁移,且近几十年来每年都在上演。自2011年起,我国春运期间总客流量基本稳定在30亿人次左右,相当于把美国全国人口搬运9次还多。 而在疫情的冲击下,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锐减至14.76亿人次,铁路发送旅客同比下降47.3%、公路下降50.8%、水路下降58.6%、民航下降47.5%。根据民航局和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期间航空退票超2000万张,铁路退票超11800万张。 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发改委、人民网等公开披露数据整理,表格来自维基百科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的2020年并非是“云过年”的一年,而是“云上班”的一年。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去年春节前累计发送各类旅客11.68亿人次,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但节后(正月初一至2月18日春运结束)返程累计发送旅客仅3.08亿人次,占返乡人群的四分之一左右(26.4%)。也就是说,“返乡过年”基本不受疫情影响,而“返程复工”却受到疫情严重冲击。 2021年的情况有着明显不同,今年公历开年便出现了疫情的再次反复,直接影响了大量务工人员、外地学生的春运返乡计划。 1月12日,发改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意见》指出,经会商研判,2021年春运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将显著低于常年,客流量存在较强不确定性。 这也意味着“云过年”将在2021年首次大规模开启,大量外地人员将体验一次离家过年的感受。 02 从“宅家抗疫”,到“就地过年” 目前,为了防控疫情扩散,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始提倡“就地过年”, 多地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就地过年”也因此入列了今年首批热词,多地还为此推出了消费券、过年红包等福利。 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2021年的春运潮或将消失。在“就地过年”倡导前,国铁集团对2021年春运客流量预测达到4.07亿人次,如今国铁集团预测人数调整为2.96亿人次。这也意味着,将有1亿多人选择主动留城过年。 疫情影响了无数外地过年的人,在北京工作的小李,看完家乡新闻后无奈地选择退了回家的火车票,但也正是因此他有了一个在北京体验春节的机会,与留京好友一起约好共同过年;而在大连上学的王同学,收到学校突然决定开始新学期通知,因此也只能留在学校与同学们共度一个难忘新年。小李与王同学只是无数外地人群中的两个缩影。 宅家“云过年”的生活也将直接影响大众的消费行为。 图片来自万人调查集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调查问卷》 在主要消费支出中,除了日常生活必须,以及口罩等防疫物资外,还贷和服饰/配饰/护肤品成为了主要消费方向。 图片来自万人调查集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调查问卷》 03 云端里的日子,不一样的年味 “就地过年”拉长了大家家中生活的时长,也预计将催生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 根据齐家研究院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的家装用户报告》显示,电压力锅、空气炸锅成为去年疫情期间最受欢迎的单品,可以看出不少年轻人还是第一次在家中尝试制作大餐;瑜伽垫的销量同比增长350%,做瑜伽成为疫情宅家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在家健身的热潮甚至捧红了任天堂的健身环游戏。 尽管“就地过年”和“宅家过年”让人们的春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是自制美食与家人云端分享,还是健身娱乐与家人共同打卡,2021年的春节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不同。 在这个独特的新年中,中国银联也为大众开启银联新年缤纷惠活动,帮你开启与众不同的春节时光。活动整体分为绿色出行季、风味餐饮节、人气购物节、电商年货节四大板块。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2月7日,使用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银行APP及银联信用卡等产品,可在购物、出行、餐饮等民生消费的主要消费场景下的30万指定商户尽享缤纷优惠。 疫情让不少人开启了“云过年”模式,而中国银联通过银联新年缤纷惠活动,帮助大众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进行新年焕新,正式拉开2021年的春节帷幕,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春到来。
关于就地过年,你关心的这些问题有回应!
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就地过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大家都会考虑对长途旅游、交通运输以及住宿餐饮等行业产生一些影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一,通过“就地过年”一定会有利于疫情防控,会促进经济持续恢复。第二,会对地方商品消费有促进作用。第三,有利于保持休闲消费热度。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地过年”将对旅游、住宿、交通等消费产生影响,但并不一定会影响实物消费和其他服务消费。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加强促销力度,对“就地过年”的居民适度推出消费券,鼓励他们购买自用和送亲友的年货。特别要加强年前快递物流保障,不仅要保障城市间、城市到农村的物流畅通,还要特别保障农村地区反向进城快递畅通。 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曹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关于消费,利于当地提供各类消费项目和服务项目,例如丰富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关于生产,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对于我国的生产活动将起到积极作用。关于防疫费用,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可以避免风险的产生,从而减少为防疫而产生的费用。 赵辰昕表示,另外,《通知》还提出,鼓励各地结合春节群众的需求,积极提供非接触、少聚集的各类消费项目和社会服务。可以预见,今年春节期间,市场会激发很大活力,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假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鼓励大家“就地过年”需要统筹好假日生活和服务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通过稳定市场物价,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有效促进消费,同时稳定生产服务经营,有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鼓励群众“就地过年”确实减少人员流动和春节消费,但对整体经济增长影响有限,加快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可以采取减税、消费券和信息消费等方式促进节日消费,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就地过年”会出现哪些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叶银丹表示,“就地过年”有利于节后平稳、快速地复工复产,让生产在春节暂停后实现快速启动,将有利于缓解以往春节后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就地过年”也将继续利好“宅经济”“线上产业”“居家产业”发展。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减少将继续促进“宅经济”发展,游戏、在线视频等线上娱乐消费将继续上升。在低风险的人口流入地区,由于“就地过年”,春节期间当地人口较往年大幅增长,电影、景区等线下娱乐消费,以及商场、超市等线下实物消费都将较快增长。 赵辰昕表示,下一步,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持续做好节日期间经济运行、社会消费情况的不间断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保障大家安心、快乐过好春节的同时,同每一位群众共同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 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 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特殊情况需要出行的,需经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批准; 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 引导外地农民工、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 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要切实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和能源保供,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 要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 要确保群众出行方便有序和货运物流畅通,最大程度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购物、休闲、娱乐等出行需求; 要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以岗留工、以薪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