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跟踪 (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大势研判: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我们统计了201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顺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一、本周市场情况 (一)本周市场表现 本周(2020/12/28-2020/12/31)为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以新高结尾。上证指数涨2.25%,深证成指涨3.24%,创业板指涨4.42%。12月以来创业板表现较优,涨12.70%,上证指数涨2.40%,深证成指涨5.86%。 2020年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上证指数年内涨幅为13.86%,上涨422点;深证成指年内涨幅为38.73%,上涨4040点;创业板指表现最为突出,年内涨幅为64.96%,上涨1168点;万得全A整体上涨25.62%。 成交方面,本周两市成交3.55万亿元,较上一周缩量0.82万亿元。12月两市成交合计19.68万亿元,其中上证成交8.81万亿元,深证成交10.88万亿元,均较11月有所放量。 本周各风格指数均有所上涨,其中消费和金融表现较好。消费风格本周上涨4.1%,金融风格本周上涨3.0%,上周表现较好的成长风格本周上涨2.6%,周期和稳定风格本周分别上涨1.7%和1.8%。12月以来消费和成长风格领涨。 (二)本周行业表现 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上涨,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6.81%)、休闲服务(+6.77%)、非银金融(+5.80%)领涨,部分顺周期板块上月上涨较多,如采掘(-1.96%)、钢铁(-1.13%)、公用事业(-0.83%)有所回调。 (三)本周行业估值 本周行业估值方面,除商业贸易外均有所提升,从当前PE(TTM)在历史十年的分位数来看,家用电器(100.00%)、食品饮料(100.00%)、休闲服务(100.00%)排名前三;农林牧渔(5.14%)、房地产(3.69%)、建筑装饰(0.29%)估值相对较低。 (四)北上资金动向 北上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入135.82亿元延续上涨,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7.2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8.56亿元。北上资金交易占比由上周低点6.69%明显提升至11.59%。 行业来看,本周北上资金主要流入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食品饮料板块,主要流出电子、化工、休闲服务板块。 个股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居前的个股包括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二、本周热点跟踪 过去一周市场主要有以下两大重点事件。 (一)中欧投资协定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领导人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三、近期重要事件 四、大势研判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跨年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另外,我们统计了200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
据央视新闻,在30日商务部举行的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媒体吹风会上,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全面主要体现在,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这也是一个平衡的协定。首先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的互利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协议中所包含的规则都是双向适用于双方的。其次,中欧双方在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也都保留了必要的监管权。第三是双方既促进双边投资,也强调投资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历经七年30余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最终敲定。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谈判圆满收官 12月30日晚,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随后,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习近平强调,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启动,历经七年,共举行35轮谈判。双方为完成谈判都付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双方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加快谈判进程,年内共举行了10轮谈判,推动谈判圆满收官。 李詠箑透露,中方在中欧投资协定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比如医院和汽车。中方相信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可以实现高质量“引进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人民。 李詠箑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全面”主要体现在,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 “平衡”主要体现在,首先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其次,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三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中欧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规则等方面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将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据了解,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共识最早见于2012年2月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发布的联合新闻公报。201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次中欧峰会期间,双方正式宣布启动谈判。期间,投资自由化等“概念性问题”、服务业投资的开放幅度和投资保护问题,先后成为谈判重点。去年4月,在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双方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的目标。进入2020年,谈判进程明显加快。 “实在的好处” 2020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中欧协定谈判的完成也为中欧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便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我们希望协定能早日修成正果,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保障,为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次协定是中欧间首个投资方面协定,不仅涉及市场准入、投资者保护等,还涉及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较多边境内规则,对于更好促进双边投资有积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 在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鹏看来,从产业层面来看,中欧投资协定可以为中欧双向投资提供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与柔韧性。“首先,中欧投资协定可以为中国赴欧盟投资者和欧盟来华投资者提供高标准的国际法保护。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投资条约签订时间比较早,保护标准比较低。新的中欧投资协定将取代旧有双边投资协定,建立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可持续的投资保护规则。” 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欧投资协定还可以进一步打开中欧双方的市场准入,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政策和要求,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降低了中欧双向投资的成本。中欧投资协定也明确了双方给予缔约另一方投资者的国际法保护义务,并规定了强力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剥离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和运营成本。 “在增强中欧产业链合作方面,通过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足够庞大且稳定的出口和投资市场,而欧盟企业也有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填补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后的市场空白。”王鹏说。 互惠互利 “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为中欧经贸领域提供一个制度性的框架,以此保证两国企业正常往来,人民互惠互利。”汪文斌说。中国已于年内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4255亿欧元,同比增长3%。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维持增长势头,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对国内而言,中欧投资协定意义重大。”王鹏表示,中欧投资协定为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法保障;同时,协定在环境保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建设性、包容性安排,有助于中国探索破解发展不均衡、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新思路,探索建设开放包容、环境友好和公平正当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15个成员国约2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也随之落成;而在11月19日,针对中国是否会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伙伴关系协定)的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回应称,“中方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中国签署RCEP,可促进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的产业链整合。如果欧盟不积极与中国签署中欧投资协定,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份额很可能会被转移到东亚经济圈,影响欧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复苏。这也在利益层面激励着欧盟完成此次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王鹏表示。 “欧盟一直努力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强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改革,提升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做法增多的大背景下,加速与中国商谈投资协定,有助于更好拉近双边关系。”庞超然指出,协定达成也有助于更好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完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展跨国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协定。 王鹏认为,即便拜登政府顺利上台,美国新政府仍需一定时间扭转特朗普政府期间的保守经济政策,修复与传统盟友尤其与欧盟的关系。通过此次协定,欧盟在未来欧美谈判中创造了一个先发优势,将美国政策转换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导向美国,以争取在欧美谈判中有更大的回旋空间。而中欧投资协定的后续批准和实际落地需要更密切地跟踪与关注。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刘瀚琳
达成共识 2012年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后发布联合新闻公报,对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尽早启动谈判进程。 宣布启动 2013年11月20日-21日,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中国北京举行,其间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谈判开启 2014年1月21日-23日,中国-欧盟投资协定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中欧双方就谈判安排、谈判可能涉及的议题等内容展开充分磋商。 2014年3月24日,第2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双方就投资协定的概念性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 2015年1月20日-23日,第4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从本轮起双方开始正式的文本谈判。 2015年11月30日-12月4日,第8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双方就制作合并文本作出安排:从2016年1月开始,双方以合并文本为基础,推进实质性的文本谈判。 2018年7月16日,第20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宣布,中欧双方交换了投资协定的清单出价,标志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入新阶段。 2018年11月,经过19轮磋商、12次会间会,中欧谈判双方对文本中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保护的部分重要条款达成一致,对投资市场准入方面的清单出价进行实质性谈判。 2019年4月9日,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明确,双方承诺2019年在谈判中,特别是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取得结束谈判所必需的决定性进展,以便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 2020年9月14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 2020年9月21日-25日,中欧双方举行第32轮投资协定谈判。双方围绕文本和清单剩余问题展开谈判,取得积极进展。至2020年12月6日-11日第35轮投资协定谈判,双方聚焦文本和清单遗留问题进行磋商,取得了重要进展。 完成谈判 2020年12月30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据央视新闻,近年来,中欧双向投资拓宽度、谋深度,迈向“深耕细作”新阶段。目前,欧盟是我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欧盟仅次于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 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了解协定有关情况,针对各界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谈判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问:请您介绍一下协定对双方企业将带来哪些利好? 答:刚才提到,协定着眼于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 问:刚才您提到协定还包括可持续发展议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内容? 答:中方一贯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纳入与经贸有关的环保、劳工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经贸协定的重要特征。基于上述考虑,协定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双方将促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处理好吸引投资与保护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并遵守相关国际承诺。 问:请问协定将于何时生效? 答: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中欧双向投资迈向“深耕细作”新阶段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疫情没有动摇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89%的受访欧洲企业愿留在中国,2/3的受访欧企将中国列为前3大投资目的地,德国大众、巴斯夫、宝马、安联保险等欧洲企业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中国对欧盟投资从无到有,年投资额已跃升至近百亿美元规模。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对欧盟27国累计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 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结出丰硕成果,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正在建设中的匈塞铁路成为深化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欧国际交易所等扩展了欧亚资金融通渠道,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项目引领三方合作新模式。在疫情背景下,“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开出“新速度”,2020年以来开行已突破1万列,成为中欧互联互通的大通道,抗疫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欧务实合作动力足、势头好、成果丰硕。目前,欧盟仅次于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最新数据显示:面对疫情冲击,今年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额5812.8亿美元,逆势增长3.5%,显示出强大韧性。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在英国2020年1月31日脱欧之前,欧盟曾连续16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欧货物贸易从76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7051亿美元,现在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过100万美元。 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对欧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51%和19%上升至2019年的61%和28%。同时,中欧服务贸易蓬勃发展,2019年达140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进博会、广交会和服贸会等重要展会成为欧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有力平台。以进博会为例,欧洲在参展面积、500强和龙头企业、签约金额占比方面均在1/3以上,成为进博会的亮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习近平指出,2020年对世界和中欧双方来说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迎难而上,携手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如期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期目标,达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也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创造更大合作空间。希望欧方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指出,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做世界和平进步的合作建设者。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一是协调抗疫行动。确保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获益。 二是共促经济复苏。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日重回正轨。 三是对接发展战略。加大政策协调,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探讨数字领域合作。 四是加快绿色发展。用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相互支持中欧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 五是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内协调和合作,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支持非洲抗疫和发展,共同促进世界发展繁荣。 欧方领导人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欧中保持密切高层沟通,在地理标志协定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今天我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欧中投资协定谈判,这对欧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将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这再次向世界表明,尽管欧中在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政治意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欧中投资协定是高水平的,欧方赞赏中方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欧中都支持多边主义,一个强有力的欧中关系有益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欧方赞赏中方就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帮助非洲抗击疫情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希望就全球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世贸组织改革等问题继续同中方密切协调合作。 中欧领导人互致新年问候,共同表示,在新的一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进双方重大交往议程,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刘鹤、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晤。
(原标题: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机构解读投资机会:新能源板块将迎增量市场) 12月30日晚,据人民日报报道,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12月30日,受到市场预期近期将签署协议的利好消息影响,创业板指大幅上涨3.11%,创2016年以来的5年新高,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和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中欧全面投资协议(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简称中欧CAI)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中国和欧盟在2014年就该投资协议启动谈判。今年中欧已举行10轮正式谈判(第26轮-第35轮),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目标”。中欧基金认为,协议签订后,中国可能同意向欧盟企业开放多个领域的市场,包括制造业、金融服务、房地产、建筑和支持海运和航空运输的辅助服务;而作为回报,中国争取到了欧盟同意向中国开放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这将有利于新能源板块,为我国的光伏、风电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带来增量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多个行业将受益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署。包括投资壁垒和限制减少的六个主要行业——运输设备、采矿和能源开采、化工、食品和饮料制造、金融和保险、通信和电子设备等行业将会受益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署。此外,西部证券还认为,部分行业受益于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消费品和服务、医药生物行业、基础材料行业,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房地产和酒店业、电子。而东吴证券也同样认为,中欧投资和贸易状况不匹配,该协定有助于打开双方投资空间。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4278万亿美元,但直接投资仅占贸易额的2.5%。随着CAI谈判结束、协议生效,中欧双方投资将打开局面。与此同时,“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西部证券指出。2019年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伙伴、第二大进口伙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额为705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4%。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为1521亿美元(即1.0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GDP的1.06%。由于疫情影响,欧洲经济低迷,今年1-11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同比下降9%。欧盟依旧是我国第二大进口伙伴,但出口至欧盟的比例下降到14%,低于美国和东盟。“我们判断这个投资协定的签署能够在2021年继续推动我国出口走强。欧盟经济的复苏,叠加中欧投资协议的签署,我们预计能够在2021年额外拉动中国对欧盟出口的5%左右,相当于我国总出口的0.8%。”西部证券指出。事实上,中欧全面投资协议之下,新能源板块备受机构关注。西部证券指出,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将会提振市场信心,利好相关投资领域,比如,有利于新能源板块,将为我国的光伏、风电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带来增量市场。 东吴证券认为,“在新能源、环保和数字化领域,中国企业有望受益。在欧盟2021-2027年财政预算框架和‘下一代欧盟’基金计划中,除抗疫和支持经济复苏外,推进数字化和绿色投资是最大的投入领域。我国相关领域企业的较强竞争力,有望在该协定达成后进一步受益。”中欧基金表示,进入2021年后市场对高确定性成长板块,如新能源和军工等的业绩增长预期也将部分消化其高估值,因此应加强对高性价比成长股的关注。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