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捐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落成揭牌。 据了解,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包括标准教室48间,实验室、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24间及1座体育馆,可容纳2220名学生。“白鹭学校”是中广核向兴安盟捐赠1亿元人民币扶贫资金所建,该校的正式投用,不仅可提升兴安盟革命老区教育质量,还将对周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农村低保学生、城市低保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帮扶。 在“白鹭学校”揭牌活动上,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亦伦表示,“白鹭学校”的建设过程是中广核践行“一次把事情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在后续“白鹭班”组建过程中,中广核将继续多方位统筹,与校方深度配合,为地区“扶智”工程做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按照“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理念,中广核于2017年开始在定点扶贫的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创办“白鹭班”。3年以来,学校的师资力量短板被补齐,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思想面貌、心理健康状况长足进步,学习成绩大大提升。2018至2020年三届总计300名“白鹭班”高三学生收获了可喜的高考成绩,高考成绩100%上线,一本上线率达到7.7%,本科上线率达到68.3%。 与此同时,中广核还总结办班经验,编制行动指引,形成标准化、模块化、制度化的独特范式,并“快速复制”。截至目前,已在广西百色、四川凉山、云南牟定、广东阳江等地开设了“白鹭班”。
中广核技(000881)7月7日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259.47%–365.19%。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中广核技解释说,公司自第二季度已逐步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国内市场逐渐好转、国际航运市场开始复苏;同时,公司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 2019年,中广核技制定发布了“A+”战略。中广核技的核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积极布局环保、消毒灭菌、医学业务,具备较强抵抗经济周期性风险能力。核环保领域,2019年12月,我国首个3万吨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项目在江门冠华正式联机调试,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该类技术的最大单体项目,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的电子束治污技术迈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 同时,新疆伊宁电子束治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已具备安装条件,开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新途径;中广核技还在全国医疗行业积极推广电子束处理医疗污水和固废项目,以及消毒灭菌服务。核医学领域,中广核技与苏州市、苏州大学联合共建“质子肿瘤治疗国产化及临床研究中心”,并积极推进C13核素国产化研发工作。 据中广核技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广核技通过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全力打造公司高新材料和加速器两大研究院,并与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成立“电子束及环境技术应用联合研究中心”,构建技术持续升级和引消吸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确保存量业务提质增效、高端领域广泛布局。两大研究院作为技术持续升级和引消吸的载体,使中广核技高新材料、加速器存量业务提质增效,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域的技术前沿,并不断孵化出新的新产业,支撑中广核技的材料、加速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公司不断地注入新产品和新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企业复工时间延迟,物流及人员流动受限,下游需求下降,公司各业务板块订单减少,随着国外疫情暴发,航运业务也受到影响,中广核技整体收入及利润下降。 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中广核技已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从现在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公司第二季度的经营状况显然超出市场的预期。 中广核技今年6月1日晚间公告,拟出资5350万元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方式,获得四川国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95%的股权。四川国清源各项资质齐全,曾承接多个工业废水业务,公司将以较低成本迅速地切入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领域,实现环保整体工艺一体化及商业模式多元化。 “中广核技此番业绩大幅预增,是否意味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向上的拐点,值得密切关注。”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11日召开的境内新能源业务领域2020年供应商大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5月底,中广核境内新能源总资产达1947亿元,净资产588亿元,在运装机总容量2054万千瓦。到今年年底,在运装机容量将突破2400万千瓦。今年将有近400亿的采购投入,与50多家供应商全面深化合作。 本次供应商大会聚焦新能源行业如何在平价竞价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广核有关单位与10家战略合作供应商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产业链上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合作,开拓产业新格局。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李亦伦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与各合作单位的共赢发展,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广核境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 据了解,为响应国务院复工复产、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号召,中广核的新能源业务有关单位动态研究复工复产政策和时机,积极协调政府单位争取最大资源支持,内部采取了系列有效的推动措施。 “工程项目的开复工是我们聚焦的重点。”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章建忠告诉记者,目前,中广核新能源共拥有在建项目59个,其中海上风电项目8个,总装机容量705.25万千瓦。在4月26日实现了当时在建的总计600万千瓦50个工程项目100%复工,比原计划全部项目复工时间提前了4天。截至5月底,新增投运的装机容量超过40万千瓦,今年年底要实现新增投运422万千瓦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自项目复工建设以来,中广核浙江岱山4#234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完成了22台风机的吊装作业,并有52兆瓦容量并网投运,中广核广东阳江南鹏岛4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完成了22台风机的吊装作业。 章建忠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和行业格局转变带来的新挑战,中广核与供应商深化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追求价值链优势,构造竞争优势群,在当前的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如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他介绍说,中广核通过“大项目”“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的开发及投资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带动装备供应商以降低度电成本为核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交叉学科技术研发,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工艺改进和性能优化,压缩生产周期,降低协同成本。此外,从而整合项目开发、设计服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各领域的供应商资源进行价值发现、价值利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显著提升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降低系统成本,重塑新能源产业生态,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同频共振、合作共赢,引领未来发展。 中广核新能源的产业优势还转化为扶贫工作的助推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李亦伦在采访中指出,作为央企,中广核的新能源业务发展中,一直秉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负责、负真责”的扶贫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中广核与央企扶贫基金合资打造了一个总投资98.94亿元、总装机容量160.83万千瓦的清洁能源产业扶贫平台,将在全国12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17个风、光项目。“2020年,中广核将进一步发挥央企扶贫基金的作用,为贫困地区的项目注入更充裕的发展资金,同时在广西、内蒙古等地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扶贫项目,全方位助力贫困地区长期稳定脱贫。”章建忠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