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观察 7月9日,以“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发表视频致辞,中美政要及智库学者就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与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当日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发言表示,有人非常担忧中美脱钩,但中美经贸关系不仅脱不了钩,而且中美进出口将在三季度企稳回升,年内将恢复到正增长。另外,中美金融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升级。 中美经贸关系为什么不会脱钩?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魏建国先生在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的发言内容,供关注中美经贸关系的读者参考。 正 文 文/魏建国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 商务部原副部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中美贸易战打了18个月,不仅使去年双边贸易额被东盟超过,更使今年前五个月进出口总额下降9.8%。中美贸易真如西方一些媒体和某些学者所说的将会脱钩吗?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经济体经贸关系会冷却下来吗?不再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了吗?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刻,中美双方不少专家对此都忧心忡忡,感到悲观。 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中美经贸关系脱钩不了。恰恰相反,我认为中美进出口三季度将企稳回升,年内将恢复到正增长。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我从部分省市商委、商务厅了解到,5月对美出口虽为负增长,但降幅大大缩小,6月份中国企业从美国所接订单,是今年为止最多的一个月,集中表现为日用消费品、家用电气、纺织品、体育用品、箱包、玩具等,特别是企业的长期订单逐周上升,呈现出较好态势,这有利于中方出口企业备料、投产和长期计划。 在进口方面,中国第一季度进口美国猪肉及猪肉制品28万吨,是去年同期3倍,5月份中国又下了4万吨订单。更重要的是,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中国进口大豆、高粱、小麦已达418万吨,中国还希望进口美国的大麦、棉花、蓝莓、菜籽等农产品。 第二点,美国全国商会及40多个商业协会近期致函美国财长姆努钦、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及中国副总理刘鹤,希望落实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函中一方面肯定中方落实协议特别是在采购农产品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但也表达了对中国能否达到总体采购目标而担忧。美国全国商会执行副会长薄迈伦说,“企业界希望防止这一协议成为日益紧张的双边关系的牺牲品。” 我认为美国企业界多虑了,中方一直在积极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认为双方经过长期谈判的协议来之不易,在千方百计落实第一阶段贸易目标,甚至在中国疫情高发阶段仍在积极采购美国农产品,可以说中方履约是真心诚意的,中方从来都是说话算话、重合同守信用的。 我们倒是希望美方切实督促有关部门配合中方履行好协议。据媒体报道,双方会在今年8月中旬举行会议,讨论协议执行情况。我倒是认为,如果双方能够落实采购目标,从理论上讲,中美经贸2020年不但会恢复增长,而且会有很大增长。 第三点,大家应该看到,支持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两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正在悄悄加速,这与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全面提速有关。中国加快引入了全球金融机构,而美国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参与这一进程。 正如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所言,中美之间的金融脱钩越来越不可能,这不仅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高达45万亿美元,外国银行仅占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的2%,仍有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国金融机构进入了中国市场,例如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5月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外国评级机构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两家,高盛集团近期也获得在华将其合资企业高盛高华持股比例由33%提高到51%,摩根大通今年6月获准在华经营首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美国运通获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近期,进入银行间接债市市场的金融机构超过了2500家,较去年年底翻番。而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2018年为129亿美元,2019年为141亿美元。2020年3月,中国美国商会调查表明,80%的美国企业没有考虑将制造业迁出中国。 综上所述,中美经贸脱钩不可能。金融脱钩非但没有迹象,而进一步加强升级合作势在必行。
走出去智库观察 5月17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广州、北京、荷兰海牙三地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签约”仪式,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并见证签约。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虽然近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疫情的大考,但当前一大批外商投资项目在全国落地,显露出中国吸引外资出现齐头并进的态势,事实证明中央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的“六稳”、“六保”政策的正确,预计今年吸引外资可以增长6%以上达到1500亿美元。 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独家刊发魏建国先生关于吸引外资情况的分析文章,供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外商投资的读者参考。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魏建国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两会过后,全国各地吸引外资将出现新高潮。 两会前的5月17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总投资额约56亿美元(约397亿元人民币)乙烯项目,在北京、广州和荷兰海牙三地举行了“云签约”仪式。 不久前,埃克森美孚投资超100亿美元的乙烯项目,于4月22日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启动“云开工”。 而在疫情期间的3月3日,利天万世公司总投资15亿美元的20GWh锂电池项目,在浙江嘉善县中荷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 最近这些外商投资项目的推进体现出三个内涵: 第一,中海壳牌惠州三期项目落户广东是疫情以后所签的最大项目,标志着中央“六稳”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当前全球疫情严重、经济复苏不确定的情况下,外商能够大手笔投资中国,是看中我国控制疫情所取得的成功,看中我国的下一步改革开放,特别是看中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对我国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期。中国不仅是生活用品的消费市场,更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的一环,只有在这个市场投资才有全面的保障。 第二,众多高水平外商投资大项目在疫情期间落地,这是中国供给侧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当前,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这几次引资项目都是高质量、高技术的外商投资,包括特斯拉在上海的投资是其在美国本土之外建设的首个超级工厂。这都说明我们进行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加全球竞争力,稳固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第三,当前中国吸引外资出现齐头并进的态势,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央企和民企都在发力。 今年国内外疫情蔓延,对吸引外资带来了新挑战。疫情期间,全国24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45份稳外资政策文件。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在推进实施前三批18个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同时出台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可以预见,两会后中央和地方吸引外资的利好政策还会继续出台。 事实证明,中央“六稳”、“六保”政策的正确。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去年吸引外资达到1400亿美元,按照当前的趋势,预计今年吸引外资能达到1450亿美元,甚至增长6%以上达到1500亿美元都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