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跟踪 (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大势研判: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我们统计了201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顺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一、本周市场情况 (一)本周市场表现 本周(2020/12/28-2020/12/31)为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以新高结尾。上证指数涨2.25%,深证成指涨3.24%,创业板指涨4.42%。12月以来创业板表现较优,涨12.70%,上证指数涨2.40%,深证成指涨5.86%。 2020年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上证指数年内涨幅为13.86%,上涨422点;深证成指年内涨幅为38.73%,上涨4040点;创业板指表现最为突出,年内涨幅为64.96%,上涨1168点;万得全A整体上涨25.62%。 成交方面,本周两市成交3.55万亿元,较上一周缩量0.82万亿元。12月两市成交合计19.68万亿元,其中上证成交8.81万亿元,深证成交10.88万亿元,均较11月有所放量。 本周各风格指数均有所上涨,其中消费和金融表现较好。消费风格本周上涨4.1%,金融风格本周上涨3.0%,上周表现较好的成长风格本周上涨2.6%,周期和稳定风格本周分别上涨1.7%和1.8%。12月以来消费和成长风格领涨。 (二)本周行业表现 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上涨,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6.81%)、休闲服务(+6.77%)、非银金融(+5.80%)领涨,部分顺周期板块上月上涨较多,如采掘(-1.96%)、钢铁(-1.13%)、公用事业(-0.83%)有所回调。 (三)本周行业估值 本周行业估值方面,除商业贸易外均有所提升,从当前PE(TTM)在历史十年的分位数来看,家用电器(100.00%)、食品饮料(100.00%)、休闲服务(100.00%)排名前三;农林牧渔(5.14%)、房地产(3.69%)、建筑装饰(0.29%)估值相对较低。 (四)北上资金动向 北上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入135.82亿元延续上涨,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7.2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8.56亿元。北上资金交易占比由上周低点6.69%明显提升至11.59%。 行业来看,本周北上资金主要流入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食品饮料板块,主要流出电子、化工、休闲服务板块。 个股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居前的个股包括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二、本周热点跟踪 过去一周市场主要有以下两大重点事件。 (一)中欧投资协定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领导人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三、近期重要事件 四、大势研判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跨年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另外,我们统计了200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
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是有效发挥偿付能力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重要基础。记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在行业内部对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通报,这些公司在上半年偿付能力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3号: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下称“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近期对各保险公司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对外公开披露情况,进行了非现场核查。 核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均能够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在公司官方网站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但少数公司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监管已要求相关保险公司进行了整改。 根据通报,部分保险公司在上半年偿付能力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披露不及时。 中法人寿未按规定在7月30日前披露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 二是披露内容不完整。 瑞再企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 久隆保险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中各评估项目得分,未按规定披露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最低资本。 诚泰保险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 现代财险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中各评估项目得分。 三是披露数据差错。 国联人寿、亚太保险、鼎和保险、信利保险的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最低资本计算错误。 对此,监管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各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要求,加强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工作。建立健全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公平性。 二是,各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的内容,编制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季度报告摘要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三是,各保险公司应在每季度结束后规定时限内披露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不能按时公开披露的,应当在规定的公开披露期限之前,在公司官方网站首页公布不能按时披露的原因及预计披露的时间,延迟披露时间不得超过15日。 四是,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情况的监督,公开通报实施情况。对问题严重或被多次通报的公司,将依法予以处罚。
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是有效发挥偿付能力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重要基础。记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在行业内部对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通报,这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偿付能力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3号: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下称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近期对各保险公司2020年一、二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对外公开披露情况,进行了非现场核查。 核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均能够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在公司官方网站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但少数公司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监管已要求相关保险公司进行了整改。 根据通报,上述保险公司在上半年偿付能力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披露不及时。中法人寿未按规定在7月30日前披露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 二是披露内容不完整。瑞再企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久隆保险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中各评估项目得分,未按规定披露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诚泰保险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现代财险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未按规定披露最近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中各评估项目得分。 三是披露数据差错。国联人寿、亚太保险、鼎和保险、信利保险的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最低资本计算错误。 对此,监管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各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要求,加强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工作。建立健全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公平性。 二是各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第13号监管规则规定的内容,编制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季度报告摘要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三是各保险公司应在每季度结束后规定时限内披露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不能按时公开披露的,应当在规定的公开披露期限之前,在公司官方网站首页公布不能按时披露的原因及预计披露的时间,延迟披露时间不得超过15日。 四是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情况的监督,公开通报实施情况。对问题严重或被多次通报的公司,将依法予以处罚。
7月22日讯(记者 陈琼)高端白酒的涨价潮再度袭来。继今年5月宣布暂停摘要酒开单发货、摘要酒将实行“配额制”经销管理政策之后,金沙酒业旗下的摘要酒再度传来涨价消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加上此次提价,2018年以来摘要酒的出厂价上调了六次,这种提价频率在白酒行业也十分少见。密集提价背后是质疑声不断,白酒专家蔡学飞指出,摘要酒的指导价与实际成交价价差很大,提价更多的是为了拔高品牌形象的举措,对于市场实际销售价格没有太大影响。 7月21日,贵州金沙回沙酒销售有限公司发文通知,摘要酒全系产品出厂价与终端零售价从2020年8月1日起上调10%。金沙酒业品牌总监周辉富向记者证实了摘要酒全系产品出厂价与终端零售价的涨价消息。 近年来金沙酒业开启了全面抢占高端市场举措,其中重要举措是重塑摘要酒高端形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摘要酒出厂价已经上调了五次,加上此次提价,摘要酒的出厂价上调了六次,这种提价频率在白酒行业也十分少见。摘要酒是贵州金沙酒业集团的核心产品之一,主要分为摘要酒(金)、摘要酒(普通版)、摘要生肖酒等,目前摘要酒珍品版市场终端定价为1199元。 频繁提价背后是金沙酒业“转型大跃进”,近年来摘要酒高端形象重塑给金沙酒业带来了业绩的快速提升。金沙酒业董事长张道红此前透露,2019年金沙酒业实现销售额为15.26亿元,同比增长165%。金沙酒同时将2020年销售目标设定为为24亿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上半年金沙酒业实现销售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69.2%,其中高端产品摘要占比超过50%。 涨价也引发了市场方面的质疑,一方面涨价有助于金沙酒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另一方面密集调价也让金沙酒业备受饥渴营销质疑。 对于业界“饥渴营销”的质疑,周辉富此前表示,“别人怎么说我们也管不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中国的第二瓶高端酱酒”。 白酒专家蔡学飞指出,金沙摘要作为金沙酒的高端形象产品,由于其特殊的产品概念,近年来在高端市场拥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是本身金沙品牌力一般,所以支撑力不足,摘要酒的指导价与实际成交价价差很大,提价只能说是企业的一种营销造势,更多的是为了拔高品牌形象的举措,对于市场实际销售价格没有太大影响。 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摘要酒标价为1199元,但实际成交价在600-700元之间。提价看起来更像是金沙酒业为塑造摘要酒高端形象的营销手段。 对金沙酒业而言,高速扩张下如何加强产品品质以及对渠道的把控也成为新的挑战。据裁判文书网此前披露,金沙酒业卷入了定制酒未标明生产日期的诉讼,此事也暴露出其对定制酒的管理漏洞。根据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2019年12月23日披露的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由于定制酒未标明生产日期,一名消费者将北京伟业金沙商贸有限公司、贵州金沙酒个性化定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对于透支和损害了品牌形象的定制酒,金沙酒业也在有意清理进行。周辉富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金沙酒业已经暂停一切定制酒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