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经济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梳理规划建议,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而这些产业能否成为“长板”,可以从各地“强省”目标中予以观察。 截至目前,各地方相继审议通过了本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9省份规划建议中提出了“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目标要求。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经济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梳理规划建议,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而这些产业能否成为“长板”,可以从各地“强省”目标中予以观察。 9省份提出经济增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贵州、湖南、四川、河南、宁夏、山西、广西、辽宁、海南等9省份提出地区GDP增速“十四五”期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海南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民银智库宏观与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前述各省份“十三五”GDP增速看,除山西、辽宁、海南外,其余各省份GDP增速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贵州、湖南、四川领先全国水平的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十四五”期间提出要高于全国水平,属于对以往成绩的保持。同时由于这些省份大部分处在南方,考虑目前经济南强北弱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因此预计这些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难度不大。 “山西和辽宁两个北方省份,会有一些挑战,特别是处在东北地区的辽宁,需要加倍努力。”应习文说。 记者还注意到,江西、安徽、海南、辽宁等还提出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前移的发展目标。应习文表示,相比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位次前移的难度更大一些。 强省目标成重要引领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经济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继续大力推进强省战略。梳理规划建议,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而这些产业能否成为“长板”,可以从各地“强省”目标中予以观察。 根据各地公布的规划建议,制造强省等成为多个省份的共同目标。如湖南提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安徽提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湖北提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强省、农业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庆表示要实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江苏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陕西提出以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强劲引擎;山东提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动力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等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天津要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此外青海、黑龙江也表示要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近期召开的多个重要经济会议均反复强调,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这其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是新能源肯定是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资本市场近期表现也有所反映。同时,硬科技的产业升级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将来补齐技术短板、解决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各个省份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应该是会按照整体规划来推进。 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各地的规划建议中都明确表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过,各省份对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度的预期并不一致。从各自的表述来看,传统的经济强省对于这一目标比较轻松,江苏、北京提出了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北京的规划建议提出,北京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江苏称,该省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海的规划建议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广东的规划建议提出,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浙江的规划建议提出,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王静文表示,传统的经济强省是走在发展前列的“弄潮儿”,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有信心也属于正常情况。其他省份能够与全国保持基本同步也值得肯定。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从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制造业升级”“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水平”等,被不断强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诸多省份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公认的制造大省,“湖南制造”有多强? 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达1660亿元,约占全国26%、全球10%。同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湖南就有4家企业上榜。此外,湖南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也名列前茅,是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数据,截至2018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898.8万人。 正是因此,有网友戏称: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少不了湖南的贡献。 这背后,其实离不开这个中部省份的主动布局。 早在2015年底,湖南就提出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今年初公布的湖南省2020年重点工作清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仍然排在第一位。 近日,湖南省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正是总结湖南制造强省建设5年来的成果。接下来,湖南又将如何追逐 “制造强省”梦? 率先行动 去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各省份彩车悉数在天安门广场前亮相。选择哪些“标签”来突出自身特色,无疑是各个省份的重要考量。 当天,湖南彩车的车头造型正是抽象化的工程概念车和磁悬浮列车。根据当地媒体的描述,“作为唯一一辆采用工程机械底盘的彩车……充分体现了湖南较高的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张力十足的盾构机模型、剑指长空的工程机械泵臂,更是让人顿生惊艳之感。”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罗马非一日建成。对湖南来说,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1956年,国家工程机械行业四大研究院之一——第一机械工业部建筑机械研究所(后更名为长沙建设机械(行情600984,诊股)研究院)在北京成立。1978这一年,该院迁往长沙。作为国内最早的应用型研究院,其由此成为行业崛起的“孵化器”。 1992年9月,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新上任的副院长詹纯新向同事借了50万元,共同成立中联重科(行情000157,诊股)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三一集团从湖南涟源迁至长沙;3年后,原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成立山河智能(行情002097,诊股)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工程机械成为湖南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也首次超过江苏、广东,坐上行业“头把交椅”。之后,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一直稳居第一。 如今,湖南已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较为突出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基于强大的产业基础,在提出建设制造强省之前,湖南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 时间转眼来到2015年,国家提出通过“三步走”,力争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制造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同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制造强省。当年底,湖南出台五年行动计划,划出重点支持的12个产业领域,并给出建设“制造强省”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与此同时,由省长挂帅担任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众多院士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明确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任务来抓。 影响显现 逐梦的五年,湖南制造业上涨势头明显。 企业数量是一个直观指标。一直苦于没有“本土制造业千亿企业”的湖南,在2016年到2019年间,成功实现“零的突破”。华菱集团、三一集团等三家公司,在2016年湖南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后,先后迈上千亿台阶。 除了拔尖大企业,湖南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过去五年也以每年新增1000个以上的速度,飞速上涨。到2019年底,当地规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6万余个,比2015年净增2500个以上。 视野拉宽,微观的企业数据背后,整个产业对湖南经济大棋局的影响,更加直观。 作为建设“制造强省”起跑之年,2016年成为湖南相关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转折点。实际上,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工业增加值,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曾在2016年前后出现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在此之后,一度分别跌至37%和31.6%的数据,逐年回升。到2019年,湖南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下跌前的2015年2.4个百分点,约为44.4%;与此同时,湖南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8年就恢复至2015年左右水平,2019年又进一步上升至39.3%。 除了“量”上的变化,“质”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根据湖南近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湖南GDP中的比重不断放大。从2015年21.1%到2019年23.8%,已连续三年保持在23%以上。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作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虽然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并未明显增长,但其增加值年增速也在2016年之后迈上新台阶。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数据显示,2016年之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也曾经历小幅下滑。2016年后,相关数据直接掉头向上,猛增至10.1%,并接连三年保持在10%门槛上下。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湖南已有4个产业集群上榜。 由大到强 制造业硬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重视制造业升级转型、建设制造强省,不只是湖南一个省份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前后,就有辽宁、湖北、江苏、四川、安徽等多地,先后召开建设制造强省相关会议,并以“行动纲领”、“行动计划”等文件,为接下来画出路线图。 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近些年,关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讨论时有发生。 去年年底,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仍落后于传统制造强国。 2018年,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全球制造业分工重构之际,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亟待破题。 但各地都愈发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变也是显著的: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到28%,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2019年,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构成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来看,在2015年增幅达到近十年来最低值1.5%之后,2016、2017年数据大幅反弹,一度超过12%。虽然在2019年相关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与2014年大致持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而第二产业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也在连续7年下降之后,近三年实现回升。到2019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升至36.8%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的观察,各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千差万别,但主要着力点包括攻关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延长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好合作、降成本等。 在湖南最新召开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被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正是“产业链”。 而就在此次会议前几天,湖南还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被广泛视作当地推进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业占GDP比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崛起的重中之重,湖南能否更进一步还有待续写。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从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制造业升级”“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水平”等,被不断强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诸多省份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公认的制造大省,“湖南制造”有多强? 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达1660亿元,约占全国26%、全球10%。同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湖南就有4家企业上榜。此外,湖南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也名列前茅,是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正是因此,有网友戏称: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少不了湖南的贡献。 这背后,其实离不开这个中部省份的主动布局。 早在2015年底,湖南就提出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今年初公布的湖南省2020年重点工作清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仍然排在第一位。 近日,湖南省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正是总结湖南制造强省建设5年来的成果。接下来,湖南又将如何追逐 “制造强省”梦? 率先行动 去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各省份彩车悉数在天安门广场前亮相。选择哪些“标签”来突出自身特色,无疑是各个省份的重要考量。 当天,湖南彩车的车头造型正是抽象化的工程概念车和磁悬浮列车。根据当地媒体的描述,“作为唯一一辆采用工程机械底盘的彩车……充分体现了湖南较高的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张力十足的盾构机模型、剑指长空的工程机械泵臂,更是让人顿生惊艳之感。” 罗马非一日建成。对湖南来说,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1956年,国家工程机械行业四大研究院之一——第一机械工业部建筑机械研究所(后更名为长沙建设机械(行情600984,诊股)研究院)在北京成立。1978这一年,该院迁往长沙。作为国内最早的应用型研究院,其由此成为行业崛起的“孵化器”。 1992年9月,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新上任的副院长詹纯新向同事借了50万元,共同成立中联重科(行情000157,诊股)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三一集团从湖南涟源迁至长沙;3年后,原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成立山河智能(行情002097,诊股)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工程机械成为湖南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也首次超过江苏、广东,坐上行业“头把交椅”。之后,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一直稳居第一。 如今,湖南已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较为突出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基于强大的产业基础,在提出建设制造强省之前,湖南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 时间转眼来到2015年,国家提出通过“三步走”,力争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制造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同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制造强省。当年底,湖南出台五年行动计划,划出重点支持的12个产业领域,并给出建设“制造强省”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与此同时,由省长挂帅担任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众多院士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明确把制造强省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任务来抓。 影响显现 逐梦的五年,湖南制造业上涨势头明显。 企业数量是一个直观指标。一直苦于没有“本土制造业千亿企业”的湖南,在2016年到2019年间,成功实现“零的突破”。华菱集团、三一集团等三家公司,在2016年湖南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后,先后迈上千亿台阶。 除了拔尖大企业,湖南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过去五年也以每年新增1000个以上的速度,飞速上涨。到2019年底,当地规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6万余个,比2015年净增2500个以上。 视野拉宽,微观的企业数据背后,整个产业对湖南经济大棋局的影响,更加直观。 作为建设“制造强省”起跑之年,2016年成为湖南相关指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转折点。实际上,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工业增加值,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曾在2016年前后出现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在此之后,一度分别跌至37%和31.6%的数据,逐年回升。到2019年,湖南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下跌前的2015年2.4个百分点,约为44.4%;与此同时,湖南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8年就恢复至2015年左右水平,2019年又进一步上升至39.3%。 除了“量”上的变化,“质”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根据湖南近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湖南GDP中的比重不断放大。从2015年21.1%到2019年23.8%,已连续三年保持在23%以上。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作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虽然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并未明显增长,但其增加值年增速也在2016年之后迈上新台阶。 数据来源: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数据显示,2016年之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也曾经历小幅下滑。2016年后,相关数据直接掉头向上,猛增至10.1%,并接连三年保持在10%门槛上下。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湖南已有4个产业集群上榜。 由大到强 制造业硬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重视制造业升级转型、建设制造强省,不只是湖南一个省份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前后,就有辽宁、湖北、江苏、四川、安徽等多地,先后召开建设制造强省相关会议,并以“行动纲领”、“行动计划”等文件,为接下来画出路线图。 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近些年,关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讨论时有发生。 去年年底,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仍落后于传统制造强国。 “ 2018年,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全球制造业分工重构之际,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亟待破题。 ” 但各地都愈发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变也是显著的: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到28%,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2019年,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构成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来看,在2015年增幅达到近十年来最低值1.5%之后,2016、2017年数据大幅反弹,一度超过12%。虽然在2019年相关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与2014年大致持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而第二产业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也在连续7年下降之后,近三年实现回升。到2019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升至36.8%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的观察,各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千差万别,但主要着力点包括攻关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延长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好合作、降成本等。 在湖南最新召开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被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正是“产业链”。 而就在此次会议前几天,湖南还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被广泛视作当地推进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业占GDP比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崛起的重中之重,湖南能否更进一步还有待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