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未经原告演员王鸥的许可,更美APP经营主体北京完美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商业使用了其58张肖像照片,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处更美APP赔礼道歉96个小时,赔偿11.6万元。 这并不是北京完美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因为侵犯明星肖像权而遭到起诉。侵权、赔偿、再侵权的循环背后,或是更美APP对侵权成本以及潜在经济效益之间的利益考量。 遭众多明星起诉 法院判决书显示,2019年7月,更美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标题为《从土气少女到“第一风情女神”,美艳不输范冰冰她到底是怎么蜕变的?》、《夜光剧本后王鸥竟和王凯好上了?可我只关心她新填充的下巴太惊悚》、《〈粉红女郎〉也要被翻拍,王鸥出演万人迷会毁童年吗?》等3篇商业宣传文章,使用王鸥照片达58张,计68次使用。 王鸥方面认为涉案文章中擅自使用自己大量肖像图片,同时更美公司将原告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并撰写王鸥曾经接受过整容等不实内容,更美公司上述行为容易引发读者认为王鸥曾做过美容整形,同时与更美公司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关系,构成对原告的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犯,要求法院判令更美公司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精神损失费50000元、合理开支5000元。 更美公司辩称自己只是一家医疗美容领域的信息收集、发布平台,主要聚集了医疗美容机构和相关用户,在公众号中引用的原告照片并非商业行为,没有从中获利,相关文章的点击量较小,传播影响范围是很有限,原告主张的经济损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认定,更美公司在其经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涉案文章中使用王鸥肖像照片,结合完美创意公司自认的经营范围属于商业使用行为,未经王鸥同意使用其肖像照片,侵犯了原告肖像权。 2020年1月14日,一审判决被告北京完美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显著位置连续96小时刊登致歉声明向王鸥公开致歉,赔偿经济损失共计11.6万元,这个判赔金额只有王鸥提出的50万元赔偿的20%。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完美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就曾被包括唐嫣、冯小刚、张柏芝、靳东、黄晓明、佟丽娅等在内的十几位明星起诉,案由包括肖像权纠纷和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赔偿金额在几千元到近20万元不等。 为何更美APP一直在侵权明星的路上不回头呢? 4月29日,更美APP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回复称:“纠纷主要集中在肖像权。这些都是同一个律师事务所提起的,这类律所主要负责明星肖像权类的诉讼,工作模式包括查公众号文章是否有使用明星图片,然后联系对应的明星看是否起诉。”其表示:“由于同一个律师事务所会同一时间起诉,所以最后呈现出一种更美APP被明星集中起诉的情况。” 对此,北京中同律师事务所赵铭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司法实践中,有专门从事明星肖像权维权的律师事务所及团队,这是法律所允许的。据我所知,这类案件律师一般都是风险代理,判决赔偿金额绝大部分都归律师团队或律师事务所,明星们诉讼的目的不在于索赔,而更在乎自己的声誉,因为这些文章和照片确实对他们的人格造成了伤害,也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医美科普落点在商业宣传 记者在关注更美公众号之后,自动弹出下图。 图中涉及的明星包括了肖战、杨幂、杨紫等知名明星。那么,更美获得这些明星的授权了吗?授权费用又是多少? 对此,更美APP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 赵铭律师表示:“若要合法获得明星的肖像照片用于商用,需要不菲的资金,且明星将成为主动的一方,在合同条款各方面都会有限制,这不但大大增加医美平台的营销成本,也让他们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广告。” 更美APP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医美科普与消费者消费并不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公众号本身并不追求为了让消费者去APP消费而创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普及医美知识,让中国消费者建立正确的医美消费观,相当于一个行业地基。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对医美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避免冲动整形、无审美整形、误入黑诊所,这是明星案例科普医美知识最大的意义。” 记者浏览了一下更美公众号近日发布的头条文章,在《石锤,鞠婧祎连头皮都整了?是个狼狠人!》一文中,直接写道“小鞠身上改变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毛发量的增多”、“早期怎么看都不像是发量很多的样子”、“处处露头皮像极了秃头小助理”。 这篇文章阅读量高达10万+,文章最后写道:如果你想咨询植发、额头缩小、发际线美学设计等问题,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形状的发际线,可以添加所长家的更美研究员咨询。回复【发际线】,再发过去你的要求,她将为你制定1对1手术方案,任何疑问都可以向她咨询。 “这是典型的商业宣传,文章表面看是讲明星的外形变化,最后却放上了联系方式,落脚点还是在于商业目的。”赵铭律师表示,“我相信更美APP是算过账的,通过这些文章所吸引的潜在客户,背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一定是远远大于侵权成本的。之所以敢多次侵权,核心就是处罚力度过低,侵权成本过低。”
中国发布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宝点网”被立案侦查 中国网9月2日讯据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今日通报,该分局已于2019年1月17日对成都伟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宝点网”P2P平台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案侦要求中指出,“宝点网”涉及的实际借款人必须立即履行还款义务,逾期未还款者,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司法部门采取法律措施。对“宝点网”下属门店或加盟店相关人员不配合清退、截留借款人回款等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报称,请借款人将还款本息汇入公安机关指定账户,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还款后及时与会计人员核对还款情况,联系电话:028-84726881。 指定账户具体信息如下:账户名:成都伟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账号:5835 0272 2900 028(该账户已由锦江区公安分局第一顺位冻结);开户行:浙江民泰银行成都武侯支行。还款时请注明还款人姓名。 警方表示,为了维护广大出借人合法利益,加快公安机关办案进度,请投资人积极配合警方开展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情况和诉求。警方将依法办理案件,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最大限度保护出借人合法权益,并依照法律程序适时公布案件进展。
高仿公号“钓鱼” 平台也应担责 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骗子们如今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不少人都认为公众号可信度较高,对公号提供的信息、链接等往往毫不设防。殊不知,微信公众号里面也是鱼龙混杂,一些看似正规的公众号,实际上却是“山寨公号”、“钓鱼公号”。日前,福建泉州许先生根据短信提示,搜索到名叫“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通过链接被诱导到一个网址,输入了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被骗走2000元。 高仿微信公众号招摇撞骗的背后,暴露出微信平台在公众号审核和监督方面存在漏洞。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使用者的账号信息、服务资质、服务范围等信息进行审核,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基于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件号码、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但在现实中,微信平台的审核很可能被钻空子,在一些电商平台,有商家承诺“缴纳680元可注册经微信官方认证的企业号”,微信要求的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全由商家包办。 前不久,央视新闻频道披露了微信公众号中出现“高仿”官微的乱象:河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名称被个人和培训机构恶意抢注,严重干扰了高考招生工作。这些仿冒官方招生考试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搜索排名靠前,有的甚至还得到了微信的认证,极具误导性,不仅极有可能存在招生骗局,考生的信息也面临泄露的风险。事后,微信公众平台对所涉及的76个高仿公众号予以永久封禁。 治理高仿公众号不能止于事后查处,更要加强源头监管,遏制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一方面,全方位进行身份核验,尤其对于金融、招生等敏感领域,除了审核申请者递交的书面材料外,更要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核实,避免无资质者挂羊头卖狗肉。另一方面,筑牢防骗“防火墙”。假冒微信公众号“钓鱼”,大都是通过引导到第三方钓鱼网站实施诈骗。微信平台应主动与有关部门的钓鱼网站信息库进行对接,在跳转链接时予以及时提醒,甚至自动停止访问,从而让骗术无法得逞。 遏制高仿公众号“钓鱼”,不缺技术缺决心,关键要强化互联网平台责任。目前,对于一些假冒公号违法行为,微信平台往往并不需要承担责任,自然缺乏严格把关、认真监管的动力。《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未尽到资质资格审核义务,将被责令限制整改或停业整顿,并面临最高二百万元罚款;如果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还将承担连带责任。不妨借鉴电商平台的管理模式,让互联网平台因高仿公号被问责,为“钓鱼”诈骗承担连带责任,才能唤醒平台的责任意识,促使其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
管理存漏洞 “李鬼”公众号变诈骗工具 来源:经济参考报“您小车的免年检期限即将到期,可在微信公众号线上年审。”日前,福建泉州许先生根据这条短信提示,搜索到名叫“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通过链接被诱导到一个网址,输入了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被骗走2000元。 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记者调查发现,骗子们如今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微信公众号办事成习惯 小心掉进“高仿号”圈套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人都认为公众号可信度较高,操作时很少点开详细资料了解公众号的注册、认证背景等。 浙江的陈女士就曾因为关注了一个虚假的微信公众号,导致新办理的信用卡被骗消费上千元。办理了交通银行的信用卡后,为方便日后查账,陈女士在微信中找到了一个名为“交通银行中心办卡进度询问”的微信公众号。 关注后,陈女士打通页面上提供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自称是交通银行的“客服”。该“客服”让陈女士提供信用卡账号和手机号码,并称随后会发验证码到陈女士的手机上。 陈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将收到的四条验证码全数报出。在即将报出第五个验证码时,陈女士突然意识到验证码不能随意告诉陌生人。陈女士立刻挂断了电话,并拨打了交通银行的官方咨询热线,但为时已晚。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陈女士,其信用卡已被消费4笔,合计1414元。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表示,除了冒充金融部门公众号诈骗,这两年还出现了假冒网络贷款、购物网站、中介机构等公众号的诈骗案。 不少微信公众号是“李鬼” 官方认证号“黑市”680元全套代办 根据注册主体的不同,微信公众号分为个人号和企业号,企业号服务号可以获得链接到外网等更多权限,经认证的公众号甚至可以开通支付通道。申请官方认证需提交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等资料。 记者搜索发现,微信平台上能查找到一批类似“扫码支付助手”“支付平台助手”“银行卡安全助手”“动感地带10086”等看似“官方”的公众号,点击查询这些公众号的详细资料,才发现竟是无相关营业资格的个人号。 此外,经微信官方认证的公众号也被造假者盯上。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声称可以“公众号定制、名称自取,极速通过公众号、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注册和认证”的商家。 其中一位来自安徽的商家告诉记者,缴纳680元可注册经微信官方认证的企业号;微信要求的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可以全由该商家包办,公众号平时运营完全交给记者。 记者提出要将该号用于放贷,可能要从公众号外导至其他付款网页,因为和该公司合法的营业范围是“两张皮”,担心微信方面会审查,卖家表示“微信方面完全不会管,可以放心运营”。 资料显示,微信认证每年要收取300元,是支付给第三方专业审核机构的审核服务费用。记者致电其中一家第三方审核机构——成都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客服告诉记者:“首次认证完了,管理员平时如何操作,做些什么,公司都看不到,也不会管,只是每年年审时再次核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相关资料。” 专家建议平台负起责任 避免沦为诈骗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微信公众号在名称和资料审核、日常运营等方面还存在漏洞。根据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应依法加强对平台内各经营者的管理,特别是对金融、政务、支付等相关行业公众号要着重进行人工审核,提升开设门槛,避免其沦为诈骗工具。 微信官方团队回应,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公众账号的用户,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及相关规则的行为。平台现在对公众号涉及“银行”这一类的命名,均严格要求申请者需提交相关金融资质才可命名;上文提到的“银行卡安全助手”公众号属于注册时间较早的账号,平台已要求其7天内改名或更换有资质的主体,如到期未调整,将直接清空名称。 “对于仿冒公众号等行为一直都在打击,最近还进行了专项处理,处理了一批仿冒诗词书画大赛、假冒家电售后维修、假冒高收益理财、假冒快递理赔等违规账号。”微信相关负责人说。 网信安全与信息化专家李洋表示,从技术角度看,通过假冒微信公众号“钓鱼”,一般需注册第三方钓鱼网站域名并开发实现对应所需的诈骗功能,打击此类“钓鱼链接”,需要平台对接国家级统一的钓鱼网站信息库,监管部门与平台协同发力。 微信官方团队提醒用户,使用前先点击公众号右上角“…”-“更多资料”,查看公众号的具体信息,假冒官号的主体大多是一些个人、个体工商户或非对应的主体。不过,多数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消费者“擦亮眼”是防骗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的微信平台不能“甩锅”,要真正负起责任来,这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