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近年来加大了其创新业务布局,但所占营收比重较小,未形成一定规模。未来,海康威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其核心竞争力呢? 近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股东龚虹嘉计划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即不超过1.87亿股。以当天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约56亿。 自2019年以来,海康威视的业绩便出现增长乏力的状况,2020年一季度,海康威视营收与净利双降。与此同时,海康威视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安防行业竞争日渐激烈。据了解,海康威视近年来加大了其创新业务布局,但所占营收比重较小,未形成一定规模。那么未来,海康威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其核心竞争力呢? 营收净利齐跌,存货增加存贬值风险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从视频压缩板卡做起,海康威视逐步拓展至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官网信息显示,目前,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 2010 年,海康威视带着“安防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一时间风头无两。随后,海康威视的业绩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2010 -2019年间,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长近16倍,从36.5亿元增长到57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开始,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海康威视营收为577亿,同比增长15.69%;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同比增长9.36%,增速均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净利润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两位数。 在2019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方面坦言,从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来讲,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 随后,海康威视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其业绩开始呈现出下滑态势,报告期内,海康威视营收94.29亿元,同比下降5.17%,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2.59%。 谈及海康威视业绩下滑的原因,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认为有四方面:首先,在去杠杆大形势下,实体经济整体下行,投资信心不足,政府与企业的需求释放滞后,落地项目较少,增速较低;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强了营收风险控制,放弃了收入增速,选择了更为谨慎的业务策略;此外,行业竞争加剧,巨头纷纷入场,市场前景在恶化;最后,美国市场的业务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海康威视的存货在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末,海康威视存货金额为112.68亿元,同比增长96.82%。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存货金额持续增长至124.7亿元,同比增长113%。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海康威视所布局的产品而言,存货过多是有一定风险的,目前伴随着各大高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旦出现技术更新,存货产品就存在贬值风险。 大股东十年减持22次,股价狂跌短时间内或难有上涨空间 据了解,此次减持是龚虹嘉近10年间在海康威视的第22次减持,此前其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21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合计套现约146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龚虹嘉在海康威视成立时出资245万,出资比例为49%。上市时,龚虹嘉持股比例为24.80%,位列海康威视第二大股东。 在海康威视上市后的第二年,龚虹嘉开启其减持之路,2011年8月,龚虹嘉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840万股,交易均价为41.83元/股,套现3.48亿元。龚虹嘉最近一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是在2018年1月,距今已有2年有余。 截至目前,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股份共计12.55亿股,占海康威视总股本13.43%,是仅次于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海康威视最新股价计算,对应市值超过350亿元。加之已套现的146亿元,累计超过500亿元,由此计算,龚虹嘉持股海康威视投资回报超过2万倍。 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海康威视股价便走上了跌跌不休之路。 据同花顺统计,截至3月31日,共有210家机构投资者持有55.69亿股海康威视股票,持股机构及数量均创下一年来新低。而受到此次龚虹嘉减持影响,海康威视股价在发布公告当日大跌近7%,市值一日蒸发185亿元。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股东减持会在短时间内致股价下跌,但海康威视的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与其出口与零部件方面的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有关,“如果海康威视在未来不能令其业务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那么其股价上涨是很难的。” 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恐被蚕食,创新业务未能形成规模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整个安防行业,就在市场格局方面,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仍在第一梯队领跑,然而,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的兴起,新兴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急速加剧。 对此,许小恒表示,安防行业市场壁垒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与此同时,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分析称,“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公司迅速崛起,而对于海康威视来说,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近年来也在布局安防,据记者了解,早在2019年,华为便已宣布入局智能安防行业,仅一年间,华为便发布了复眼型摄像机、超强算力摄像机等产品。近日,华为在其新品发布会上放出豪言称,“在智能安防领域,三年内要做到第二,五年之内做到业内第一。” 对此,许小恒认为,华为会成为海康威视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对于华为而言,不仅硬件输出,还有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甚至可能会把视频监控的硬件定价拉低,通过云服务去衍生收益。如果华为等竞争者在安防行业挑起价格战,海康威视很可能出现收入和利润的进一步下滑,产品的毛利大幅下降而且市场份额会面临侵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康威视不再局限于安防与硬件领域,正尝试多元化创新业务。2019年年报显示,海康威视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收25.92亿元,同比增长58.38%,占营收比重4.5%;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8.14亿元,同比增长23.88%,占营收比重1.41%;其他创新业务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占营收比重1.79%。 许小恒认为,海康威视的多元化布局有其可取之处,“从视频监控设备生产商,到大数据运营商,打造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其布局的必然之路,关键还是在于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物联网核心能力。” 然而,与此同时,张书乐指出:“因为海康威视主产业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其一直想从硬件厂商突围出去,但其在消费市场中更多的是在做试错尝试,并没有很多深入布局。” 张书乐建议称,算法需要大量实践,不断深入学习的,海康威视应该不断迭代算法,结合自己的硬件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凸显出竞争力。
大唐电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下属企业大唐恩智浦、江苏安防拟通过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引入部分投资方,并实施增资扩股。其中大唐恩智浦拟增资额不低于3300万美元,此次引入增资所占大唐恩智浦股权比例为27.41%。江苏安防拟募资额不低于3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不低于24.83%,计划分两步募集到位。本次交易完成后,大唐恩智浦和江苏安防将由控股子公司变更为参股子公司,不再纳入大唐电信合并报表范围。
自国家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发展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安防作为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环,对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AI硬件落地,为安防运维行业创造出新的机遇。 AI打造安防新时代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利用AI技术为场景赋能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基于安防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AI+安防”具有规模化落地的基础。 当前处在数据大爆发的时代,象征着城市安防“天眼”的摄像头正在井喷式增长,为AI技术参与安防建设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数据,因此,“AI+安防”在数据层面有很高的匹配度,由于AI技术对于数据有着很高的依赖,安防行业可以说是AI技术最适合的训练场之一。 除了人工智能对安防的青睐之外,国家在政策上也鼓励以AI技术推动传统安防进行产业化升级,以满足人们对于安防产品智能化的需求。 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智能安防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重点,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产业升级中的应用,以全面推动安防行业朝着智能化、数据化、自动化的方向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为“AI+安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年的安防企业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并且预测2022年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在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都普遍利好的情况下,”AI+安防”俨然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产业升级意味着新的市场,AI安防业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使互联网企业垂涎欲滴,无论是谁都希望能搭上“AI+安防”这趟快车。 华为借AI偷袭安防 当前传统安防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AI技术和5G技术为主导的创新背景下,掌握技术的企业将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华为便是“AI+安防”赛道的玩家之一。 一方面,以华为云计算为基础,为搭建AI安防生态提供技术支持,其推出的好望商城和好望APP为AI安防产品智能化硬件打造了良好的线上平台,以及通过构建智能视频云平台,实现云平台之间的协同,丰富了端对端的产品解决方案。 早在2012年蛰伏于安防行业的华为很清楚,AI安防要做的是通过技术解决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想要在AI安防的赛道上领先,首先需要构建完整的智能化生态,华为AI安防的云端平台是智能化硬件落地的基础,也为华为“新分销3.0”战略打开了B端的市场。 另一方面,好的AI安防平台还需要以智能安防硬件为载体,早在今年2月,华为将智能安防部门改名为“华为HoloSens机器视觉”,专注于智能视觉产品的研发,华为率先在机器视觉上布局,可以看出华为做智能安防硬件的野心。 在算法和芯片加持下的智能摄像头可能是AI安防硬件市场的竞争焦点,只有实现硬件落地,华为才能真正实现生态闭环。目前,华为推出的NVR800系列AI安防硬件产品在视觉算法的加持下,拥有人脸对比、行为分析、一键云端等功能,正在为华为打开智能安防硬件的市场。 华为希望通过打造高性价比的AI安防硬件产品、帮助分销市场实现规模化,离不开AI算法的加持,而华为在视觉算法上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安防硬件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销售的利润空间。 安防赛道:海康威视、BAT都不可小觑 华为加入AI安防市场能够加快AI在安防领域的落地速度,推动传统安防行业走向智能化,从而开辟出新的蓝海。但是,华为作为AI安防的后起之秀,想要瓜分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一方面,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老牌安防巨头深耕安防行业多年,早已占据安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除了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之外,还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运营经验,并且近几年海康威视、大华等传统安防企业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已经抢先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稳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 据了解,2017年海康威视提出AI Cloud概念之后,不断加强AI安防领域的技术投入,在2018年已经实现AI Cloud平台的搭建和AI安防产品的落地,目前,海康威视在AI安防领域的前、中、后端已经基本实现业务全覆盖。同时,不满足于B端和G端市场的海康威视正在入侵C端市场,逐步完善AI安防硬件版图。 华为以AI切入安防市场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想要占领AI安防的市场,免不了与老牌安防巨头正面交锋,固有的安防市场已经被老牌企业瓜分得所剩无几,华为能分到的“羹”少得可怜,加上老牌安防巨头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出坚实的产业壁垒,华为想要正面突破十分困难。 除了老牌巨头的威胁,BAT也是AI安防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在AI这条赛道上与华为并驾齐驱。 一方面,BAT三巨头都拥有AI安防所需要的算法平台,依靠各自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为AI安防的线上和线下安防场景提供AI技术支持。在技术上不逊色于华为。 另一方面,阿里主要致力建设“城市大脑”,深入探索AI安防垂直领域的应用,以及构建智能安防生态。腾讯和百度则是希望早一步实现AI安防硬件落地,确保自身在AI安防硬件市场取得领先。无论华为想从哪条赛道切入AI安防都将面临劲敌。 华为更名“机器视觉”或许是清楚与其想着从老牌安防企业那里虎口拔牙,不如利用AI技术扩充AI安防的边界,寻找新的市场。但是,BAT三巨头的持续加码让华为腹背受敌,现在技术上拉不开差距,竞争陷入僵局的华为,境地可能十分尴尬。 5G“安全带”护航 AI安防对一般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门槛,预计在很长时间里,市场竞争的焦点可能都会集中在拥有自建算法平台能力的企业,在华为云计算的支持之下,华为与巨头之间在云端的差距并不会太大,但是与老牌安企根深蒂固的布局相比,华为还略逊一筹。 为了防止在AI安防市场被“边缘化”,华为可能需要加快建设AI安防的产品矩阵,利用5G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构建5G为主导的AI安防“护城河”。 AI安防的市场对数据的依赖度很高,华为想要在老牌安防企业和BAT三巨头的夹击之下“突围”,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力量,基于可视化数据处理的需要,在5G技术上独占鳌头的华为,未来或许会通过5G技术为自身的AI安防生态提供高速宽带支持,加强AI安防对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并且借助5G技术实现安防全面升级和盲点全覆盖,提高自身在AI安防市场里的竞争力。 目前来说,AI安防的市场主要集中在B端和G端,并且市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偏向同质化,也许在5G技术具有领先地位的华为可以在C端市场寻找到更多商业可能性。通过5G技术提供更加丰富的AI安防产品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华为差异化战略弯道超车的致胜法宝。 综合上述,入局AI安防是华为在多元化战略上的重要尝试,可是AI安防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面对强大的老牌安防企业,华为短时间可能很难打开局面。 另外,旗鼓相当的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加大了华为探索新市场的难度,目前华为最强的突围武器可能是5G技术,但是,未来5G技术是否能够帮助华为打开局面,还需拭目以待。 刘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