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找人代理退保,却被中介“收割”上千元!@消费者:退保黑产瞄上借款保证保险,这些风险要警惕 每经记者 涂颖浩 退保黑产暗流涌动。有迹象显示,代理“全额退保”的势力范围已由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进一步延伸至个人借款保证保险领域。 众所周知,金融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理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可通过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为个人获得借款提供增信支持。退保黑中介却瞄上了这类人群,通过怂恿、诱导消费者退保,并承诺可以协助用户办理全额退保等事宜,达到赚取高额代理费的目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退保黑中介往往以“消费者维权”做幌子,打出“黑科技手段,成功率高达90%”等吸引力十足的广告,不少消费者禁不住利益引诱,轻信黑中介,开始了自己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退保之旅。 殊不知这样的操作之后,不仅高额的代理费打了水漂,还将面临个人征信受损的后果。 朋友圈里的“退款成功信息截图”诱饵 前些日子,张萌(化名)在微博上看到一账号发布“可以帮助退保退息”的信息,称“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可以根据情况定制方案,90%能成功,收费1288元”,并承诺不成功退款。 一开始,张萌也不大相信,添加朋友之后再三犹豫没敢多交流。翻看了这个中介的朋友圈,“嗬,每天都有发退款成功的信息截图”,最后张萌决定相信他。却没成想“退款成功的信息截图”只是诱饵。 1288元的代理费转账付款后,这个中介让张萌下载了一个APP。按照提示注册成功后,张萌看到,这个APP里都是一些关于申请高额信用卡、退息退保相关的金融类培训视频。“中介让我在平台上选一位老师一对一教我,老师给我发了一堆话术过来,让我按照话术给贷款公司和保险公司客服打电话投诉、耍赖……” 张萌说,这时候自己才发现不对劲了,在网络上搜索,才发现很多人都被骗了,她赶紧找中介想申请退费,却被告知充值的会员费不能退,所谓的老师也变得爱答不理。 张萌的1288元打了水漂,借款人刁先生付了更多的“学费”。 在聚投诉平台上,刁先生投诉称:“销售极力推荐我购买了4988(元)的服务,说是会有高级金融规划师全程操作,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三到五天退息退保。”刁先生说,“实际是所谓的规划师复制粘贴来了三大段话术让我们自己整理。” 退保黑中介打着“维权”幌子设下陷阱,在利益引诱下,不少消费者走上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退保之旅。然而,恶意投诉扰乱正常金融秩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以“维权”名义收取高额代理费 所谓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投保人(即借款人)向保险公司购买的一种保险产品,用于投保人(即借款人)不能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欠借款时,由保险公司向放款机构赔付借款本息余额。 据了解,采取购买保证保险方式获得借款的,借款人容易忽视保证保险的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而直接将保险合同签字确认。而监管部门也对此发出提示,线上投保的,切勿随意输入个人信息,盲目点击确认。线上确认署名或线下签字确认后,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监管部门指出,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如产生纠纷的,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代理退保的黑中介往都称自己是“职业维权人”,从中收取高额代理费,给消费者提供的投诉材料格式化痕迹明显、口径雷同,投诉理由集中在“不知情投保”、“捆绑销售”上。 除了在投诉材料中带有明显的“抄作业”迹象,黑中介们在达到目的(取得代理费)后就换了一张面孔。刁先生还投诉称:“在我和他们协商退款时销售拉黑我,规划师答非所问,并且回复速度极慢,根本不想处理。” 当下,退保黑中介牟取不当得利的伎俩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提示称“代理全额退保”不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达到从中牟利的目的。 多地银保监系统已发出风险提示,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提示防范“可在全国办理全额退保业务”等骗局。 律师:退保有触发贷款合同提前到期等法律风险 退保黑中介瞄上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背后,消费者又有何误解? 在采访借款人的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个人借款保证保险退保后,可以只付利息不用再交保费,于是在还款期按照中介的话术恶意投诉,以实现退保。实际上,如果退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可能无法获得增信支持。 杭经律师事务所寿宝金律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务中,贷款方如要求借款人提供保险公司出具的贷款保证保险保单,该保单将作为借款合同成立、银行放款以及确定贷款利率的重要条件,保险期间也一般要求覆盖贷款还款期限。” “可见,在相应贷款结清前,借款人(投保人)要求退还保费将导致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提前终止,存在违反贷款合同约定条件,有触发贷款合同提前到期等法律风险。” 此外,贷款出现逾期或违约还会影响个人征信。4月,辽宁银保监局发布提示称,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缴纳保费。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系统,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据了解,一些营利性“代理退保”骗局会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甚至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原件及取款密码等。 寿宝金也表示:“借款人(投保人)为了办理退保退费,将自己银行和身份信息提供给这些不具有资质和条件的中介公司或个人,存在其个人信息被冒用的较大风险。” 他举例称:“我们在办理大量贷款保证保险相关的诉讼和项目过程中,发现存在部分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进行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情形,值得引起广大保险消费者警惕。”
为规范财险业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银保监会5月19日修订印发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记者今日获悉,为保障办法实施后的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近期,银保监会财险部配套修订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目前正在业内征求意见中。 需要统计的内容包括:信用保险分险种数据统计报表、保证保险分险种数据统计报表等两张表格。两张表格的报送频度为月报,各财险总公司应于每月后12日前报送报表,遇法定长假可顺延5个自然日。 根据要求,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的数据报送一要保质保量,各财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数据填报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反映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结果,不得错报、漏报或瞒报数据;二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无故晚报,或存在多次错报、漏报、瞒报等情况的财险公司,将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通报批评。
继前不久旗下分公司原总经理涉黑之后,太平财险又“摊上事”了,这次是因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7月28日发布通报称,通过投诉调查发现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就此事欲采访太平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统一就此事做出回应。 银保监会的通报称,2015年11月,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下称“太平上分”)与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协议规定,租赁公司向有二手车辆库存且具有融资需求的车商提供融资服务,车商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为保证车商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租赁公司向太平上分购买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直接向太平上分支付保险费。 据了解,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是由借款人作为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当投保人不能按时还款时,由保险人按照保险条款承担逾期理赔责任。 在太平上分出具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保单中,车商是投保人,租赁公司是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加利息,保险期间为贷款期限(一年期),保险费率为2%。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1289笔,保费收入合计739.51万元,保险金额合计4.69亿元。 但经银保监会调查,之后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 通报显示,2018年9月,经太平财险总公司批准,太平上分与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下称《补充协议》),重新设置了承保和理赔条件,包括对累计赔偿限额等做了修订。银保监会表示,《补充协议》中“本项目累计赔偿限额为实收保费的110%”等内容,与2015年备案的相关条款内容(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加利息)相比较,《补充协议》对总的赔偿金额进行了大幅缩减,下降幅度高达98%。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201笔,涉及投保人59名,保费收入合计316.64万元,保险金额合计1.68亿元。但是,按照《补充协议》,太平上分实际承担的总体赔偿责任从保险金额1.68亿元变成了实收保费的110%,即348.3万元,二者差额近1.65亿元。太平上分出具的以上保单所用条款均为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银保监会表示,太平财险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太平财险进行处理。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通过这种形式来大幅降低保额,撇开侵害消费者权益部分,背后可能也是担心原保额会超出自身风险范围。 事实上,近两年履约保证保险所属的信保业务也处多事之秋,从几年前的浙商财险踩雷侨兴债,到近两年多家险企因涉足P2P履约保证保险而导致严重亏损,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信保业务对保险公司的风控也带来巨大考验。之后,多家保险公司开始主动收缩信保业务规模。以中国人保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情况显示,信用保证险保费为43.18亿元,同比下降58.6%。同时,银保监会也在今年5月发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信保业务的经营行为。 “险企在承保信保业务时,需要做到对所承保风险心中有数,不能为了规模而牺牲风控,尤其随着市场信用风险的升高,险企对此类业务更应谨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7月7日午间消息,李国庆发微博称,现在当当处在依法交接时期,打扰了,我作为当当董事长,首要目的是要保证当当的正常经营,这一点不用担心。请员工也安心工作,目前组织架构不变,大家各司其职。
继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人身险后,金融黑色产业链又将矛头对准信用保证保险。有不法团伙利用部分借款人对信用保证保险的不了解,片面解读监管政策,将信保产品混淆为“砍头息”“高利贷”,利用部分借款人喜欢占便宜的心理,鼓动其发起退保退费等恶意投诉。 此类行为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甘肃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并鼓励保险公司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打击此类行为。 恶意退保盯上保证险 近期,一些格式类似、口径雷同的保证险投诉材料出现在了多家保险公司的案头,投诉理由普遍为“不知情投保”“捆绑销售”,发起投诉的债务人多出现借款逾期。 原来,有不法团伙利用部分债务人还不上款或不想还款的心理,通过包装话术,制造假病历、社区隔离证明,网络发文抹黑放款机构等手段,威胁保险公司“全额退保”“退一赔三”。 此类团伙有较强的组织性,拥有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打着为借款人维权的幌子,在投诉论坛、微信群、QQ群、短视频直播网站等平台,宣传、诱导借款人让其代理退保业务,并收取高额的手续费用。 应将保证险保费纳入借款成本 参与恶意投诉退保的借款人既有不愿意还款的“老赖”,也有不了解保证险的普通消费者,被不良团伙欺骗、诱导发起退保。对此,甘肃、吉林、辽宁、海南等地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帮助借款人正确了解保证险,维护合法权益。 昨日,甘肃银保监局在提示中明确,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由投保人(即借款人)向保险公司购买的一种保险产品,用于投保人(即借款人)不能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欠借款时,由保险公司向放款机构赔付借款本息余额。保险公司赔付后,该笔贷款债权并不会消失,只是由放款机构转移至保险公司继续进行追偿。 “采取购买保证保险方式获得借款的,借款人容易忽视保证保险的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直接将保险合同签字确认。”甘肃银保监局提醒,借款人需要注意,投保保证保险后,借款成本中除借款利息,还包括保证保险费,应当在借贷时综合计算获取借款资金的综合成本。 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如产生纠纷,借款人应通过正规渠道解决。多地银保监局表示,对于一些非法机构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平台等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的,要提高警惕。对于非法机构诱导下进行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资料等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避免法律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法团伙打着维权的幌子,让借款人陷入多重风险:一方面,如在退保过程中产生贷款逾期,借款人可能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将在出行、消费及子女上学或就业等方面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退保过程中借款人的个人信息面临较高的泄露风险,可能被不法团伙用于违规办理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等,产生诈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