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市场最刺激的地方就是白酒了,昨天大跳水,今天一堆白酒股躺跌停板上。 我想许多人应该拍手称快,昨天我还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没去查,以我的看法,这段话明显是捏造的,总体表现了没有白酒仓位的投资者对白酒恨的是咬牙切齿)。 那今天的这个暴跌,是不是预示着白酒要崩盘了呢? 1 先还是来看今天的盘面,表面上看一堆白酒跌停,连带的还有黄酒跌停,但白酒的那几个大哥却是稳如泰山,今天上午还跟朋友开玩笑,说三傻涨得好辛苦,大白酒跌得好辛苦。 表演了一个小时后,几只大白酒还翻红了。午后又杀了一波,但整体来讲,大白酒这种跌,只是一个正常波动,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也可以看出,虽然今天白酒的盘面看过去,乌压压一片跌停,实际内部分化很明显,大白酒跌得很艰难,躺跌停板的主要是这段时间一路狂飙的小白酒。 这些小白酒已经炒了两波,小白酒的行情超出了我的乐观预计(比如,我觉得老白干搞到50不过分,而实际里搞到了近80倍),因为我没想到小白酒会有第二春。 现在第二春已经结束了,感觉指望再有第三春是相当难的。毕竟,估值虽然是无用的,但估值又最终是有用的,树不会涨上天。 所以,这个位置,小白酒是不是凉凉呢?我倾向于认为是的。 那大白酒呢? 我们来列一下:茅台52倍,五粮液55倍,洋河44倍,老窖55倍,古井72倍,今世缘48倍,汾酒103倍。(还有一家,估值很贵,我也将它与上述七家并列,不过就市值来说它偏小,避免是非,不列出来) 可以看到,除了汾酒、古井外,其它的估值基本在50倍上下。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如果企业连续三年增长15%,那么当前的股价对应2023年的估值就是33倍。这些白酒企业,基本都有非常好的财务状况,有自己的基本盘,业绩的稳健性很高,33倍的估值说不上贵。 而上述企业要保持一个15%的增长,并不会太难,因为它们主要卡在次高端和高端,尽管白酒整体市场是萎缩的,但这两块却是扩容的。 所以,当前的50倍上下估值,用三年是可以消化的。 那换另一角度看,三年可以消化的估值,在没有出现硬逻辑伤之前,又如何崩盘呢? 所以,大白酒的估值是不便宜,但没贵到要崩盘的地步,50倍的估值,崩个20个点,就是40倍左右,今年低基数对应着明年的高增速,如果真崩20个点,下面多少资金嗷嗷待哺。 2 大白酒要崩盘,要么行业发生致命的逻辑转变,要么就是出现流动性危机。 前者目前看不到,2012年以来的反腐算是一个,但自那之后,白酒的人群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即便再来一波,一方面人群结构改变,导致对业绩冲击小,另一方面投资者的记忆还在,因此此类事件比较难冲击白酒。 后者目前也看不到。国内确实有收流动性的打算,这点我在今年8月开始就反复提醒了,但是央行并不无意制造流动性紧张。 11月底的异常MLF表明央行不希望国债利率升得太快,在央行加大资金投放下(11底和12月的MLF都超预期),最近国债收益率开始缓慢下行,目前在3.28%左右。 另外,我们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我总结一下,有四点。 两点是利空。一是货币政策的定调变成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对比730政治局会议是“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明显又是一个继续偏紧的描述。 二是货币与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预计明年实际GDP可能是7-8,加通胀,货币增速可能是9-10,这相比目前的速度,是继续向下的趋势。 这两点是预期之内,是自7月以来就开始的趋势,也引发了股市此起彼伏的崩盘。 另外有两点是利好,一是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不像2017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今年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上得非常快,但政府目前并没有要去杠杆的意思,这是好的。 二是宏观政策保持持续性,稳定性,不急转弯。这里,基本可以肯定会转弯,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两点已经打入价格的利空,但不会急。 所以,总结一下,明年的货币大概率继续收紧,但不会非常急促的收紧,也就是,不出大的意外,不会出现像2018年那样的去杠杆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3 所以,对明年的市场表现,我此前一直用一张图来描述,明年将是经济向好+货币收紧的组合。这种组合下,经济在走好,货币尽管在收紧,但并没有外力迫使它紧急踩刹车,赚估值的钱不期待,但赚成长的钱是OK的。2017年的中国股市,2016年-2018年的美股,都属于此类。 但是,需知的一点常识是,具体到微观个体上,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背,有人格局大,有人格局小,所以即使是还好的经济环境,也会有公司沦为失败者,甚至有行业沦为一波周期里的失败者。 因此,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成长的钱可以赚,尤其是在可预期的未来持续成长的钱。 实际上,随着国内经济步入存量主导(增量尽管有,但存量更巨大),存量竞争下,只会有更多的企业赚不到成长的钱。过去国内经济轰隆隆的高速增长,百废待兴,小公司逆袭,个人逆袭的故事可以很多,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分化会是常态,会是必然的。 就好比美国的股市,尽管过去10几年涨得气势如虹,但多数公司是赚了个寂寞。 意识到这一变局,大概就不会对白酒怨念这么深了。看大家怼白酒股怼来怼去,就是抱团,其实也没找到啥实质利空。而怼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为什么抱团的不是我手里的票。这个后面的问题,确实需要好好思考。 估计又要有人说我找人接盘白酒了。大家都成人了,还是请自行判断。何况,我只说大白酒不会崩盘,但上下波动个15个点,我觉得正常。
昨天晚上传来了国常会的重要消息,其中涉及印花税的部分十分引人关注,会议通过了印花税法草案,一方面总体保持现行税制不变,并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法律规范;另一方面适当简并税目,降低部分税率,减轻企业税负,并突出使税收征管更加科学规范,减少自由裁量权,堵塞任意性漏洞。 证券交易印花税,一直就是资本市场比较敏感的问题,这次只是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了法律规范,并未作出调整。也就是说,把调整交易印花税的权力上交给了国务院,那么很多人都关心,这是什么意思?未来交易印花税还有没有可能下调? 现在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实行的是千分之一单边征收,其实已经比较低了,这是2008年调整下来的,2008年两次调整印花税,先是从千分之三调整到千分之一,第二次从双边改为单边征收,两次调整印花税,都造成了股市的单日大涨,指数涨幅超过9%。之后印花税就再没有变过。到2015年股灾,和2018年持续下跌的时候,都有人强烈呼吁调整交易印花税,甚至取消,提振市场信心,但最后都没有实现。 之所以一直没有调整交易印花税,主要有这么几点考虑 首先,调整交易印花税,往往会释放一个政策干预股市的错误信号,除非特别必要,否则不愿意轻易使用,而且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交易印花税调整也并不改变市场的方向,比如2008年那两次调整,第二天市场都出现了岛形反转,但没过多久还是会继续下跌。 其次,交易印花税在整个印花税的体系中还是相对重要的,他是比较古老的税种,是买卖双方,自己购买印花税票,从而完成纳税义务,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不怎么适用了,所以现在印花税已经不太多了,每年国内印花税一共也就收个3000来亿,跟全国财政收入近20万亿相比,基本上是很小的一个税种了,而这个印花税里,交易印花税又占了半壁江山,也就是说如果再下调甚至取消交易印花税,那么印花税基本上也就不剩啥东西了。 第三,交易印花税对预期管理影响重大,政策轻易不会打出这张底牌,他不降印花税,你就觉得政策手里还有料,而一旦他打出这张牌,从财税角度来说,对于资本市场就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按照股市一贯的尿性,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所以取消交易印花税还指不定会起到什么效果呢,未必就是利好。 当然也有专家说了,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看,人家都不收交易印花税了,所以长期取消交易印花税是大势所趋,这个我相信,但是也别忘了,人家是不收印花税,人家可是收资本利得税,这个要比印花税重的多。 所以综合来看,老齐认为起码短期来看,下调和取消交易印花税,完全没有必要,政策也肯定不会这么干,甚至一般的股市下跌,比如回调在40%之内,估计这个杀手锏也不会使用。现在态度很明确,就是能不用这种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就尽量不用。这个权力在国务院手里,和在财政部手里,其实区别也不会特别大。这种关系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大事,涉及整个的金融稳定,从来就不是一个部委可以随便决定的。所以,没必要过度解读。 目前从股市表现来看,正在持续上涨,肯定更加不会下调或者取消交易印花税了,那有没有可能上调,就像2007年5月30日一样,应该也不会,530半夜鸡叫已经成了中国资本市场非常不光彩的一幕,交易印花税在半夜突然上调到千分之3,引起了市场巨大的动荡,甚至很多股票连续几个跌停。引来怨声载道,甚至是骂声一片,自打这个事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上调过印花税,所以有了前车之鉴,肯定不会再重蹈覆辙。即便市场过热,估计也不会动用印花税的手段来压制市场。 所以这个事基本中性,短期甚至中期,交易印花税都不太会调整。维持现状挺好。目前市场在新年前后,大有结束调整,再上一个台阶的架势,周期和业绩改善的成长,两个概念开始发力,这其实就是老齐说的牛市下半场,在经过漫长的盘整期之后,市场的拉升可能会很快,你等几天基本就不再给机会了。未来几个月会披露年报和一季报,所以大概率会发生业绩驱动,在业绩改善期,市场表现通常都不会差。而业绩驱动跟情绪驱动往往都是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牛市的下半场,也许会直接涨到亢奋。一旦投资者再次躁动起来,出现去年7月那种情况,那么我们反而就要小心一点了。具体时间不能确定,但今年中间一定会出现一个不小的市场拐点。还是那句话,涨2个月跌10个月,将成为市场的常态,如果上涨那2个月你不在市场当中,或者错失了上台阶的机会,那么收益将损失大半。所以现在还是要耐心一点,坚定持有,等待全民亢奋的到来。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不管在哪、无论是谁,对苦难的经历感同身受,对和平的祈愿永不止息。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我们不能忘记战火连绵、硝烟四起的岁月,我们不能忘却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苦难,我们不能忘怀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抗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的图谋,历史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不忘过去,恰恰是为了开创未来。今年,14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南京600多所中小学举行“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把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纵然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但捍卫正义的意志写进了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流淌。 只有铭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如今,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砥砺前行,正需要“勿忘国耻”的觉醒,离不开“振兴中华”的呐喊。正如诗人写道,“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枪炮、不是仇恨,而是清醒的头脑、沸腾的热血和自强的精神”。 遗忘不是对待历史的方式,尘封不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张纯如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写道,“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蒋淑萍、马鸿祥相继离世,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73位。那些亲尝过屈辱和痛苦的人们终将离去,但那段苦难岁月绝不会随风飘逝。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
新华社柏林12月7日电(记者任珂 张远)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7日发表视频讲话,纪念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50周年,表示德国不会忘记历史。 施泰因迈尔在讲话中说,德国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给波兰人民带来的伤痛,不会忘记实现和解的历史勇气,以及让人们想起这一切的勃兰特之跪。 施泰因迈尔当天派代表在华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他整理好花圈后突然双膝跪下,这一幕震惊了全世界。 勃兰特在华沙的“惊世一跪”被认为是德国彻底反省战争罪责的代表姿态,促进了德国与波兰等国实现战后和解。勃兰特197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20年9月7日市场放量长阴,前期强势股、机构重仓股领跌,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主板第一大市值股全都暴跌。9月7日的下跌有效洗出了浮筹,短线调整基本到位。 第一,从时间上看,2020年9月8日、9月9日是10派周期的时间窗口,成为低点的可能性较大。单边牛市过程中的调整不超过五周,因此,3174.66点不会跌破,始于8月18日的调整不会超过9月21日。 第二,从空间上看,此次调是5.5%级别调整(不会是12.5%级别调整,否则会击穿3174.66点),目标点位3266.60点左右,9月7日已跌到目标位附近。 第三,从K线组合看,6K逼空已于9月7日完成。 第四,从银行板块看,银行指数和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都已企稳,9月7日不再创回调新低,PB在历史最低位,封住了市场大幅下跌空间。 牛市忽略振荡,杀跌为了向上。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8月31日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上半年利润增长受累于资产质量,特别是拨备大幅的增长,这也是行业普遍现象,与中国金融同业、欧美银行业的表现一致。 在他看来,当前全球经济还在调整中,离企稳还有很大差距,后续不良还会释放,但释放的幅度和空间,应该不会激烈地上升,而是逐步增加。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救助政策,经济也在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经济恢复很快,后续的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小。 但他认为,需要注意相关政策到期后的退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波动和影响,主要会体现在明年上半年。比如,对企业贷款应延尽延的政策,有的不良暴露还会适度增加,但总体都在建设银行的承受范围内,该行拨备比较充分、抵补能力较强。预计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会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对利润的冲击和影响预计不会太大。
富宝资讯主办的上海钨产业峰会暨国际硬质合金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南京大山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呈全在会上表示,“无钴电池”热对钴市的影响或许有限,在未来5年时间内,三元为主、磷酸铁锂为辅的技术路径仍不会改变。 “下半年,钴供应端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郭呈全表示,“目前,钴的金融属性正在增强。预计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钴需求量为2.92万吨,相比2019年增加5700吨。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看好钴价上涨。”(陈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