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针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4日称,中国将在维护好自身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节奏,开展对外谈判,努力与欧方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 当被记者问及中欧双方是否能于年内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时,该发言人称,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不仅有利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旨在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制度保障。协定的达成需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针对有外媒称中方承诺了进一步开放举措,发言人称,中方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在维护好自身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节奏,开展对外谈判,努力与欧方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 近日,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年内第四次通话。此前不久,两国领导人还共同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李克强总理也先后同默克尔总理举行通话和视频会晤,杨洁篪主任年初赴德出席国际会议,王毅国务委员年内两度访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德两国领导人保持频密交流和战略沟通,引领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是中德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动写照。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相互施以援手,捐赠抗疫物资。两国医疗卫生专家多次开展视频研讨交流,双方加强疫苗交流合作,相关企业共同进行疫苗、药物研发。中方还为德国在华官方采购提供便利,大量防疫物资通过“空中桥梁”和“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从中国运到德国,不断强化两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两国民众也自发彼此“力挺”,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故事。在守望相助中,许多中德友城联络更为紧密,民众间友谊得到深化。 当前,中德关系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和潜力,迎来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形势趋稳,经济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中德务实合作也在加快恢复。为支持复工复产,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国密切协作,率先在中欧间开启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数千名德方企业人士已顺利返回中国。在第三届中国进博会期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仍有近200家德国企业踊跃参展。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保持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13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国的巨大市场正日益成为德国经济走出疫情阴影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将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刚刚同亚太地区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再次发出维护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明确信号。 当前,中欧双方正加快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努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我们愿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共同分享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自由贸易机遇、共同发展机遇和创新合作机遇。两国企业已竞相抢抓先机,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积极在德投资建厂,创新科技公司小米等中资企业亦加大进驻德国,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在中国加速新能源领域布局。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中德、中欧在未来合作领域方兴未艾。 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德、中欧之间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面临新的契机和强劲动力。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再次体现了中国在气候保护领域的大国担当。德国和欧洲是全球环保、气变倡议的先行者,在能源转型、低碳科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绿色伙伴、数字伙伴。明年,中国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相信新一轮中德政府磋商也将为双方各领域合作谋划布局。 在当前国际变局中,中欧关系更具全球性和战略性。双方要增进互信合作,加强交流互鉴,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中方愿同德方和欧方共同努力,为新形势下中德、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创新机遇。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是继今年11月份签署RCEP之后中国对外开放领域又一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有力地捍卫了贸易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有力地挫败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边缘化中国的险恶用心,是贸易反围堵的又一重大胜利。 适时启动,好事多磨 2013年11月,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宣布启动。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2015年在第8轮谈判中,在协定议题范围上取得重大进展,开始制作合并文本。2018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明确提出将协定谈判作为双方“最优先的事项”,谈判骤然提速。2020年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历时7年45轮谈判终于完成,为中欧贸易和投资活动注入新的活力(表1)。 中欧是双方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19年欧盟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300亿美元,欧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与此同时,双方的直接投资金额却少得可怜。中国在2016-2019年对欧盟的直接投资金额每年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而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金额更是仅有73.1亿美元,占中欧贸易金额的比例不足3%(图2和图3)。中国要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扩大与欧盟的投资开放,促进中欧直接投资的增长。而欧盟自2008年以来,饱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打击,经济举步维艰,也亟需一个高质量的投资协定,提升其增长前景。在此背景下,双方于2013年决定启动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 与RCEP等贸易协定聚焦于关税和进出口门槛不同,中欧投资协定是一项独立的投资协定,不包括贸易问题,其范围将超越通常的投资保护层面,其核心内容在于双边投资准入,主要包括投资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监管、可持续运营发展四个方面。此外,与传统的投资协定相比,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主要聚焦于是引入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关注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推动高端服务业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往的投资协定往往只涉及投资,而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个全面的投资协定,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相关问题。它跟投资相关,又超越了投资。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意味着只要是清单以外,都可以投资,使中欧双方的投资领域扩大,投资障碍减少。 双方希望协定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1) 为中国和欧盟投资者进入欧盟和中国市场提供新的机会和改善的条件; 2) 应对监管环境的关键挑战,包括与透明度、许可和授权程序有关的挑战; 3) 为在中国的欧盟投资者和在欧盟的中国投资者的待遇提供保障,包括防止不公平和不公平待遇、非法歧视和不受阻碍地转移与投资有关的资本和付款; 4) 通过鼓励负责任的投资和促进核心环境和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倡议; 5) 允许通过缔约方和投资者可用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有效执行承诺。 协议签订,体现了战略决断力 过去一年多中,双方谈判进入最后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双方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在谈判中遇到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双方都想让对方在核心关切点上做出关键让步,导致谈判步履维艰。谈判过程中,欧盟主要对中国提出行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对等开放、补贴透明度、解决“强制性”技术转让、国有企业竞争中立、环保等方面问题。而中国则重点希望突破欧洲对华高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放开、切实保护华为等在欧洲的设备投资安全。 为了推动谈判顺利完成,双方都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了显著让步。欧盟对中国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并在能源批发和零售市场(但不包括交易平台)、可再生能源市场等领域对中国扩大开放(欧盟国家的上限为5%,且设有对等机制)。中国方面也相应做出了较大让步包括: 1) 改善航空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2) 取消计算机预订系统的合资要求; 3) 在清洁能源车辆、云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新机遇; 4) 批准或加入国际劳工方面的一些公约; 5) 国有企业作为服务购买者时做出无歧视承诺;提高透明度服务业的透明度以及禁止强制技术转让等。 妥协和让步总是艰难的,意味着自身要做出调整,甚至某些牺牲。但长远来看,双方都将在开放中获益。因此,双方能从对方关切出发,做出让步,让协议达成,体现了战略判断力和决断力,体现了历史担当。 协议达成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 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无论对中欧双方,还是对全球贸易格局来讲,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 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对于提升双方经贸合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前面所讲,双方投资额和服务贸易规模远小于货物贸易规模,成为抑制双边经贸合作的“短板”。协定达成后,中国在投资和服务贸易方面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将极大激发双方贸易潜力。投资协定也将激发国内改革的动力。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改革和开放均相对滞后,存在一些“玻璃门”和各种潜在保护。而中欧协定的高标准,意味着我们必须主动做出一些调整,从长远看,有助于我们与国际接轨,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另一方面,协定达成对于全球多边主义和中国地缘经济格局影响也非常深远。过去数年,美国倡导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使贸易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遭受重大打击。而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成为捍卫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旗手。而欧洲无论是从体量,还是影响力方面,又是极为重要的一极。因此,争取欧洲的支持,对于捍卫多边主义至关重要。同时,也将给深陷疫情和经济困境的欧洲带来了更多希望。 更重要的是,中欧协议达成,是对美国企图把中国从国际贸易秩序中“边缘化”阴谋的一次重击,是中国经贸外交的重大胜利。过去数年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举措,包括瘫痪WHO、主导TPP谈判等,都反映了美国企图重新“建群”、边缘化中国的险恶用心。这次中欧贸易谈判中,包括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以各种方式向欧方施压,要求延缓达成协议,美欧双方协调对华经贸政策。但中欧双方审时度势,在关键问题上均作出实质性让步,在拜登上台之前完成了协定的谈判。谈判完成,是中欧双方的共同胜利。对欧洲而言,表明其不是美国的附庸,而是有独立诉求的第三极;从理念上讲,欧洲也是拥护多边主义的核心力量。对于中国而言,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完成,使我们在中美经贸争端中主动性大幅提高,充分利用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根据程序,谈判完成后,接下来协议文本需要在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完成审批,同时国内也需要走完程序后。虽然仍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整体上大局已定,美国掀起风浪的可能性不大了,其企图遏制中国外贸的战略遭遇重大挫败。
今年10月,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齐聚布鲁塞尔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特别峰会。欧盟对外关系包括中欧关系成为此次特别峰会讨论的重点。就中欧关系而言,欧盟各国领导人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方面:期待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在今年年底前画上圆满的句号,希望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承担更大责任。 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全面加剧,欧盟对华政策以及中欧关系何去何从格外引人关注。那么,欧盟各国领导人在本次特别峰会上释放出了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信号呢? 从峰会结束后欧盟发表的“结论性文件”可以看出,在讨论中欧关系时,欧盟27国领导人的兴奋点集中在中欧经贸关系上。这无疑与经贸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有直接关系。中欧不仅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更重要的是,经过40多年的密切合作,中欧已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欧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今年以来尽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中欧贸易逆势而行,保持了原有的发展势头。 欧盟领导人之所以高度关注中欧经济关系,还因为近年来围绕中国市场开放以及公平竞争等问题中欧矛盾显著突出。迄今双方均希望通过谈判回应对方的关键性诉求,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双方关系的紧张程度。 从此次特别峰会还可以看出,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欧关系的新定位已达成共识。在美国国内围绕中美关系展开激烈讨论,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确立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欧洲国家之间也在就其与中国关系如何新定位进行了长时间的立场协调。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推出其最新对华政策报告,反映了欧盟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该报告指出,中国崛起使欧洲的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中欧关系与以往相比更为复杂,既包含相互合作,也包含双方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在治理模式方面,报告直接将中国视为欧盟的“制度性对手”。值得指出的是,新一届欧委会于去年12月走马上任后,对上一届欧委会的对华立场基本照单全收。而在本次特殊峰会上,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更加明确支持2019年3月欧委会文件中提出的对华政策方针,并要求欧盟进一步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以实施。为保证欧盟对华政策得到落实,欧盟各国领导人进一步要求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共同在2021年3月之前推出欧盟对华政策落实的“进展报告”。 展望未来,随着欧盟对华政策更加重视竞争和强硬的一面,今后数年中欧关系将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美国大选让欧美关系的气氛将会大幅改善,双方在对华政策方面会有更多的一拍即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未来中欧关系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较大挑战,但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保持和加强合作的意愿仍十分强烈。今年以来,尽管新冠疫情对中欧原先安排的工作议程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双方高层互动仍十分频密。目前双方还在为明年欧盟27国与中国史无前例的峰会进行积极准备。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将日益成为推动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作者: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今年基金渣男,非属诺安成长,因为全仓科技芯片,导致净值大起大落,被投资几次骂上热搜。而在这几天,基金圈又出瓜。 这次是大名鼎鼎的中欧基金,有着中欧基金消费男神”郭睿在近期,发表一封公开信,就近期业绩不佳的原因做了反思和总结。 图片来源:中欧基金 从其声明来看,造车近期业绩不佳的最大原因是部分持仓公司短期业绩下滑影响。重仓的生鲜超市标的自高点出现了较大的回撤,确实对基金整体业绩造成了不小的拖累。 而中欧基金经理郭睿当前执掌中欧消费主题基金,从其描述的情况来看,这家生鲜超市标的,是家家悦,这家公司从6月30日最高价49.37元,横盘到8月份后,截至至今股价腰斩,回到20多元的位置。 1 商超牛股家家悦, 郭睿买了6个亿躺枪 首先来看中欧消费主题基金,这只基金以消费股为主,然而在9月份以来,白酒股主导的消费股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行情,然而,郭睿中欧消费主题基金的净值却是停滞不前。从图中来看,该基金的净值在近三个月缓慢的横盘下跌的趋势。 在市场当中消费基金大部分以白酒作为底仓的情况,在其他基金净值上涨,基民赚钱,普天同庆的情况下,买了中欧消费主题基金的投资者大吐苦水。 图片来源:wind 从披露的资料来看,中欧基金重仓集中在猪肉、家电、免税和商超。重仓的家家悦,中欧消费主题基金持仓市值大约在6.6亿元,是第二大重仓股。这对于资金规模在15.51亿元的基金来说,仓位是很重的。 家家悦作为国内的商超龙头股,在今年上半年走出行情,半年的时间走出涨幅49.25%,然而近两个月的时间直接回撤50%,也是让股价来到今年5月份的位置。 而家家悦的业绩来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10.63% 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新的互联网风口的出现,社区团购是近期出现的行业风口,指社区内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由社区发起组织,通过批量采购(团购)的方式,获取低廉价格的商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预计将达720亿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社区团购商品的主要品类集中在生鲜品类,这也是封闭居家生活的刚需。艾瑞咨询发布报告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2796.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6.7%。2020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长,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有显著的提升,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互联网巨头美团、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头先后宣布重金杀入社区团购。 对于传统零售,该形式是在线下物理空间建立一个场所(店、集市),用这个场所去连接到人,去做好人的运营,实现零售交易。有了互联网以后,产生了线上连接人的方式,于是产生了电商零售形式。电商就是在线上连接到人,产生零售交易。 并且根据国盛证券最新研究,多家泛电商巨头加入社区团购混战,有两类盈利模式基本面跑通:1)社区团购预售+自提模式,通过采购成本、履约成本、流量成本的降低实现盈利;2)第三方配送模式,通过物流和广告等变现、基于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不管如何,一个风口的出现,各个巨头纷纷布局,烧钱的过程当中,各大机构势必也会注意这个领域给商超带来多大的冲击。 2 郭睿的发声 对于自身净值的回撤,郭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坚信好公司会创造较好的长期投资回报。对于整体消费,我们还是保持非常乐观的看法,并且相信未来优质消费公司的业绩增长将会进一步提升:社会架构重构,5G的推进及落地以及疫情带来的行业长尾、落后产能的快速出清。只有同时具备头脑和资源的企业,才有望胜出。” “信息系统和数据化的应用是过去企业之间决定胜负的一个工具,而目前我们看到有大量公司因为自身组织架构的冗余严重掣肘了其创新和发展的速度。” 拆开来看,郭睿并不认为是踩雷,反而是因为市场的调整以及社区团购的突然冒出来打乱了商超企业短期的投资,长期来看,价值投资还是存在的。 同时建议投资者:偏股型基金是伴随着我们一辈子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切不能当成暴富的捷径,基金投资是件漫长的事儿。要树立定投的方式,选择基金之前一定要对基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判断其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投资需求,而不是更多的关注短期的业绩排名来决定。 最后,郭睿表示:过去三个月的时间,我最愧疚的就是在高点附近申购、特别是首次申购的持有人,确实让大家的持有体验非常不好。 那么此次中欧消费基金被投资者吐槽,基金经理也是发生反思,是股票闯的祸还是人犯的错?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中国汽研(601965.SH)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14.72元,跌幅9.97%。 11月26日,中国汽研披露《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显示,2020年11月25日,本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沙坪坝支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为全资子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重庆凯瑞科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提供不超过8000万元的担保,担保期限自2020年11月25日至2021年10月19日止。 此外,截至2020年11月25日,公司实际使用的担保余额为1.36亿元,均为对子公司的担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1%。截至公告日,公司无逾期担保。 截至三季度末,中欧基金旗下混基、平安基金旗下资管计划纷纷现身中国汽研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价值发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潜力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持有中国汽研1753.70万股、1356.68万股、986.4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1.818%、1.407%、1.023%,为其第二、第四、第九大流通股股东。 平安基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平安人寿-平安基金权益委托投资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中国汽研1142.3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184%,为其第七大流通股股东。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首批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核心员工成为公司重要股东。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已达3969.2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3060.6亿,专户规模908.65亿。除传统专户与公募业务外,为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投顾业务规模也稳步扩张,投顾规模已达180亿。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中欧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管理规模为1751.33亿元,位列行业第16位;专户管理月均规模为922.11亿元,位列行业第12位。 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成员,是中国平安"保险、银行、投资"综合金融业务架构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平安投资系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基金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金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平安集团控股子公司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68.19%的股份,新加坡大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7.51%股份,三亚盈湾旅业有限公司持有14.3%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