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赵琬微、吴晓颖 当前正是各地幼儿园秋季招生报名如火如荼之时,但近来部分未返校民办幼儿园退费难问题却让家长“闹心”。此前教育部已对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问题作出要求,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违规收费、不依规退费问题。 相关幼儿园“退费难”问题根源何在?纠纷背后有哪些风险?如何促成家、校、社会多方共赢?新华社记者展开调查。 聚焦纠纷:仍有民办幼儿园“顶风”违规收费 “幼儿园班级,退还本学期保教费的60%……”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近日发出的退费通知内容引发部分家长不满。 “上学期我们就预交了下年保教费11万元。这学期孩子一天学没上,幼儿园却要收取40%。”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家长在本学期开学前就提出了退园,按照合同约定应100%退费。另一位家长张女士说,她于今年3月预缴了16.8万元保教费,提交退费申请后至今未收到退款。 校方表示,疫情期间学校仍有维护运营、后勤服务等开支,因此不能全数退费。 此外,张女士告诉记者,学校还以运营保健室、设备折旧、保险费用等名义向学生收取“杂费”每人4000元。“孩子都没到园,费用从哪来?”经粗略计算,相关费用金额达数百万元。 校方还建议家长不要申请退回预交保教费,否则下学期将无法享受相关优惠。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北京,成都、合肥、呼和浩特等地也存在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退费难问题。有幼儿园仅退还本学期学费的50%至60%;还有的不予退费,直接充作下学期学费;另有部分则口头承诺退费,实际以疫情期间尚未办公、账上没钱等理由反复推迟退费时间。 此前,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发布预警,强调未开学或未开课不得提前收取学费(保教费),未住宿不得提前收取住宿费。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应根据实际住宿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学校不得借疫情防控名义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违规乱收费。 透视原因:民办园“退费难”的多重因素 记者梳理发现,除教育部要求外,北京、天津、山西等多地教育部门对退费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专家认为,“退费难”问题有其深层原因。 首先,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民办幼儿园预收费“痼疾”仍存在,增加了退费风险。“虽然教育部门规定保教费不得跨学年或学期预收,但多数私立幼儿园仍实行学费预缴制、预收入园押金(即名额费)等方式来稳定生源,加快资金回笼。”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向记者透露。 另外,疫情期间,家长与园方常围绕“上网课到底算不算孩子上了课”发生争议。有部分园方以给孩子“上了网课”为由,不予全额退款。 记者还发现,“经营难”加剧了民办幼儿园“退费难”。 据了解,此次疫情中,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的生源受影响较大。一些地方复学后,不少家长因安全、经济等原因退园,导致招生情况普遍不理想。 记者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成都市高新区发布的2020年幼儿园小班招生空余学位名单上看到,最多的空缺学位数达130多个。往年需要提前一两年“占位”的几所热门民办园,今年普遍空缺二三十个名额。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教育专家杨志彬告诉记者,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当前经营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成都一名办园者王女士称,据当地标准,民办普惠园能享受政府给予的更多相关补助,不少因此解了燃眉之急。但民办非普惠园能享受的补助则非常有限,她开办的一家此类园虽然能享受减免5个月社会保险单位缴费等优惠,但仍难维持经营。 “咬牙撑到9月,如能正常开园,就还有生机。”多名幼儿园举办者表示,但若疫情导致秋季开园招生情况不佳,机构萎缩甚至倒闭恐在所难免。“现在手里多一分钱就多一分希望。” 寻求共赢:切实维护家长权益 支持民办园渡过难关 多名专家表示,民办幼儿园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就学率高低。据教育部数据,当前民办幼儿园幼儿在园人数超过2600万人。 “民办学前教育承担着全国55%在园儿童教育和培养的任务,这其中一大半又是民办非普惠园。”杨志彬表示,如果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因阶段性经营困难大量关停,将可能直接损害适龄儿童就学的重要权利。“应设法帮助民办园渡过难关,避免给家长和社会造成更大损失。” 对于维护家长合法权益,北京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律师万欣认为,园方应根据主管部门规定将预收取的保育、教育、伙食费、杂费等相关费用退还至学生的监护人。“园方困难应合理考虑,但不能违法转嫁给家长,这是寻求共赢的基础。” 对于家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邓青菁认为,网课等灵活方式授课确实提供了教育服务,园方亦可据此与家长再行约定收取适当费用,但不应认为是履行了原合同。山西省教育厅等多部门明确规定,“学校通过在线教育、疫情结束后补课等方式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可不退学费”这一规定“不含幼儿园”。 对于部分民办幼儿园经营难,杨志彬建议对相关民办园的补贴应更多倾向以学位数、教师数等为依据实施。 成都市锦江区小天使幼儿教育集团董事长冯流英等人建议,疫情期间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办非普惠园的金融支持,拓宽相关机构贷款路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切实维护学员家长合法权利的同时,政府应考虑为相关幼儿园提供更具长期帮扶效应的措施,这样更有助于维护社会教育资源的系统性稳定。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7月20日披露,立德教育有限公司(下称“立德教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主要业务 立德教育是中国黑龙江省的大型民办学历制高等教育服务供应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8/2019学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计算,在黑龙江省所有民办学历制高等教育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约为7.5%。 该公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营一所学校,即黑龙江工商学院(以下称为黑龙江学院)。该学校是2002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的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民办学历制正规大学水平教育机构,主要提供本科课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学校本科课程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16/2017学年的78.7%提高到2018/2019学年的90.9%,使在黑龙江省所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排名从2016/2017学年的第六位提高至2017/2018学年的第四位。此外,按2016/2017学年至2018/2019学年在校生人数的复合年增长率计,该校是黑龙江省增速最快的提供本科课程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截至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 2018/2019学年及2019/2020学年,学校的在校生总人数分别为7,550人、7,800人、 8,256人及8,818人,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3%。此外,截至2020年2月29日,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总共分别为8,807人及6,739人,教师团队分别为450人及465人。 立德教育的客户主要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学生。 财务状况 于往绩记录期间,立德教育的收入、净利润、在校生人数以及学费及住宿费标准稳步增长。 立德教育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由截至2017年8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1.08亿元增加至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1.17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1.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3.3%。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8月31日止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871.6万元、人民币5715.4万元及人民币7035.7万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2%。 毛利及毛利率维持强劲增长,主要是由于更多的学生入学及较高的学费率带来的收入增加。 募资用途 用于扩大与二期建设有关的哈南校区;将用于偿还金融机构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将用于收购其他学校以扩大学校网络;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主要风险 (i)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倚赖市场对学校和本集团品牌及声誉的认可;(ii)受2016年决定及《司法部征求意见稿》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若以现有形式实施,或会对学校的发展、营运及管理产生不利影响;(iii)可能无法成功执行增长策略或有效管理增长,这可能会妨碍把握新商机;(iv)在哈南校区的运营涉及不确定性及风险;(v)可能无法成功整合收购的业务,从而可能会使失去来自有关收购的预期利益并招致重大额外开支;及(vi)在中国教育行业内面临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不利的定价压力、经营利润减少、失去市场份额、合资格雇员离职以及资本开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