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2.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3.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4.展望新年,我国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正文: 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一、疫情恶化,但经济改善? 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各国封锁措施已更具针对性,需求刺激仍规模空前;此外,不少行业似较快适应线下办公向线上转变,供给韧性显著提升。 图1:经济已现“免疫”特征 数据来源:WIND,CEIC 二、缺口所在,即动能所在? 疫情冲击引致了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来看,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尽管未来海外供给能力有望逐步修复,但微观证据表明,订单往往存在一定“粘性”,短期内不易迅速转移,我国出口仍能有所作为。 图2:填补海外供给缺口 数据来源:WIND,OECD 国内来看,疫情对民众某些消费习惯等影响或是永久性的,但参照历史上西班牙流感和亚洲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经历,整体服务消费回到疫情前可以期待。目前我国消费、服务业离常态仍有差距,该需求缺口或正是未来经济动能。 图3:修复国内需求缺口 数据来源:WIND 三、政策转向,则经济转向? 前期持续的社融扩张与贷款利率下行都似已现转折,政策退潮大势所趋。但历史表明,前期社融收缩与经济增长拐点之间,往往存在6个月左右的时滞。政策转向,并不必然意味经济立即转向。 图4:经济扩张有“惯性” 数据来源:WIND 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及经济扩张惯性消退,房地产动能有望回落,赤字率降低后基建走弱。明年年中过后,整体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四、基本结论 一是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二是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三是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2021年对于美国抗疫与经济复苏来说是个重要转折年。一方面,拜登顺利就任美国总统,民主党成功实现对国会两院的控制,同时主张积极财政的前美联储主席耶伦被确认为新一任财长,财政刺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拜登已提出规模为1.9万亿美元的额外财政刺激计划。另一方面,1月中旬以来美国疫苗接种速度也已明显加快,拜登抗疫更加积极。预期在财政刺激和疫苗铺开的背景下,2021年美国经济将大概率实现复苏,近期IMF已将21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由3.1%大幅上调至5.1%。 经济复苏趋势日渐明朗背景下,美国的通胀风险也值得关注。首先,此次美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刺激措施已经使得其广义货币大幅增长,通胀的货币条件已经存在。其次,正如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一文中阐述,如果采取更广义的通胀度量方式,当前美国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已经出现一定程度上涨,2020年标普500指数上涨16%,11月美国2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增长9%。 再次,金融市场的通胀预期亦明显抬升,反映债券市场通胀预期的TIPS通胀补偿指标升至2%左右,而铜、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当前美国实体经济通胀水平回升有限,12月CPI同比1.6%,核心CPI同比1.4%,均低于疫情前水平和美联储通胀目标。展望未来,随着疫苗的铺开和经济的复苏,后期美国实体经济通胀将会快速回升吗?本文从供需缺口的角度,对后续美国通胀走势进行探讨。 ?需求端:疫情拐点与刺激政策有望带动需求加速回暖 “民主党横扫”背景下,美国财政刺激有望进一步加码,提振总需求。1月6日,民主党拿下佐治亚州2个参议员席位,由此最终实现在本轮总统和两院选举中的“民主党横扫”,后期美国经济政策决策过程将更加顺畅,美国继续加码财政刺激的可能性大增。在之前两轮大规模财政救济方案之外,此次拜登又提出1.9万亿美元的救济法案,并且市场和媒体普遍预期新一任美国政府还将实施额外的基建投资和新能源开支计划。 与此同时,新一届美国政府任命主张积极财政的耶伦作为美国财长,鉴于耶伦此前担任美联储主席及在货币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协调。由于财政支出直接作用于需求端,当前市场普遍预期财政刺激进一步加码将对美国总需求形成有力提振。 本轮美国广义货币大增形成巨大的潜在需求,也将随着疫苗的铺开而得到释放。本次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美国M2大幅上升,2020年12月美国M2余额同比增加4万亿美元至19.4万亿美元,同比增幅25.7%,增速为19世纪中叶以来最高水平。广义货币大增背后是居民和企业部门存款的增加,形成巨大的潜在名义需求。根据美国金融账户统计,2020年前三季美国居民和非营利组织的现金+存款类资产增加约2.25万亿美元,占同期美国M2增量的70.6%;非金融企业现金+存款类资产增加约9000亿美元,占同期美国M2增量的28.6%。 进一步,1月中旬以来,美国疫苗的接种进度开始加快,有望逐步带动前期积累的名义需求。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1月26日,联邦政府接种一剂疫苗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约6%。当前美国疫苗订购总量已达6亿剂,预计于今年夏季使疫苗基本覆盖全部人口。前期受疫情冲击,美国服务消费严重低于中长期趋势值,在居民收入和资产负债表健全的情况下,后期疫情逐步控制后服务消费有望实现补偿式增长;非耐用品商品消费有望延续恢复;耐用品消费因前期的需求释放和后续利率的反弹,可能出现小幅回落。与此同时,当前美国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库存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后期补库需求也有利于美国总需求的回升。 ?供给端:美国生产有所好转,但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张 当前美国工业生产和产能利用率正逐步回升,12月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恢复至-3.6%,工业产能利用率恢复至74.5%,但工业生产增速和产能利用率仍低于疫情前。随着疫苗的铺开,以及生产活动对疫情的适应性增强,美国生产端将朝疫情前的水平恢复。但整体来看,产能短期难言大幅扩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劳动供给端,当前美国失业率虽然较疫情最严重阶段快速下行,但永久性失业却在不断上升,制约生产恢复。另一方面,在资本供给端,大幅扩张现有产能的唯一方式是增加投资,但相比于投资对需求的即期一次性拉动,其对产能扩张的贡献往往是跨期分阶段的,短期内难以弥补供需缺口。 ?供需缺口、通胀预期、货币宽松多重因素下,关注美国通胀上行风险 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仍将呈现“需求强、供给弱”的情况,需求端主要受前期积累的居民和企业存款、进一步的财政刺激带动,疫苗的铺开将为需求的释放提供条件,而生产端仍是朝疫情前的水平恢复,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张。 而在持续的货币宽松下,美国的通胀预期已经出现抬升,体现在TIPS通胀补偿和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明显的上涨,供需缺口存在的背景下,通胀预期很容易自我实现。事实上,疫情后美国耐用品消费的强劲已经带动耐用品价格走强,美国进口的增加也带动进口价格指数上行。 此外,当前美国货币当局实施2%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即在通胀阶段性超过2%的情况下,不立即收紧货币政策。在供需缺口、通胀预期、货币宽松等多重因素下,我们认为,美国通胀回升的趋势较为明确,后续仍需关注美国通胀上升过快的风险。 作者 沈建光: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汪导国:京东科技集团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核心观点: 1.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2.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3.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4.展望新年,我国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正文: 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一、疫情恶化,但经济改善? 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各国封锁措施已更具针对性,需求刺激仍规模空前;此外,不少行业似较快适应线下办公向线上转变,供给韧性显著提升。 图1:经济已现“免疫”特征 数据来源:WIND,CEIC 二、缺口所在,即动能所在? 疫情冲击引致了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来看,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尽管未来海外供给能力有望逐步修复,但微观证据表明,订单往往存在一定“粘性”,短期内不易迅速转移,我国出口仍能有所作为。 图2:填补海外供给缺口 数据来源:WIND,OECD 国内来看,疫情对民众某些消费习惯等影响或是永久性的,但参照历史上西班牙流感和亚洲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经历,整体服务消费回到疫情前可以期待。目前我国消费、服务业离常态仍有差距,该需求缺口或正是未来经济动能。 图3:修复国内需求缺口 数据来源:WIND 三、政策转向,则经济转向? 前期持续的社融扩张与贷款利率下行都似已现转折,政策退潮大势所趋。但历史表明,前期社融收缩与经济增长拐点之间,往往存在6个月左右的时滞。政策转向,并不必然意味经济立即转向。 图4:经济扩张有“惯性” 数据来源:WIND 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及经济扩张惯性消退,房地产动能有望回落,赤字率降低后基建走弱。明年年中过后,整体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四、基本结论 一是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二是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三是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26日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受到广泛关注。唐珂当天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唐珂表示,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有三个基本面因素支撑。一是生产稳中向好,二是粮食库存充裕,三是消费较为平稳。他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适时加强了储备投放和应急保供,市场供给平稳有序,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针对部分地区小麦价格上涨,一些种粮大户有惜售囤粮的现象,以及小麦收购进度晚于去年等问题,唐珂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种粮大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而对于日前有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唐珂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稻谷、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100%,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可以说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战略目标。报告里提到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将继续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保障供给。
摘要 【水皮:不到黄河心不死 大盘补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A股有一个传统,就是逢缺必补。不管是下方的跳空缺口,还是上方的跳空缺口,在短期内都有强烈的补缺欲望。我们看到这一波行情里,上证指数在3152点和3187点之间有一个跳空缺口,所以市场预期周一恐怕是要补一补缺口的。如果不补总有一个心病在,对于后市的持续行情也是有隐患的。(华夏时报) A股有一个传统,就是逢缺必补。不管是下方的跳空缺口,还是上方的跳空缺口,在短期内都有强烈的补缺欲望。我们看到这一波行情里,上证指数在3152点和3187点之间有一个跳空缺口,所以市场预期周一恐怕是要补一补缺口的。如果不补总有一个心病在,对于后市的持续行情也是有隐患的。 我们看到周一盘中补到了3174点,换句话来讲,还有20个点的缺口没有完全补齐。我们可以理解为可能是盘面上短期内跌无可跌,再往下也打不动了。因为周一权重股集体走弱,交易时段像平安、招商银行、万科、中芯国际、平安银行,中信证券这些大盘指标股都是资金流出的,而且这些都是蓝筹股,周一全天呈现出主力资金流出的态势。换句话来讲,并没有人在缺口上方护盘,也就是说不管是主力,管理层,还是机构,实际上都是让调整放任自流,放手让市场按自己的运行轨迹调整,并没有过度的人为干预指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周一实际上这波行情以来第一次成交量少于1万亿元,当然可以想象个股应该是大面积下跌的,有2000家个股下跌,但是活跃的涨停的股票也不少,也有100多家,当然跌停的个股也不少,有30来家。跟开盘的时候比,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分化。 我们一般知道,炒股跟打仗一样,往往有三个阶段是互相转换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战略进攻,稀里哗啦从冲破3000点开始,一路冲到3400多点;第二阶段就是调整,调整杀跌需要一个动能衰竭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时间,另外一方面需要动能有所减退。现在的情况就进入了第三个战略僵持的阶段,看还有谁愿意卖股票,看还有多少获利盘需要出干净。换句话来讲,一定程度上跳空缺口就代表着获利盘的盈利幅度。缺口完全补齐的话,就说明获利盘空间有限,也意味着要看抛盘的力量究竟有多少。 显而易见现在的调整是等待抛盘衰竭的过程,远远还没有到组织战略反攻的阶段,现在其实是一个战略僵持的阶段。现在指数跌与不跌完全是要看抛盘的脸色,在这个位置上抛无可抛,或者大家要割肉了,水皮认为调整才会进入尾声。 当然一些个股会率先走出调整,即便是我们刚才说的大金融板块,周一也有些个股在盘中呈现出比较强的承接力,并且已经开始悄悄地出现了很好的承接力,个股总归有一些先于板块的变化。 从补缺的角度来讲,走势还是相对比较强的。如果后面几天补缺不再继续,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非常强势的调整。 周一是新三板精选层开板的日子,有32家企业集体挂牌,跟我们原来预计的、分析的出入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尾盘的时候,有10家是红盘的,那意味着有22家跌破了挂牌价,或者说是发行价。换句话来讲就是个股大面积破发,盘中最厉害的破发是60%,这是非常恐怖的。 当然上涨翻倍的个股也有,最后除了个别股票成交量过亿元以外,大多数股票就几千万的成交量,甚至少得只有两三千万,分化也是非常厉害的。跟A股主板市场来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实际上依然没有彻底改变机构市的特征。从进入资金的活跃度来讲,跟主板市场并没有构成竞争。应该讲精选层的开板,新三板的改革也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我们之前也担心新三板会分流主板的资金,这也是今年市场面临的绕不过去的一个坎。现在看来,还是平稳的开始了。对于主板市场并没有构成太多实质性的资金分流和威胁,其实是不同的板块各玩各的。从7月22日科创板一周年指数调整,而且可以限售股减持,到周一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接下来A股市场必须直面就是创业板的注册制。 不管创业板上的新股票,还是旧股票都会实行20%的涨跌幅。从科创板1年的历程来看,一天的交易能达到20%或者跌到20%的个股是少之又少,基本上也就在10%左右上下波动,可以预期创业板注册制也是一个平稳的过渡。估计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应该讲没有太多悬念,换句话来讲今年资本市场在供求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基本上落实到位了。未来的预期是相对稳定的,市场的运营也是相对稳定的。 水皮觉得未来的涨跌更多的是会反映大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对上市公司业绩回升的估计,当然也涉及到对估值的重新的平衡。一波行情调整之后,下一步再起来讲什么故事是大家必须思考的。是继续讲估值的故事,还是要讲业绩的故事?是继续讲大科技的故事,还是要讲大周期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可以好好地观察。 周一强势板块里除了有色金属板块之外,化肥、农牧渔业、水泥建材,实际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强势的特征,这些板块都是大周期的行业,所以我们上周说新旧动能的转换会不会成为未来行情出发的契机,或者未来行情演化的一条主线,这就值得大家的关注了。 一句话点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