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继2020年末拟筹建长三角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之后,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772.HK,以下简称“中梁控股”)又有架构调整。 1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中梁控股欲筹建京津冀发展集团(以下简称“京津冀集团”),副总裁马飞兼任后者驻场COO。 对此,中梁控股方面向搜狐财经证实了这一消息,“京津冀集团尚在筹备阶段,未来仍将属于上市体系内,重点是深耕核心都市圈内的二线城市。” 中梁控股1993年成立于温州,2016年将总部迁往上海。此后仅三年时间,中梁控股跑进行业前20,实现销售额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跨越。2019年7月,登陆港交所。 与其他房企不同,中梁控股架构调整较为频繁。仅2020年,中梁控股3月新成立上市平台下属的控股集团,8月揭牌成立粤港澳发展集团,11月又宣布将筹建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 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外部融资环境收紧、三四线城市红利逐步消失,曾经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中梁正面临着增长乏力的问题。 “中梁控股需要成立这样的下属子集团,把各自版图和权责划分得更加明确。在业务上仍然以地产为主营业务,但可结合区域实际开拓新领域,以刺激全盘业务的增长。”他说道。 拟筹建京津冀集团,副总裁马飞兼任驻场COO 虽尚在筹建中,但京津冀集团已显露初步的人事架构。 中梁控股副总裁马飞,将兼任京津冀集团驻场COO,对重大业务的模式模版及产品策略进行赋能支持;汤磊任京津冀集团执行总裁,分管相关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及开发经营。 具体到筹建细节,中梁控股将成立“京津冀集团筹建PMO办公室”,由汤磊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待京津冀集团正式成立后,再按照子集团权责,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京津冀集团还将根据业务特点及商业模式等实施多层合伙人制度。 中梁控股方面回复搜狐财经称,筹建京津冀集团是客观事实,但过多细节暂还无法透露,“还是属于上市体系内,重点是深耕核心都市圈内的二线城市。” 温州起家的中梁控股,长期聚焦二三四线市场,在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海峡两岸及珠三角五大经济区23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42个城市进行业务布局。 2019年全年,中梁控股斥资764亿元,共拿地139宗。其中超80%的金额,被用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购买。同年,长三角和中西部分别为中梁控股贡献了59%和23.5%的销售业绩。 在中梁控股年报披露的其所投资的二线城市名单中,地处京津翼地区的,仅有天津一个城市。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在二线城市分别实现销售额537.12亿元、297.37亿元。具体到天津市,当期销售额贡献比仅为0.2%、0.4% 公开报道则显示,2017年,彼时还未上市的中梁控股曾组建京津冀事业部。 但2018年12月,在港交所首次提交IPO申请书一个月之后,中梁控股发布内部通知,整体裁撤京津冀事业部,原区域项目也全部划归其他区域。 彼时裁撤共涉及近500人被调整,还引发了近100多人进行整体诉讼维权。 巧合的是,裁撤京津冀事业部之时,也正是中梁控股蓄力辐射环渤海、中西部、海峡西岸、珠三角等非长三角经济区之际。 裁撤京津冀事业部之后,2019年初,中梁控股又马不停蹄地调整组织架构。 彼时,中梁控股将原先的12个区域集团进行收缩合并,最终调整为南方、北方、西部、山东、浙江、江苏和中部等7个区域集团。 与之相伴随的,在建立7大区域集团后之后,原先各个大区的人员编制也被进一步的收缩。 2019年末,上市仅6个月后,中梁控股将集团总部人数由近580多人精简到400多人,通过人员调整的方式,再次优化组织架构。 这一年,中梁控股不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还顺利迈入千亿房企阵营,行业排名窜升至第19名成为房企20强。 增设长三角集团,三大经济圈被补齐 进入2020年,千亿之后的中梁控股并未停止其调整的脚步。 随着7大区域集团的业务不断扩大,为了让组织架构能够匹配业绩增长。2020年3月,中梁控股在上市公司体制内新成立了控股集团。 2020年8月,中梁控股粤港澳发展集团(以下简称“粤港澳集团”)揭牌成立。11月,中梁控股又在内部发布公告,宣布成立长三角集团和金融集团。 12月末,中梁控股长三角集团的人事任命结果传出。与京津冀集团定调类似,长三角集团也有中梁控股高层领导驻场。 其中,中梁控股执行董事,联席执行总裁陈红亮,兼任长三角集团执行董事及驻场COO,进行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 中梁控股地产业务之联席总裁及执行董事李和栗,兼任长三角集团首席董事及驻场CPO,对投资、产品等业务进行把关和赋能支持。 曾为旭辉上海区域副总裁,熟悉长三角地区业务的谢志刚,被任命为执行总裁,全面负责长三角集团日常经营工作。 另有媒体报道称,控股集团成立后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架构搭建,并不做具体的业务。 具体而言,控股集团下或将包含地产发展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以物业服务为主),这已是中梁控股较为成熟的业务板块。 而去年8月新揭牌的粤港澳集团,以及官宣拟筹建的长三角集团、金融集团,乃至京津冀集团,或也将纳入控股集团的组织架构中。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与其他房企不同,中梁奉行“先人后事”,看重组织的力量。 “与总部集权不同,这样的组织架构在得以统筹各子集团业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子集团的独立,减少了决策的时间,也有利于区域集团规模做大。”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梁控股相关区域集团的筹建,还对内部资源进行了整合。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揭牌成立粤港澳集团,由此前的南方区域集团更名而来。 未来,粤港澳集团在业务上仍然以地产为主营业务,但也会开拓新领域探索新产品,如结合区域实际,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等,以最大效能地激发区域活力,促业绩增长。 “此前虽有划定相关的区域集团,但难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双方各凭本事,或多或少的会介入彼此的区域,凭借手中资源和能力去做一些项目。”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对组织框架进行调整和升级后,相关板块的划分和权责更加明确了,更有利于业务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长三角集团、京津冀集团在筹建中,连同已揭牌的粤港澳集团,中梁控股在中国活跃度最高的三大经济圈的业务布局也将形成。 2020年销售额1688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中梁控股成立于1993年,实控人系现年49岁的温州人首富杨剑,持股比例为81.28%。2015年,中梁控股走出江浙启动全国布局战略。次年,将总部从温州迁至上海。 2016年至2019年,中梁控股分别实现销售额190亿元、649亿元、1015亿元、15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0.22%,迈入千亿房企阵营,行业排名也从第83名窜升至第19名。 上述期间,中梁控股营收由29.25亿元增至566.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8.53%,净利润由-2.7亿元增至62.56亿元。2019年底,中梁控股登陆港交所。 2020年上半年,中梁控股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15.6%;合约销售金额677亿元,同比增6.3%;期内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16.4%,逆势环境下仍实现增长。 刚过去的2020年,是中梁控股自2016年搬至上海开启全国化的“一五战略”收官之年。1月4日中梁控股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其销售额1688亿再创新高,并超额完成全年1600亿元的销售目标。 中梁控股方面告诉搜狐财经,2021年是其“二五战略”开局之年。“公司中长期目标为保持有质量的增长,维持在TOP20中的较高水平。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坚持‘深耕外拓提升城市能级’的投资布局策略。” 而在前述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随着三四线城市楼市由热转冷,实现千亿规模之后的中梁控股,未来或将进一步将业务布局向二线城市倾斜。 中梁控股2020年半年报则显示,2020年上半年,其开始实施“转二线强三线”的投资策略。当期土地投资中,二线城市占比高达64%,三线城市占比27%。 2019年时,三线城市为中梁控股贡献了52.6%的销售业绩,二线城市贡献了35.2%;2020年上半年,三线城市销售额贡献比已稍降至45.2%,二线城市则升至43.9%。 “应对千亿后的增长瓶颈,中梁控股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适当的在区域内部做一些调整,也是必要的。”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为进一步促进智慧赋能职业教育,共同推进京津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近日,京津冀智慧教育创新产教联盟成立大会暨论坛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据了解,该联盟是由天津铁道职业学院联合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凯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来自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的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的智慧校园相关产品、配套、建设等厂商自愿组成的开放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秉持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对联盟建设与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新基建”水平,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优化工作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寻求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凯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青果软件公司等三家企业为天津铁道职业学院捐赠了“组网实训设备”“智慧教室”“高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设施设备,为学院提升信息化技术、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成为高水平智慧校园助力。 会后,校企双方共同参加了“智慧教育创新论坛”。
在广袤原野上,一条大路延伸向前,它联接京津双城,也让雄安新区获得了最近的出海口――天津港(行情600717,诊股),并通过远洋航线通达全球。 这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程――津石高速。这条新高速已于12月22日正式通车。 天津中交津石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光是津石高速的建设者之一,他的家乡就在河北保定。对于这条家门口的高速,他充满期待。“高速通车后,从北京回家将减少1个小时车程。我离家更近了!”李光说。 “这条高速连通雄安,结束了石家庄往返天津港需要绕行保定和沧州的历史,实现了3小时直达,缩短四分之一的时间。”李光介绍。 京津冀地方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资源环境各有制约,这些难题困扰着三地。 近年来,天津市深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两港两路”为重点,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渤海湾内,天津港连接17条内支线,覆盖环渤海主要港口,并与河北黄骅港联合推出“天天班海上快线”,津冀港口实现了从竞争到竞合。 在空中,天津市打造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开通客运航线270条、通航城市159个,并在京津冀辽鲁设立30座异地城市候机楼。 在轨道之上,天津加快建设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87公里,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通北京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京津雄实现1小时通达。 随着交通路网建设不断提速,三地间的市场相互对接,市场要素加速流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破解了众多公司的创业瓶颈。 “作为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企业,在滨海新区创业,让我们拥有成本优势;高速城际铁路又可以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广阔市场。这些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是最大优势。”零氪天津数据运营负责人冉莉介绍。 随着协同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京津冀城市圈正在相互“串联”,为区域发展增添新动能。 “未来5年,天津铁路还将‘大丰收’。至2025年,天津城际高铁里程将达到510公里,京津双城5条高铁的交通格局将加速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将得以实现。”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自然 商 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天津12月21日讯(记者 杨淼)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天津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持续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天津市在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互联畅通公路网、发挥机场区域枢纽作用、推进区域运输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取得新的突破。 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津冀港口深入合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实现高起步,在智慧港口建设中实现重要突破。具体来看,天津正在加快建设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将新增3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可达250万标准箱,打造全球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新标杆。在全球首次探索出传统人工码头智能改建的成功范例,相继完成了五洲国际集装箱堆场和联盟国际既有码头RTG(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自动化改造。天津港绿色智慧专业化码头科技示范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持续扩大5G网络在集装箱码头区域覆盖,加速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行港口作业单证无纸化、全程“一站式”服务等。 同时,绿色港口发展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天津在着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数据显示,1-10月天津港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提高到61.6%,开行赤峰、巴彦淖尔、长春至天津海铁联运班列。与此同时,天津着力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新建码头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制定实施《推进来津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工作若干措施》,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比例明显提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上,津冀港口合作更加深入。据悉,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世界一流津冀港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网络,天津港与黄骅港联合推出“天天班海上快线”,协调航运公司增加支线运力,内支线航线增至16条。 轨道建设持续推进 构建四条高铁通北京 除了港口建设,轨道建设也在持续推进,负责人介绍,天津加快构建四条高铁(京津、京沪、京滨、津兴)通北京格局;加快建设京滨、京唐、津兴铁路,京滨铁路(宝坻至北辰段)、京唐铁路计划2022年通车。 据了解,京唐铁路起于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经宝坻区,至唐山,未来宝坻的市民经宝坻南站,10分钟到廊坊香河,22分钟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滨铁路从宝坻南站一直向南,经宝坻温泉城到北辰站,未来继续延伸至滨海国际机场和滨海西站,方便滨海新区和宝坻市民快捷到达机场枢纽,同时也是廊坊和北京市民到宝坻温泉城的快捷通道。津兴铁路2020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3年完成。 天津加快启动津潍铁路建设,津潍铁路是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组成部分,国家铁路集团正在组织开展前期工作,将加快启动建设,该高铁将把天津和沿海的黄骅、滨州、潍坊等城市衔接起来,天津到青岛的时间将由现在的4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左右。 京津冀一体化治理能力提升 实现交通一卡通 京津冀在一体化治理上有了实质性突破,在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全面覆盖公交、地铁基础上,实现公交、地铁扫码支付,14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通莎、西站客运站实现客票电子化,天津站实现铁路、地铁双向安检互认、天津西站、南站实现铁路进地铁单向互认,研究推进“通武廊”跨区公交线路开通和客运班线公交化。推进京津通勤便利化,研究城际高铁公交化、支付优惠同城化、枢纽通达便利化、重点区域直通车等共12条措施。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联合召开京治超联席会议,制定实施《京津冀公路超限非现场执法操作细则》,开展“战疫情、强共治、保畅通”联合治超专项行动。召开京津冀交通应急联动合作第五、六次联席会议,签署《京津冀三地相邻区域交通应急保障联动合作协议书》,建立区市级交通应急联动快速响应和保障机制。累计发布9项区域一体化标准,货运场站管理、高速公路命名以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等领域实现了标准一体化。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据介绍,五年间,北京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92公里,预计2020年底总里程将达到1174公里,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北京相继开通了平谷到遵化、平谷到兴隆等6条省际班线的公交化运营试点,实现38条公交线路省际化,线路总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从北京到张家口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京礼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张家口崇礼太子城赛区的便捷通道。 目前,京雄高速北京段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京雄城际铁路、京雄商高铁、雄安至大兴机场快线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强北京与雄安新区的互联互通。(关桂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成效、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低碳化、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绿色化、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成效。化解钢铁产能约2亿吨,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截至2019年底燃煤电厂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目前,全国约6.1亿吨左右的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在完成火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后,正在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重点地区的39个城市列入2018、2019年“散乱污”企业清单台账的7万余家企业清理整顿开展专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移交地方政府并督促进行整改。 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低碳化。集中力量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北京以南约20万平方公里基本完成散煤替代。指导督促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设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开展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绿色化。加大铁路和港口的连接线、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不断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去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从去年1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全面供应国六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并轨”,普通柴油实现国四、国五、国六的“三级跳”。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010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目前全国公交车电动化比例从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在重点区域开展降尘监测体系建设,每月通报重点城市区域的降尘监测结果。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平均降尘量分别是每平方公里7.5吨、6吨和4.4吨都满足目标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通过禁烧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去年卫星监测到的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比2015年下降了42%。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强化重点时段污染治理,实现精准施策。为科学精准、依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39个重点行业按照绩效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2016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联合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在天津市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的大力配合下,按年度开展监测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1]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7.72,比上年提高7.59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两个分指数分别为259.78和164.65,比上年分别提高11.51和17.81个点;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62.99和128.51,比上年分别提高4.72和3.34个点;协调发展指数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 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区域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9年为162.99,比上年提高4.72个点。创新产出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反映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从投入驱动创新数量扩张逐渐转向创新质量提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2019年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为3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6%。在创新产出方面,良好的“双创”氛围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上年的26.4件增加至2019年的30.8件,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北京由111.9件增加至132.0件,增长18.0%;天津由20.6件增加至22.2件,增长7.8%;河北由3.3件增加至3.8件,增长14.5%。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达7000.4亿元,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近1/3,比上年增长12.9%。 2.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略有上升,2019年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其中,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拉动作用明显。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从上年的65.9%上升到2019年的66.7%,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方面,京津冀三地加大文体娱乐方面投入,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区域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3.区域绿色发展进展明显 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2019年为164.65,比上年提高17.81个点,在5个分指数中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共建与防治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在节能减排方面,京津冀持续推进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与腾退,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19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4.53%、1.33%和5.28%(按可比价计算)。在空气质量方面,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上年的5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9.1%。其中,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和50.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7.6%、1.9%和5.8%。在绿色投资方面,区域节能环保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区域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9.1平方米/人增至2019年的19.7平方米/人。 4.区域开放合作逐步深化 京津冀区域开放发展指数2019年继2018年下降后有所回升,为128.51,比上年提高3.34个点。其中,对外投资和贸易开放等两个方面表现转好,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对外投资方面,京津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区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6%。在贸易开放方面,2019年区域货物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3.1%。在人员往来方面,2019年入境旅游人数占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比重为0.56%,区域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稳步提升,2019年为1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入境游客人数下降2.6%。在利用外资方面,区域实际利用外资额292.2亿美元。 5.区域共享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保持较快上升态势,2019年为259.78,比上年提高11.51个点。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脱贫攻坚是推动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快速上升的关键。 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京津冀三地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2019年区域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为7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区域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上年的7.5人增加至2019年的7.8人。在脱贫攻坚方面,区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9年河北已全面实现农村脱贫。区域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下降12.5%。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7%,提升1.3个百分点。区域高速公路里程稳步增加,2019年达9938.3公里,路网密度为460.1公里/万平方千米,增长2.9%。 附注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及测算方法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这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为监测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6年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天津、河北统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持续研究和修改完善,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创新发展 创新投入 每万常住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3 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创新产出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2.5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 2.5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2 创新效率 每亿元研发投入经费的专利授权量 3 劳动生产率 3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 省(市)级人均GDP差距 3 县(市、区)人均GDP差距 3 省(市)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 2.5 城乡协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3 城镇化率 2.5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 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 互联网普及率 2 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 单位GDP能耗 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1 空气质量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 1.5 PM2.5平均浓度[3] 2.5 绿色投资 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 生态建设 人均城市绿地面积 2 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 1 人均水资源量 2 地表水劣V类比例 2 开放发展 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新注册外资企业数占新注册企业总数比重 2 对外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贸易开放 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 3 人员往来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与常住人口之比 2 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之比 3 共享发展 基本公共 服务共享 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1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1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1 接受就业指导与登记求职人数之比 0.5 基础设施 共享 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3 高速公路里程密度 1 铁路里程密度 1 教育公平[4] 本科录取率的地区差距 2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 2 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 1 脱贫攻坚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5 贫困发生率 2.5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测算指数时,一是以2010年作为基期并设指数值为100,然后通过时序变化,观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分领域指标值和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值的变动趋势。二是分别计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分指数,然后合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权重确定 一是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采取了均等权重的形式,每个一级指标为20分。 二是对三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赋予权重。课题组邀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环境经济、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专家共计10人,每位专家分别对三级指标独立进行权重打分,再由课题组综合分析评估,最后设定三级指标的权重。 2.标准化处理 为保证各指标层的可加性,首先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指标的2010年取值为基准1,根据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yt为某指标的测算值,y2010为某指标2010年的测算值,pt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其中,t=2010, … , 2019。 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逆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3.指数合成 使用指数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级指标的指数值。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S =ΣPi * Wi 其中,Pi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的权重Wi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得到各级指标的综合指数。 通过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值以及最终的总指数值。首先,以2010年为基期,对每一年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三级指标标准值;随后,对每一年三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值,并依此方法得到一级指标值,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分指数值;最后,对5个分指数值加权求和得到每一年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根据指数变化情况,观察区域发展变化情况。 注: [1] 2019年指数根据当年初步统计数据测算。 [2]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合计。 [3]由于PM2.5于2013年统计发布,因此2012年及以前的数据为根据PM10数据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4]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不等同于教育公共服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