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为有效实施证券公司审慎监管,促进证券公司的业务活动与其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情况相适应,实现持续规范发展,证监会修改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0年5月22日至6月2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反馈意见情况看,社会各界对修改思路和修改内容总体认同,建议尽快发布实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证监会吸收采纳合理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规定》。 本次修改维持分类监管制度总体框架不变,适应证券行业发展状况和审慎监管需要,重点优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集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修改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强化合规、审慎经营导向。为更加准确反映证券公司的合规风控状况,完善对证券公司及其相关人员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自律管理措施的扣分规则,明确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等情形予以调降分类级别的依据,完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和标准。优化风险管理能力加分指标,促进证券公司强化资本约束,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切实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二是进一步适应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需要。适应证券行业发展变化,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客户服务及交易、财富管理、盈利能力、信息技术投入等方面,优化调整业务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现监管支持证券公司突出主业、做优做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导向。 修改后的《规定》再次强调,分类评价结果主要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使用。证监会按照审慎监管、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控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进行针对性监管资源配置。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6月23日,中信证券举行了2019年度股东大会,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杨明辉及部分高管出席了会议,并对未来3至5年公司发展规划、中信证券华南收到监管函件、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四方面成为发展着力点 2019年底,监管层提出了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的六方面举措,包括: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进一步丰富证券公司服务功能、支持证券公司优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证券公司加大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投入、支持证券公司完善国际化布局、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管理等。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正在制定规划,未来3至5年,公司将在四方面加大力量。 首先,继续做大业务规模,巩固规模优势,以应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资券商进入的挑战。 其次,在业务规模增长的前提下,同步提高各项业务的经营质量。 再者,加大传统业务线的转型力度,如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资产管理业务加大主动投研能力,固定收益业务、衍生品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加强产品和交易模式的创新,提升投资交易能力等。 最后,推进全球一体化,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跨境业务上满足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和交易服务的需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中资券商能力,与国际大投行进行竞争。 “以上这几条都做到了,我们才能谈打造航母级券商。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实践也蕴含在具体的这些业务和具体的能力提高当中。”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收购广州证券后内部沿用统一风控标准 6月8日,广东证监局对中信证券华南出具了警示函,引起市场关注。原因是2013年担任“13莒鸿润”债券承销商的过程中,原广州证券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的问题,反映出公司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开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不完善。 “该事项是原广州证券的存续项,我们在收购广州证券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已对这件事有所了解。”杨明辉表示。2019年10月,中信证券在回复证监会对收购事项的问询时,就对包括“13莒鸿润”在内的3只违约债券的相关诉讼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表示不排除广州证券需根据生效判决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风险。 杨明辉表示,收购广州证券后,各业务线均沿用中信证券统一的风控合规的管理标准,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中信证券业务规模大、业务条线广泛,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提升执业水平与职业质量是中信证券常抓不懈的工作,全员抓合规也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中信证券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首次并表广州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28.52亿元,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下降4.28%。中信证券相关财务负责人对此表示,2019年一季度是证券行业发展比较好的时期。而今年初,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二级市场产生了一定波动,整个券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一定下滑。同时,今年一季度,中信证券两融的维持担保比例为260%、270%左右,几乎不存在资产风险问题。但公司秉承稳健和扎实管理的原则,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一季度大约计提了13亿元的减值准备。因此导致一季度营业收入上升,净利润则出现下降。
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日前组织召开深圳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就目前行业发展状况、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国家有关政策导向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据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深圳23家证券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深圳金融办及深圳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行业扶持,研究制定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投行,主动迎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挑战。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深圳市证券业协会5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证券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经纪和投行等核心业务在行业内长期领先,整体实力与京沪位列全国三甲。 其中,深圳证券公司2019年年末总资产为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7.53%,全国占比为23.58%;实现营业收入842.02亿元,同比增长32.48%,全国占比为23.39%;实现净利润309.54亿元,同比增长45.74%,全国占比为25.91%,均居全国第一。 从行业发展格局来看,除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证券公司外,深圳还拥有一批扎根本地资本市场的中小型证券公司,聚焦特色业务,与大型券商互为补充,已初步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自主创新活力有待提升 与会券业代表也客观提出当前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会人士表示,我国证券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依然差距较大,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深圳证券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自主创新活力不足,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地位不尽相称。 与会公司提出,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在金融体系中重要性不足,也还没有具国际领先地位的系统重要性公司。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毗邻香港澳门、市场机制灵活、创业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具有自身的核心优势,涌现出了华为、腾讯等知名高科技企业,也成长出招行、平安等优质金融机构。深圳证券业要抓住“双区”建设机遇,争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举措在深圳率先落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 建议优化政策加强扶持 针对当前深圳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会公司建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优化政策、放松管制、加强扶持,充分发挥深圳的市场化优势、科技优势,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深圳证券公司做大做强。 首先,要打破隐形“玻璃门”,减少窗口指导,以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取代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判断;提高监管容忍度,对风控能力较强的证券公司,探索放宽风险管理指标限制,允许其适当提高杠杆水平。 其次,支持跨境展业,适当放宽证券公司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制,放松境外子公司约束;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稳步增加衍生工具种类,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支持证券行业在流动性紧张时获得稳定的低成本资金。 再次,完善创新机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券商先行先试,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提升专业人才吸引力,扩大个税返还、公共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引进政策的覆盖面;提升行业扶持力度,优化证券公司补助补贴、办公用地等各类优惠政策。 另外,鼓励券商增厚资本,引导国资入股增资,吸收民营和境外资本,夯实资本基础;搭建服务实体经济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引导深圳证券公司对接服务本地企业金融需求,探索政府与券商共同设立母基金服务地方经济。 对于上述建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业为深圳经济贡献巨大,深圳将为证券行业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证券公司在深圳将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下一步将积极研究、吸纳与会公司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强行业扶持,研究制定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 深圳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客观分析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积极作为、稳中求进,努力实现行业新的跨越。一是要守住风险和合规底线,防止盲目扩张导致风险过度积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防范财务造假等恶劣行为;二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双区”建设历史机遇,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做出特色品牌;三是要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投行,主动迎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挑战,“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深圳证监局将进一步加强行业沟通交流,寓监管于服务,积极协调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有关各方共同促进深圳证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