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银机电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根据公告显示,2020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营收3.7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76.63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3.16%、33.19%。 对于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天银机电董事会秘书陈钊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公司及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复工延迟、物流受阻,各项业务开展进度放缓,但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有效实施,冰箱行业产量和公司二季度营收都呈现好转迹象。上半年公司实现冰箱压缩机零配件业务营收2.74亿元,虽较去年同期下降22%,但下降幅度比一季度收窄。” 家电冰箱行业增速放缓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冰箱行业开局遇冷。但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向好以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有效实施,冰箱行业在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累计产量达1373.1万台,同比下降25.24%;2020年上半年,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累计产量达3759.3万台,同比下降11.55%,下降幅度比一季度收窄。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天银机电冰箱压缩机零配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其中,公司冰箱压缩机起动器、保护器类产品的销售量为2028.85万只,同比下降14.14%;消音器类产品的销售量为1861万只,同比下降14.95%;变频控制器的销售量为138.89万只,同比下降27.22%。 “今年上半年,家电冰箱行业生产和销售均受到较大的冲击,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冰箱产业链各企业复工复产,冰箱行业正在恢复。”陈钊敏向记者表示,“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升级,使得冰箱市场需求风向有所转变,变频、大容量、智能化、风冷等产品比例均有所增长,为冰箱压缩机行业带来了结构调整的新机遇。” 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2015版和2019版中国家用电冰箱产业技术路线图中,明确制定了2020年变频压缩机使用占比达到30%、2025年达到50%、2030年达到60%的行业目标。在冰箱压缩机领域,提出了变频压缩机、高效小型化压缩机、新型压缩机、R290压缩机等重点项目。陈钊敏向记者表示:“这为冰箱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家电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经过多年的充分竞争,龙头企业已占据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将会面临着市场利润不断压缩、价格竞争加剧的局面。”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从产业周期的角度来说,冰箱产业已经全面从原先的成长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整个产业都相对较为稳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价格战相对较为明显,所以未来平稳波动将会是家电行业的长期趋势。” “近几年,家电冰箱炫技型技术和设计甚嚣尘上,对冰箱销售的拉动力度已经‘日薄西山’,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家电智能化,特别是对于智能冰箱场景体验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某头部资产管理机构研究员、高级经济师王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与保鲜在技术应用层面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冰箱整体保鲜水平,如果在这方面进行深化与拓展,就会开辟智能家电和智能冰箱的新蓝海。” 抢抓军工电子发展机遇 天银机电主营家电零配件及军工电子。在军工电子板块,子公司华清瑞达、天银星际、工大雷信以及孙公司讯析科技深耕雷达与电子战技术、空间技术等专业领域,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壁垒。2020年上半年,公司军工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16.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36%。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子公司华清瑞达和孙公司讯析科技获得多个项目中标,如ATE装备、宽频带射频与激光半实物仿真系统、射频阵列及馈电设备、电子战无人机、有源数字相控阵多任务测试系统等。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复工延迟,但各军工子公司合理调整研发生产安排,及时交付产品并确认收入。因此保证了公司军工电子业务持续增长。”陈钊敏向记者说道。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预算,2020年中央本级国防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6.6%,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对此,陈钊敏向记者表示:“我国向来重视国家安全,多年来国防支出预算均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技术封锁的背景下,核心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在国家政策推动、军民融合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具有核心技术的军工上游企业充分受益。” 谈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陈钊敏向记者表示:“将继续深化‘家电零配件+军工电子’的产业战略布局。在冰箱压缩机领域,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的设计和性能,凭借国内市场良好口碑和国际体系认证优势,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同时,做精做大做强军工电子业务,抓住军队信息化重要发展机遇,依托长期从事军工电子领域的技术储备,向民用测试测量领域拓展新市场等。”
家庭流量入口争夺战愈演愈烈。在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四个必备大家电中,冰箱是唯一一个需要24小时开机的积淀,人机交互性频繁,用户粘性高。这样的优势让冰箱成为仅次于电视的家庭流量第二入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冰箱的智能化,行业内喊了很多年,各家也有不少摸索。但硬件上的“小修小补”始终与冰箱保鲜的核心功能关联度不高,没有解决食材管理的消费痛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直到4月25日,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引领冰箱行业真正的进入智能化。 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转折点 “扬眉吐气!”,4月25日,海信冰箱公司助理副总裁赵兴全程看完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上市发布会,发出来自心底的慨叹。 他是冰箱行业19年的“老兵”了。2001年,海信的第一台冰箱就是他参与研发的。在他的职业生涯里,见证了冰箱技术的不断演变与革新。 从单纯的制冷到温区隔离,从单门、两门、三门再到对开门、多门、十字门和法式,从单一到复杂,冰箱不断进化。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冰箱开始走进用户家庭并占据重要位置。但在赵兴的描述里,这一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对海信、对行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转折点!”赵兴说。 围绕冰箱智能化,行业内的企业已经有了诸多探索。“虽然近年来行业都在提智能,将大量的开发资源都集中在了硬件上面,与冰箱保鲜的核心功能关联度不高,并没有进一步解决消费者的食材管理及保鲜痛点。从这个意义上,之前的智能是伪智能。”海信冰箱公司常务副总裁冯涛说。 “要做就做最优解” 回归产品本质,做好食材管理,对冰箱的核心功能进行升级,成为海信研发新一代智能冰箱的方向。而让冰箱智能管理食材的前提,首先是实现自动识别食材。也就是说,智能冰箱必须首先解决“看见”冰箱里有什么食材,然后才能对食材进行智能管理以及进一步指导烹饪美味健康佳肴。 至于冰箱真正智能的第一步,目前行业里常见的是摄像头识别技术,缺陷非常明显。海信冰箱研发团队判断,摄像头识别技术只能作为识别技术的补充,不会成为主力。而RFID技术与生俱来的可障碍识别、穿透性强、批量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具有先天优势。不过,由于技术门槛过高,一直以来很少有企业成功将RFID成功用于家用冰箱领域,加上RFID信号容易被瓜果等含水量大的食材屏蔽,所以很少企业能够将RFID技术应用到冰箱的冷藏区。 “从用户体验角度,如果只把RFID技术用在冷冻区,那也只是伪智能。”既然要做,就要做最优解。赵兴和同伴们想做的是一项引领行业的技术——通过RFID技术实现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全领域食材的识别与管理。 “研发人员从内心来讲,当然是想做突破性、领先性的技术”。海信家电集团研发中心电控研发部副总经理彭汉光回忆,2018年开始冰箱公司针对RFID技术进行技术预研,在此过程中RFID技术成本逐渐下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经过内部评估,2019年底,明确的产品化项目组正式成立。 独特的1+1>2优势 研发过程中,赵兴和同事们遇到了太多此前没有遇到的技术问题。最煎熬的还是行业内公认的难题——冷藏区RFID技术方案。海信家电集团总裁段跃斌帮助调动海信集团内部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支撑项目研发。 此时,海信作为国内同时在黑电和白电领域兼具强大实力的一家企业,技术联合优势互补的研发优势充分展现。 “如何进行天线布局、如何屏蔽信号,我们是‘门外汉’,但海信通信公司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且与之前合作的外部公司不同,通信公司的同事接到我们的需求后,会第一时间帮助想解决方案,对产品体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赵兴说,在海信通信公司的技术扶持下,现在RFID在冷藏区的一次性识别率已经接近100%,远远高于图像识别技术。“这在项目开发初期,是无法想象的指标。” 如果RFID技术是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眼睛,那么AI智能技术就是会思考的大脑。而在冰箱大屏交互AI功能上,海信冰箱委托海信视像和聚好看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在整个冰箱行业,大屏交互体验上各家的效果都差不多,大多都是由同一个技术公司输出方案,体验不是很好,与电视有很大差距。这次委托视像开发,无论是软件界面还是系统架构、交互体验,效果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海信家电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鲍雨锋说。 独特的1+1>2的技术优势加持,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黑科技”——冰箱全域都实现了RFID技术,这是行业内没有先例的技术突破。 “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全身心投入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那就是用创新的科技,制造最优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最具品质的服务。以前大家总是想,未来,技术能预测我们的需求,管理我们的食材,让生活更便捷、有趣。此刻我想说,未来已来,就在现在,海信食材管理冰箱就是全新起点。”发布会上,冯涛的讲话底气十足。 同时,海信表示,公司已经投入到海信食材管理冰箱2.0版的研发。未来将串联起海信集团更多的资源。比如,通过与智能家居示范平台聚好联的合作,打通食材生态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实现无接触配送,成为生鲜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信任纽带。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