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食材零售市场日渐火爆。2月1日,主打火锅生鲜食材的山西查特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查特熊”)宣布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类似查特熊这样盯上火锅零售食材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仅一年我国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就新增超过3000家,这也让该类企业冠上了“新晋网红”的名号。事实上,火锅食材的门槛并不高,但也正是这样,供应链能力成为了行业赛道的决胜关键因素之一。 扎堆入局 2月1日,查特熊宣布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由爬手食品创始人王亚军个人领投。据悉,查特熊是一家火锅生鲜食材集合店,成立于2020年11月,为消费者提供社区化火锅生鲜一站式到家服务。 查特熊主打产品包括火锅、烧烤、中餐食材和厨房用品四大类,产品SKU已超300个。其中,火锅食材包括锅底、蘸料、肉类、涮品、净菜、丸滑水产和主食菜品等;中餐食材包括半成品食材和饮料啤酒;厨房用品包括调味料和火锅器具等。 看上火锅食材零售生意的并非只有查特熊。天眼查AppPP数据显示,近六6成的火锅食材相关企业成立于一1年内(全部企业状态)。2020年,我国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年增量迅猛上涨,全年新增近3400家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同比2019年上涨216%。 与此同时,以锅圈食汇为代表的火锅食材店获得资本市场看好。2019年8月,锅圈食汇获不惑创投45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2019年10月,锅圈食汇获三全食品(002216)5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2020年2月24日,锅圈食汇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嘉御基金、不惑创投跟投。锅圈食汇在半年时间连续完成三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金额超过人民币4.5亿元。 此外,九品锅、川鼎汇、懒熊火锅、火锅物语等品牌也纷纷于2018-2019年加入该赛道。而人们熟知的三全、国美、蒙牛等企业也在2020年也跨界布局火锅食材超市赛道。 快消品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告诉记者,零售的发展正逐步走向专业化,特别是围绕着新消费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形成了更有特色的专业化零售形式,而火锅食材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因此这种零售形式获得了快速发展。 各自为战 虽然入局者众多,但各企业打法不尽相同。 业内普遍认为,火锅外卖“锅便利”是火锅食材行业赛道的雏形。早在2014年,河南锅便利火锅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包括火锅体验店、火锅食材超市以及火锅外卖三部分。锅便利在餐饮行业引入了O2O模式,是一家集呼叫中心、专业配送、电商平台、实体店面于一体的立体、互动便利的火锅服务商。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电话等方式订餐,人均消费50元左右,比一般在火锅店堂食便宜约20%。但业内人士称,锅便利的模式更像是“新瓶装旧酒”。 同样成立于河南的锅圈食汇,是一家火锅烧烤食材供应商,通过全品类一站式火锅食材,然后延展至家庭半成品食材供给,目前已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其产品超过400种,涵盖蘸料类、小吃类、川渝特色类、烧烤系列、酒水类、粉面类、用品用具类等。锅圈食汇主要通过以“互联网+食材”的B2B、B2C运行模式,将线下门店与于线上商城同时运行。 与上述企业不同的是,蒙牛入局则与原有的冰激凌等业务相结合。近日,蒙牛“火锅食材超市+冰激凌店”――冷冰器正式开业,该店是蒙牛冰品事业部首家社区生态店,由南昌分公司设立。 “查特熊核心竞争力专注门店运营模式,门店生存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做好一个品牌就必须做好门店盈利的基础,品牌才会长久稳定。”查特熊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查特熊旗下有300多个SKU,核心火锅底料产品为自己生产,其余为合作生产及市场通用商品,这样做降低了物流环节费用,给门店带来了更多利润空间。 王亚军分析称:“火锅食材超市在目前的门店来看,都不具备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还在疯狂地的赛跑和打磨。” 供应链成关键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供应链的完整程度将决定火锅食材零售企业的成败。如今,整个竞争赛道已经发生变化,从包装,到价格、品牌以及推广团队,已经到达了同质化发展阶段,而供应链方面是竞争对手很难短时间复制的一个环节。 业内人士称,一般而言,火锅食材企业自建工厂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一个普通工厂大概需要1亿元左右,而要建立综合性工厂,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对于火锅食材这个新兴行业来说,成本有些高。因此,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更具有协调性的供应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查特熊也将“完善供应链”作为获得融资后重点发展的方向。查特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查特熊融资后主要以“门店快速扩张”、“数字化门店管理建立”、“供应链完善”为三大重心,2021年查特熊全年规划“全国招商700家,落地运营达到500家”的布局体量。 锅圈食汇也正在发力供应链反面。据了解,锅圈食汇已与三全、太太乐、安井、双汇集团等500+家工厂合作,建立全国十10大仓库和四4大研发中心。 “火锅食材赛道上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是招商加盟的扩张能力,第二个是时供应链的整合和物流配送的能力,第三个是门店精细化运营的能力。目前这个赛道都还处于快速的扩张期,然而头部效应已经出现了负面增长,就是开业率小于闭店率,但是这个市场的背后和前端的载体是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的。”王亚军表示。 朱丹蓬称,从行业来看,火锅食材行业还大有可为,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群雄乱战阶段,除了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品质、品牌宣传、服务体系、客户黏粘性等问题,也是需要该赛道中的企业去深入思考的。记者 钱瑜 白杨(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见习记者 王君 由B端走向C端,疫情催生的半成品菜,正在布局家庭消费场景,成为消费者饮食习惯之一。 继半成品菜供应商苏州市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知香”)更新招股书欲冲刺A股市场后,近日,专注家庭一日三餐半成品食材的新零售平台三餐有料宣布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了连续两轮的战略融资,投资者包括著名投资机构梅花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 记者获悉,三餐有料的母公司是福州禾苗优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禾苗优品”),是国内冷链食材供应链平台冻品在线集团独立孵化的新零售项目,定位家庭便利食材社区超市,主打“3分钟做大餐”的半成品方便菜,主营包含自主品牌澳野禾牛、原气深海、星厨大师菜、网红餐厅菜在内的家庭便利食材,以早餐场景、中式正餐场景、西式正餐场景、火锅烧烤场景、鲜食卤味及网红餐饮爆品六大系列,总sku500个-600个,目标是打造国内家庭半成品食材的第一品牌。 不过,记者在三餐有料官方商城下单体验发现,目前该项目仅拥有福州鼓楼区井大店及福州鼓楼区华侨店两家实体门店。福州之外的消费者无法享受外卖/门店自提服务。 “计划明年500家-1000家,后年3000家-5000家,用三年时间达到万家的水平。”禾苗优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三餐有料采用合伙人+师徒制度,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布局数万家半成品食材社区门店,基于LBS线上线下结合,服务80-90后的新家庭。 “懒人经济崛起,半成品菜的出现有效解决买菜难、洗菜难、切菜难问题。”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记者表示,半成品菜相较于菜市场、超市买菜可能会贵一些,但是可以节省消费者本身的人力成本,也比去餐馆消费便宜实惠,因此半成品菜会成为餐饮创业下一个窗口,也成为资本方对餐企的一个期待点,未来会有更多品牌和公司介入半成品菜市场。 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发布的数据称,国内的餐饮消费者中,90后占比达到51.4%,成为餐饮消费主力人群,“懒人经济”成为关键词。同时,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家做饭成为一门“必修课”。为了减少非必要外出,大部分人选择在家下厨。疫情催生下,盒马生鲜、海底捞、西贝筱面村等多家食品行业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半成品菜业务。 根据尼尔森的今年5月的亚太区对于“疫情之后,你是否愿意回家吃饭”的调查,86%的中国调查者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回家吃饭”的需求,而“没时间”“厨艺不精”又是这一批新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半成品食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选择。 在此背景下,味知香发布公告称,拟募资6.54亿元,用于年产5000吨的食品用发酵菌液及年产5万吨发酵调理食品项目。12月10日,味知香IPO申请获证监会通过,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半成品菜赛道开始变得拥挤,随着玩家的增加,资本对半成品菜行业的关注度也会随之增加。”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半成品菜这一品类目前进入一个成长期,这个周期也是资本市场喜欢的周期,从资本端结合产业端及消费端去看,未来整个半成品市场值得期待。 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业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虽然半成品菜行业市场空间大,但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能够区别于同类竞品,走出激烈的价格竞争,建立自身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冬天,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可以说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今年受疫情影响,火锅的消费场景逐渐从线下门店,扩大至家中餐桌。这也让一些堂食餐饮和原本面向企业端的餐饮企业纷纷瞄准家庭餐桌业务。 1、冬日火锅升温 商家纷纷瞄准家庭厨房 晚餐时间,记者在一家火锅店里看到,在店铺在显著的位置陈列出了火锅底料、调料等包装好的商品。店主介绍,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逐渐兴起的回家吃饭的习惯。并且对产品进行了调整,更加适应在家吃饭的场景。 而在北京的一家综合超市里,记者看到了火锅食材的专区,并推出了火锅食材的组合套餐。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通过这种方式让有在家吃火锅需求的消费者购物更聚焦,销量也有明显提升。 北京某生鲜超市火锅丸料品类负责人孙俊伟:与火锅相关的食材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牛羊肉卷同比增长200%,火锅丸料同比增长约14倍,像巴沙鱼片、去骨黑鱼片这些同比增长约34倍,半成品蔬菜同比增长10倍以上。 看到市场的兴起,也有更多企业开始试水面向消费者的火锅食材业务。一款售价20多元的虾滑,刚刚在网店的火锅丸料专区亮相,就卖出了19.9万单。 而网店的运营者此前是专门为餐饮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这个尝试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消费者的巨大潜力。 北京某供应链企业质保负责人徐翠翠:目前销量比较好的是火锅菜系列的,在网上的销量大一些,同比比去年要翻番。未来,我们想从火锅菜着手,看一下消费者增长了哪些需求。 2、赛道细分 火锅食材专门超市遍地开花 在商家纷纷瞄准家庭餐桌的同时,更加细分的赛道也出现了。一些专门售卖火锅食材的超市应运而生,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扩张。 在一家专门售卖火锅食材的超市,不仅能买到吃火锅需要的底料、调料,还可以买到很多生鲜、冻品,连吃火锅的锅都能买得到,一站式买齐在家吃火锅的所有元素。 虽然店面只有40多平米,但是这家火锅食材超市的商品种类达到了上百种。 记者注意到,店面中售卖的全部是自有品牌商品。从业者介绍,像这样的店铺其实就是普通的零售运营模式,开店门槛并不高。 此外,火锅食材超市中,大部分商品是冻品和生鲜,所以完备的冷链运输是店铺扩张的基础。 姜春是这个行业较早入局的经营者之一,她经营的冷饮零售店尝试着在冬天售卖肉卷、丸子等火锅食材,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就让她发现了商机。 辽宁省大连市某火锅食材连锁超市运营总监姜春:当时3天卖了6万多元,一个单品火锅肉,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突起。 借助自有冷链优势,姜春经营的火锅食材超市市场不断扩大。 辽宁省大连市某火锅食材连锁超市运营总监姜春:我们家是本身做冷链的,有冷库、配送车辆,正好嫁接牛羊肉火锅。已经排到70多个店了。 数据显示,与火锅食材超市相关的企业有3000家,其中有2000余家企业是在一年内成立的。 3、200米内5家店火锅 食材超市竞争激烈 虽然兴起时间并不长,但是火锅食材超市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随着资本大量涌入竞争更加白热化。火锅食材赛道是否还有入局的机会? 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条街道上,记者发现这里有相对而开的两家火锅食材超市,在距离这两家火锅食材超市30米的位置,还有一家火锅食材超市。 从地图上查询得知,在距离这三家火锅食材超市200米之内的位置,还有2家专门经营火锅食材的超市,这条街道上的5家火锅食材超市全部都是今年上半年开业的。 吴南璐经营的火锅食材超市就是这五家超市之一,也是这条街上的第一家火锅食材超市。迅速饱和的市场,让他意识到这个行业入局并不简单。 激烈的竞争也没有阻挡资本的继续涌入,2020年5月28日和7月30日,先后有两家火锅食材超市运营品牌获得千万级别投资,而在火锅市场和速冻食品市场占有率都极高的头部品牌也尝试开展此项业务。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火锅食材超市已经趋于饱和。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火锅食材超市的业态相对下沉,从全国消费市场来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海涛:它的开店门槛不高,粗略估计,每个乡镇开1家店,每个县城10家店,以此类推,单一品牌大约能开35000到40000家左右店的空间。
“生鲜配送行业有4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还比较低,预计未来将出现5到8家行业龙头,占据市场70%以上的份额。”近日,明辉股份董事长何云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正积极开拓终端消费新赛道,力争做到行业龙头之一。 资料显示,明辉股份是一家集种植、分拣、加工、检测、配餐、冷藏、配送于一体的集团化食材供应链运营商,也是一家专为客户提供优质食材的资源整合性农产品物流平台,构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的新型农业集群。 明辉股份2016年登陆新三板,成为主打学校、军民部队食材配送行业第一股,当年即被选为“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2017入选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首批军队采购入库企业”。 数据显示,明辉股份2016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39%,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高达49%。在此背景下,公司拟通过定向发行进一步夯实高速增长基础,发起向资本市场主板的冲刺。按照何云峰的规划,明辉股份计划明年登陆精选层,在精选层满一年后跃升至A股主板。 大B端客户为品质背书 2016年,即明辉股份登陆新三板当年,公司便成功当选“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初战起点之高,可见公司实力之一斑。 2017年,公司紧抓“军民融合”战略机遇,根据军队物资采购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积极参与军队保障建设。经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采购机构严格审核与批准,当年明辉股份成为首批军队采购入库企业,为公司成功切入军队物资供应铺下基石。 2018年8月份,公司首次将物资随海军编队配送至“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企业走出国门标志着其军队食材供应保障能力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随着明辉股份在大B段客户中口碑的树立,公司已成为部队以及教育系统的“中央厨房”。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为部队,年度销售占比为9.54%;第二大客户为监狱,年度销售占比为7.26%;第四大客户为衢州市教育局,年度销售占比为7.11%。 第一创业分析师陈桓对记者分析道:“公司客户主要是面向大B端,其中部队、学校这类客户对品质要求尤其严格,由此可见公司的品质以及服务在市场中受认可的程度。” 基于优异的品质和服务,明辉股份在大B端渠道可谓火力全开。据了解,目前公司已服务于政府机关、部队、院校、监狱、国企、央企等优质客户,长期配送单位500余家,服务人数达60余万人。 科技保鲜筑就技术护城河 获得部队首肯、学校青睐,明辉股份的生鲜配送究竟有何出众之处?答案还得从公司自采购到售后全产业链的技术保障体系中探寻。 在采购源头端口,明辉股份有合作订单区域种养殖基地以及自有生鲜供应基地,公司通过严格的初筛标准实现对入库生鲜产品的第一道关口把控。 在出库关口把控上,明辉股份在国内率先建立了CNAS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综合采用薄层色谱分析、分光光度检测、干式化学分析、电化学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等检测分析方法,可检测100种以上食品安全检验测项目,在食品检测规范化、系统化上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标准水平,以此筑就出库产品安全品质的第二道防线。 在冷链配送上,明辉股份采用的是公司首创的微冻保鲜技术。据何云峰介绍,该项技术利用能量波频共振激活细胞,实现食材细胞组织活化性,在微冻状态下实现食材保鲜,减少食材损耗。“与传统冷链物流技术相比,微冷冻技术可使食材保鲜时长提高5到7倍。” 在售后服务上,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全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食品产地和流通环节全程可追溯,让客户在使用公司食材时做到绝对的安心、放心。 不过,在何云峰看来,保障食品安全只是公司应做的最基础的工作。“公司的宗旨是做食品安全的保障者,膳食营养的引领者。”围绕这一宗旨,在科技保鲜的基础上,公司还深耕膳食营养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度和客户体验感。 据介绍,公司专门组建了营养专家团队根据三军、中小学生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各种营养食材配送方案,保证了合理的营养输出,让客户在食材保障基础上再添一重营养保障。 疫情加速C端客户孵化 2020年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生鲜配送成为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一环。在危急关口,明辉股份率先获得由国家卫建委准许的在疫情期间进行蔬菜水果派送的资格,积极承担起保障居民生鲜供应的重任。 在明辉股份品质与服务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订单激增,同时也为C端客户的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公司订单量已超过2019年全年,预计2020年营收将超过5亿元。 C端客户需求的巨大市场让何云峰意识到公司开辟新赛道正当时。据悉,明辉股份已经与中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加速器天九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天九集团承诺每年给公司增加84至100家加盟商,每家加盟费为38万元。此外,公司还将获取加盟商营收5%-8%的提成贡献。 明辉股份市场部总监程欣欣对记者表示:“该合作模式从7月14日正式上线以来,召开了5场线上直播,两场线下会议,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30家加盟合伙商。” 陈桓认为:“公司仅半个月便完成了加盟商全年任务的约1/3,按照这个进度,公司全年84至100家的加盟商任务可能会超预期完成。” 对此,明辉股份财务总监姚秀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38万元加盟费来计算,84家加盟商全年贡献的加盟费为3192万元,按照每家营收500万元的5%提成计算,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约在2100万元。按照正常计划发展,公司最近三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将在50%左右。” 在C端新赛道的开辟上,明辉股份亦具备完善的硬件基础。据介绍,公司目前已有10几家分子公司,物流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何云峰表示:“生鲜配送最难的在于最后一公里,目前公司的物流网络已经渗透至全国各地,这意味着公司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具备成本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明辉股份在A股唯一对标的企业为宏辉果蔬。从2019年财务指标来看,明辉股份在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毛利率上更胜一筹。对于公司的未来资本蓝图,何云峰也早已舒展于胸。“公司目前处于新三板创新层,明年计划申请精选层,在精选层满一年后直接转板,对接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
家庭流量入口争夺战愈演愈烈。在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四个必备大家电中,冰箱是唯一一个需要24小时开机的积淀,人机交互性频繁,用户粘性高。这样的优势让冰箱成为仅次于电视的家庭流量第二入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冰箱的智能化,行业内喊了很多年,各家也有不少摸索。但硬件上的“小修小补”始终与冰箱保鲜的核心功能关联度不高,没有解决食材管理的消费痛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直到4月25日,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引领冰箱行业真正的进入智能化。 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转折点 “扬眉吐气!”,4月25日,海信冰箱公司助理副总裁赵兴全程看完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上市发布会,发出来自心底的慨叹。 他是冰箱行业19年的“老兵”了。2001年,海信的第一台冰箱就是他参与研发的。在他的职业生涯里,见证了冰箱技术的不断演变与革新。 从单纯的制冷到温区隔离,从单门、两门、三门再到对开门、多门、十字门和法式,从单一到复杂,冰箱不断进化。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冰箱开始走进用户家庭并占据重要位置。但在赵兴的描述里,这一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对海信、对行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转折点!”赵兴说。 围绕冰箱智能化,行业内的企业已经有了诸多探索。“虽然近年来行业都在提智能,将大量的开发资源都集中在了硬件上面,与冰箱保鲜的核心功能关联度不高,并没有进一步解决消费者的食材管理及保鲜痛点。从这个意义上,之前的智能是伪智能。”海信冰箱公司常务副总裁冯涛说。 “要做就做最优解” 回归产品本质,做好食材管理,对冰箱的核心功能进行升级,成为海信研发新一代智能冰箱的方向。而让冰箱智能管理食材的前提,首先是实现自动识别食材。也就是说,智能冰箱必须首先解决“看见”冰箱里有什么食材,然后才能对食材进行智能管理以及进一步指导烹饪美味健康佳肴。 至于冰箱真正智能的第一步,目前行业里常见的是摄像头识别技术,缺陷非常明显。海信冰箱研发团队判断,摄像头识别技术只能作为识别技术的补充,不会成为主力。而RFID技术与生俱来的可障碍识别、穿透性强、批量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具有先天优势。不过,由于技术门槛过高,一直以来很少有企业成功将RFID成功用于家用冰箱领域,加上RFID信号容易被瓜果等含水量大的食材屏蔽,所以很少企业能够将RFID技术应用到冰箱的冷藏区。 “从用户体验角度,如果只把RFID技术用在冷冻区,那也只是伪智能。”既然要做,就要做最优解。赵兴和同伴们想做的是一项引领行业的技术——通过RFID技术实现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全领域食材的识别与管理。 “研发人员从内心来讲,当然是想做突破性、领先性的技术”。海信家电集团研发中心电控研发部副总经理彭汉光回忆,2018年开始冰箱公司针对RFID技术进行技术预研,在此过程中RFID技术成本逐渐下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经过内部评估,2019年底,明确的产品化项目组正式成立。 独特的1+1>2优势 研发过程中,赵兴和同事们遇到了太多此前没有遇到的技术问题。最煎熬的还是行业内公认的难题——冷藏区RFID技术方案。海信家电集团总裁段跃斌帮助调动海信集团内部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支撑项目研发。 此时,海信作为国内同时在黑电和白电领域兼具强大实力的一家企业,技术联合优势互补的研发优势充分展现。 “如何进行天线布局、如何屏蔽信号,我们是‘门外汉’,但海信通信公司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且与之前合作的外部公司不同,通信公司的同事接到我们的需求后,会第一时间帮助想解决方案,对产品体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赵兴说,在海信通信公司的技术扶持下,现在RFID在冷藏区的一次性识别率已经接近100%,远远高于图像识别技术。“这在项目开发初期,是无法想象的指标。” 如果RFID技术是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眼睛,那么AI智能技术就是会思考的大脑。而在冰箱大屏交互AI功能上,海信冰箱委托海信视像和聚好看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在整个冰箱行业,大屏交互体验上各家的效果都差不多,大多都是由同一个技术公司输出方案,体验不是很好,与电视有很大差距。这次委托视像开发,无论是软件界面还是系统架构、交互体验,效果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海信家电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鲍雨锋说。 独特的1+1>2的技术优势加持,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黑科技”——冰箱全域都实现了RFID技术,这是行业内没有先例的技术突破。 “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全身心投入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那就是用创新的科技,制造最优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最具品质的服务。以前大家总是想,未来,技术能预测我们的需求,管理我们的食材,让生活更便捷、有趣。此刻我想说,未来已来,就在现在,海信食材管理冰箱就是全新起点。”发布会上,冯涛的讲话底气十足。 同时,海信表示,公司已经投入到海信食材管理冰箱2.0版的研发。未来将串联起海信集团更多的资源。比如,通过与智能家居示范平台聚好联的合作,打通食材生态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实现无接触配送,成为生鲜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信任纽带。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