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出明显高于市价的价格却买不够相应股数,有人开出的收购价看似没有吸引力(低于市价)却可能如愿购得目标股份。盘点近期要约收购案例可发现,价格似乎已不是决定收购成败的关键要素,而这背后的运作逻辑无疑更值得玩味。 A股最新一起要约收购发生在两家上市公司之间。根据金徽酒9月8日所发公告,豫园股份拟通过孙公司海南豫珠,向除豫园股份之外的其他持有金徽酒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计划以17.62元/股的要约价格收购4058.0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 今年8月初,豫园股份通过协议受让的方式从亚特集团处购得金徽酒29.99%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基于此,豫园股份阵营本次要约收购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进一步巩固对金徽酒的控制权,优化金徽酒持股结构。需要指出的是,海南豫珠此番开的要约价为17.62元/股,低于金徽酒最新股价,对其他股东而言似乎并不具有吸引力。 与之类似,前不久格兰仕拟要约收购惠而浦61%股权的案例中,尽管格兰仕“胃口”很大,但其开出的要约收购价(5.23元/股)也明显低于惠而浦市价。若是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逻辑下,想要标的公司广大股东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将股票“亏本”卖出,显然难度极大。 那么,豫园股份和格兰仕究竟有何底气呢? 记者注意到,上述两个案例有个共性特征,即要约收购发起方均是上市公司新主或潜在新主,且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很高。在此背景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即便双方有意定向转让,也不能直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交易股权,唯有履行法定要约收购义务。例如,豫园股份此前便精准受让金徽酒29.99%股权从而止步要约收购线,如今再通过要约收购方式增持部分股权;格兰仕则索性直接计划以要约收购方式来实现对惠而浦的绝对控股。 如此一来,在要约收购环节只需要惠而浦、金徽酒各自的大股东(或原大股东)主动接受要约,并不需要其他投资者参与,那么相关要约收购便可告成。加之要约收购前后相关上市公司都涉及控制权变更,核心交易双方此前或早已达成了交易共识。有了核心股东“兜底”售股,这或许是要约收购发起方敢于以低于市价提出要约收购的原因。 可见,上述两个案例算是要约收购的特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当作曲线的协议转让,只要上市公司大股东“配合”,并不需要广大中小投资者参与便可成功实施。与之相反,由于相关要约收购是面向广大股东,目前正在实施的方大钢铁对东北制药的要约收购仍充满变数。 方大钢铁今年5月曾向东北制药控股股东之外的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尽管其开出的收购价高于当时市价,但最终仅有不到15万股股份接受了要约。为此,方大钢铁于今年8月再度发起要约收购,目标收购东北制药10%股权(对应1.35亿股),虽然6.59元/股的要约价仍高于市价,但截至9月7日预受要约股份数尚不到500万股,足见“全面撒网式”要约收购难度之大。
竞价(市价)发行的定增越来越为市场所接受。据统计,在2020年披露定增预案的556家上市公司中,选择竞价(市价)发行的公司数量为308家,超过选择定价(锁价)发行的公司数(248家)。而2019年全年选择竞价发行的公司数只有196家。 相比锁价发行,市价发行给认购方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市价发行意味着发行价格将随公司股价波动随行就市,若上市公司选择竞价发行后,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参与认购方的成本将随之上涨。 不过,中宠股份、天下秀、恩捷股份等公司的股价在发布市价定增预案后,涨幅超50%。市场人士认为,这不仅说明公司的竞争力得到市场认可,也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日趋成熟。 中宠股份是今年披露竞价发行的定增预案后股价涨幅最大的公司。预案披露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21.38元/股,最新股价已达36.89元/股,涨幅超70%。受益于“宅经济”,中宠股份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干粮产品同比增长超七成。 同为特斯拉概念股,璞泰来和恩捷股份均选择竞价发行。预案发布后,2家公司股价涨幅都达50%。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恩捷股份曾与LG化学(特斯拉电池供应商之一)签订不超过6.17亿美元的锂电池隔离膜合同;璞泰来在今年5月表示,下属企业曾为特斯拉提供电池生产制造设备。 贝达药业和凯普生物在公布市价发行的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均达40%。资料显示,贝达药业主要将募集资金用于新药研发和研发设备升级;凯普生物的募集资金计划投向核酸分子诊断产品、医学实验室升级项目等。 披露市价发行预案后股价涨幅较大的公司还有完成“借壳”的天下秀(前身为ST慧球)。今年3月披露定增预案以来,主营业务变为新媒体营销、广告投放的天下秀,股价由11.10元/股涨至18.77元/股,涨幅近七成。 锁价和市价发行的“分水岭”出现在今年3月20日,证监会对再融资新规中的战投标准作出认定。从上述股价涨幅明显的公司可以看出,对于优质公司而言,市价发行能让其获得更为公允的融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