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经典台词来形容当下热衷于拆盲盒的年轻人的感受,似乎恰到好处。 盲盒,顾名思义,是将玩具、手办等玩偶用不透明盒子密封,盒子上不标注具体款式。消费者在购买后、拆开盒子前,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选中的是什么款式,“谜底”只有在拆开盒子的那一刻才会被揭晓。如果运气好,还能抽中特别的“隐藏款”。盲盒里的玩具往往是有IP(知识产权)授权的动漫、影视作品等的衍生产品。一个盲盒的零售价通常在29元至79元不等,也有的售价上百元。 这一小小的盲盒,如今正掀起一波潮流玩具消费风潮,并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对“盲盒消费”模式的热议。2020年12月,主打盲盒潮流玩具的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21年1月19日收盘,其股价已达每股76.45港元,总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而泡泡玛特曾经是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019年4月从新三板摘牌之际总市值仅约20亿元。那么,泡泡玛特的千亿元市值能否稳固? 头部盲盒企业均有融资入账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这是其2019年从新三板退市后,再次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当天,泡泡玛特开盘价77.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00.26%,市值达1065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1月泡泡玛特成立,第一家门店在北京欧美汇购物中心开业。自2015年开始,泡泡玛特开始转战IP运营,并引入盲盒。出乎意料的是,盲盒成为其转型的关键点。据泡泡玛特的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盲盒产品销售产生的收益分别为9140万元、3.586亿元和13.592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7.8%、69.9%和80.7%。 随着盲盒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PE/VC投资机构也开始对其“另眼相看”。反映到泡泡玛特的融资能力和平台估值上,根据天眼查信息,泡泡玛特在1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多轮融资,涉及到的单次融资金额,从最初的数百万元一路上涨至千亿元级别。2020年4月,泡泡玛特完成了Pre-IPO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和正心谷资本领投,金额超过1亿美元。在这笔融资之后不久,泡泡玛特即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 事实上,除了泡泡玛特受到资本关注外,近年来,各大头部盲盒企业均有融资入账。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盲盒市场的主要企业有泡泡玛特、52TOYS、IP小站等。近三年来,52TOYS、IP小站等多家盲盒企业先后成功获得融资,融资轮次大多处于天使轮或A轮。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盲盒市场发展历史并不长,而且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走红,但是盲盒已经不是玩具商家开发的小众产品,而是成为各行业争取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营销模式,并逐渐走向大众化。 粉丝为猎奇与惊喜感买单 随着泡泡玛特上市,资本市场对于其“盲盒消费”模式的争议愈加激烈。一种观点认为,盲盒的使用价值非常低,在购买时根本不知道具体产品为何,有一定的“赌徒心理”。而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买盲盒的多为新一代年轻消费者,他们愿意为喜爱的IP付费并享受拆盲盒的惊喜,盲盒代表的潮玩赛道是值得投资的领域。 “好像女生永远都无法拒绝那种设计可爱的小摆件,尤其当你发现抽中喜爱的玩偶时。”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是一位年轻白领,她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她初次接触盲盒是在2018年,每次都会期待拆开盒子时的惊喜感。 在盲盒“吸金”的背后,有着众多像张女士这样购买盲盒的年轻人。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援引了弗若斯特沙利文基于1200名潮流玩具市场参与者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超95%的潮流玩具消费者的年龄介于15至40岁,63%持有学士或以上学位,超过45%的潮流玩具消费者每年在潮流玩具上的花费超过500元。 从消费心理学看,拆盲盒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惊喜感,巧妙地抓住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理。盲盒是利用人们对购买商品的不确定性以及寻求未知的快感,进而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需求。有分析人士认为,区别其他潮玩品类,盲盒的入手价格不高,且抽盒的玩法更具趣味性。同时,盲盒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当用户购买到重复的、不喜欢的盲盒款式时,会产生置换盲盒的需求。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一个商品得到流通、交易的背后一定是有价值的。盲盒之所以受到年轻人喜欢,主要是热门的IP形象叠加抽奖心理。购买者因为喜欢某个IP形象产品,愿意去为其支付溢价,并且某些稀缺的类型获取的概率很低,因而引发年轻人复购;与此同时,闲鱼等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也会有这些盲盒的交易,从而形成了商品的流通。 业务重度依赖品牌形象 然而,回到价值判断的理性思维,不难发现,“盲盒消费”热潮中似乎也夹杂着一定的“泡沫”。 近一段时间,“盲盒消费”陷入争议。新华社日前的报道指出,“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并援引专家建议,呼吁家长和老师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 同时,泡泡玛特再次出现信任危机。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下旬,泡泡玛特济南某店铺被质疑存在盲盒拆封后再次销售的情况。随后泡泡玛特方面承认,经过监控确认,济南某店有5名店员存在违规操作,且这些涉事员工已被辞退。在二次销售盲盒被曝光后,2020年12月28日,泡泡玛特港股开盘后股价大幅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5%,以当日收盘价计,其市值一日内蒸发120亿港元。 投资者不禁要问,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盲盒消费”模式能否与庞大的市值相匹配?在伍岱麒看来,盲盒这种营销模式可以短期获得利益,而并非持续长久的生意。如果说经营盲盒生意的企业有“护城河”,那么这个“护城河”需要的是企业可以获得独家IP并且IP被众多用户喜欢。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护城河”能起到多大作用仍有待观察。 而仅靠盲盒这一张牌,泡泡玛特想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似乎不太容易。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无法确保Molly(注:Molly是泡泡玛特最主要的IP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能一直保持在其现有水平。如果Molly受损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无法保证可以开发或物色类似的IP作为替代品,或新IP玩具的销量足以弥补Molly潮流玩具产品销量的减少。 如果没有创新,消费者大概率会喜新厌旧。市场人士认为,泡泡玛特作为潮流文化公司,不能保证并保持设计出来的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创收过度依赖于头部IP,业务重度依赖品牌形象,业内对其未来能否撑起如此高的市值存疑。 并且,当企业都了解到潮玩的赚钱套路后,盲盒赛道的红利将进一步被蚕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盲盒商业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泡泡玛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这个模式让很多市场参与者看到了方向,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二是泡泡玛特的业务模式使其依赖于IP的拓展与建设,需要推动IP的不断更新与长期化。三是从整个泛文娱产品体系看,IP周边产品线建设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泡泡玛特股价大幅高开,开盘涨超100%,市值一度破千亿元,最终报收于69港元/股,涨幅79.22%,市值953.29亿港元。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在上市仪式现场表示:“我们开创了一个品类、一个行业,打造了一个关于潮流玩具的生态体系,让一代年轻人了解到什么是潮玩,并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关于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潮流玩具指巧妙融合了潮流文化及内容的玩具。按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计算,泡泡玛特已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为8.5%。 “盲盒很早之前就出现了,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本质是这种玩法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愉悦感的天性使然的追求,其次是一种个性表达、情感寄托,以及收藏的愿望。”华兴资本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包凡表示,泡泡玛特成功的核心绝对不是因为盲盒,而是将设计、供应链,再到最后的零售终端形成了平台化能力。” 潮玩经济崛起 2010年,泡泡玛特在北京成立。王宁在最初创立公司时,对标的是香港公司“LOG-ON”的销售模式,定位“潮流生活小百货”。2015年,公司开始尝试推出自营潮流玩具,次年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当年6月上线潮流玩具社区“葩趣”APP,开启向IP孵化运营商的转型。 2017年开始,泡泡玛特不断向潮玩上游产业链衍生,通过自有IP创作以及和艺术家、IP提供商合作,陆续挖掘大量IP资源。同时,公司也在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举办大型国际潮流玩具展,完善销售网络。回顾过去10年发展,泡泡玛特不断探索,实现了从渠道商到潮玩全产业链平台的成长之路。 根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8.18亿元,同比增长50.5%;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24.7%。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并有360万名注册会员。 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代际更迭的新消费需求下,潮玩市场蓬勃兴起,盲盒、潮流玩具成为火热的一个新兴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从2015年的63亿元升至2019年的207亿元,预计今年有望达到262亿元。 潮玩行业护城河如何建立? 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其强运营的IP资产。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而这些IP的背后有着泡泡玛特多元丰富的设计师资源去加以支撑,其作为行业的先入局者,艺术家、设计师方面占据先机优势,进而利于其IP的有效孵化与产出。 “其次,泡泡玛特凭借其对细分行业的熟悉程度,在对IP进行商业化运作、打造爆款上不仅占据先行的资源优势,也有具备洞察行业趋势的眼光。在Molly爆红后,Pucky、Dimoo等系列也在强势崛起,在其精细化的运营之下,不断加固了消费者黏性。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58%,高于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十大玩家的平均整体复购率(50.4%)。”上述分析师表示。 目前,泡泡玛特已成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销售和经销网络主要包括:位于中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的136家零售店;位于62个城市的1001家创新机器人商店;此外,还有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APP等线上渠道、潮玩展以及批发渠道等。 此外,泡泡玛特已开始建立海外销售渠道,计划进一步扩展业务至亚洲、欧洲及北美市场。目前,泡泡玛特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销网络。 在创投圈,泡泡玛特一直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IPO前,泡泡玛特的主要机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黑蚁资本、正心谷创新资本、华兴资本、蜂巧资本等。 其中,华兴资本在泡泡玛特Pre-IPO时进入,彼时泡泡玛特已经达到25亿美元估值。2019年,包凡第一次与王宁见面时,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泡泡玛特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你为什么觉得你自己可以做成?” “王宁是一个思路非常清晰的人,话不多,但是你能感觉到这个人身上有一股韧劲在。”包凡说,“这个交易我们从决策到投进去只用了20天,我的风格就是这样,只要看准了就会立刻出手。” 目标是“中国的泡泡玛特” “只有做成一个长期的生意,才能产生滚雪球式的规模效应。”包凡认为,“我们一致认为潮玩只是泡泡玛特的一个开始,未来(公司)还可以成就非常多的事业:第一,通过拓展IP、下沉市场、海外市场不断吸纳更多人群;第二,可以跨界,做电影、主题公园等等,满足消费者更多的精神需求,这些也都是可以讲的故事。未来泡泡玛特可以做成一个以IP为基础的大娱乐平台。” 事实上,泡泡玛特并不“缺钱”。“泡泡玛特不像互联网企业需要烧钱。公司的现金流非常不错,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没太多理由要拿机构的钱。回归泡泡玛特这个项目上更多的是机构之间的竞争,大家的钱都是钱,不一样的地方是除了钱之外,机构还能为公司提供哪些资源。”包凡表示。 业内曾有声音认为,泡泡玛特是中国最接近迪士尼的公司。 包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近迪斯尼不代表完全照搬迪斯尼,大家做的都是基于IP基础上的综合娱乐平台,但两家公司很难一一做对比,IP不一样、人群不一样、时代不一样,但大的方向上(综合娱乐平台)肯定是他想努力的方向。 王宁认为,相比做“中国的迪士尼”,泡泡玛特的目标是更要做“中国的泡泡玛特”。未来,泡泡玛特将用自己的方式孵化和运营商业化IP,公司近期投资的电影《哪吒重生》将于2021年初上映,Popmart land乐园项目也将在北京建立。
旌鑫 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号为9992.HK,发行价设在每股38.50港元,成为国内潮玩文化领军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潮流玩具指巧妙融合了潮流文化及内容的玩具。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计算,泡泡玛特已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为8.5%。 根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8.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亿元增长50.5%,净利润为1.4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3亿元增长24.7%。 泡泡玛特以IP运营为核心业务,并逐渐成长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其中包括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流玩具文化推广等领域,通过该平台激发粉丝对潮流的热情,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美好。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并有360万名注册会员。 十年磨一剑 从格子铺到“潮流玩具领军股” 近年来以Molly、Pucky、Dimoo等各类形象盲盒产品收到Z世代消费者欢迎的泡泡玛特,其实已有10年历史。 2010年,泡泡玛特在北京成立。创始人、CEO王宁在最初创立公司时,对标香港公司“LOG-ON”的销售模式,定位“潮流生活小百货”,售卖家居、文具、箱包、饰品、玩具等生活创意产品。与此同时,王宁开始思考如何将公司从渠道商升级为IP运营方。 2015年,公司注意到SonnyAngel系列潮流玩具产品复购率极高,贡献了公司年销售额的30%。自此公司开始尝试推出自营潮流玩具,2016年4月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6月上线潮流玩具社区“葩趣”APP,开启向IP孵化运营商的转型,成为中国潮玩文化的开拓者。 2017年开始,公司不断向潮玩上游产业链衍生,通过自有IP创作以及和艺术家、IP提供商合作,陆续挖掘大量IP资源。同时,公司也在高效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举办大型国际潮流玩具展,完善销售网络。 2020年6月1日,公司于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泡泡玛特逐渐成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并成长为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分别以2019年的零售价值(市场份额为8.5%)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益增长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6.83亿元,同比增长227.2%。 回顾这10年发展,泡泡玛特不断探索,实现了从渠道商到潮玩全产业链平台的成长之路。 新经济崛起 泡泡玛特成为头部玩家 在消费升级、代际更迭的新消费需求下,潮玩市场蓬勃兴起,盲盒、潮流玩具成为火热的一个新兴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从2015年的63亿元升至2019年的207亿元,预计今年有望达到262亿元。2019年的双11,泡泡玛特当天的天猫交易额是8212万元。2020年,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的最终销售额1.42亿元。 而借着这股潮玩消费新趋势,泡泡玛特作为业内的领军者,率先抓住了这一机遇,成就了质变式的经营效益。 12月1日,泡泡玛特宣布正式开启公开招股。本次计划全球发售约1.357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1628.6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1.194亿股。由于在发行过程中受到投资者的看好,其已在2日下午5时结束国际配售,相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其中,招股首日,面向散户部分的股票发行已获得78倍超额认购,获得497亿港元保证金贷款。 目前,泡泡玛特已成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销售和经销网络主要包括:位于中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的136家零售店;位于62个城市的1001家创新机器人商店;此外,还有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APP等线上渠道、潮玩展以及批发渠道等。泡泡玛特日益完善的销售渠道也为其全方位触达消费者且吸引潮流文化带来了先决条件。 此外,泡泡玛特已开始建立海外销售渠道,计划进一步扩展业务至亚洲、欧洲及北美市场。目前,泡泡玛特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销网络。
12月4日,记者从上海布鲁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布鲁可已完成规模3.3亿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源码资本、君联资本领投,高榕资本及部分原股东跟投。“新的融资将主要用于继续大力推动集团旗下布鲁可积木的品牌升级及市场、渠道的不断深化拓展,拓展数字化内容、B端教育、原创动画创作等相关业务,为布鲁可在‘儿童+科技’赛道上进行赋能。”布鲁可集团创始人兼CEO朱伟松表示,“我们选择以‘积木’作为布鲁可集团业务的基础和核心连接,并以积木作为触发点和主要承载形式,结合儿童成长中所必备或必经的环节和场景,打造出一个涵盖玩具、动画、游戏、教育,完整的‘积木+’的儿童产业生态。” 朱伟松表示,以“科技陪伴成长”为企业使命的布鲁可,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用创新科技,全面升级儿童玩乐学习场景,创造新一代儿童的成长方式,助力儿童成长。未来布鲁可将在产品研发、渠道拓展、营销推广等方面继续深耕,真正打造出“中国造的世界儿童品牌”。 重新定义儿童积木 结合国内产业现状和国外市场经验,布鲁可团队对儿童产业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分析,最终确定选择了积木这个产品形态。“如果说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消费类型,而积木,则是众多儿童玩具品类和形态中最为经典,也是最具创新价值和想象空间的,没有之一。”朱伟松说,“积木,完美兼具了玩乐属性和益智属性,堪称陪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最佳选择。” 今年5月20日,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75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未来几年肯定是看不见天花板,但是必须让积木进化。”朱伟松告诉记者。在市场调研时,他们发现,中国家长很难在市场中找到真正适合孩子年龄的品牌和玩具。尤其是积木,这个品类存在的问题更多。布鲁可团队曾经总结了当前积木存在的五大“问题”:单向拼搭,玩法陈旧;不易成型,打击自信;颗粒太小,容易误吞;边角尖锐,容易伤手;品类传统,缺乏科技创新。 布鲁可的任务就是做出“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积木”。儿童阶段是生理、认知思维、心理社会能力等众多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给孩子玩的玩具应该是与年龄适配的,即符合特定年龄段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公司希望重新定义儿童积木:能拼、能变、能互动。”立定目标之后,布鲁可团队联合了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的儿童心理、早期教育、人工智能等方面权威的机构或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探索和实证。 如今,在布鲁可的全球儿童成长实验室里,专业技术人员持续研究60多万布鲁可APP用户使用行为数据,每年调研近10000名用户,深入走访1200多个家庭,搜集并分析用户反馈,深度洞察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同时,在研发流程上精益求精,对说明书和APP动画进行超过16000次搭建测试,每款产品上市前都会经过1000名儿童的双手反复测试……如此“不厌其烦”,是为了确保每款产品的积木颗粒、造型组合、主题玩法最匹配孩子独特的成长需求。 一点一滴的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的沉淀,逐步搭起了一条让竞争对手无法轻易照抄的护城河—如今布鲁可已经积累了400多项专利,布鲁可积木也有了极具辨识度的产品形态。 “目前,布鲁可已经完全形成了自研的积木体系,主要由三类部件组成:圆润大颗粒积木件、软胶积木件和科技互动积木件。其中的科技互动积木件涵盖了电子机动、声光、传感器、编程、APP连接等多种互动功能,让积木真正形成了互动玩法。科技元素的加入,让布鲁可积木颠覆了传统积木的使用体验,让积木既能拼搭,还能做到视、动、听结合,更好地激发儿童兴趣,提升创造力,并让儿童感受到创造所带来的乐趣。”朱伟松说。 全场景产业布局,赋能儿童成长 《2020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将会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改革发展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复杂,有更巨大的挑战。 “我国玩具市场巨大,在新国货潮流下,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改变‘山寨’产品多,消费者对国产玩具品牌认可度低的现状。”朱伟松说,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建立产品产业链,用积木产品、动画IP、积木游戏、教育方案等业务逐渐整合成看、玩、学一体,囊括生活、娱乐、学习全场景的儿童生态,为中国儿童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记者注意到,以积木为原点,布鲁可已布局了积木生态体系:T(Toy玩具)——以积木业务为核心,全新升级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益智、安全积木体系;A(Animation动画)—原创3D动画不断深挖优质内容,将更多强化亲子,娱乐的属性,构建更和谐的亲子关系;G(Game游戏)—以寓教于乐的内容形式载体,深耕精品数字化内容,以“互联网+”的新科技手段,助力孩子快乐学习;E(Education教育)—基于多元化的场景积木教学,输出优质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解决方案,走进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小学、幼儿园所、学前教育机构,充分赋能教育。 “各年段的儿童可以通过看布鲁可动画学习积木玩法和生活常识;通过玩布鲁可积木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布鲁可线上和线下教育以及各类编程赛事,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孩子的学习认知、科技创新能力。”朱伟松强调说,布鲁可的愿景,不只是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的玩具,而是要深入儿童成长的各个场景,让孩子们在布鲁可的体系中,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方位创新,全领域布局,让布鲁可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实现了遥遥领先行业的逆势增长,同时,布鲁可的积木和教育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也深受B端、C端用户肯定,销往英、美、加拿大、欧洲、日韩等26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积木,构建整个集团体系和产品序列。”朱伟松表示,“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中国孩子用上更科学、更优质的产品,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整个儿童产业的全面升级。”
作者 | 顾梓仝 近日,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正式提交招股书,拟登陆港交所。 2019年被称为“盲盒元年”,购买、收藏盲盒并进行展示、交换成为潮流,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一时间,玩具盲盒、口红盲盒纷纷涌现。 盲盒与来自日本的福袋形式类似,通过将不同的玩偶随机装到相同外观的盒中进行售卖。 而泡泡玛特将潮玩手办和盲盒形式结合,近年来收购大量IP的同时业绩猛增,成为国内潮玩的领军品牌。 一路狂奔的泡泡玛特去年营收近17亿元,三年间净利增长了300倍,估值已达50亿美元。而创始人夫妻更是凭借这些“小玩具”身家超过150亿。 盲盒一年净赚4.5亿,三年净利暴涨300倍 诞生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是一家潮流玩具公司,至今已成立十周年。但在2017年之前,泡泡玛特则呈持续亏损状态,据此前招股书披露,2014-2016年,泡泡玛特分别亏损277万元、1598万元和2483万元。 随着2017年开始收购大量IP版权,并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泡泡玛特这才扭亏为盈。 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近两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25.4%、227.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和4.51亿元,三年内净利润暴涨近300倍。 据了解,泡泡玛特的盲盒定价在59-79元,一个系列的盲盒一般有12个基础款,同时设置隐藏款,整套价格700元左右。 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的核心业务是IP及IP运营。目前,泡泡玛特运营有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 而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些IP潮流玩具产品的销售。2019年,泡泡玛特总营收近17亿元,其中,基于自有IP开发的潮玩产品收益6.27亿元,占据总收益的37.2%。 在所有产品中,“Molly”是泡泡玛特旗下的最大IP。三年间,基于Molly这一形象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泡泡玛特总销售额的26.3%、42.6%和27.4%,分别贡献4102万元、2.14亿元和4.56亿元。 毛利率高达65%,线上线下同步扩张 营收稳定增长的同时,泡泡玛特的成本却并不高,除商品IP、第三方供应和门店租赁费外,泡泡玛特并无高额成本支出。 三年来,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从47.6%飙升至64.8%。哪怕在毛利率普遍偏高的玩具行业,泡泡玛特的毛利也处于较高水平。 2017-2019年,泡泡玛特的销售成本分别为8280万元、2.17亿和5.93亿元,分別占同期收益的52.4%、42.1%和35.2%。 但随着泡泡玛特的规模逐渐扩大,其租赁费也由2017年的911.3万,增长到2019年的5349.5万元。 2017-2019年,泡泡玛特全国新增线下零售店分别为17家、36家和53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泡泡玛特在中国33个城市共开了114家零售店。 泡泡玛特表示,机器人商店在租金、人员费用和维护费用方面的前期成本和持续运营费用较低。于是,除零售店外,泡泡玛特还在57个城市开了825家机器人商店。 (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1个海外国家同时销售。2019年,泡泡玛特线下零售店贡献了7.4亿元,占总营收的43.9%。 线上渠道方面,三年来,泡泡玛特包括天猫旗舰店、微信小程序、自有APP在内的线上营收从1485.4万元增长到猛增到5.3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9.4%增长至32%。 2019年双十一时,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全天销售额超8000万元,1小时销售额同比增长295%。 线上显著增长的同时,招股书显示,其展会和批发的收入占比逐渐下滑。2019年,泡泡玛特展会和批发收益分别为4552.2万元和1.1亿元,分别占总营收比重的2.7%和6.6%。 执行董事平均年龄32岁,创始人夫妻身家超190亿 此次赴港之前,早在2017年1月,泡泡玛特就曾挂牌新三板,后于2019年4月从新三板退市。 彼时,泡泡玛特对于退市解释称,是为了提升公司决策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公司更好发展。 从新三板退市时,泡泡玛特的市值仅为20亿元。此后,泡泡玛特改制为有限公司,搭建了VIE架构。 今年年初,一份泡泡玛特老股转让募资计划显示,泡泡玛特老股转让估值为2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75亿元)。 4月,泡泡玛特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和正心谷资本领投,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 在此之前,泡泡玛特自2010年以来,先后共完成了9轮融资,总额接近8亿元。 有消息称,预计泡泡玛特IPO后的估值可以升至为40亿至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至3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撑起如此高估值潮玩公司的却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管理层。同时,年轻的泡泡玛特还是一家夫妻店,副总裁杨涛同时也是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宁的配偶,二人均为“85后”。 王宁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夫妻二人于2010年在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创立了第一家泡泡玛特,此后不断亏损,直到两年后拿到第一笔融资,泡泡玛特才开始“裂变式成长”。 招股书显示,王宁与杨涛共同持有泡泡玛特56.33%的股权,为最大股东。以350亿的估值计算,二人已有196亿身价。 小盲盒、大IP,能否撑起350亿市值? 泡泡玛特注册会员数从2017年末的30万名增至2019年超过220万名。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注册会员达到320万名,2019年注册会员整体复购率达到58%。 据招股书,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已拥有注册会员320万名,而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达58%。 有专家表示,极高的复购率来源于消费者拆盲盒的快感、成瘾以及凑齐整套甚至隐藏款的期待。 (图片源自网络) 2019年8月,China Joy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盲盒是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一年有近20万玩家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 但泡泡玛特认为,其关键资源为其签署的独家IP资源及签约合作的知名潮流玩具IP,并对IP资源进行整合,而盲盒只是一种形式。 “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不代表我们会像它一样去拍电影,而是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泡泡玛特CEO王宇曾公开表示。 但从泡泡玛特最大IP Molly来看,近年来销售占比有所减少,泡泡玛特也在招股书中表示,Molly产品销量的任何减少均可能对其收益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19年,中国潮玩零售市场前五大运营商占比分别为8.5%、7.7%、3.3%、1.7%和1.6%,泡泡玛特位居第一,是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但与第二名的差距仍未拉开。 一位“入坑”五年的盲盒收藏爱好者对搜狐财经表示,泡泡玛特虽是行业知名IP,但并不是不可替代。 “杂物社、酷乐潮玩等商店有各种品牌、甚至是进口的盲盒。这个市场很大,只是泡泡玛特做成一个集合店了,以后肯定还会有其他更受欢迎的IP和品牌陆续出现。” 受访者表示。 “像乐高这种国际龙头玩具企业同样手握各大IP,也一直都有盲盒,消费者也更为忠实。泡泡玛特兴起的时间不算长,大家对这个品牌也没什么情感依恋,现在市面上盲盒制造商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很激烈。”另一位盲盒收藏者表示。 而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在面对这样的质疑时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王宁认为,人们曾经为漫威这样的IP背后的故事和世界观买单,但Molly不同的时,它只是一个形象,没有内容也没有故事。 或许,这也是低成本、无约束的泡泡玛特高盈利的原因。 此外,多位受访者指出,泡泡玛特的品控、质量堪忧,更无法容忍其在今年年初爆出的抄袭事件。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多年来,中国文创IP在开发环节上仍相对弱势,风口过去之后,无法保证能否维持高速增长。
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于6月1日晚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目前已建立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包括艺术家发掘、IP 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按零售价值计算,泡泡玛特在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8.5%。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强调,IP是其业务核心,也是商业化的基础,具体即指根据IP源源不断地创作原创、独特和有趣的潮流玩具产品,并转而提升其知名度并增加其商业价值。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共运营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 从泡泡玛特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也正逐渐从线下往线上转移。 2010年,泡泡玛特的第一家零售店北京欧美汇购物中心开业;2014年,其又在北京王府井APM购物中心推出第一家 lifestyle概念旗舰店。 2016年则是泡泡玛特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泡泡玛特的天猫旗舰店开业,同时推出自有线上潮流玩具社区平台——「葩趣」移动应用程序。 目前,泡泡玛特的销售和经销网络主要包括零售店、机器人商店、线上渠道、潮流玩具展会和批发渠道(主要包括经销商)。 截至2019年 12月31日,泡泡玛特在国内33个一二线城市设有114家零售店,并在57座城市设有825间创新机器人商店,其主要为粉丝提供交互式的有趣购物体验。除长期零售店及机器人商店外,泡泡玛特还与购物商场合作开设短期主题快闪店,以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而线上渠道则自然包括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和其他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等。 此外,泡泡玛特还拥有中国的22家经销商及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21个海外国家及地区的 19家经销商。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参观人次计,泡泡玛特打造的北京国际潮玩展和上海国际潮玩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展会,2018年举办的上海国际潮玩展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展会。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复合增长率为226.3%;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 作为业绩基石,2017年至2019年基于自有IP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5.9%、41.9%和37.2%;而基于独家IP的收入占比增速最快,过去三年的占比分别为3.1%、20.6%和35.4%。2019年,前4大IP产生的收入分别超过1亿元。 在所有IP中,Molly对于收入的贡献最大。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与Molly的创作者王信明合作,并开始Molly的大规模商业化。在2019年,基于Molly形象自主开发的潮流玩具产品产生的收入达到4.56亿元,单一IP占比为27.1%。 从销售渠道来看,线上渠道的增速最为迅速,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4%、20.0%和32.0%;相比之下,零售店的重要性逐年下降,三年的占比分别为63.9%、48.3%和43.9%。 而在所有线上渠道中,天猫旗舰店为最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天猫旗舰店产生的收入为2.51亿元,以零售额计算,其在天猫所有玩具品牌中排名之一。 用户数据方面,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人数分别为30万名、70万名和220万名。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总计拥有320万名注册会员。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58%。 从用户画像来看,泡泡玛特的粉丝群主要覆盖15至35岁、拥有高消费力、热衷分享和展示的人群。 IPO前,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及其相关实益总计持有56.33%的股份,而机构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则较为分散: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持有4.96%的股份,而Pre-IPO投资方——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资本则分别持有3.5%和1.98%的股份。 此外,黑蚁资本、蜂巧资本等VC尚持有小部分股份,但包括启赋资本在内的数家机构已在IPO前完成部分及全部退出。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为增加消费者接触渠道及海外市场扩展计划拨付部分资金;用于对行业价值链公司进行潜在投资、收购及与该等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拨资;提升业务的数字化程度;扩大IP库,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