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G.Evans,中文名叫戴伟 年过花甲的他不曾想到 因几十年前对中国的“好奇心”而定居北京 如今他又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化学科学实验 “点亮”成千上万个中国孩子的好奇心 24年间,戴伟和中国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0年1月12日,戴伟在“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上世纪70年代 戴伟通过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订阅《北京周报》 以期了解中国发生的点点滴滴 “‘神秘’的中国像‘黑洞’一样吸引着我” “我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化学,另一个是中国” 198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并独自前往多个城市游玩 这次经历加深了他对中国的兴趣 1996年,戴伟受邀来到北京化工大学工作 从此留在了中国 戴伟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研发了农业大棚塑料膜的添加剂 保证大棚夜间温度、减少用煤 为通向内蒙古的高速公路研究保护沥青的添加剂 推动化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高校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2019年2月13日,戴伟(右)在上海科普大讲坛寒假科学营中与小营员互动,展示化学物质的吸水特性。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 戴伟受邀给京郊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讲解化学 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双眼,戴伟决定将科普讲解坚持下去 他先后走过中国30个省市区的300多座城市 为20余万中小学生和公众开展科普讲座600余场 2013年9月14日,在北京科学嘉年华上,戴伟(中)在教同学们做化学实验《非牛顿流体》。新华社发 2018年起,他在快手、B站等平台开通“戴博士实验室”账号 将化学实验视频放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总观看量达数亿次 戴伟为促进中外科技合作和推动科普事业所作的努力 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获得过200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4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十大功勋外教” 2016年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特殊贡献奖”等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四五”期间,中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戴伟认为科普活动有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帮助人们基于科学认识提高生活质量 如今,戴伟又踏上线下科普实验活动的旅途 山西灵丘、湖南怀化、辽宁沈阳、江西吉安、内蒙古赤峰…… 启发未来科学家对化学的兴趣 戴伟的“奇幻之旅”还将继续 策划:王进业、骆国骏 监制:赵丹平、李斌 统筹:卫铁民、刘恺、涂铭 记者:罗鑫、魏梦佳、田晨旭、夏子麟 编辑:刘恺、吴凯翔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北京分社 联合出品
记者14日从中国科技馆获悉,我国科普大篷车项目启动20年来,全国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4094万公里,开展活动24.6万次,服务公众2.63亿人次,形成覆盖乡村的科普服务网络。 科普大篷车被称为“科普轻骑兵”,通过特殊改装的车辆和互动科普展品,结合参与体验式的教育活动,面向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开展公共科普服务。 2000年,为解决基层科普设施短缺问题,中国科协启动科普大篷车项目,并成功研制第一辆科普大篷车。2012年起,项目由中国科技馆实施。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配发4种车型1639辆科普大篷车,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科普大篷车作为地方开展科普工作有力抓手,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通过点上辐射、面上覆盖,有力推动了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此外,作为抗疫科普工作向社区、乡村基层延伸的重要工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科普大篷车持续面向广大农村、社区开展防疫应急科普活动4371次,行驶里程52万公里,服务公众528万人次,成为基层应急科普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