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群、都市圈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产业基础最雄厚、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始终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大力深耕、重点开发的区域。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 在9月24日举办的“2020绿地环京品牌发布盛典”上,绿地控股集团京津冀区域管理总部负责人潘伟表示,绿地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深耕京津冀区域,全力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在京津冀区域持续开发建设项目超40个,总开发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实现京津冀多产业协同发展。 绿地以北京为中心,扎根天津、石家庄、雄安等重点城市,同时布局廊坊、香河、固安、承德等环京区域,以“地产+基建+消费”的多元化产业优势,以产业赋能京津冀。在新空港引入产业、人口流动的背景下,绿地以“同步国家空港战略,布局世界城市群”的宗旨为向导,携三大产品系——艺术的新里系、缤纷的花都系及伴随高铁时代打造的全功能城市综合体“绿地城际空间站”首进新空港,引领环京区域品质人居新标杆。 绿地控股集团京津冀事业部营销管理部副总经理董广博介绍了绿地在环京区域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引入了中国国家画院、明星级影视基地、成龙成家班特训基地等文旅产业的盘龙谷文化商街以及承德绿地·长城印象;产城融合重大项目的绿地天津全球商品贸易港;拥有“科创+地产”优势的国际创客空间雄安绿地双创中心;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香河绿地·京21区;助力京南区域人居标准升级迭代的固安绿地空港·西斯莱公馆、固安绿地·国际花都等,绿地以产业聚集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升级。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记者表示,北京拥有强大的城市能级,强大的城市竞争力,惊人的高端生产要素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在以金融+科技为核心功能的新型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雄踞世界第二的顶级。环北京都市圈的发展也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成为全球新型大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北方经济的中心和京津冀的核心。 为了引入优质产业资源,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陈宜明,中国墨西哥商会上海分会、墨西哥进口馆会长、馆长晨露,中国电影家协会特技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成家班动作基地负责人、动作导演何钧,杭州天涯若比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华灿,绿地商贸集团华北区域总经理王文芳,绿地酒店集团项目发展部总经理杨斌与绿地控股集团京津冀区域管理总部负责人潘伟共同启动绿地环京产业联盟,携手焕新城市产业格局,为京津冀都市圈打造更丰富的产业平台,探索更强大的区域协同模式。(见习记者/郭冀川)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云座谈会上了解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挂牌以来,围绕服务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加速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项关于京津冀特色制度创新措施目前已经全部实施。 天津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探索口岸通关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到2019年底,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下降了36.8%和3.27小时。 今年,自贸试验区发挥跨境投融资综合功能优势,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央企创新型金融板块承载地和跨境投融资的枢纽,累计有81家央企设立400余家创新型的金融主体。2019年承接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项目超过了600个,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的数量占到了50%以上。 天津自贸试验区还成立了京津冀众创联盟,成功实现了离岸租赁、国际保底物流、金融、医疗、健康素质竞技以及二手车出口等创新业务,促进了新经济、新动能、新模式的培育。 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和试点经验的共享共用方面,自贸区试验区签署了京津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国际贸易、物流合作、大通关一体化等八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制度创新和实践经验复制推广,做好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工作,先后推出了178项可以向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的经典案例。 天津港自贸区多年来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将这些经验复制与推广。据介绍,天津自贸区已累计了428项创新的成果,其中有37项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有230项向天津市和相关的区域复制推广。2020年7月,在国务院发布的第六批全国可复制推广经验中,天津贡献了37项中的10项。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仍将担负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任,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扩大国际发展的大格局,加快中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持续创新政策与制度体系,以新动能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成为天津加快落实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
记者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日前授牌设立。基地将依托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新设立的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将依托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按照“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围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需求,开展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致力打造天津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高端智库。 据了解,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前身为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2020年,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并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单位,更名为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是基于研究院长期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的研究基础和人才团队建立的,将结合当前天津加快新动能引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发挥科技智库作用,为天津“一基地三区”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2015年国家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一基地三区”作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分别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事项。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始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重点事项清单的落实。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方案。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积极推动项目落地。优化京津冀城际铁路公司治理架构,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推动北京航空“双枢纽”发展。加强与天津港对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落地一批技术合作项目。推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实体联合办公。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制定支持养老产业在环京周边延伸的政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协作保护和治理。高标准编制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 会议研究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市域外协同共赢发展、市域内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推进机制,推动交界地区融合发展。深化在生态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强通武廊区域合作。健全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完善市域外区域互助和利益补偿机制,深入实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创新开展对口协作和对口合作,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产品供应保障机制。优化市域内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南北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完善创新结对协作机制。 会议研究了《北京市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任务分工方案》,指出,要瞄准“三年时间明显见效”目标,实施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认真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推进永定河、北运河、萧太后河等重要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加紧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决消除内涝隐患。提高预报预警能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近日,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石家庄组织召开专利侵权判定咨询论证会。旨在实现维权援助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探索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跨区域调解。 此次咨询论证会案件申请主体涉外。冀津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精心遴选专家,组成专家组,通过比对分析,联合出具了《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 本次联合活动还就建设跨区域快速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跨区域协作办案,设立联合服务站,共享京津冀专家库、资源库、信息库,推动侵权纠纷简易案件快速处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三地区域和任务特点,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服务推进计划。以共建工作站为基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2019年7月,京冀(张家口)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成立。共同制定《京津冀共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共建工作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