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光大控股”或“本公司”)公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光大控股募资稳中有升,实现了包括“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境内夹层基金三期在内的新增管理规模港币95.54亿元。光大控股资产管理规模(AUM)上升至港币1,572亿元,以固定汇率基准计算,较2019年底增长港币37亿元。管理基金数量为74支,投后管理项目193个。报告期内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盈利为港币7.65亿元,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14元。 光大控股表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下,全球经济下行,资产管理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光大控股积极应变,充分发挥自身在私募股权行业的头部效应,汇集资源,主动布局,抵御了客观环境的冲击,在不少领域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具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在相对艰难的外部环境下,光大控股凭借自身丰富的发展经验及在基金管理行业深耕多年的客户基础,仍然保持了总体资产管理规模的稳定,并进一步完善产品配置,实现新增管理规模港币95.54亿元。 期内,光大控股成功设立光大“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打造中国“一带一路”和ESG(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投资旗舰品牌;夹层基金团队凭借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投资业绩获得保险系投资者信赖,完成夹层三期基金及联接基金的设立;母基金在夯实与投资者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合作布局。 此外,光大控股境外资管规模创新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光大控股旗下基金管理业务的非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达到港币454亿元等值,AUM占比达到29%,较2019年底上升3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光大控股继续保持稳健审慎的态度,有保有压。基金及自有资金共新增/追加投资项目32个,投放资金约港币22.5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新经济、新基建、大民生、大健康类的项目。 同时,光大控股择机获利退出已成熟项目,总共退出/部分退出项目36个,实现现金回流约港币36.5亿元。光大控股重点布局的教育、医疗健康和科技板块表现突出,希望教育、先健科技、宇信科技等3个重点项目在资本市场表现较好,上半年产生整体收益约港币10亿元。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光大控股比以往更加注重对被投企业的全方位资源支持,与被投企业共度时艰,共同成长。在新冠疫情期间亦加强了对在管基金、被投企业的管理,定期对基金管理业务下193个投后项目进行风险梳理。2020年上半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整体风险可控。 展望下半年,光大控股预计全球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仍然复杂,地缘政治紧张,经营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影响可能将长期存在。对于私募股权行业而言,在整体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行业发展将进一步分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经济内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私募股权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8月26日晚间,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神州控股;股票代码:00861.HK)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前6个月经营业绩。2020年上半年,受益于国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简称“新基建”),神州控股旗舰大数据产品“燕云DaaS”成功在多个大型智慧城市3.0项目落地,智慧产业链业务亦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神州控股整体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神州控股整体业务录得营业额约港币83.50亿元,较上财年同期增加约港币7.80亿元,同比上升约10.31%,其中大数据相关收入约港币5000万元;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港币2.43亿元,同比增长约921倍。 燕云DaaS成为“新基建”发展利器,神州控股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同比大增69.78% 上半年,国家大力推进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基建”计划,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公布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预算,而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进“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推动神州控股的智慧城市业务急速增长。报告期内,智慧城市业务整体营业额录得约港币1.52亿元,同比增长69.78%,毛利约为港币4375万元,同比增加195.16%。 报告期内,智慧产业链业务整体营业额录得约港币30.92亿元,较上财年同期大幅增长约31.56%;毛利约为港币3.60亿元,同比增加22.95%;分部经营利润按年增加81.15%至约港币7781万元。 神州控股旗下神州信息战略聚焦金融科技,在银行核心业务、渠道管理解决方案市场已经连续八年排名第一,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企业级微服务平台、智能银行等类型解决方案持续领跑细分市场,整体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约港币48.07亿元,毛利约为港币7.89亿元,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依然实现金融业务签约同比增长36%。
8月25日午间,深圳国际发布2020年度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总收入为港币44.02亿元;经营盈利为港币41.87亿元,同比增长116%;股东应占盈利为港币17.13亿元,同比增长38%。 持续加大物流业务的拓展力度 深圳国际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已在全国共28个物流节点城市实现布局,投入运营的项目增加至20个,总运营面积达214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85%,维持稳定水平。深圳作为集团物流主业发展大本营,目前在深圳管理及经营物流园区3个,拥有的物流项目土地面积高达65万平方米,运营面积约57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超90%,而在建项目黎光物流园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预期于2022年内完成建设。 除了上述项目外,集团还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订立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将平湖南铁路货场升级改造为综合物流枢纽。项目一期将开展仓储服务、港口集装箱堆场服务及铁路集装箱堆场等业务;项目二期将在铁路货场上盖建设现代物流园。此项目的实施将为集团未来发展累积长效优质资产,加大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地位。 在物流服务方面,集团推动轻重并举升级发展,并积极探索物流增值服务,受新开展的跨境电商业务带动,物流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2%;港口业务方面,受疫情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物流业务的收入及股东应占盈利分别为港币16.29亿元及港币1.42亿元。 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方面,集团就前海剩余的土地整备补偿与前海管理局签订前海三期项目协议,涉及土地面积共约4.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25万平方米,为集团带来一次性税前收益港币39.06亿元。集团通过等价置换土地的方式取得前海三期项目的土地使用权,标志着前海项目土地整备工作圆满完成。深圳国际表示,将抓紧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的机遇,积极推进华南物流园的转型升级,致力争取为集团所持的物流园土地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及时实现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 下半年多板块发力提升业绩 收费公路方面,深圳国际积极响应政府,免收所有依法通行收费公路的车辆通行费,以致路费收入受到影响。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复工复产进程的全面推进,其后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后,车流量已恢复至正常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集团收费公路业务整体收入为港币19.05亿元,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为港币3.3亿元,股东应占盈利为港币5911万元。 航空业务方面,集团持有49%权益的联营公司深圳航空上半年收入总额为港币73.04亿元。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国内航空需求正加紧恢复,国际航空需求逐渐回暖,截至6月30日,深圳航空平均客座率已恢复至68.5%。 展望下半年,深圳国际董事会主席李海涛表示:“集团将充分利用全国网络布局的优势,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并通过挖潜降本、扩产增收、加快投资并购等来提升业绩。此外,在收费公路、航空业方面,集团将就疫情防控配套保障政策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争取配套政策尽快实施。同时,将积极抓住深圳地区物流园土地功能调整的重大机遇,继续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工作,同时进一步承接好商业地块的营运工作,并同时积极推进梅林关项目及前海项目的开发和销售,持续释放价值。”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近日公告称,李一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 值得关注的是,李一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原董事长,资深投行人士,也曾在瑞银工作。中国生物制药给李一开出了丰厚的待遇,一次性入职奖金超1500万港币,工资超5000万港币每年。 据了解,李一在加入中国生物制药前,也有一段实业工作经历。李一曾担任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期间,该公司整体业绩提升近四倍,并于二零零四年被纳入恒生指数。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零年期间,李一曾为职业足球运动员。 详情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