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20天的激烈竞争,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揭晓。12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青年科学家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数字农业种植竞赛。赛事吸引了全球超过17支AI队伍参加,经过初选之后,共有4支AI队伍入围决赛,一同进入决赛的还有大赛主办方特邀及报名的4支顶尖农人队伍。 7月22日开始,4支AI队伍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远程控制位于云南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的智能化温室,利用尖端数字设备和人工智能,远程种植草莓。4支顶尖农人队伍则亲临比赛现场,依靠种植经验,与AI队伍在草莓的品质、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全面比拼。 此次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阵容豪华,汇聚了中国数字农业领域的诸多顶级专家,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独特赛制安排也吸引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和极客群体的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致辞,他表示数字技术正给中国农业、农村变革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摄影:龙遇春) 12月16日,大赛评委会公布比赛结果:除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冠军之外,AI组亚军和季军分别由来自云南的“智多莓”队和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AiCU队获得。安徽省长丰县4名女性农人组成的艳九天队拔得头筹,获得顶尖农人组卓越奖,来自辽宁丹东的圣野浆果队和来自江苏句容的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分别获得顶尖农人组的先锋奖和创新奖。 ▲纪荣喜劳模工作队、艳九天队、圣野浆果富民队的顶尖农人队伍在比赛基地内。(摄影:龙遇春) “此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鼓励青年探索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种植方案,通过多轮角逐,顶尖农人团队展示了传统种植技术的价值与意义,人工智能团队验证了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可行性”,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 人工智能更胜一筹 令业内更关心的是,此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AI队伍和顶尖农人队伍的比拼结果——“机器能否在农业种植领域战胜人?” 12月16日,大赛评委会揭晓了产量、投入产出比和甜度等三项指标的对战结果: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平均值196.32%;AI组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农人组平均值75.51%;传统农人组的果实甜度整体均值高出AI组5.24%以上。 “AI组较好的水肥、温度和空气湿度控制促进了植株的快速生长和开花挂果,实现了较好的产量。投入产出比与产量正相关,AI组较高的产量提升了投入产出比。传统组栽培基质含水量少,相较AI组,果实甜度更高”,大赛技术支持专家、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阮继伟表示。 在4个月的决赛期间,参赛的AI队伍建构了各自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让AI模仿人类专家,实现了草莓种植的自动化。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相当于AI种植大脑,其包括生长模型、种植决策、生长状态识别等模块,涉及多个机器学习的算法。 比赛过程中,每支队伍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水肥等数据,再基于设定的草莓生长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长的外部设备输出决策。难点在于形成实时的、正确的决策。各支AI队伍的最终比赛成绩的排名,就在于AI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换言之,就是AI大脑是否足够“聪明”。 ▲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左二和左三为获奖代表,分别为郑剑锋、林森。(摄影:龙遇春) AI组冠军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正是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了一套更为“聪明”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最终在产量和投入产出比上都取得最高分,奠定胜局。 推动数字农业革命 “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长期的、规模化的竞技平台,通过全国‘顶尖农人’和世界‘人工智能’的切磋与较量,来充分激发青年学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探索出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并且通过将人工经验数字化,来为农产区提供植物AI种植模型”,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据赵春江院士透露,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的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参赛的各支队伍,在享受探索人工智能在农业应用的喜悦之时,也开始尝试将比赛成果转化为可行性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并已在田间地头应用实践。 AI组亚军智多莓队来自云南,是一个横跨农业科研、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团队。智多莓队在比赛期间便留意如何让比赛成果惠及中小草莓种植户。10月31日起,智多莓队向昆明市滇池西岸的一百余户草莓种植户提供AI种植支持服务,并和其他三支参赛顶尖农人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帮助他们在产地建设数字农业工作站,提高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 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也决定将比赛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并着手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草莓知识库,将种植草莓的相关数据标准化成知识,向全国草莓种植户开放,使小农户也可以获得顶尖专家的种植经验。 ▲AI组季军AiCU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疫情暴发后,这支队伍一直在阿姆斯特丹远程种植云南比赛基地里的草莓。(摄影:龙遇春) AiCU队是由7位在荷兰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组成的团队,此次比赛让团队发现,针对传统种植中植物生长的单一项目进行控制有很好的推广前景。等待疫情结束之后,他们将回国创业。 尽管国内农业AI种植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此次比赛让业内也看到AI种植巨大的商业前景,这将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投身农业,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数字革命。
近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30周年庆典版活力基本法”正式发布。自1991年成立以来,中国太保经过近30年高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营销体制的建设和变革、代理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始终伴随中国太保的转型发展并为之注入强大动力。此次,中国太保寿险进一步革故鼎新,在国际顶级咨询公司BCG的专业支持下,推出“30周年庆典版活力基本法”,是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激发代理人队伍长期活力的重要举措。 本次中国太保基本法升级以“专业”“服务”“成长”为队伍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激发队伍长期活力,赋能队伍转型升级,推动个人业务高质量发展,实现队伍质态提升、能力提升、收入提升的目标,打造一支引领市场的专业化队伍。 “活力基本法”引导队伍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以专业赢得尊重。为此,中国太保寿险建立全方位专业赋能平台,针对代理人成长路径分级打造定制化培训体系,深化代理人数字化驱动能力,提升队伍线上线下融合销售能力,全面赋能提升代理人队伍的专业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代理人服务能力与意识,完善代理人服务体系与标准。中国太保寿险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大健康产业链布局,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倡导用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长期稳定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活力基本法”为更多营销伙伴提供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代理人队伍中,给予更多年轻伙伴把握成长的机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完全透明的晋升渠道与高投入的孵化支持,实现能力与收入的双提升,在中国太保创建自己的事业。 本次“活力基本法”以助推组织发展和个人绩优两大引擎为核心,建立“基业长青”的组织发展体系和“直辖、直增、直育”的商业模型,以主任为锚点激发组织活力,推动队伍升级,优化队伍结构,鼓励以直增做大直辖,不断夯实团队基础,激发主任成长活力,助力他们事业腾飞。 同时,建立“持续绩优”的绩优培养路径与成长阶梯,加强对于连续绩优和超绩优伙伴的激励,坚持以“利他”“目标”“优雅”“攀登”“共好”的绩优文化,创立顶尖绩优的成长学院,提供各阶段专属课程与个人品牌宣传,打造引领市场的顶尖绩优。 本次基本法的升级,充分彰显了中国太保寿险长期稳定发展的理念,突破性地提出了双继承制度,客户信任能延续,团队基业能传承,为队伍树立长期经营的正确价值观。中国太保寿险将形成以基本法为核心的队伍经营模式,以基本法作为长期基础管理的本源,促进代理人队伍健康、稳定、持续地成长,为客户提供长期专业的保障和服务,并为更多代理人构建长期事业发展的平台。
疫情影响叠加转型阵痛,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营销员队伍数量和人均产能全面下滑。 在8月24日傍晚召开的中国太保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寿险的转型进程也成为了焦点所在。太保寿险总经理潘艳红表示,寿险代理人“三支关键队伍”的打造仍在根据公司顶层设计有序推进,目前队伍状态已有提升。同时,根据转型情况,太保寿险也会全面升级作为代理人核心管理办法的“基本法”。 营销员转型尚在路上 从中国太保8月23日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寿险多项指标承压。具体而言,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12.28 亿元,同比减少24.8%;新业务价值率37.0%,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这背后是人力队伍数量和人均产能的双降。其中,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从去年同期的79.6万名下降至76.6万名,每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9%。 “今年上半年寿险有些数字不太漂亮,我比你们还着急,但是急也没用,还是要打好基础,特别是把队伍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政策打磨要更加精细。‘人头时代’已转换到专业服务时代,管理层将秉持价值为上,客观地、充分地去观察、培育新的价值增长动能。”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业绩发布会上说。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太保寿险就随着集团的转型2.0进入了改革周期,提出要打造核心人力、顶尖绩优、新生代三支关键队伍。 潘艳红表示,目前三支关键队伍的招募标准、系统支持、招募之后的整体培训等方面都在有序推进。 据她介绍,中国太保队伍的发展策略包含“横向扩面,纵向提质”两方面,横向需要保持队伍正常增长态势,但是需要有质量的增长,包括队伍入口关把控、增员后的培训、基础管理等方面需同步配套跟上。纵向则要进行队伍升级,进行全流程体系性的打造。 “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看出二季度三支队伍的状态比一季度环比有明显好转,7~8月又有进一步提升。随着很多工作的落地实施,会见到更大的成效。”潘艳红称。 近日,平安人寿调整了其《个险寿险业务人员基本管理办法》(业内通常将代理人的核心管理办法称为“基本法”),而同样在进行寿险改革的太保寿险是否也会调整其“基本法”? 在业绩发布会上,潘艳红回应称,从去年到今年太保寿险一直在研究“基本法”,将结合三支关键队伍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对“基本法”进行全面升级。 车险综改下,预判综合成本率在短期将明显上升 相对于寿险,上半年太保产险业务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尤其是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在收入上升4%的情况下,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至97.8%。 不过,从7月发布的车险综合改革征求意见稿来看,业内普遍认为,车险综合改革在正式实施后对财险公司的影响将在短期内显现。 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车险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所以整体核心内容就是“降价、增保、提质”,交强险和商业险将同步改革,并且全国同步实施。 “在车险综合改革的降价和增加保障的基础上,预计未来辆均保费会明显下降,赔付也将有所上升,同时这次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增提保费不足准备金,这些对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和经营都会带来明显影响,我们预判综合成本率会在短期明显上升。” 顾越分析称。他表示,太保产险为应对车险综合改革带来的影响,将加快客户经营转型步伐,同时深化渠道协同,并增强资源优化配置结构,提高集约化营运能力。
平地很少,土地零散的分布在大山里,这是云南省怒江州典型的地貌。 常年湿热、降水量大,按理说,土壤和气候都并不适合种植高要求的作物,但当地的村民却热衷于种植草莓。 即便种植条件比较差,经验有限,但村民们却很坚定。「因为在比较边远和贫困的地区,种植草莓成了大家脱贫的希望。」建智科技首席专家程飚对此深有感触,他们曾经为村民提供草莓种植的科技支撑。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只要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对于品质和产量就会有很大提升。」 云南,怒江大峡谷地貌 他意识到,传统的草莓种植模式在云南会遇到认知、种苗、技术、设施、采购和市场等问题,「专家资源有限,但种植问题无限。」 长期从事大数据、图像识别、光谱识别领域的他,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技术来实现简单可复制、精细化培植的种植模式。他在找一个突破口。 身在荷兰的闵钱希曦,是全球顶尖农业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博士。她本身就是一位云南人,出于对农业的热爱,这两年一直在参加一些探索智慧农业前沿的比赛,以此来积累数据,同时检验新的种植理念。 抱有不同但又相似的追求,前不久,他们各自所组成的队伍都进入到了「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他们将去研究并落地:通过算法来远程「定制」草莓的口味和产量。 从选手招募,到初赛答辩,极客公园一直对这项比赛进行了见证与报道。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为此次比赛准备的「章姬」草莓 在决赛中,以青年科学家为主的 4 支 AI 队伍,和来自草莓种植强县的 4 支顶尖农人队伍,将开展为期 120 余天的高原草莓「人机」种植竞赛。 可以感受到,掌握前沿技术、理念的人正在改变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这些由程序员、科学家、擅于运用科技工具的农人构成的人群,将成为新一代的农人。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科技农人」。 在决赛于云南昆明正式启动的当天,我们和这些队伍深入地聊了聊,关于「科技农人」,关于 AI 与人的关系,关于对农业领域的亲身感受,以及怎么改造这个世界。 你得看到真实的农村 程飚所在的智多莓队是一支来自云南本土的混编强队,由 11 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昆明市农科院的专家组成,产业经验丰富。 程飚介绍,在推广过程中,即便是将先进的技术方案教给了村民,他们也很难完全照做。「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这导致方案效果大打折扣。」 新技术推广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村民的接受度上,也体现在农业人才减少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减贫与创新官员董乐也有相似的亲身经历。「我们走了很多贫困县发现,即便是有了网络和电脑,但当地的电商办公室或者信息化平台办公室,很多时候都是大门紧锁。我们找到当地的领导,他们说村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人员。」 世界各国农业就业人口都在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最为明显。农业人才的稀缺似乎正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此次比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农业先进信息处理专委会主席李道亮表示,「未来 30 年,劳动力减少这个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会有越来越少的人从事农业领域,劳动力会越来越贵,这是不可逆转的。」 云南昆明,每支 AI 组决赛队伍都会配备一个独立的智能温室大棚 他觉得「无人农场」的解决方案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这次疫情给我极大的震撼,什么都能停,但农业不能停。农业停了没有吃的。如何在无人的状态下还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是现在搞农业自动化必须要梳理的问题。」 科技不能纸上谈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赵春江认为,未来,小农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同时,电商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产品的标准化。因此,如何让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与农业深度融合,促成一个消费体系,而不是只能展示演示,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关键。 「就目前技术水准来看,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农民尚需时间。」传统队伍「圣野浆果富民队」队长马廷东觉得,人可以根据不同环境立马调整,机器未必,数据积累需要更长时间,并且智慧农业及设施农业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他判断,AI 是农业的未来趋势,但还需要很远的路要走。 让农民成为「技术工人」 AI 完全进入农业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来自传统代表队伍的纪荣喜是全国劳模,虽然身在传统队伍中,但他认为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必然趋势。 他在镇江的实验大棚里,也加装了补光、补温、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水肥一体化设备。「我 60 岁可能就不种草莓了,将来谁来种?怎么种?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能学习到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那是最好不过。」 比赛基地内,纪荣喜在为草莓定植做前期准备工作 实际上,即便是 AI 组,大家提的更多的是「用 AI 辅助人,而不是替代人」。 「当前的人工智能,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弱人工智能,更高级形式则是碳智能和人机混合智能。」CyberFarmer.HortiGraph 队伍的代表林森认为,顶尖农人们所担心的「人被机器取代」的问题,并不存在。 闵钱希曦所在的 AiCU 队一共有 7 名成员,队伍中有 4 位博士,3 位硕士,目前都在荷兰不同领域、不同公司和不同机构工作,涵盖了从作物模型、植物生理、采后品质、电子工程、AI 算法和应用数学等各个领域。 他们将完全在国外参与这次比赛,闵钱希曦介绍,「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仍然在农业生产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任何 AI 共存的世界。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比较繁杂的工作,但是会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服务于人类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让人类可以进行更好的生产工作。」 AI 组的队伍将通过物联网等设备来远程控制施肥、光照等数据 她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和 AI 共存,并且用更简单、更可持续方法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美味的蔬果」。 「数字化的农业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我们需要有一条从现实走向未来的路径。」程飚说,这条路径要更多照顾到人的因素。智慧农业最终应该解决两个系统问题,一个是当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个是当前技能不足的问题。 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他们的参赛方案是用人工智能来做辅助,一个是对专家的辅助,一个是对种植人的辅助。「用算法训练机器的同时,也希望可以训练农人,让其灵活掌握应用这套技术,让农民变成技术工人,能够对草莓生长节点和模型对应,进而提升整个草莓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 这样,让 AI 融合进专家经验,也能让专家有更多精力去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 120 天:前沿科技与小农户 实际上,这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吸引了大量的优秀队伍,在初赛中,有一支叫「红海行动」的队伍同样令我们印象深刻。 他们在初赛中,提出了用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执行种植的方案,可以利用机器人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自动、精准地采摘草莓,进而提升商品果率,以及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不过,对于本次的 AI 组来说,算法是他们比拼的重点。「红海行动」也因此比较遗憾地未能进入到决赛中。但队长邓捷说,团队的数字化种植探索并未停止。就在前段时间,他们结合初赛评委的意见,邀请了一位中国农科院研究作物模型的专家加入,「我们一起搭建了个小团队,在各个地方开展试验,可以和决赛队伍开展一场『云比赛』」。 决赛开始前,AI 组的选手正在调试数据接口 在决赛中,各支队伍种出的草莓,将经历严格的评估:产量及品质、投入产出比、算法及种植策略的先进性等。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介绍,比赛的关键,在于利用能源及农资最少,种出的草莓品质最优。 NJAI. 莓队长、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倪军介绍,利用多样性传感器及作物生长感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升产量和品质。此前,他们已经有过成功经验。「采用新技术的种植策略,肥料利用率可达到 50% 以上。」倪军表示,经过实地测算,亩省水 70%、省肥 50% 左右,相当于每亩地节约了 350 元,而且还能省下 400 元的劳动成本。 看得出来,决赛正式开始后,队长们已经跃跃欲试了。 接下来,在为期 120 天的远程种植过程中,由人工控制生长的草莓长势会如何,在云南高原的这片实验室里还会发生些什么?参赛的青年科学家们会有什么新的感悟?前沿的实验成果能否顺利应用到产业里、解决小农户的问题? 对于他们踏上的这条新道路,极客公园将继续保持关注,并将进展传递于你。