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如果不是一张疑似内部聊天记录的截图流出,引发公司或将解散的猜测,人们大概已经完全忘记了一汽通用(一汽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简称)这家已成立11年的合资公司的存在。自2015年被传通用或将撤资以来,销量低迷的一汽通用就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很少再对外发声了。 如今5年后,一汽通用解散传闻再起。近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一张一汽通用内部聊天记录显示,该公司工会于7月24日下发了将在7月28日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的通知,虽然通知并没有提及大会议题,但一位内部员工在通知发出后开怼道,“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就把公司整没了,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一共就开一次呗。”,似乎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所指。基于一汽通用长期低迷的市场表现,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一汽通用或将解散的猜测。 经济观察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汽集团公关部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答复。一位接近一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合资11年后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第一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很可能是股东双方已经对一汽通用接下来的发展有了重新规划,不论是破产、解散还是股权转让。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在一汽集团的官网的“合资合作车型中”,曾经一汽通用旗下的速狮、公狮、坤程皮卡以及解放501等车型都已经不见踪影;而一汽通用的官方微博也已长时间停更,且此前微博内容已不可见。 一汽通用成立于2009年,通用和一汽的股比为50:50,合资经营期限30年,主要生产皮卡、轻卡等轻型商用车。截至目前,一汽通用已走过11个年头,但这家合资公司的路却从一开始就走得异常坎坷,期间不仅出现工厂罢工并举报高管贪腐事件,合资后的市场表现也迅速高“糊”。而此次再次传出的解散传闻,则将这家已经在业内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合资公司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低迷沉默直至解散,还是另寻思路重整旗鼓? “命中注定”的坎坷? 作为一家由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和彼时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组建的合资公司,一汽通用却在11年后到解散边缘,不禁令人唏嘘。有意思的是,一位从业20年的汽车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汽通用的发展不顺甚至结束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在11年前公司成立的时候,它的大幕就没有按照计划拉开。 “在2009年一汽通用成立的揭幕仪式上,有一个环节需要中外双方一起推动一个杆子将大幕拉开。但是在仪式之前,那连接那根杆子的线被通用的人路过的时候不小心搞断了,然而老板们并不知道,最后在推杆子的时候大幕没有拉开,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彼时在活动现场见证了这时刻的上述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忆道。 这当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似乎却为一汽通用的发展之坎坷埋下了伏笔,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汽通用就被从成立时的“高光时刻”拉到现实困境中。2012年,合资三年“蜜月期”还没过的时候,一汽通用云南曲靖生产基地就出现了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将这家合资企业管理难题暴露在了阳光下,其中既包括生产基地之间文化融合,也包括合资公司产品导入节奏等问题。 资料显示,为满足生产需要,一汽通用成立后将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收至麾下。但这两个本来平行运作的公司在并入一汽通用后,诸多矛盾迅速浮出水面,包括红塔方对一汽派驻高管模式不认可,并指控一汽通用将通用注资转移至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造成红塔公司难以为继等。在2012年一汽通用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公司执行副总裁刘立岩直言,合资公“最大的挑战就是融合问题”。 另一方面,一汽通用在成立后,先后导入几款新产品,包括皮卡产品坤程,中轻卡产品F330速豹,以及轻卡产品S230公狮,一汽通用在2013年销量达到6.04万辆高峰,但因后续产品发力且迟迟没有新产品导入,一汽通用销量持续下滑,逐渐不再公布销量数据。有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一汽通用的主力产品坤程皮卡到2015年的年销量已降至仅为163辆。在这种情况下,一汽通用也长期处于亏损之中,公司高层曾表示成立前三年每年亏损达三四亿元。 也是在2015年,有媒体报道销量低迷的一汽通用或将面临通用撤资后解散,对此股东双方并未给出官方回复,此后几年一汽通用便陷入长久的沉默中。而在一汽通用的贴吧里,有员工抱怨,在合资是否会继续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员工对于公司的未来前景非常迷茫,通用没有新车型导入,主要的收入就是给大众代工,但大众要求越来越严格,现在代工任务越来越少,员工也只能“耗着”。直到最近一汽通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消息,才将其拉回公众视野。 复杂局面 尽管对于一汽通用的后续发展,目前还没有得到来自股东方的官方回应,但基于公司多年低迷的市场表现,以及股东双方针对宏观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最新战略调整,对于一汽通用能否继续走下去,业内普遍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一方面,一汽通用的股东双方当前均在对旗下业务进行收缩向的调整。其中,通用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在全球市场实行收缩战略、撤出“非盈利”市场。截至目前,通用已经将泰国工厂和印度工厂出售,并关闭了一家韩国工厂在持续。在这种情况下,持续亏损的一汽通用显然属于其“非盈利”板块,因此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整的目标。 一汽集团也处在业务调整的密集期,并针对一些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板块进行剥离。如去年10月,一汽吉林70.5%的股权以15亿元转让给宝雅新能源,后者成为一汽吉林最大的股东,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一汽剥离不良资产,为整体上市做准备。而针对一汽通用,一汽在去年3月宣布考虑到一汽通用后续改革方向,撤销解放事业本部、奔腾事业本部,由总部直接管理解放公司、轿车公司、一汽通用公司。此前,一汽通用则纳入了解放事业本部。后续,一汽将解放与奔腾资产进行置换,为整体上市做准备,但对于一汽解放(000800)却一直还没有新动作。 如果与通用的合作终止,则意味着一汽在轻型车上的整合尝试宣告失败,再加上近期一汽深入参与投资的拜腾汽车以及博郡汽车均因资金问题难以为继,并进入暂时停止运营状态,今年对于一汽来说确实是一个“多事之夏”。 但同时有观点认为,一汽通用之所以能在销量低迷的情况下这么多年不解散,股东双方也有着自己的考虑,因此双方可能没那么容易解散。对于通用而言,其在全球业务缩减的调整中已经明确指出将未来重点将转向中国市场,而与中国央企之一的一汽的合作,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对于一汽来说,虽然目前该合作不能为其带来销量上的协同,但与通用合作的延续,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阻击对手”,实现销量的追赶。 据悉,由于通用与一汽在轻型商用车的合作具有排他性,在此情况下上汽通用与上汽通用五菱均不能涉足生产1吨级及以上的商用车产品。而一旦一汽与通用的合作终止,意味着一汽将不再是唯一获得通用轻型商用车生产和销售授权的厂家,而这无疑将加剧一汽与上汽的竞争。目前,上汽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而一汽2019年销量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汽与上汽在奥迪的合作授权问题上就一直存在分歧,直到目前三方之间的博弈也还在继续。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一汽通用究竟会走向何方目前尚没有定论。
7月14日,雪榕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爱逸(厦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逸食品”)签署了《投资协议》,双方拟在厦门共同投资设立植白(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雪榕生物以自有资金出资4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40%股权;爱逸食品出资6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6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爱逸食品致力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极致口味、多元品类、友好体验的放心食品。其产品包括蛋黄酥、云蛋糕、曲奇等多个风靡网络的爆款产品。目前,已经拥有烘焙、坚果、肉制品六大类别300多个品项。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合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菇蛋白的原材料优先由雪榕生物(或指定第三方)负责供应。据悉,合资公司拟进行植物基(含菇蛋白)休闲食品及其周边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雪榕生物表示,爱逸食品作为我国知名的食品科技准独角兽企业,已培育出多个爆款产品,且在植物肉休闲零食研发方面有多年储备。本次投资对于双方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既可从原材料源头保障食品安全,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植物肉休闲食品,更快实现植物肉休闲食品的商品化。这是公司对食用菌精深加工以及健康休闲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布局。
6月11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公司控股股东江汽控股等于6月11日通过云签约方式签署3项合作协议,大众中国投资通过增资方式获得江汽控股50%股权,增资完成后,安徽省国资委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并仍控制江汽控股。同时,大众中国投资将向其与江淮汽车的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增资,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投资将持有合资公司75%股权。在此基础上,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据公告,受限于协议所规定的条款和条件,江汽控股应发行且大众中国投资应认购代表江汽控股等价于17.92亿元注册资本的新股权,对价为23.83亿元。大众中国投资完成对新股权的认购后,江汽控股的总注册资本应增加至35.83亿元,且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安徽省国资委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并仍控制江汽控股。 与此同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应发行且大众中国投资和江淮汽车应分别认购合资公司新股权,其中大众中国投资应认购代表合资公司等价于45.17亿元注册资本的新股权,江淮汽车应认购代表合资公司等价于8.39亿元注册资本的新股权。大众中国投资和江淮汽车分别完成对合资公司新股权的认购后,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73.56亿元,大众中国投资持有合资公司75%股权,江淮汽车持有合资公司25%股权。 此外,鉴于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未来将扩展其产品领域,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平台可用性和预计的市场需求,合资公司的产品组合框架已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在大众中国投资成为直接持有合资公司75%股权的股东后,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当大众集团评估在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插电混动汽车车型,针对中国市场的未来集团模型时,就大众集团控制的主体将要生产的产品,只要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且取得适当的许可,合资公司将获得优先考虑,以提高合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济规模。大众集团潜在的商用车产品也是如此。 据公告披露,合资公司力争达到的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日前,金莱特发布公告称计划与艾易西(中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艾易西”)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围绕公司未来衍生业务方向(大健康产业类)进行投资,金莱特作为控股股东占合资公司总股本的51%,艾易西占合资公司总股本的49%。 6月9日,金莱特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关于上述合资公司相关问题时表示,目前公司已与艾易西签署合资协议意向书,相关事宜正有序推进。 对于艾易西在空气净化及气相过滤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特点,金莱特在互动易表示,艾易西是一家空气净化及气相过滤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一定的空气净化及气相过滤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商业环境、公共机构、污水处理厂以及工业环境中的异味和腐蚀问题。 目前,艾易西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开发了AS-Sorb净化过滤材料,用于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测试标准,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测试,AS-Sorb材料可在30秒内杀灭超过99.99%的新冠病毒(SARS-CoV-2)。 金莱特表示,未来,公司与艾易西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计划将依托AS-Sorb净化过滤材料这一核心技术开展相关业务。 金莱特上述关于AS-Sorb净化过滤材料可杀灭新冠病毒的说法,在6月9日中科院抗击新冠病毒专题页面题为《新型过滤材料对新冠病毒实现高效灭活》的文章中也得到了印证。 该文章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科学院STS区域重点项目和江苏省“双创计划”支持下,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艾易西、徐州中科艾易西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迅速组织科研攻关团队,开发出AS-Sorb净化过滤材料,用于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测试标准,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测试,AS-Sorb材料可在30秒内杀灭超过99.99%的新冠病毒。 文章还介绍称,参照GB21551.3-2010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测试标准,经第三方CMA认证机构测试证明,装载AS-Sorb杀菌杀病毒材料过滤模块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杀灭99.95%的病毒、>95%的空气自然菌(现场测试)和>99%包括甲醛在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文章最后写道,目前一条800吨AS-Sorb滤料生产线已在艾易西公司建成并投产,且具备过滤模块生产能力,有望助力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在互动平台上,金莱特也表示,本次与艾易西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为利用艾易西研发的空气净化及气相过滤技术,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开拓环境健康电器市场,有利于加快外延式发展步伐,推动公司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发展,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金莱特与艾易西的合作尚在有序推进中,未来合资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取决于实际市场需求等因素。公司对此提示称:“目前尚无法预测其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