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发展一个与自身资源禀赋高度相关的、完整的产业集群,而不是装进篮子都是菜;2、不要将精力过多的放在招商引资上了,还要注重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扶植。外来企业,特别是外商,在当地的价值链中的经济活动,往往只是它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投资的着眼点,在于打开当地市场或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并不是为了提升当地的地区竞争实力。3、政府:必须保证高质量的投入品;4、企业要学会学习和分享。 2020年对我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不独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这就要求“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就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那么,后发地区该如何迎头赶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和巩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于后发地区而言,建构自己的地区竞争优势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那么,后发地区该如何建构自身的地区竞争优势呢?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一个高度相关的、完整的产业集群 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作为后发地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全产业发展,但事实上我们的后发地区往往缺乏相应的产业战略规划。这从哪里看的出来?从招商引资上,我看到很多地区至今仍抱着一种装到篮子就是菜的思维,这对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并没有什么好处。当然,反过来地区经济要想成功,也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孤立的产业,而是要发展出一个高度相关的完整的产业集群。 对此,一开始政府就必须标出确实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以及其他潜在或待开发的关键要素。被选出的重点产业,如果关键要素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政府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是,赶快提升这些产业的初级生产要素竞争优势。以这些产业做基础,下一步是刺激产业的上下游和相关产业;此外,政府在教育、研究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上,也必须集中到与产业集群有关的部分。 二、要注重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扶植 作为后发地区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不要将精力过多的放在招商引资上了,还要注重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扶植。 无可否认,那些外来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有她迷人的吸引力,它可以快速创造就业机会、引进技术资源、训练本地人才,也可以避免本地有限资金的使用风险。但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后发地区,要从先进产业发展中产生地区竞争优势,绝不能只靠外来企业的经济活动力。外来企业,特别是外商,在当地的价值链中的经济活动,往往只是它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投资的着眼点,在于打开当地市场或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并不是为了提升当地的地区竞争实力。虽然外来企业乃至外商当中不乏持续在本地投资或发展的情形,但很少地区能够成为跨国企业核心研究发展或精密零组件的生产中心,这类型的部门通常是设在跨国公司的母国和创始地。这点在日本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很多日本公司在中国设了大量的工厂,但其精密组件的生产几乎全在日本。所以,后发地区的经济战略如果只是以这些外来企业为主力,可能会使得本地区经济一直维持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如果完全依赖外来企业,这个地区不可能成为任何产业生根落脚之地。当本地工资开始上升,或生产成本巨变时,这些企业无疑将会选择新的地点。这些外来企业虽然能够使得地区经济快速进步,但无法持久;外来企业就像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一样,使得高级形态的竞争优势无法出现。其实这正是广东地区近年来一直面临的问题。 和引进的外来企业相比较,本土企业的成长速度虽然比较慢,风险也较高,不过如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显示,本土企业一旦成功地站起来,地区经济就会脱离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进而创造出高级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因此,在地区发展的经济战略中,外来资本只能是因素之一,而且必须随时调整。当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时,重心必须转移到本土企业身上。 三、政府:必须保证高质量的投入品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认识到的是,一家企业在某一特定地区的竞争的熟练程度,是受到企业所在地商业环境质量的影响的。例如,没有高质量的运输基础设施,企业就不可能使用先进的技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企业就不可能在成熟的业务上进行有效率的竞争;在繁杂拖拉的办事程序和不能公正地解决争端的法制体系下,企业就不能有效运作。所以,于后发地区而言,推动其竞争优势的形成,意味着要从基础水平开始,例如改善教育和技能水平,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制度。 四、企业:学会学习和分享 在提升地区竞争优势方面,政府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企业本身的责任也不可回避。新竞争经济学就强调,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状况的,不是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企业的规模而是企业的生产率。的确是如此,因为站在竞争最前沿的,是你企业本身而不是你所在的地区。美国之所以能取代英国,这跟卡内基钢铁公司、美孚石油公司、摩根银行、通用电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IBM、微软甚至今天的苹果公司的成长不无关系。同样,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也跟包括诸如松下公司、三菱公司、丰田公司、索尼公司的发展不无关系。 也正是因此,于后发地区的企业而言,我认为其首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引入最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去提高自己的生产率,去创新,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其次,企业必须为了生产要素的创造机制,而应该重视培训、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这方面世界著名乐器制造商日本的雅马哈公司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雅马哈因为日本国内缺乏够水平的乐器技师,于是就制定了自己的教育计划,这一计划的确产生了搭便车效应,雅马哈公司辛辛苦苦培训的人才结果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正是这种流动性,却带动了整个日本乐器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雅马哈公司的发展,如今在声学训练方面,雅马哈已经有了国际级的水平,而在乐器制造方面,雅马哈的龙头地位仍无人能撼。 雅马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成果的分享对企业自身和整个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事实上德国和瑞士之所以能够持续提高生产要素,使得产业创新持续数十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以德国为例,重要的企业如宝马、奔驰公司都会参加地方政府的技职教育计划。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技职教育,所谓的技职教育就是一种结合学校与企业、并以师徒制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实科中学和主干中学毕业生分发到职业学校前后,得先选择要参加的职训项目,找到企业签约,成为学徒。未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与通识课程;而另外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在大型企业里当学徒,学习实务操作。这种教育就是由企业主导,企业和工厂就是学习的场所。此外,这些企业与当地大学的系所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支持独立的研究机构的研究计划。既然是独立的,那么这些成果也就并不是支助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